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照说明书就能够育苗,我不放心。还是请仙基桥的老师傅去帮忙,你这么厉害,也去帮帮我们吧?”吴婉怡说道。
“其实方清叔他们的种子冒得事,我也没做什么。去了也帮不上什么忙。”常兴不太想去。
“帮不上忙最好。说明仙基桥的老师傅技术好,他们的经验在新种子上也用得上。就怕万一。万一新种子发芽率不高,就得麻烦你帮忙了。”吴婉怡说道。
“常兴,去一下吧。他们的种子卡得比较近,要是发芽率不高,秧苗怕是不够插田。”张方清说道。
第224章 未来展望
常兴让众人一劝说,如果还不去,确实有些不近人情了,索性答应了下来。
青年农场如今已经又大变了模样,宿舍重新修葺了一次,周围也砌起了围墙,还真是有了农场的模样。
赵建国现在又开始意气奋发起来:“今年我们准备在现有的基础上,将农场的面积再扩大一倍。到时候,农场面积达到百亩以上。”
“扩大这么多,你们这点人手搞得过来?”周茂林觉得赵建国这后生伢子有些不踏实。
“茂林叔,我不是吹牛皮。今天可能还会有知识青年过来。到时候人手肯定是足够的。如果知识青年不来,我们就准备尝试搞机械化。我们农场的稻田,从一开始,就做好机械化的打算的。我们的稻田都很平整,便于收割机进行收割。别看现在几十亩田,如果用上了插秧机和收割机,这点稻田根本不够一两天收的。”赵建国说道。
“那按你这么说,你们农场种个几百亩稻田都不成问题?”周茂林问道。
赵建国点点头:“我们国家的趋势就是这样的。搞大集体,大规模农业种植,就是要实现机械化,解放劳动力,实现共产主义。用机械化生产,一个人种上万亩地都不成问题。不过,仙基桥这边是丘陵地带,大型农业机械无法作业,只能依靠小型农业机械。但是提高劳动效率是完全不成问题的。”
周茂林笑了笑,他可没当真:“照你这么说,到时候我们仙基桥不要这么多人当农民了,那剩余的人干什么去呢?”
“可以搞副业啊。种果树,养鱼,养鸡养猪。大队可以办养殖场,办园艺场。以后大队富裕起来了,社员们不也富裕起来了么?就有钱去买机械。全部搞机械化。”赵建国说道。
“那不是搞资本主义么?”有人担心地说道。
“什么资本主义。是集体经济!私人不能搞,但是大队可以搞啊!对了,你们大队的米酒好喝,可以办酒厂嘛。”赵建国说道。
赵建国的话仿佛给仙基桥的人打开了一个窗户一般。他们之前都害怕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却没想到割资本主义尾巴这传言其实有夸大的成分。赶集的时候,不还是有很多人拿着东西放到集市上去卖么?也没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啊?
“对了,仙基桥大队到现在还是用碾子碾米呢,你们可以办个粮食加工厂,水力的就行。那边不是有个很高的水坝么,建个小型水电站都不成问题。有了水电站,以后你们仙基桥也通了电,就可以跟城市里一样,亮电灯了,再也不用点煤油灯了。电灯可比煤油灯亮多了。”赵建国打开了话匣子。自从上次的事情之后,赵建国真的开始为仙基桥的未来做了一些思考。说起来,赵建国这个人还是有点水平的。
“这些事情,怎么听起来跟做梦一样。”周茂林虽然觉得赵建国说的事情似乎并不是不能办到,但又似乎非常遥远。
赵建国也知道一时间让仙基桥的人接受他的观点是不太现实的。但是只要他在青年农场干出一番事业来,说不定能够将仙基桥带动起来。所以,现在说再多,也是水中月镜中花,还是踏踏实实地育谷种吧。
青年农场这边的条件比仙基桥的生产队还要更充分一些,各种用具都是崭新的。不像张方清他们生产队,能将就就将就。
“我们这里有农技站的技术资料,这些种子是从种子站买来的新品种,产量比较高。育种要求也不是特别高。”赵建国将技术资料递给周茂林看。
周茂林看了看,跟他们大队育种的方式差不了太多,现在各个生产队都是大规模育种,用的都是当初农技站推广的育种技术,跟传统农民的育种方式有了很大的改变。
“差不多,这些技术资料我们大队也有,农技站发的。农技站的技术干部育种就是这一套。”周茂林说道。
“当然啊。他们总结出来最佳的育种办法。”赵建国笑道。
虽然青年农场的年轻人看资料随便一个都要比仙基桥大队的人强,但是动起手来,一个也比不得这些农民。张方清等人根本不用看资料,也知道哪一步该干什么:温度控制在多少度、浸泡的时间多长。这些东西早就装进他们脑袋里了。
而青年农场的人,则做一步看一眼资料,完全跟不上张方清等人的节奏。
育苗需要很长的时间,挺累人的。一个环节出问题,可能会直接导致育种失败。不仅会损失了稻种,更会耽误了农时。
“这批种子的发芽率好像有点问题。小赵,你们的种子还有剩余么?能不能拿给我看一下?”张方清发现这一批种子的萌发率似乎偏低,连忙将赵建国喊了过来。
“没有了,不过麻袋上应该还粘了一些。”赵建国连忙去将麻袋找了出来。
张方清接过麻袋还没去看里面残留的种子,直接拿起麻袋闻了一下,立即皱起了眉头:“这种子是从种子站买来的?怎么一股霉味呢?你们是不是放在地上潮湿了?”
赵建国点了点头:“放在谷仓里,不过我们的谷仓是新建的,里面湿气有些重。这种子买回来有段时间了。难道发霉了?”
张方清皱起眉头:“是发霉了。发芽率相当低。你们可能还要补一批种子。”
“啊?这个时候到哪里去补种子?种子站的种子早就没有了。”赵建国直接呆住了。
“不急不急。去喊常兴过来看一下。”周茂林说道。
“对,喊常兴来看一下。”张方清点点头。
常兴走过来,看了看那些种子:“怎么搞的?发霉了?”
“发芽率非常低,不到一半。这样的话,他们今年有一半多的稻田缺秧。这些发芽的,也不一定能够长好。你有办法么?”张方清小声问道。
“还好,没完全死掉。”常兴看着那些虽然有些霉变的稻谷,似乎还有一些生机。随手一挥,一团白雾立即笼罩在那一大堆谷种上。
第225章 解渴的茶才是好茶
育谷种的地方本来热气腾腾,常兴的动作本来就很小,都还以为是下面的锅子里冲出一股热气而已。
“那还活得了么?”张方清问道。
“活是活得了,只是会弱一些,对产量应该不会有太大的影响。”常兴说道。
“那就好。”周茂林也总算松了一口气。这些知识青年也不容易,要是白忙乎了,也怪可怜的。
“这谷种真的比我们大队的好?”张方清问道。
“好像粒子是大一些。不知道产量怎么样。”周茂林抓起一把谷种看了看。
“嗯,是大一点。但是粒子大的又不一定就产量高。你说是不是这个理?”张方清说道。
“是倒是这个理,但是粒数一样,人家的产量肯定就要高一些。说不定科学家搞出了好种子。就拿我们大水公社来说,各个大队的种子产量也不是一样的。我们大队的种子往年都比别个大队的高一点,所以别个大队的就跑到咱们大队来换种子。”周茂林说道。
“产量高不高,等打了谷子就知道。要是产量高,到时候我们跟他们换种子就是。”张方清说道。
“嗯,也只能这样了。”周茂林点点头。
在周茂林与张方清说话的片刻,常兴已经将青年农场的稻谷种子全部都动了一遍手脚了。
看到常兴走过来,周茂林问道:“没事了吧?”
常兴点点头:“要得了。”
赵建国刚刚去喊人给周茂林一行拿点吃的、泡杯茶什么的,回来就看到周茂林几个从育种的地方走了出来,连忙问道:“周书记,辛苦你们几位过来帮忙。我们的稻种有没有什么问题?还能用么?”
“没什么大问题,影响肯定是有,秧苗生长可能会慢一点,对产量不会有太大的影响。这一点你们放心吧。”周茂林说道。
“那就好。那就好。周书记,过去喝杯茶。茶叶是我从城里带过来的。”赵建国说道。
“小赵,你们这稻种是什么种子?种子站跟你们说了么?”周茂林问道。
“听说是从别的地方搞过来的,产量不错。今年我们种了,要是产量好,到时候你们来我们这里拿种子。”赵建国很爽快地说道。
“嗯,那说好了。要是这种子没我们仙基桥的好,你们以后就种我们仙基桥的种子。省得种子出点问题,就搞得焦头烂额。”周茂林说道。
“好的好的。”赵建国笑道。
仙基桥这里的人平常也喝茶,只是没什么讲究,直接将茶叶从树上摘下来晒干,不做任何处理,一天烧一大锅子水,将茶叶放进去煮,茶水凉好,喝一两天。重要的是能够解渴,掩盖井水中的泥味。茶水略带甘甜,很解渴。至于香不香什么的,也不是仙基桥人需要去注重的。
但是城里人喝茶很讲究,茶叶加工得很细致,包装也很考究,泡茶也比较繁琐。
当然青年农场这里也没有条件将喝茶搞得太繁杂,赵建国给每人拿了一个洁白如玉的白瓷杯,往里面放了一些茶叶,然后冲上开水。茶叶在开水中慢慢吸水绽开,变成一片碧绿的茶叶的原形。清水慢慢地染上了绿色,看起来像一块无瑕的翡翠一般。而茶叶仿佛在开水中复活了。
“这是我从城里带来的毛尖,用的都是茶叶尖,都是厂子里的老师傅炒出来的,品质很不错。你们尝尝,看着茶叶的味道怎么样。”赵建国说道。
常兴端了一杯茶,闻了闻,确实是挺香的,抿了一点,味道还不错,但是没仙基桥的茶水喝得顺口。
周茂林与张方清则小心地端着茶杯,他们不是稀罕这茶,而是生怕把这么漂亮的杯子给打了。这么洁白的瓷杯,仙基桥大队没哪家有。肯定不便宜。至于里面的茶,周茂林喝了一点就皱起了眉头,太烫,这要是渴了,还真急死人。乡里人只讲究实惠,茶都是大口大口的喝。哪里会像城里那样慢慢地抿。
“周书记,味道怎么样?”赵建国问道。
“太烫。”周茂林答非所问。
赵建国微微一笑:“这茶要开水才泡得开,周书记先坐下吃点东西。”
周茂林点点头,然后好奇地问道:“你们城里人都喜欢喝这种茶?”
赵建国点点头:“有些好茶叶可不便宜。就像这种茶叶,在商店里,一罐要几块钱。”
“这么贵?”周茂林眼睛一瞪,那个罐子可没多大,里面不知道能不能放一两茶叶。
“这还不是最贵的。当然有些散装的茶叶也很便宜。”赵建国说道。
“散装的有多便宜?”周茂林问道。
“最便宜的块把钱一斤。几毛的可能也有。”赵建国说道。
“几毛也不便宜啊。我们这里荒山多的是,要是种了茶树,不是能赚很多钱?”周茂林现在想起之前赵建国说的大队搞集体事业的事情来。
“对啊!周书记果然有眼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