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完颜宗贤是女真族中为数不多的汉语通,不然他也不可能懂得那么多军事上的谋略,听了这话,立时傻眼,这支大宋军队能否打得过己方的四万骑兵先不说,只说来人居然是敌非友,完颜宗望那一万骑兵为何会把他们放过来?
但是此时再考虑这些已经于事无补了,立即喝道:“轻骑兵,准备冲锋!”
燕京城头,耶律延禧也听见了这个宋人说的话,顿时狂喜道;“怎么样?朕就说宋国会派人来支援大辽吧,怎么样?朕的判断怎么样?”
耶律大石和兀颜光就不禁面面相觑,均有被皇帝打脸的感觉。
兀颜光想的是:这宋国人是不是疯子?这时候来救辽国,对你有什么好处?
耶律大石想的却是:这声音听起来如此耳熟,莫不是白胜那厮?可是那厮不是已经死在陷空岛了么?只不过不管说话的宋人是不是白胜,这份浑厚的内力都不是自己能够匹敌的。
隔着金军大营,隔着金辽两军之间的空地,隔着两里长的太乙混天象阵,顶着风把声音送到燕京城头,这这是内力能够办到的事情么?如果是,世上怎么会有人拥有如此浑厚的内力?
第953章 人家孩子
就在刚才,在人人都不敢确定南面的军队是什么来头的时候,耶律延禧就笃定地认为这是大宋派来的援兵,此时城头上但凡懂得汉语的人都能听得出,来人这一口汉语说得那叫一个字正腔圆,不是大宋的军队又是什么?
事实印证了耶律延禧的先见之明,耶律延禧怎能忍得住心中喜悦?他喜悦的不仅是他的龙威尚在,更因为刚才他也能看得出来,耶律大石和兀颜光两人对他的判断不以为然。
虽然两个臣子对自己这个君王的判断不以为然,他却没有办法与之争辩,因为人家根本没有说出口来,人家只是在心里这样想,即便自己身为君王,也不能臆断臣子的心事并且拿这个来指责臣子。
所以刚才耶律延禧心中还是有一些不爽的,怎么?连你们两个都看不起我这个失势的皇帝了么?
现在好了,来人这一席话不仅灭了金国的士气、涨了大宋的威风,更是给自己这个辽国皇帝争了脸,这人是谁?很显然是宋军的主帅,嗯,待会儿见了他一定要重重赏赐!
不仅要重赏,还要私下里问问他,是否愿意为我辽国做事,实在不行就挑个女儿嫁给他,招他做个驸马!只可惜自己最美貌的女儿已经嫁给一个叫做白胜的宋人了,也不知其他女儿能否入得这位英雄的眼。
想到此处,便问兀颜光和耶律大石,“两位卿家可知这宋军的主帅是谁?”
兀颜光正在惭愧和震惊中疑惑迷茫。惭愧的是自己竟然不如皇帝见事明白,以致于当场被打脸,震惊当然是震惊于宋军之中这个说话之人的内力之强,竟然远胜自己,大宋何时出来了这样的高手?
在最近的一年里,他殚精竭虑,只为了能够抵御金国人的疯狂进攻,因而对发生在周边各国的战事了解较少,对武林中的掌故就更是鲜有了解,此刻听到皇帝询问,蓦然从迷惘中惊醒,惭愧道:“末将不知。”
耶律大石本来怀疑来人就是白胜,不仅是因为他曾经见过白胜,听见过白胜说话的语气,对白胜的口音有些印象,更因为他知道白胜就是宋国西征大军的先锋官,先锋官本来就是领军出征、走在最前面的人物,从这两方面来看来人都应该是白胜。
但是此事尚有一个疑点,那就是白胜不是死在陷空岛了么?而且即便白胜没死,他也肯定没有这样高的武功,如果当初白胜就有这么高的内力,他又何至于躲到水潭下面以摆脱金国人对他的围杀?
而要说白胜在陷空岛没死、并且因祸得福得到了什么奇遇以致于功力暴增,他也是不信的,这才只隔了不到一个月的时间,什么样的奇遇能够导致一个武者内力突飞猛进到这种程度?如果世上真有这种事,那么大家也不用再练武了,都去寻找奇遇就可以了。
不过想到金国人和白胜之间的仇恨,倒是很符合眼下这个宋国将领的说法,的确,宋国似乎只有一个白胜才是与金国互为死仇的,别的宋人有什么理由这样憎恨女真人?
他一会儿觉得来人是白胜,一会儿又觉得不是,待到天祚帝问话之时,他也拿不定来人到底是谁,所以也只能学着兀颜光那样回答,“侄儿不知。”
这样的答案,天祚帝怎能满意?说道:“你们两个这样可不行啊,宋国出了英雄人物,你们却不了解,万一有一天这人带着宋军与我契丹为难怎么办?你们两个军队的统帅,难道不懂得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么?”
耶律大石和兀颜光无言以对,各自惭愧地低下头去,连带着其余四员将领也都觉得惭愧。
天祚帝意犹未尽,道:“你们也听见了,人家宋国主帅说的话是何等的豪气冲天?为什么我们大辽国没有这样的英雄男儿?为什么你们说不出这样霸气的话来?”
天祚帝这一番激励,就是后世的“人家孩子”现象了,后世华夏人做父母总是喜欢用这种方法来激励自己的孩子,张口必称“人家孩子”如何如何,专挑人家孩子的优点夸大其词,却对人家孩子的缺点视而不见,这种教育方式令一代代少年男女深恶痛绝,然而等到少年男女长大成人生儿育女了,他们也开始当着自己儿女的面夸赞人家孩子。
毫无疑问,即便是在宋辽金夏共存的这个时代里,“人家孩子”这种教育方式也是会导致“自家孩子”出现逆反心理的,耶律国珍就忍不住嘟囔了一句:“只是嘴上说的霸气又有何用?”
耶律国珍的父亲和耶律大石的父亲都是天祚帝的堂兄弟,但是要论及血缘关系,耶律国珍比耶律大石还要近一些,因为耶律大石的爷爷和天祚帝的父亲耶律浚是亲兄弟,而耶律国珍的爷爷就是耶律浚。
所以别看耶律国珍论文论武都不如耶律大石,在辽国官场的地位也远远不如耶律大石,但是在天祚帝的面前,耶律国珍就能比耶律大石更放得开些。当然,天祚帝对耶律国珍一向宠爱有加,也是此刻耶律国珍敢于反驳皇帝的原因所在。
天祚帝闻言就有些不高兴,不论平时他如何宠爱这个堂侄,但是现在他针对所有辽国将帅进行激励,岂是你一个初生牛犊可以反驳的,当即沉下脸问道:“国珍,你什么意思?把话说清楚!”
耶律国珍自有耶律国珍的道理,当下慷慨陈词道:“陛下,侄儿并非不知宋国主帅武功高强,但是一个人的武功再高也决定不了千军万马的胜负,他说话固然霸气十足,但是能否做到就不一定了。”
天祚帝微怒道:“你怎知人家做不到?”
耶律国珍道:“因为他们来的是步兵,在骑兵尤其是重装骑兵面前,步兵毫无抵抗之力,侄儿时常听人说起,说宋国的禁军比之我们契丹战士还要弱上许多,这样的步兵如何抵得住金国的四万铁骑?”
天祚帝闻言便即沉吟,虽然他对战争并不内行,但是最基本的一些知识还有有的,耶律国珍说得不无道理,他也是能够听得懂的。
耶律大石就趁机附和了一句:“陛下,国珍说的没错,在微臣看来,这支宋军的数量与城南的金军相差仿佛,因此宋军不会是金国人的对手,此战宋军必败。”
耶律国珍和耶律大石说出了众将的心声,于是众人便也放开胆子,纷纷附和起来。
七嘴八舌之中,天祚帝沉吟有顷,忽道;“既然是这样,我们何不派兵出去与他们里应外合,夹攻一下?也免得他们败退而归,不然的话,一旦宋国人因为这场败局丧了斗志,今后还有谁肯来支援我们?”
第954章 大舅嫂兼小姨子
就算再怎么是军事外行,天祚帝也懂得一个道理,人家上门来帮咱家打架,咱们自己家的人哪有不出去一起上的道理?
但就是这个最为浅显的道理,却遭到了兀颜光和耶律大石的反对。
耶律大石固然反对,但是他手里没有兵权,犯不着在这事儿上与天祚帝顶牛,所以把得罪皇帝的活儿留给了兀颜光。
兀颜光责无旁贷,必须表明他的看法:“陛下,咱们不能夹击啊!”
耶律延禧怫然不悦,道:“为何不能?难道就在这边眼睁睁地看着我们的援兵葬身于女真的铁蹄之下么?”
兀颜光无奈道:“陛下息怒,虽然这说起来很不合理,但是实情就是如此,咱们没有兵力啊!”
耶律延禧益发恼怒:“简直是一派胡言,你布阵的二十万大军是不是兵?你今晚前去偷营所统领的是不是兵?怎么会有没兵只说?”
兀颜光苦笑道:“陛下容禀,咱们这二十万布阵的将士是不能擅离职守的,除了城东城北以及城西的二十万守城将士,城南这二十万将士已经燕京城最后的防御力量了,一旦大阵出现纰漏,后果不堪设想啊!况且他们只能在阵中战胜敌人,若是离开大阵,他们根本不是金国铁骑的对手!”
耶律延禧觉得兀颜光说得似乎有那么一些道理,就怒意稍平,但仍有一事不明,问道:“那你又说今夜要去偷营!你偷营用不用将士?既然你偷营可用将士,为何不能用他们去夹攻金军?”
兀颜光道:“原本拟定偷袭金国兵营的是御林军,只有区区五千之数,而且都是步兵,就算把这五千御林军投放到眼前的战场中去,那也是杯水车薪,无济于事,徒然送了他们的性命!”
耶律延禧闻言不禁动容,心想:连偷营劫寨都要动用御林军了么?看来我大辽的兵力真的是捉襟见肘了。
长期以来,辽国的财富源源不绝地流向寺院和贵族阶层,国库和百姓却是日渐穷困。这就是耶律延禧拒绝修缮观音庙宇的主要原因。
没有钱,当然就养不起兵,更何况辽军之中腐败之风兴盛,号称三百万雄师的辽军倒有一百八十万是各级军官们吃空饷而上报的虚名。
所以别看辽军说起来是三百万之众,实则在经过数场大败之后,目前的总兵力已经比全民皆兵的金国少了很多了。
万般无奈之下,耶律延禧仍然不忍坐视宋军溃败,愤然道:“难道就这样看着宋军死在金国人的铁蹄之下?大石林牙,兀颜光,你们两个就想不出点别的办法来?”
耶律大石摇头道;“臣窃以为,宋军既然敢以步兵进袭金军大营,想必是有什么法子对付女真人,我们不妨拭目以待。如若不然,这样的军队即便金国人放他们过来与我军会师,他们也帮不了我们。”
一个连步兵遭遇骑兵必败这点常识都没有的统帅,他能带出什么好兵来?
耶律大石口是心非,他心里当然不认为宋军会有什么办法战胜金国铁骑,女真不满万,满万不可敌那句话就是铁的!除非宋军此时也能布出一个太乙混天象阵出来,但是这阵法乃是诸葛无智的真传,宋军岂能掌握?这条路连想都不用想了,宋军必败,只是那员主帅武功极高,或者能够逃出金军的围杀罢了。
当然,这话他只能在心里想一想,是绝对不能跟皇帝说的。事实上,他所说的拭目以待,看到的结果必然是宋军惨败惨死。
人,就是这么复杂矛盾的综合体。
就在刚才,在耶律延禧称赞宋军主帅的时候,耶律大石和耶律国珍以及在场的所有将帅都一样,想要力证宋军不过是虚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