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侠武大宋-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既然不可能击败白胜那支队伍,完颜阿骨打为何返回军营?
  正猜测间,忽觉头脸之上有雨点落下,抬头看向夜空,却是没有密布的铅云,心念一动,便知这是菩萨在施法了。
  观音的确是在施法,她要救完颜宗弼。
  人是她要保的,而且还曾两度起死回生,结果却让红孩儿给烧死了,菩萨这张脸往哪放?今后还怎么接受善男信女的香火供奉?
  拈起杨柳枝,在玉净瓶中蘸了一滴琼浆玉露,轻轻洒落人间,便是蒙蒙冬雨。
  这蒙蒙冬雨笼罩燕京内外,重点洒向两个地方,一个是金军大营中军帐,一个是辽国皇帝的行宫,既要救回完颜宗弼,也救回完颜宗望。
  倒要看看,是你道家弟子的杀人手段高强,还是我佛门大士的救人本领优秀!
  她在飞来的路上已经推算出完颜宗望死于非命了,虽然她推算不出完颜宗望是怎么死的,但是不论完颜宗望是怎么死的,她都有信心将其救回。除非完颜宗望像黑熊怪那样形神俱灭。
  她觉得那柄奇异的长刀应该不会把用在黑熊身上的灭杀手段用在完颜宗望身上,完颜宗望又不是神。
  但是当那琼浆玉露滴落下去之后,观音菩萨终于杯了,她看见的景象是,金军大营里完颜宗弼的骨灰原地聚拢起来,重新塑成了一个人形,当即便能行动说话,而在辽国皇宫之中,完颜宗望的形神全无踪影!
  好啊!你还真敢使用法术杀人!
  即使太上老君也认为杀死黑熊的长刀是某种法器甚至法宝,而她却始终认为白胜杀得黑熊神魂俱灭是动用了某种道家的秘术。
  不论是哪一种情况,这笔账都得算在白胜的头上,既然你白胜屡次动用道术,那就不要再怪我佛门弟子释放佛法伏魔降妖!
  想到此处,便对脚下红尘说道:“善财,你可知错。”
  “徒儿知错了”
  “他们与你一样,都是我佛弟子,今后万万不可如此对待他们,眼下既然敌人屡次动用法术,本座便许你用法术迎敌,但需注意,法术只能针对敌军,切不可伤及无辜百姓。”
  菩萨说完便即离去,从头至尾都不曾现身于金军大营里的众人视野,这一次她如此隐匿就不完全是为了营造神秘感了,这一次她自觉有谢脸见人。
  阿骨打这二儿子和四儿子,都是她亲口承诺保证寿终正寝的人,然而今天却无力救回完颜宗望,这让她情何以堪?只有趁着阿骨打尚未知悉完颜宗望之死的时候悄然离去,今后都不会出现在阿骨打的面前了。
  当然,也正是因为如此,她才开了禁令,让红孩儿动用佛法,红孩儿有个屁的佛法,红孩儿只会纵火烧人。但是她就是想让红孩儿烧死白胜,也不等白胜失血过多而死了,直接烧死方解心头之恨。
  完颜阿骨打等人不知就里,只知道天上的人必是菩萨且救活了兀术,连忙跪拜下去,连连磕头,感激话说了不知多少。
  金兀术三次起死回生,早已经对菩萨膜拜之极,而且连续三次的救命之恩如何报答,理所当然地跟着父亲一起跪在地上磕头。
  金军将士亲眼看见四皇子被一团火烧成了灰烬,却又在油油细雨的滋润下迎风而生,早已惊得目瞪口呆,再听得天上传来的女人话语,虽然多半听不懂,却也知道天上来了神仙。眼见皇帝都跪下了,哪里还敢站着,也都跟着跪下磕头,一时之间只砸得地面咚咚作响。
  红孩儿很是奇怪菩萨为何没有因为烧死完颜宗弼而降罪于他,竟然只字未提,不禁愣在当场,愣了一阵才对完颜阿骨打说道:“行了,起来吧,菩萨早走了。”
  阿骨打这才站起,毕恭毕敬地把红孩儿往中军帐里让,虽然红孩儿形貌大变,但是菩萨不是还喊他做“善财”么?菩萨说他是善财他就是善财,这事儿无需有半点怀疑。
  红孩儿却不肯进去,说道:“你们的仗打完了吗?为何都回来了?”
  完颜阿骨打却是懂得汉语的,只因当初和萧峰相处多日,此时听了红孩儿的询问便是一声长叹,说道:“上仙有所不知,战事对我国十分不利,前往城南追击敌寇的三支队伍都战败了,我那侄儿完颜宗翰和完颜娄室也在战场上失踪,不知死活。”
  红孩儿便更加奇怪,明明最能打的一支敌军正在皇宫盘踞,余者都是一盘散沙不堪一击,怎么城南也能打败了?
  完颜阿骨打道:“上仙莫要急躁,且听我慢慢汇报。”
  此前在东城杀掉兀颜光之后,完颜阿骨打命令完颜宗翰带领金兀术,与完颜宗望兵分两路,一路追击退往城南的辽军,一路在追击白胜的“宋军”同时攻占整座燕京城,当时完颜宗翰选择的是城南,潜在的理由是不想跟完颜宗望争抢攻破皇宫的功劳。
  然而完颜宗翰眼见辽军从城头马道上撤退,便想出来一个兵分三路的追击办法,他本人自领一路从城内贴着城墙杀向城南;金兀术率领他的铁浮屠从城外,沿着护城河与城墙之间的岸边向城南推进;另有一路则是由大将完颜娄室率领,就地攻上城头,从城头上衔尾追杀辽军。
  这计策本来没什么毛病,看起来也很有道理,毕竟燕京城已经告破,金国军队士气正旺,兵分三路也将会是砍瓜切菜一般的屠杀,只看哪一路杀得更快更多。
  然而战果却与完颜宗翰的想象截然不同,首先是金兀术到了城南遭遇了突然出现在城南的几十万大宋军队。
  燕京城的护城河并非环绕四周,城南没有护城河,除了辽军摆出的旗阵之外就只有一马平川的一大块原野,当然原野上还有白胜命人用女真将士头颅筑成的京观。
  因为有完颜突合速一万骑兵陷落辽军战阵的教训,金兀术没有冒然派出铁浮屠冲击辽军的旗阵,却被那京观气得暴跳如雷,眼见大宋旗号的军队列着阵型从南挺进过来,还以为是要跟辽军合并一处对抗自己,便号令铁浮屠首先冲击大宋的军阵。
  原以为辽军的旗阵高深莫测,铁浮屠冲击大宋军阵总该易如反掌吧?谁曾想大宋的步兵竟然排出了钩镰枪阵来对抗铁浮屠,那钩镰枪专门砍削砸绊马腿的关节处,而马腿的关节处是无法披上重甲的,于是铁浮屠竟然一败涂地,被大宋的步兵给收拾了。
  再说城中和城头上的两支追击队伍,一开始杀的倒也顺畅,只是到了城南之时,天色突然再次变黑,原本天上的星月均已不见,四周迷雾重重,便是松油火把都照不出身前五尺的范围,两路追兵同时陷入险恶之境。
  如此险境一如之前阿骨打父子在城东所遭遇的那样,只是这一次却迟迟未能守得云开见月明,完颜宗望和完颜娄室怎还不知这险境乃是辽国人使出的妖法?但是知道也没有办法,堕入五里雾中,就是想跑都不知道该往哪跑。
  于是三支追兵尽数惨败,金兀术折损了一万铁浮屠,完颜宗翰和完颜娄室分别折损了一万轻骑和一万步兵,同时完颜宗翰和完颜娄室两名将帅同时失踪,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辽国人趁黑给杀了。
  唯有金兀术仗着一柄金雀开山斧无人能挡,连同战马的马腿都能护得周全,这才杀出了一条血路,不然他也要被大宋军队斩杀于钩镰枪阵之中。
  如此大败之下,金兀术的心情正如俗话所说的那样,是王八钻灶坑、憋气加窝火。
  正没好气呢,却看见一个牧童在大营中杀人,这口气如何能忍,于是便有了之前发生的一切。
  讲完了这场战斗的失利过程,完颜阿骨打便请教红孩儿:“我军陷入败势,如此危急关头,还请上仙鼎力相助,阿骨打愿意粉身碎骨报答上仙的恩德。”
  阿骨打很聪明,其实金军在这一役中损失了三万人马根本算不得伤筋动骨,纵然有两员名将失踪很是令人惋惜,但是论及实力还是金军压倒辽军,甚至可以说压倒宋辽联军,毕竟金军已经占据了整座燕京城。
  唯一让人有些不放心的是宋军的西南两路人马,此时阿骨打还不知道白胜已经反攻辽国皇宫并且杀死了他的二儿子,还以为白胜已经从西门退出燕京城了,所以才会有这样的想法。
  倘使军中没有善财大仙这个强力臂助,那么阿骨打自当指挥若定,组织起下一次的进攻,但是既然有菩萨亲口委派的大仙在场,若是不用大仙之力克敌才叫傻瓜。
  所以他在详细讲述了战场局势之后就问红孩儿怎么办,打算若是红孩儿不置可否,他再拟定下一步的作战计划也不迟。
  红孩儿自然不会不置可否,他比完颜阿骨打更急于报仇,早就想一把火把燕京城给烧了,正好菩萨也允许他用他的法术了,唯独是菩萨最后那一句让他有些犯难,不让烧老百姓,这把火烧起来就稍微麻烦一些。
  他自然也不好意思告诉阿骨打完颜宗望已经死了,白胜正在辽国的皇宫,而且似乎刚才菩萨出手相救都没能救的回来,若是把这事儿说了,非但打了自己的脸,就是菩萨的脸上也没有什么光彩。
  所以他避开了这件事情不提,只说道:“这事儿好办,你们只需听我的吩咐,管保不用你动用一兵一卒,就让辽军宋军全部完蛋!”
  完颜阿骨打听得倒吸一口冷气,心说大仙果然是大仙,一个人便能打败辽宋两国的联军,如果他说的是真的,而且真的做到了,那么我大金国岂不是可以趁此机会东征西讨占据天下所有肥美之地?
  什么西夏吐蕃,什么西州回鹘,什么大宋大理交趾国,一律跑马圈地,将其纳入我大金的版图之内!
  想到此处,就想问一问大仙何时出战,刚想开口时,却听辕门之外有兵丁通禀:“大宋来了个使者,说是要见陛下澄清误会。”
  金兀术一听就蹦了,什么?误会?你特么杀了我一万铁浮屠然后给我说这是误会?那我杀你一万步兵行不?
  狂怒之下脱口就道:“见什么见?给我砍了!”
  完颜阿骨打却是心中一动,连忙阻止了四儿子的暴躁,说道:“让他进来。”
  大宋自然是要征服的,大宋这些军队也是要杀光的,但是既然眼下大宋有想要和解的意思,那岂不是给了自己逐个击破的良机?
  虽说有上仙表示不怕宋辽联手,但是毕竟这仗还没开打,谁知道上仙到时候能不能兑现他的豪言?所以既然出现了可以分化宋辽联手的机会,自然要把握一下。
  宋军来使是秦桧。
  华夏民族,从大宋朝开始就有了一个很令后人无语的臭毛病,那就是每逢出兵必有文官监军,这在前文已经提到过,此处不再赘述,但是前文没有提到的是,这些文官还有一个臭毛病,用现代词汇来说就是装逼。
  怎样装逼呢?因为各民族各国之间长期以来形成的默契是两国交战不斩来使,于是身为监军的文官便最喜欢做这个“使”。
  做这个“使”有什么好处呢?好处还真不少,首先证明了文人的一身傲骨,有着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其次出使敌军敌国之后,若是能够鼓动两行伶牙俐齿、三寸不烂之舌,说得对方君主或将帅停战言和,就更是立下了足以彪炳史册的奇功一件。
  你们武将不行,你们只知道打打杀杀,这种谈判求和的事情得让我们文官来做。这就是大宋朝开始养成的陋习。
  明明手无缚鸡之力,弱的连滩屎都不如,还偏偏要做这个“使”,真的是不作屎就不会屎。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