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报恩是个技术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七斤噗呲一笑:“还真是冲冠一怒为蓝颜。萧玉台那清汤寡水的长相,也称得起红颜祸水了。你放心,自然不会,不是还有张道长从中斡旋?何况,玉台与尹候、黄鹤交好,那白玘手段千万,不会选择这么蠢的。”

    “虽然太过直接,但也最有效。”周渠逗得她笑了一场,颇有些恋恋不舍,想开口问问,将来给孩子找个什么样的爹。又觉得有些唐突,没准儿这丫头俏脸一板,又说什么不要你管,或者又说他越界了……

    这话她是常说,可听着到底有点伤情,便不问了。心想,她若是留在京中,岂非来日方长?

    “今日太晚了,我那里还有事。便先走了,这董夫人……我查着?”

    七斤白了他一眼:“说的什么废话,你不查,难道要我一个奶妈去查吗?师兄你不知道,我都快被那小崽子给整死了。我一端碗,她就醒了,我不吃饭,她睡得可香了。晚上也是,我刚睡着,她就醒了……”

    周渠几乎脱口而出,和她一起照顾。硬是生生给咽了回去,好多话藏在嘴里搅拌,舌头都忍得要发麻。

    七斤回去,把董夫人的事情隐晦的提了一提,萧玉台可算被她猜的准准的。一脸的茫然,完全不明白这个巧合的点在那里。

    所以这丫头,从一开始就是把李素当成了长辈,完全就没有想太多。

    反倒是白玘,瞬间杀气腾腾的,看着萧玉台依旧懵然不知,才收敛了好些。

    “圣人和皇后是自幼的情谊,怎么会做的这么绝情?你说国公不过从中间拿了不到一千两银子的差价,都算不上贪墨,还是董夫人的娘家人上告的……他这样做,不就是赤裸裸的帮着董夫人打压皇后吗?”

    “周渠已经去查了,先看看这董夫人的来历再说。”

    周渠忙得脚不沾地,刚出了书房,便见张修锦闲闲的站在门外,差不点都要嫉妒这小老头了。

    圣人先见了被人,张修锦和周渠便闲聊了几句。周渠一时兴起,便问起七斤的因缘来。

    张修锦满脸不悦:“我是个国师,又不是个算卦的。你给我她的生辰八字做什么?我瞧她那面相,是有福气的,你就不要担心了。”他捋了捋胡子,“要不,把你的生辰八字也哪来,老夫顺便给你合了?”

    周渠一张黑脸都红到耳朵尖了:“合……不是,合什么合?您老就不要说笑了……”

    “脸皮还挺薄,不合就不合……我给你两看看相吧,看看你两有没有夫妻相……”张修锦突然愣住,道,“你这是血光之灾……什么,算错了吗?我再算一次……”

    内监唱道圣人传召,张修锦一张脸绷的死紧:“你今日小心些,还真是有……”

 第三百八十一章局中人

    周渠打了个哈哈,真没放在心上。他从前是做圣人暗部,刀口舔血,哪一天没有血光之灾?

    薛衍走后,一直没有消息,萧玉台每日看着珠子,并无异常,刚稍微放心,又愈加忧心。

    水晶珠没事,这说明薛衍没事。可这般憋着,迟早有一日爆发出来,恐怕更为难受。到了晚上,程云程涛才背着薛衍传信回来,说是一切安好,已经上了船,水路平稳,大概两三日就到了。

    当晚又接连一封,说是薛衍将李晏的骨灰撒进了江里,连骨灰坛子都扔了,发疯了一样将行李清理了一遍,但凡与故靖义公主有关的东西,一律销毁。李晏送他的画,送他的书信,字笺,全部付之一炬,连灰都扔进了江里,之后就把自己喝了个大醉。

    萧玉台回道:“人死难复生。已经这样了,不能再坏了,只要他不寻死,如何胡闹都随他吧。爱喝多少酒,就喝多少酒……只是李晏留下的遗物,你二人抢一两件留着。他此时难以面对,将来便知道,能够睹物思人,也是好的。”

    程涛连夜回信,差点累死信鸽。

    “抢救不到,我们两个都拦他不住,一时也没想起来,全都烧了,只是没看见侯爷送给郡主的钗子,许是郡主不信侯爷,根本不当回事,抛之弃之,也未可知……再说喝酒,侯爷喝了吐,吐了喝,闹得一船人都睡不安生,自己喝够了,又跳进江里了……”

    萧玉台又气又疼,草书怒回:“随他去!有本事夸父逐日!”

    放下笔,送走了信鸽,心中难免沉沉的,推了推陪在一旁的白玘,道:“阿衍对人家,才算是抛之弃之了……”

    白玘揉揉她软发,看她半夜不睡,也难免心疼,想尽了甜言蜜语,来宽她的心:“薛衍对她,已是情深义重了。常王即便事败,她还是薛候的妻子,薛衍还是能保住她的。只可惜,薛衍自己也不十分清楚,什么也不肯说。她如何能接受这样的施舍?她那样的人,生来活的就是风风火火,绝受不了靠人怜悯保存一命。但若说起来,她若是洞悉薛衍的心意,能与意中人在一起,哪怕活的艰难些,也是愿意活下去的。”

    萧玉台能看明白,李晏这样聪敏,只因身在局中,却万万看之不透了。她一生所求,大约便是薛衍的心。薛衍这一颗心,捧过来时,又不肯太清白,含蓄的要命。

    也是活该他后悔。

    “阿衍把妻子这两个字看的这样重,又岂会随随便便与哪个女子结下白首之约?怎么她却不明白?”

    她说着说着,越发的焦躁,白玘端来的一碟蜜枣糕被戳的七零八落,这话锋突然就转到了白玘身上。

    “你呢!你说,你娶了我,和我在一块,后不后悔?”

    白玘哪敢惹这个小东西,最近脾气大的吓人,急忙甜言蜜语的来哄。她还是不高兴,最后自己困了,扔下口干舌燥的白玘,翻了个身,自顾睡去了。

    这天闹腾的晚了,第二天起来已经是中午时分了,七斤进来的时候,白玘正给她穿着披风。她自己穿了一阵儿,本来身形渐渐变了,毛茸茸的灰兔毛和头发缠在了一起,穿着穿着就要生气,白玘索性把人抱在床上,一手一脚的给她整理。

    “真是架子越来越大……”七斤啃了一口甜梨,见桌上的书信还是原封不动,问道,“你还没给她看?”

    白玘:“头没梳,饭没吃……这会儿看了她又要生气……”

    七斤早吃过了,就坐在一旁等着,好一会儿才收拾完了,萧玉台垫了肚子,才想起来拆信。这一下,真被白玘说准了,又急又闹。

    “李晏的信?什么人送来的,怎么不早说?那送信的人呢?拦下来没有?小白你怎么不叫我起来?”

    白玘答的有条有理:“是个半大孩子,什么都不知道,只是家里受了李晏的恩惠,受她之命,送到你手上。七斤在门口接到的。我看过了,不是什么要紧的急事,你乖乖吃完了饭,我带你去看看。”见萧玉台还要发脾气,冷着脸道,“不吃完不许去。”

    七斤待在一边,看的是目瞪口呆。

    “怪不得人家都说孕妇脾气大,喜怒无常……还真是。看来我那会儿,还算是个最省事的了。”

    莫寻端了鱼汤进来,不阴不阳的补上一刀:“当然,你又没有我师公这样的惯着!”

    七斤觉得,她约莫是要挑一个萧玉台他们都不在的良辰吉日,撸起袖子揍这丫头一顿,好叫她知道知道,这院子里,除了萧玉台和白玘,谁才是老大了。

    山上的风格外的凉,红叶冷风过后,愈显霜红。

    萧玉台正拿着地图,白玘站在她身边,手中的伞遮住了风,另一只手掩住她散开的衣襟。

    “李晏的书画一绝,这地图画的确实不如何。哪能分辨清楚这方位。”

    “后山上的庄子,都是勋贵各家分的。常王在这里虽然也有别庄,但既然兵败,那别庄也被赏给了别人。李晏这样冰雪聪明,不可能想不到这点。所以,才费尽心思,藏在了山路不通的南峰上。”七斤这样一想,越发觉得惋惜。这姑娘,自小就活的那样艰辛,艰辛中轰轰烈烈,连生死也不肯交于别人操控的烈性。

    “依我看,这地方,倒像是南峰的摘星石。那摘星石还是高祖命名的呢,据说是高祖打马过来,一阵仙风吹过,一位仙女从天而降,与高祖纵论天下,助高祖得到了天下。”

    萧玉台也有耳闻:“这位仙女后来就留在了高祖身边,后来还做了本朝开国皇后,与高祖恩爱一世。是吗?”

    七斤点点头:“说的就是。史书上就是这样原原本本写的。其实,不过是因皇后出身低微,又是孤女,受人不喜,高祖便杜撰了这个典故而已。这摘星石上,还有高祖的亲笔题字——一世伉俪,百年夫妻。可以说,是很直白了。”

    “高祖读书不多,一介武将,能绕着弯想到这些,也算不容易了。”两人一路走,白玘在前面引路,倒也极快,不到半个时辰,便见到了那块传说中的摘星石。

    “想不到,就是这样一块灰扑扑的石头。”风吹雨打,又无人修缮,连个遮雨的棚子都没有,上面的刻字已经快被岁月抹去了。

    七斤道:“虽然是高祖遗迹,可来看的人却不多。远远不如山下韶华夫人的衣冠冢。”

 第三百八十二章韶华夫人

    这传说中,盛名天下的摘星石,只是一块灰扑扑,长满了青苔的丑陋石头。石头长的不如何,高祖的字也不如何,这块石头更不如何了。

    萧玉台也去见过,那衣冠冢上的石碑是当时天下盛名的才子傅涛所立,碑身修长挺立。女子见了,觉得像是谦谦君子;男子见了,反倒觉得像是一位窈窕淑女。

    相较而言,这摘星石,确实远远不如韶华夫人衣冠冢。

    “韶华夫人年少时就声名在外,之后更是三次立后……可惜,却没有好结局。”

    韶华夫人杨羡是前朝最后一位皇帝淳于中的皇后,与淳于中青梅竹马,也算两小无猜。长大之后,便顺理成章入主东宫,做了皇后。可惜人不如新,淳于中很快就有了新欢,因一件小事,便将杨羡废黜了。

    这之后就像废上了瘾,三废三立,最后还流落塞外。最后高祖坐上了皇位,仰慕杨皇后才名,重金将皇后换了回来,多加礼遇。高祖不忍其凄苦半生,托皇后为其与高祖之弟说和,却被杨羡婉拒。

    杨羡不愿再入皇家,发下誓言,愿孑然一身,与诗画为伍。皇后便将这后山方圆百里,都划给了杨皇后,不许别人骚扰。

    这之后,杨羡便孤隐山中,直到去世。

    七斤熟知这故事,原原本本的和萧玉台说了一遍:“她死后,是皇后亲自挑了这四个字,那韶华夫人四个字,还是皇后亲自提的,可以说,惺惺相惜的两位奇女子。”

    “实际上,韶华夫人第一次被废,便与淳于中决绝,发誓黄泉碧落,再不复见。可迫于形势,又再次入宫。第二次,第三次,都是如此。她原本也不是流落宫外,而是自己逃出去的。高祖登上大位之后,为了笼络当时的杨家,四海悬赏,寻找韶华夫人的踪迹,她被身边人出卖,再次回到了这个埋葬她一生青春、梦想的京城。也是权利最为集中的地方。”

    “之后拒绝高祖赐下的婚事,便是她一生最后的反抗了。也因为如此,她一生都没能和一直相伴左右的傅涛在一起。不过,后人也有传说,说是韶华夫人早就在皇后的默许和帮助下,和傅涛双双归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