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事因为费利克斯的命令虽然没有大规模流传起来,但私底下还是多多少少有些传言的,而之后紧急上岗的新税务官们也被警告过,再也没人敢这么做了。
实际上他们想动手脚都不行了,以前称粮食的天平是由税务官保管的,但现在这些东西统一存放在城堡的仓库里,等需要用到的时候才会被送往税务官的手中,并且全程都有人盯着他们称量,称完以后收上来的粮食直接被士兵运走,基本不再过税务官们的手,可以说根本不给他们任何机会了。
当然,这只是现阶段暂时使用的办法,以后还会继续完善。
而现在,去年才上任的税务官在周边一群来看热闹的人的围观下,感觉压力山大。
称粮食的地方是镇上的小广场,就是往常贴公告的那一块,镇长带着人给镇上的人称粮食,税务官就在一边看着并做记录,核算出他们该缴的税,然后在镇上自己称好粮食以后又用税务官带来的天平称出要收缴走的粮食份额,而镇民们自己使用的称也是已经检查过确定没有问题的。
如果是去那些没有标准天平的村子里收税,那么从头到尾使用的就都是税务官带来的天平了。
实际上即使没有标准的天平,领民们私底下也会想办法确定自己地里的产出究竟有多少,毕竟谁也不是傻的,领民们早就发现以前的税务官有问题,但人家手脚做的隐秘,单独个人损失的粮食也不多,本着民不与官斗的想法,只要不太过分,他们也就默默忍了。
所以在税务官来收税之前,领民们就已经很清楚自己地里的产出有多少了,但大家都不太清楚别人家里是不是和自己一样,所以这会儿一个个和都和那些外来商人一样负责称重的人报数。
这是个比较漫长的时间,因为家家户户的地都不少,他们的粮食都是用板车拉过来的,而天平只有一个,虽然一次最大就能称五百斤的重物,但依旧快不到哪儿去。
好在丁格尔的地不算多。
丁格尔镇的人并不是完全的农夫,所以他们各自种的地相对其他农夫来说要小的多,像是萨丁森堡里的农奴,他们以前至少要租15英亩的土地,其中三分之一是需要休耕的,所以每年实际种植面积在10英亩左右,今年他们大部分把休耕的土地还给了伯爵大人,只有少数家里人口多的会留下一部分耕种。
而今年萨丁森郡已经不流行三圃制了,全郡的土地不再休耕,种不了的就退回去,大家手里耕种的土地自然就少了。
而丁格尔的镇民今年不是自己开店做生意,就是进厂工作,还愿意全心全意去种地的人就少了,家家户户的田地都缩减了不少。
“约翰家,两英亩中等田,小麦3053斤,三英亩下等田,小麦3845斤。”
“嗬?!”
“乔尔家,三英亩上等田,小麦5015斤,六英亩中等田,小麦8974斤。”
“上帝啊!!”
“汤米家,十英亩下等田,小麦12970斤。”
“他说的真的是下等田?!!!”
……
正在记录的年轻税务官终于忍无可忍的回头朝着背后那一群每听到一个报数就倒抽一口气的外来者们丢出一句:“你们能安静点吗?这到底有什么好吃惊的?”
这位税务官是从萨丁森堡里出来的,之前才为伯爵大人的田地服务过,见识了那些更加惊人的数字后,现在这些根本就是小意思。
但对之前的传言根本不相信的人来说,这些数字太吓人了好不好。
那些只是稍微有点常识的商人只觉得这个数字比他们知道的一英亩地产出1200斤左右的小麦就算是丰收的标准数字高出太多了,还没有留意到其他问题。
可那些从外地来打工的自由民们就不一样了,他们关注到的不仅是那些高的离谱简直像是虚报的数字,还有那些田地的档次。
所以相比那些不了解田地具体情况的商人,这些家里也种地的自由民都知道所谓一英亩地1200斤小麦的丰收标准是属于上等田的,如果是中等田能种出八九百斤就不错了,而下等田产出更少,基本都在六百斤以下。
所以很多人宁愿多花点钱去租上等田也不想要下等田,只有最穷的农夫才会去租下等田来种。
但现在,即使是下等田都能种出比他们认知的上等田丰收标准还多的粮食,这个世界真的是真实的吗?
认为自己是在做白日梦的人使劲给了自己一巴掌,随后而来的痛觉告诉他这些都是真的。
实际上这些人眼里所谓的中等田下等田其实只是田地营养不够而导致地力下降总不出粮食而已,只要好好补充养分,重新变成所谓的上等田也不是什么困难的事情。
就连上等田,提升的空间也大着呢,根本比不上华夏对于上等田的标准,顶多算个中下等,也难怪他们一直种不好地了。
更多的让这些外来者们震惊到麻木的数字还在被称重的人大声的报出来,粮食的主人们即使已经不是第一次知道这个数字也忍不住咧开嘴傻笑起来,连之后税务官收走他们大半的粮食都没能让笑容降低。
那么多的粮食啊,即使被收走大半剩下的也够他们吃好久了,何况他们的地里还有其他的作物没有成熟,最难种的麦子都大丰收,其他更加容易种植的作物的产量定然不会太低。
而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听了伯爵大人和伯爵夫人的话,按照从萨丁森堡流传出来的那一套,给田地施肥,勤快浇水,定期杀虫和除草,注意避免病虫害的发生,才有了如今的收成。
所以他们一点都不心疼自己要交的税,如果以后都能有这样的好收成,他们甚至愿意缴更多!
相比抱怨给伯爵大人的税,他们还不如抱怨什一税呢,毕竟交给伯爵大人的粮食里,就包含了什一税。
而在他们看来,萨丁森郡的丰收根本和教会无关,以前就觉得这税太多了,现在则更加如此想了。
不过想归想,倒是没人真的抱怨出来,毕竟他们现在都把孩子送去教堂那边跟着神父上课了,如果被他们听到抱怨,他们的孩子不久没书读了吗。
至于交上去的什一税伯爵大人到底会不会给教会,就不归他们管了,反正他们已经交完税了,最后给谁不都是给呢。
“我倒是希望伯爵大人自己多留一些,你们看今年萨丁森郡到处都在搞建设,去干活有工资拿还包吃,伯爵大人不知道要投进去多少钱呢。”
“是啊,而且自从伯爵大人继任后我们的生活就越来越好了,还特别方便,就那条路,都修到我娘家去了,以前想回家看父母只能自己走回去,一走就是一天,现在随便花几个铜币就能搭上去马车牛车,两个小时就到了。”
“谁说不是呢,现在不仅吃得饱穿的暖,手上都有点闲钱了,这地里一丰收,家里的粮食都要堆到房梁上了,吃不完的转手卖给粮店,又是好大一笔进账呢,这下我家也可以买头牛干活了。”
“还有那人头税,我家两个小的不满七岁都不用交,大一些的也就交一半,这得省了多少钱啊。”
“是啊,可惜我们不在庄园里,不然还能免费送孩子去读书。”
“说不定以后我们家的孩子也一样呢,伯爵大人和夫人可都不是吝啬的人,以前有什么好事不都先从庄园开始,然后其他人慢慢的也全都有了吗?”
“是啊是啊。”
……
等着称粮的镇民们前前后后凑在一起,说的都是萨丁森郡的变化,越说越觉得他们的伯爵夫妇太好了,让大家的生活越来越好,很多以前不敢想的好事都落到他们头上了,以后定然还会更好的。
然后一个令人担忧的问题就悄然在人群中传开了。
他们的伯爵大人弄了那么多对领民好的事情,每一样都要花费大量的金钱,他的钱还够用吗?
这么好的伯爵大人,可不要因为建设领地而花光所有积蓄。
如果让那些和费利克斯做生意的商人知道他们的想法,只怕会嗤之以鼻,那个威廉姆斯伯爵看着是花钱如流水,但他赚的更多啊,怎么可能会变穷。
实际上很多人都觉得威廉姆斯伯爵如果没有在搞大规模的领地建设,现在普拉迪帝国第一富裕的贵族说不定就是他了。
第94章
伯爵大人确实不缺钱,他们现在缺仓库。
今年麦子的产出比预期的多太多,别说城堡的仓库放不下,就是三个意面厂那边的仓库都有点吃紧,意面厂的仓库里之前就存放了不少之前从外地买回来的麦子还没用完,如今又要增加新麦,仓库已经被堆得满满的了。
尤其现在收到库房的只是税务官收上来抵税的部分,之后他们还会从领民们手上购买更多,而此时麦子的收割还没有结束,光是抵税的那一部分就已经快要没地方装了。
而且根据他们的估算,今年的小麦总产量比往年翻了足足三倍,这个结果一出来,费利克斯直接抱着魏薇使劲亲了一口,比知道她手上有更高产的麦子时还要兴奋。
毕竟高产的麦子就那么多,到能全郡种植的时候还不知道要等多久,而现在他们的收成就直线上升了。
魏薇也没想到今年全郡的小麦收成会这么好,她感觉这完全是老天爷给面子,给了萨丁森一个好天气,不然单靠肥料也是不行的。
“先召集人手建几个粮仓吧。”
费利克斯点头,确实是要赶紧准备了,总不能等真没地方了再把麦子堆外面,要是正好小雨可就麻烦了。
不过他们没能再继续关注这事,王都传来消息,教皇一行已经离开王都了,而消息送回来时,他们差不多应该也快要到普林西亚了。
但是教会那边并没有给费利克斯送信,不知道是不是有别的什么打算。
比如趁着他们不知道,提前抵达萨丁森郡,这样一来他们总不能把人赶出去。
怀着这种担心,夫妻俩不得不提前邀请雷蒙大师,点了一百名骑士和骑士侍从护卫,快马加鞭提前到普林西亚准备迎接教皇。
没错,就是要把人都留在普林西亚,连斯罗特都不让进,毕竟斯罗特那边就只有两个农奴居住的破渔村,虽然房子已经在盖了,但那也只是普通平民住的茅屋,怎么能给教皇一行住呢。
所以招待就不招待了,你们留在普林西亚做客吧,想来那儿的人会非常热情的招呼你们的。
贵族带着一群骑士进入其他贵族的领地,自然是需要提前打招呼的,而普林西亚的(未来)主人是艾伦,费利克斯要过去确实只需要说一声就可以了。
虽然艾伦不在普林西亚,但他早就写信打点好一切,顺便让领地里的贵族配合费利克斯,把访问团留在普林西亚。
所以本来确实是打算先斩后奏抢在费利克斯反应过来之前带人进入萨丁森的教会最终还是失算了。
教皇乘坐的船是十六世纪以前地中海中最常见的桨帆船,也是这个时期地中海中最常见的战船——三桨座战船,这种木质的战船的船头装有青铜制的撞棰,在遇上海战时,这种战船会依靠速度和机动能力,使敌船的侧面受到撞击,紧跟着撞棰会在水线下撞击敌船,撞破敌船船身或者撞断敌船的划桨。
和后世的帆船不同,这个时期欧洲的帆船基本都属于桨帆船,船上的帆只起到辅助作用,它真正的动力还是船上的桨手,战船分为上下三层。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