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一个夜晚的到来,似乎在德卢斯,都能够听见来自西方的炮声,战时最高司令部的一间屋子里,罗斯福坐在轮椅上,蜡黄且疲惫不堪的脸上,肌肉松弛,原本锐利的目光之中,带着一丝茫然,似乎对正在进行的这场卫国战争的前途命运,有着无法掌控的失落。
日本人突然从北美战场撤兵,对于美国而言,绝非幸事,如果德军和日军在北美战场并存,以罗斯福的政治智慧,政客的狡诈。肯定会寻找到,让这一虎一狼相争的机会,但是。现在这样的机会,再也无法出现了。德国人可以心无旁鸷的专心对付美国。
一想到这里,罗斯福就对那位在太平洋西岸,正在对日本人大打出手,挂着盟军副总司令官头衔,却阴险狡诈的中国人唐秋离,满腹的怨恨,从表面上来开,中**队对日本人出手。是在为北美战场上的美军和加拿大军减轻压力,在履行盟友的职责,至少,美**方主流将领,是这么认为的。
但深谙政治之道、利益交换的罗斯福,可是不这样看,中国人唐秋离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向日本人出手的时间,太不合时宜了,让他嗅出了一股阴谋的味道。
如果在一九四一年四月。日本人开始进攻美国西海岸之初,唐秋离出手进攻西南太平洋上的日占区,这个中国人是美国的救命恩人。而现在怎么看,都是唐秋离和希特勒之间,达成了某种不可告人的秘密交易,中国人出手为德国人扫清北美利益的争夺者。
否则,现在的北美战场,还会保持原来的僵持状态,罗斯福也可以运用各种或卑鄙或光明正大的手段,为美国备战赢得更多的时间,最明显的例证。就是日本人从北美战场撤兵之后,德国人马上就开始了全线进攻。
“心照不宣。配合默契啊!”罗斯福喃喃自语到,以政客的天生直觉。他几乎可以肯定,那个中国人唐秋离,和德国疯子希特勒之间,日本人和德国人之间,肯定有什么见不得人的幕后交易。
而这个交易的背后,美国人是利益受害者,日本人是被动的棋子,间接的利益受损者,德国人和中国人是受益者,倘若罗斯福知道,希特勒与唐秋离之间,一直在暗通曲款,含情脉脉,电报往来不断,是否会气得当场吐血身亡?
“卑鄙无耻的中国人!”罗斯福原本黯淡无光的眼神儿之中,忽然冒出仇恨的光芒,他开始考虑,是否动用相当一部分资源,扶持那位窝在中国大西南的蒋委员长,给唐秋离制造最大的麻烦?
虽然现在的美国,在德国人的强势进攻下,处于风雨飘摇、自身难保的危险之中,但喂饱那位蒋委员长,还是有能力的,何况,自从一战结束之后,美国在这方面是颇有经验和心得,做起来得心应手,国务院和参联会情报局,都有一批好手,谙熟此道,搅乱一个国家稳定,在其内部制造矛盾,美国政府是经验丰富的高手。
“明天,就开始着手实施这件事!”罗斯福暗自下定决心,在中国人内部,给唐秋离制造麻烦,使他无法全神贯注的把全部兵力,都用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让日本人喘过气来,以日本人的贪婪,肯定会把目光,重新投向北美战场,若是如此,德国人和日本人对北美利益之争,将会成为主要矛盾。
一套完整的,在中国人内部制造矛盾的计划,初步成型,罗斯福甚至都为此而心情热切起来,这时,他听见了轻微脚步声,走进房间来,不用回头,太熟悉了。
“杰佛菲尔,这么晚来见我,有什么难以解决的问题吗?”他摇动着轮椅,带着微笑的转过身来,此前的疲惫不堪和黯淡目光,一扫而空,出现在美国参联会主席兼战时最高司令部参谋长杰佛菲尔上将面前的,还是那位充满自信和智慧的总统先生。
不知道为什么,一看见总统先生,杰佛菲尔上将沉重又无依无靠的心,忽然间安定下来,他想了一下,说道:“总统先生,非常抱歉,这么晚还来打扰您!是的,现在有个很为难的问题!”
罗斯福没有追问,只是微笑着倾听下文,“总统先生,现在在北部战场上,我们的军队和加拿大军队,受到了德国人很大的压力,您也知道,北部战场的战略纵深和空间,都比较狭窄,没有太大的回旋余地,只能与德**队进行硬碰硬的阵地战,因此,部队的伤亡非常巨大!”
“仅仅是从七月二十七日到二十九日三天时间,在奥尼尔、皮尔和俾斯麦一线,我们就损失了五万多名士兵,加拿大军损失了三万多人,虽然迟滞了德军的进攻势头,但是,这样的伤亡,还是我们所无法承受的。。。。。。”
“杰佛菲尔,我不想听到这些,我只想知道,你们总参谋部有什么解决的办法没有?”罗斯福不想听自己的总参谋长诉苦,便打断他的话,问道。
杰佛菲尔一愣,马上意识到,自己不是来诉苦的,说道:“总参谋部解决的办法是,让开放弃皮尔和俾斯麦一线,将部队后撤至加拿大境内的温伯尼和我国的阿伯丁一带,形成两翼布局,侧翼袭击的态势,一来,可以分散德军进攻的兵力,使其兵力优势减弱,二来,可以使德国人因为担心遭到两翼夹击,而被迫减缓进攻的速度,但是。。。。。。”
“好了,杰佛菲尔,我知道你的难题是什么了!”罗斯福微笑着,再次打断了部下的话,说道:“关键是加拿大人方面,他们不想把战火引到国内,因此,温伯尼就是最大的难题,是这样吗?”
虽然被总统先生打断了话,但杰佛菲却没有丝毫的不满,他为总统先生敏捷的思维和反应,所折服,便老老实实的说道:“是的,总统先生,我无法说服加拿大人!”
“我明白了,杰佛菲尔,你继续按照计划调动部队,加拿大人交给我吧!”罗斯福笃定的说道,杰佛菲尔上将满怀信心的走了,他知道,只要是总统先生这么说,那一切都不成问题。
罗斯福静静的思考了一阵子,对办公厅主任乔尔纳说道:“乔尔纳,打电话通驻加拿大大使,让他知会加拿大方面,我会于明天上午,飞往渥太华,与加拿大总理麦肯齐举行会谈。”
这一夜,注定罗斯福是忙碌的,在处理完军队的事情之后,他又召集了国务院和情报系统的主管们开会,会议的内容,就是如何贯彻自己,对重庆国民政府的支援问题。
显然,美国国务院和情报系统的官员们,对总统先生的讲话,大吃一惊,“支援中国政府?”总统先生没有搞错吧,现在的美国,面对德国人的强大军事进攻,自顾不暇,还哪有什么多余的精力,去援助远在太平洋彼岸的中国?
何况,现在的中国人,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打得顺风顺水,把北美战场上的一百多万日军士兵,都吸引走了,怎么看,都不需要援助吧?
会议一直开到深夜,不知道罗斯福是怎么做到的,第二天,三十多名换上美**队军服的国务院和情报系统官员,带着特殊使命,沿着以前从澳洲撤退的路线,经过北美的白令海峡,进入了亚洲,不远万里的来到了中国大西南的重庆。
这批美国外交和情报官员,有个好听的名称,“盟军总部赴西南太平洋战场观察团!”目的是为了学习中国独立师部队,在西南太平洋战场上,对日作战的战法和战术问题,以及加强盟军与中**队间的合作。
这个所谓的“观察团,”进入亚洲之后,走的路线都是在独立师北方部队的控制区域内,一举一动躲不过独立师特工机构调查处特工们的眼睛。
情报很快就到了在仰光的唐秋离手里,看完之后,没怎么在意,现在的美国人,泥菩萨过河、自身难保,还能搞出什么名堂来?
()
第三千零四十八章 颓废的森下中将()
唐秋离略微感到好奇的是,美国人现在自己都焦头烂额了,怎么还有闲心派出这么个不伦不类的观察团,即便是有正当理由,观察团也不应该一头扎到重庆啊,打仗的地方可是在澳洲,学手艺也应该在现场吧?
只不过,这个好奇在唐秋离的脑海里一闪而过,现在的美国,可不是历史上膘肥体壮的美国,单是德国人自己,就能把美国人虐得欲仙欲死,在德军的强大攻势面前,美国人自己都快走投无路了,也不担心能翻起什么波浪来。
那位德国元首希特勒,前两天还得意洋洋的给自己来电报,说美国人和加拿大人,在英勇的德**队的进攻下,现在是步步后退,伤亡惨重,乐观估计一下,如果没有大的意外,德国可在一九四三年年底前,结束北美战争!
唐秋离相信希特勒的话,德国和日本联手,把美国人揍个半死之后,现在的德国,完全有能力单挑美国,并将之斩落于马下,不过,若想在一九四三年年底前结束北美战争,唐秋离却是不敢确定,毕竟,美国的底蕴和国力在哪儿呢,还有加拿大人帮着输血,希特勒想一年多结束北美作战,恐怕不那么容易!
不过,唐秋离也没实在到,给那位脑袋热得开了锅的元首阁下提个醒,德国人在北美战场受阻,也是自己乐于见到的,因此,对于这个所谓的什么“军事观察团,”跑道重庆去,也就不大在乎,他只是对参谋处处长葛振壮说道:“给沈俊回电报,严密监视即可!”
唐秋离的注意力,还是放到了澳洲战场上。现在,秋生哥指挥的苏鲁机动兵团和直属兵团部队,在澳洲中部与日军打得烟火四起。占着上风,据秋生哥的电报所说。最近,日军部队的气势,似乎有所减弱,什么原因还不清楚,但机会却没有放过,独立师部队又往澳洲北部,平均推进了一百余公里,消灭了大量的日军部队。
而根据情报处的情报表明。伊藤严三郎到达澳洲之后,已经聚集在澳洲北部的日军近百万人的部队,并没有往澳洲中部战场调动的迹象,唐秋离不清楚伊藤严三郎这个手下败将,在搞什么鬼,但也足够引起了他的警惕。
在给唐秋生的电报里,他特别提到了这一点,“秋生哥,根据澳洲战场现在日军部队的集结情况,完全有能力发起局部甚至全线反击。但伊藤严三郎到任之后,却按兵不动,继续使用原日本驻澳洲军部队。与我军作战,其动机不能不令人警惕。”
“因此,部队进攻的速度,可再次降低,以平行作战、歼灭日军有生力量为主,且不可往澳洲北部推进过深,以免遭到日军的反包围!”
唐秋离的担心,并非没有道理,尽管后勤部拼着命的往澳洲输送部队和装备。但如此庞大的兵力和装备海上运输,依然是缓慢的。现在集结在澳洲战场上的独立师部队,除了正在作战的两个兵团之外。只有景战旗的第二十九兵团全部,马朝阳的东南机动兵团大部,到达了澳洲南部的集结地,其余的兵团,有的还在海上,有的还在等待运输。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日本和独立师,是在比拼往澳洲战场调兵的速度,很明显,从北美战场调往澳洲战场的日军部队,因为海上运输距离太远,等于是横跨整个太平洋海域,调兵的速度要低于独立师部队。
尽管如此,近一个月的时间内,已经有大约七十多万日军部队,到达澳洲战场,再加上澳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