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要是去剿匪,或是镇压灾民,他们那些官兵或许还有些劲头,毕竟这种剿匪差事,能方便他们捞些油水。
可现在,他们要去和鞑子作战,对于鞑子凶狠强大,不少明军将领和老兵,都是曾经见识过的。
这让他们更不愿意去和鞑子作战了。
正是由于这一系列的缘故,使得山西和山东的两支勤王大军,磨磨蹭蹭足足过了近十天,他们才出发北上勤王。
而在李子霄率军北上的时候,就在九月三日这一天,崇祯在皇宫里再次收到一个不好的消息。
“三日前,多尔衮率领的鞑子八万大军,绕过山海关,从西面的青山口入关,直扑蓟州镇。
一日后,蓟州城破,蓟州守备马大寿率五千将士浴血奋战,全部阵亡。
此时,多尔衮率领的鞑子大军,正沿着梨河西进,朝着京城扑过来。”
卢象升念完这份消息后,崇祯坐在龙椅上的身子一阵摇晃,差点没倒下去,但让他强撑下来了。
而周围其他朝廷官员,一个个更是惊恐不已,纷纷交头接耳,低声争吵起来。
崇祯没有想到,这次鞑子竟然这么大手笔,出动了两支大军,两支大军加起来,已经足有十五万人了。
崇祯还以为,只有阿济格这么一支鞑子大军呢,或许他凭借京城周边多达十几万的明军,还能守住京城。
可现在,这条从蓟州传回来的消息,简直就是晴天霹雳,让崇祯气愤不已。
“都给朕安静!”
崇祯怒吼一声,脸色憋得通红,想要站起来,屁股刚刚离开龙椅时,身体却一阵摇晃,幸亏被旁边眼尖的王承恩及时付出,才没倒下。
满朝文武大臣,被崇祯这么一吼,全都安静下来,乖乖低下头,一个个沉默不言。
“圣上。”
王承恩小声喊了一声,担忧的望着崇祯,担心崇祯的身体撑不住。
这段时间,崇祯日夜操劳,再加上前段时间因为松锦之战明军惨败,让崇祯急火攻心,落下了病根。
使得崇祯的身体状况,也是每况愈下,此时接连传来的坏消息,对于身体虚弱的崇祯来说,也是巨大的打击。
“朕没事。”
崇祯强撑着,说道,然后放弃了站起来,再次坐回来的自己的龙椅。
“蓟州怎么会这么快就破了?”
崇祯稳定情绪后,朝下面看向卢象升,问道。
毕竟,蓟州镇在北面也算是一座重镇,城防坚固,城内好歹也有七八千守军,就算是鞑子大军来袭,短时间内也很难攻克的。
“这个,微臣也一时想不明白,蓟州送来的消息里,也没有提到这一点。”
卢象升此时也是一头雾水,当然无法回答崇祯了。
崇祯和卢象升不知道的是,这一次多尔衮从关外带了两百多门红夷大炮入关,而他们在蓟州城小试牛刀了一番。
“圣上,现在又一支鞑子大军杀进关内,京城已经到了十万火急了,此时必须得让吴三桂的关宁铁骑入关勤王了。
而造成现在这一切后果的,都是卢大人之前的妄自揣测,才造成现在这个的局面。
要是京城出现什么不测,你卢象升就是千古罪人,百死难赎其罪。”
这个时候,一直对卢象升记恨的心的陈新甲,再一次蹦出来,先对着崇祯说道,然后又指着卢象升的鼻子骂。
卢象升厌恶的看了一眼陈新甲,随即对崇祯说道:“圣上放心,朝廷聚集在京城周围的兵马,足有近二十万人。
加上京城墙高池深,鞑子想要短时间内攻克京城,基本上是痴人说梦。
而很快,来自山西,山东和河南的各路勤王大军,就会赶来,到时候鞑子就更没希望攻进来了。
至于调动关宁铁骑入关,微臣现在同意,关宁铁骑要是入关,或许可以牵制鞑子,让咱们减少损失。
对于陈大人刚刚对微臣的指责,根本就是无稽之谈。
陈大人这马后炮的本事,可谓是日益见长啊,当初怎么不见你提出更好的办法,为圣上解忧呢!”
“好了,卢爱卿所言有理。”
崇祯听了卢象升的叙说后,也是点头道。
“卢爱卿,那么京城的防务,朕可就全权交给爱卿了,绝不能让鞑子攻入京城。”
崇祯热切的望着卢象升,言辞恳切的说道。
“圣上放心,只要微臣在,鞑子就被想攻进城内。”卢象升也赶紧保证道。
“好了,退朝吧,陈爱卿留下,朕有事问你。”
退朝之后,崇祯让其他人都走了,连卢象升都没留下,却单单只留下了一个陈新甲。
(本章完)
第671章 崇祯想议和()
671崇祯想议和
【今天的章节奉上,求求订阅了!!】
“皇上。”
陈新甲等到众多朝廷大臣都离开后,恭敬的对着崇祯喊道。
“陈爱卿,朕有一件重要的事情,要你去办。”崇祯屏退左右太监侍女,对陈新甲说道。
看到崇祯这样的架势,陈新甲心里也是咯噔一下子,心道:可千万别是一些送死的活啊,不然老子可不干。
但嘴上陈新甲还是马上恭敬的应道:“圣上请吩咐,微臣一定赴汤蹈火。”
“朕昨晚仔细思考了爱卿两日前,在朝堂上所言,‘攘外必先安内’的策略,深得朕心。
只要朕能在北面,拖住鞑子三四年时间,让他们不再入关捣乱,朕就有把握剿灭国内闯贼等流寇。
到时候,除去了这些流寇,才能让百姓休养生息,到时候再集中全国之力对付鞑子,十年之后,足以彻底解决北方建奴。”
这个时候崇祯说着,眼睛也是闪烁亮光,这确实是崇祯心里的真实想法。
“圣上英明。”
听完崇祯这番话后,陈新甲心头一颤,他已经知道崇祯留下他,是准备让他干嘛了,感觉拍马屁。
而在两日前,面对鞑子的再次入关,陈新甲就曾在朝堂上,提出让朝廷和鞑子暂时议和,为朝廷换取时间。
结果,当场朝堂上的大明文臣武将,便立即陷入了争吵,有的赞同陈新甲的议和提议,有的反对。
其中,反对最强烈的,便是卢象升,按照卢象升的说法,此时想和鞑子议和,简直就是痴人说梦。
人家鞑子不傻,就算人家真和朝廷议和,也必然是想欺骗朝廷而已,鞑子是绝不会真正议和的。
鞑子做梦都想着入关,怎么可能留给朝廷喘息的机会。
卢象升是此时大明朝堂上,难得的明白人,他从以往几次大明官军,就要剿灭李自成的流寇大军时,鞑子就会立即入关作战。
他便知道,鞑子这是故意让朝廷无法剿灭李自成等流寇,让这些流寇一直消耗大明的力量。
如此看去,陈新甲提出的和鞑子议和,然后安内,后攘外的办法,确实对大明很有利,可主要是敌人不傻,就一定不会让你实现这样的目的。
卢象升换位思考,他要是皇太极,此时大明朝廷要是提出议和,他便会答应下来。
然后,提出一系列苛刻条件,等到大明朝廷全部达成之后,让鞑子赚的盆满钵满时,他们再撕毁合约,继续该怎么入关怎么入关。
议和,也要分时候,分境况,不是什么时候敌我双方都是能议和的。
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像卢象升这样,将鞑子的本质看得透彻。
陈新甲议和的提议,公然在朝堂上提出了之后,不仅崇祯暗中心动了,朝堂上不少官员们,其实也是支持的。
不过,崇祯没敢在朝堂上,立即同意陈新甲提出和鞑子议和的建议。
不然,朝廷要和鞑子议和的消息一旦传出去,会让前线那些曾经和鞑子浴血奋战的大明将士心寒的。
而且,不少朝廷官员还是反对陈新甲议和提议的,陈新甲在提出议和提议后,当场就遭到众多朝廷大臣的弹劾。
直到今天,崇祯再次获知,多尔衮率领的另外一支鞑子大军,攻破蓟州,正朝京城杀奔过来后,崇祯心里也有些慌了。
于是,议和的念头,便再次从崇祯的脑子里冒出来。
可这件事,崇祯不打算明着来办,崇祯打算私底下先派人和鞑子接触一下,摸摸对方的底。
于是乎,便有了今天崇祯将陈新甲留下的一幕,崇祯思来想去,还是觉得陈新甲去办这件事,最合适了。
一方面,陈新甲此时身为大明朝廷的兵部尚书,身份算是够了。
不然,崇祯要是派一个小喽啰去见鞑子,人家一看就知道诚意不够。
再者,议和本就是陈新甲提出来的,说明陈新甲会拥护崇祯的议和决定,而不是像卢象升那样强烈反对。
崇祯用陈新甲去办这件事,可以保密,省的消息流传出去,造成朝廷动荡。
“陈爱卿,这件事朕就拜托你了,一定要小心谨慎,不要被外人察觉到。
朕会给你一道手令,让镇守南门的将领,为你们提供方便,即便你派人晚上出城,只要出示这道手令,也会有人跟你们开门。”
崇祯亲自颁了一道手令,递给陈新甲,郑重的说道。
陈新甲接过那道手令,保证道:“皇上放心,微臣一定办好这件事。”
陈新甲此时在心里,是既忐忑也激动。
陈新甲忐忑是因为,这件差事有不小的风险,一旦不慎,消息走漏出去,他很有可能会被崇祯当成弃子。
而让他激动的是,如果这件事他办好了,日后他必能更得崇祯的信任,或许能取代卢象升,也坐一坐首辅的位子。
“去吧。”
“是,微臣告退。”
陈新甲带着手令离开皇宫,便立即安排亲信之人,趁夜出城和鞑子会见。
很快,陈新甲派出去的人,就和阿济格的鞑子接触上了。
与此同时,多尔衮率领的八万余打字的大军,也在继续朝着大明京城逼近。
而在大明京城周围,此时也有不少大明官兵人马,正朝着京城汇聚,到了九月六日,汇聚在京城周围的明军,已经达到二十余万人。
这还不包括崇祯下令,让山西总兵贾长鸣,山东总兵刘泽清,以及李子霄赶来勤王的兵马。
到了崇祯十五年九月八日,多尔衮率领的鞑子南路大军,一路烧杀抢掠,终于赶到了大明京城五十里外的通州城外。
而这几天里,阿济格率领的鞑子西路军,除了留下两万人马,继续驻扎在京城西北方向外。
他将其余人马全部撒出去,绕过京城,朝直隶南面一路烧杀抢掠过去,最远甚至到达了涿州。
阿济格就是要给朝廷,造成一种假象,不让大明朝廷知道他们这次真的的劫掠目标,其实是西面的山西境内。
同样,远在关外宁远城内的吴三桂,也终于收到朝廷派去的十万火急求援。
随即,吴三桂便点齐两万关宁铁骑,准备入关,但他们的行军速度,却完全与他们‘大明最强骑兵’的称号不符。
从他们离开宁远城,到进入山海关,他们足足走了两天。
此时关宁铁骑经过上次松锦之战后,吴三桂暗中清除异己,安插亲信,此时的关宁铁骑,早已经为吴三桂是从。
所以,对于吴三桂为何如果慢吞吞的行军,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