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要想真正的万无一失,眼睛不能只盯着眼前的书本,必须要想办法开拓眼见,拓展知识。
于是,每天除了这两个小时的专业训练,苏一增加了一项—阅览大量的书籍。
白天的时候,除了上课吃饭,苏一就到图书馆找个角落,躲在那里,尽可能多地看一些书,增强自己的阅历,储备更多的知识。
偶尔的时候,苏一会带上一本书,坐着公交车,到城里的公安局、派出所附近,找个奶茶店临窗的位置,一边看看书,一边看看窗外。
第42章
直到有一天,到了杨柳镇,此后的偶尔,他就不再漫无目的地坐车,而是直接坐到这里,看看书,再看看窗外。
我,前面有光,后面是你,虽然你并不知道我,但是总有一天,我会站在你面前,和你一样,闪闪发光。
聂洋有时候会跟着他一起到图书馆,坐在他对面,看看书,打打游戏,趴着睡睡觉。
很长一段时间后,聂洋终于忍不住问了一句:“苏一,你这人就不睡觉吗?”
苏一继续看着他手里的书,道:“睡啊,不睡觉还不死吗?”
聂洋道:“我这每天睡觉的时候看着你立在那里,醒来的时候,还看着你里在那里,你是尊佛吗?”
苏一笑道:“怎可能,我就比你晚睡一个小时,早起一个小时。”
聂洋叹了口气,道:“我以为你都不需要睡觉了,这么拼,为啥呀。”
苏一笑着,没说话。
为了一个梦想。
聂洋又道:“对了,你这每个周末的晚上都去哪了?我怎么发现你每周都不在?玩朋友去了?”
苏一无语地看了他一眼,道:“我去打工去了。”
聂洋奇道:“打工,大晚上打什么工?你缺钱吗?缺钱早说啊,我借给你,你想什么时候还就什么时候还。”
苏一笑着看着他,没错,若是苏一开口,聂洋应该会借给他,但他不想开口,之前打工确实是因为缺钱,但后来那份工作,不仅带给了他丰厚的回报,还能让他感到放松和享受,现在卡上的钱基本上足够他顺利毕业了,甚至还能给父母攒点钱,但是还不到需要暂停工作。
准备考试的时候,他学习比较有条理,会利用许多碎片时间,基本上买回去的书,每道题都做过两遍了,现在只需要不断地拓展和积累知识,再隔段时间掐点做套题,成绩逐渐在提升。何况距离考试还有很长的一段时间。
苏一摆摆头,道:“谢谢你啦。”
聂洋大概猜到他不会跟自己借钱,想了一下,道:“那你在哪打工?”
苏一道:“在学校外面的一个酒吧。”
聂洋惊道:“酒吧,你去卖身了?”
苏一笑道:“哪有那么夸张,我就是周末去唱几首歌,驻唱那种。”
聂洋“哦”了一声。
此后,每每苏一在台上深情地唱歌,台下都多了一个纨绔的身影,聂洋知道苏一每周末要去酒吧,都屁颠颠跟着要一起去,去了也只是在角落,点一杯酒,静静地等着他唱完,再陪他回寝室。
直到大三,时间比较紧了,要准备毕业论文和考试,苏一就再也没有去过酒吧。
当然,毕业也并非一件水到渠成的事,毕业前,需要攻克一篇科学含量很高的毕业论文,毕竟是重点本科培养的农业人才,当然不是每天教人如何卖茶,茶学专业,重点还是在于通过科学的方法,研究如何培育出优良品种,譬如袁老先生培育出的杂交水稻。
大三的开题报告会,聂洋和苏一分到了一组,两人从一大堆课题中,选择了一个自始至终都记不起全名的课题,要完成论文,当然不能靠网上去抄,二人要通过近一个春秋的时间,以实验的方式,从种植、施肥、采摘、提取、分析,到得出结论,完成一项声势浩大的实验工程。
工程的前期,首先得养一片茶树,茶树分成了10株一盆,10盆一组,共10组,也就是100株,种植在一片农场里,每一组分别适用不同剂量的氟,最终要的得出,哪个剂量的氟有助于茶树的生长。
大三入学前的那个暑假,二人接到导师交办的一项十分重要,将决定大四一年,乃至于大学能否顺利毕业的伟大任务—给这100株茶树浇水。
炎炎夏日,苏一与聂洋每天都要去插个十分粗壮的大水管,冲着这100株决定命运的茶树洒水。校园里大部分同学都放了暑假回家,寝室里也只剩下苏一和聂洋二人,每日例行的这项工作只需要黄昏半个小时完成,因此,二人大部分时间,都在寝室看书,有时候实在累了,聂洋会拉着他一起看看电影,放松一下。
八月,秋老虎已经醒了,天气闷得不行,寝室里面没有空调,高温潮湿,仿佛空气都粘稠了,深吸一口,只觉得胸闷气短,氧气含量不足。
下午,聂洋出门去超市买东西,苏一一个人在寝室里看书,看着看着,只觉两眼一花,全身开始发冷,冷汗直冒,胃痉挛绞痛,苏一蜷缩着整个身体,趴在桌子上,咬着牙,疼痛不已。
痛了不知道多长时间,聂洋回来了,一进门,看到趴在桌上的人,瞬间慌了,不知所措,赶紧上前扶住险些要晕倒在地的苏一,急切地问:“苏一,怎么了,哪里不舒服?”
苏一脸色惨白,有气无力地说:“胃痛,忍一会就好。”
聂洋急的手足无措:“你这样子还能忍!走!我带你去医院!”说完便想要扶他站起来,哪知稍微一碰他,苏一又疼痛难忍地要蹲下,蜷缩脊背。看这样子,怕是要痛晕了。
聂洋试了试扶他,还是连站起来的力气都没有,聂洋想了一下,索性蹲下身子,将蜷缩成一团的人勉强扶上背,背着他冲出去找医院。背上的人全身冰冷,甫一颠簸,又痛的冷汗直冒,嘴里还在含糊不清地逞强道:“没事,放我下来。”
聂洋顾不得那么多,背着他一步一颠地奔向学校医务室,好不容易赶到医务室大门口,只见大门紧闭,医务室放暑假了,真是福无双至祸不单行。聂洋未作停顿,又背着背上无气无力、逾重千斤的人奔出校园,去寻附近的医务室。
八月的黄昏格外炎热,潮湿的空气笼罩着满头大汗的两个人,一个是冰冷的冷汗,一个是满身的热汗,一路狂奔至学校附近的一所医院急诊室,这才小心翼翼地放下背上的人,扶着他躺在急诊室的一张半米宽的床上。
刚要放平,似乎又被扯住了胃部,苏一又眉心紧蹙地想要蜷缩全身,十分痛苦地窝在病床上。
医生赶紧摸出听诊器,放在苏一的胸口,认真检查起来,一字一句地问了苏一的症状,苏一含含糊糊地答哪儿哪儿痛。
医生初步诊断是中暑引起了胃痉挛,随即“唰唰”提笔开了药方交给聂洋,取了药给苏一打点滴。
病床上的人迷迷糊糊睡了一觉,这会儿醒来,脸上没有了方才的紧蹙,面容逐渐平展开,聂洋一直在旁边守着他,寸步未离。
大概是药物起作用了,苏一终于清醒了些,醒来看见全身汗透了的聂洋,心里暖暖的,笑了笑:“聂洋,谢谢你。”
“谢毛线,吓死我了,”聂洋叹了口气:“你不能再这么拼了,简直比高三的学生还拼,你说你为啥啊?”
苏一依旧有气无力地笑着,没说话。
大三的下半学期,聂洋回了一趟家,耽搁了大概一周的时间,苏一打过电话给他,他只说家里有事,过几天就回学校。
苏一没多想,一周后,聂洋回来了,不过仿佛突然变了一个人,经常不在学校,原本二人约好了一起看书准备考公务员,眼看快考试了,聂洋却再也没有跟苏一一起去图书馆看过书。
苏一每次想问,但聂洋都是一副玩世不恭地态度拒绝了再看书,整日沉迷于游戏,二人渐行渐远,直到毕业后,就再也没有联系过。
那段异乡求学的匆匆岁月,注定会失去很多曾今朝夕相处的人。苏一性格使然,本就格外慢热,能交心的朋友,少之又少,加上自己很不喜讨人嫌,也从不主动要刻意联系。
对他而言,人与人之间的感情,需要长时间融入在一碗面,一壶酒,共同的爱好,感兴趣的话题上,才能逐渐打开一点心扉,苏一做不到时隔多年还能情比金坚,曾今的岁月里,都是一些泛泛感情,转眼一别两宽,便不再留念,毕竟人生这条路,大家都走得匆匆忙忙,哪有那么多时间忆往昔岁月,纵然有,亦不过是午夜梦回或是触景生情时,一晃而过回忆起当年的一些片段,像在回忆另一个人的故事,过去回不去,此人非彼人。
之后的日子里,唯一一次想起聂洋,是在自己穿上警服的一瞬间,想起那日的梧桐树下,聂洋一脸惊奇地说:“你怎么知道我想当警察!”
来年的考试如期而至,苏一招录职位表,一条限身高不限专业的职位瞬间占据了苏一全部的注意力—南阳区公安局招录人民警察,职位要求:男,大学本科,视力4。8以上,身高1。7米以上。
终于,命运像他张开了怀抱。
几近四百选一的职位竞争,苏一脱颖而出,一路过关斩将,于同年9月,正式穿上人民警察的制服,到南阳区公安局报到。
梦想一定要有,万一实现了呢。苏一的少年梦,几经波折,成功地实现了。
第43章
实现梦想的少年此时正和曾今那个指引他一路走来的少年,并肩站立于这乡间镇的灯影下,神情颇为复杂地看着眼前这位昔日的同窗好友,似有千言万语,却不知从何说起。
聂洋甚是了解苏一不善于表达的性格,率先打破了僵局:“你小子怎么在这里,还穿了这身衣服?”聂洋上下打量了一番。
苏一顺着他的目光低头看了一眼,湛蓝的警服被汗渍浸润出一层白色的晶体,身体的盐分被析出又晒干,留下一层浅淡的白霜。
有点疲惫,又有点无奈。
“喔…我在这里工作。”愣了半天,苏一这才想起聂洋本就是本地人,只是当时并不知道他老家在杨柳镇。
聂洋道:“你到我的地盘来当警察?”
苏一:“……”
穆辰:“……”
穆辰神色疑惑地看着两人。
聂洋:“毕业后我找过你,但是以前的电话已经打不通了。”
苏一道:“换了号码,以前的没有用了。”
聂洋摸出手机:“号码留给我。”
苏一也摸出手机,两人互存了电话,一时间在这街头杵着寒暄也不是十分合适,苏一便主动道:“聂洋,我在工作,过两天我找你。”
聂洋神情复杂地再次打量了一下苏一的这身警服。
谁曾想,当初说好一起奋斗的两人,转眼间,曾经的两个青涩少年,此刻站在眼前,少年的气息中,已经褪去了天真稚气,多了一分成熟稳重,再也不是校园里的那个模样,无论是他,还是自己。
聂洋勾起嘴角,露出一个意味深长的笑:“好啊,一言为定,要找我!”
说完,聂洋转过头,冲着身旁的穆辰,浅浅一笑,道:“穆警官,好久不见,替我照顾好苏一。”
穆辰先就有些疑惑,一直盯着聂洋看,这下许是明白疑惑在哪里了,果然是见过面的。
二人目送聂洋重新启动眼前的跑车,一脚油门消失在长街尽头。许久,苏一都没有收回目光,一直有个问题萦绕在心里,当年没有问,或者问了,没有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