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牛男_报纸糊墙-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过老周家这个泡儿刺长得是真好啊,首先是个头大,比外面野生的,有些能大出来一倍,一粒一粒的果肉红得晶莹剔透,在山上摘果子的这些人大多都趁没人注意的时候偷偷摘几个尝过,那味儿!甜得跟蜜似的,带着一点微微的果酸,还有一股子泡儿刺特有的果香,好吃极了。
    干活的人都知道这个果子好吃,不过也不敢大大方方地吃,最多就是在没人看到的时候,偷偷摘两个放到嘴里。这个老周当然也是知道的,但也不好说什么,总盯着人家吃没吃自家的果子,也怪不合适的,再说现在这个情况,比他最初预计的已经好很多了。
    每天摘回来的泡儿刺,一部分运往极味楼,剩下的大部分都被段老板给包了,自从牛王庄的泡儿刺进入盛果期以来,他们店里的保鲜车就由原来的一周两趟增加到了一天一趟,在运送泡儿刺的同时,其他各类蔬菜也有一定程度上有了增加。
    这段老板在牛王庄上待了这么久,别说牛王庄,整个水牛镇他也是门儿清,村子里的吴占芳也接到了他们店里传来的订单,每周都要往那边发一趟米粉。
    最近他又看上打铁铺那边的鸽子了,只可惜打铁铺那边是以养殖信鸽为主,肉鸽目前还没人养,他通过杨存波把这个事情跟大湾村的人一说,立马就有村民摩拳擦掌打算养鸽子了,只不过是没有经验,加上成本较高,现在还没人真正搞起来。
    阳历四月份,香港的天气已经开始热起来了,街道上的年轻男女们已经换上了靓丽的春装,段老板他们家的会所里,依旧是人头攒动客似云来。
    餐厅里流淌着轻快舒缓的音乐,所有的位置几乎都已经坐满了人,少数几个座位空着的,也是早已被预定好了的。这种每天满座的情况已经持续相当长一段时间了,行内不少人都玩笑说,小段干脆把会所关了,开餐馆去吧,赚得肯定比现在多。
    在餐厅里的一个角落,两个老外正在用英语小声嘀咕着。
    “你觉得怎么样?”
    “果味浓郁芬芳,是难得的优质树莓。”
    “那你觉得是否值得为它花费高昂的运输费用?”
    “当然,它是值得的,总有客人会愿意用更高昂的价格从我们这里购买一份美味的树莓果冰。”
    “那么!”
    “先不要着急,现在还不确定他们是否还有树莓可以出售给我们。”
    “我马上给他们打电话。”
    “不用了,我们今天下午就出发,亲自到那个小镇上去看一看,托德的意思,是想让我们到当地去深入了解一下情况,有可能的话,最好和他们农庄建立合作关系,顺便考察一下当地的气候土壤环境,也许我们可以自己在那里建立一个农庄。”
    “要电话预约吗?”
    “不,他们那里从来不欢迎参观者,就算我们有合作意向,也未必会受到热情的招待。”
    “那你的意思是?”
    “听说在那个城市,每天都会有许多城里人到那个农庄去干活,就算我们是外国人,应该也没什么问题才对。”
    “……”
    此时的牛王庄。
    “汪!”东一东二两兄弟站在一个挎着篮子的中年妇女面前,用一脸不认同的表情看着她,主人说这些果子是要用来卖钱给他们买大骨头的,它们现在自己都不怎么舍得吃了,这个人竟然一下子吃了那么多。
    “哎,我就摘两个尝尝。”在牛王庄上干活的人都知道庄上的这些大狗小狗很通人性,跟它们说话一般都能听得懂。
    “……”兄弟俩用圆溜溜的眼睛看着她,并不离开。
    “咳咳,下次再也不吃了。”中年妇女左看看右看看,有些脸红地说道。下次再也不吃了,这是一句密语,就像芝麻开门一样,说了狗狗们就会离开,这几天在庄上摘泡儿刺的人都知道。
    “汪!”
    “真的,下次不吃了。”
    “……”东一东二又看了她一眼,这才转身走了。
    “干得好。”不远处的一个草垛下面,老周正拿着一包狗饼干犒劳他家的狗狗们,这家伙到底还是不肯眼睁睁看着别人白吃他们家果子,于是就想出了这么一个损招。
    “啊呜啊呜……”早已经升级当爹了的丫丫半点没有自己已经是一条大狗的觉悟,摇着尾巴讨食讨得那叫一个欢快。
    “好好干,等卖果子挣了钱,给你们买大骨头吃。”
    “啊呜!呜!”大宝想吃小公鸡!
    “东一东二好样的,乖,再吃一块饼干,去吧。”
    “汪!”大狗小狗们吃过了饼干,兴高采烈又往山坡上去了。
    
    第251章 
    
    很快,牛王庄上就来了两个从外国来的廉价劳动力,一个叫麦克一个叫查尔斯,都是三十多岁的样子,麦克长得十分阳光健壮,查尔斯长得相对白净些,但也很有一把子力气。
    刚到牛王庄的时候,这两个老外自我感觉还是比较良好的,作为发达国家的公民,来到这个发展中国家里的一个小山村,就算表现得不是很明显,心里多少还是会有一些优越感的。
    他们乘车到达水牛镇以后,也跟其他来干活的人一样,搭乘牛车只到牛王庄外面的路口,然后下车步行。
    “快快!速度快点还能赶上中午饭。”
    “晚了就只能啃馒头咯!”
    “不知道今天中午吃什么菜?”
    “上回那个老咸菜真香,不知道现在还有没有了?”
    “听说前几天老周杀了一头羊,侯胖子给大伙儿煮了一大锅羊杂汤,香得人恨不得连舌头一起吞下去,老子硬是没赶上……”
    “他们为什么那么着急?”麦克和查尔斯也学别人那样,一人掏了一个钢镚交给赶车的汉子,然后提着行李走在小溪边的石子路上。
    “好像是赶着去吃饭?”查尔斯在香港待的时间比较久,多少也听人说过几句汉语,像吃饭、你好、对不起、谢谢之类的简单词句,他还是可以听懂一点的,多了就不行了。
    “就为了吃饭?”麦克不太理解地看向那一群好似饿鬼投胎的男人女人:“这个地方很穷吗?”看他们的着装好像也不是很贫穷啊,难道有钱买衣服没钱吃饭?
    “也许是因为免费的缘故。”查尔斯勉强给了一个看似合理的解释。
    “牛王庄上可没有免费的午餐。”一个从后面赶上来的中年男人,见这两个外国人旁若无人地用英语交谈,忍不住咧嘴冲他俩笑了笑,然后用流利的英语对他们说道。
    “你好。”麦克和查尔斯都觉得有些尴尬,他们似乎没想到在这么一条乡村小路上,还会有人能听懂他们的谈话。
    “快点,不然就只有馒头吃了。”中年男人也不跟他们客套,挥挥手,率先就往前面跑了起来。
    “……”两个老外还没来得急说什么,刚刚跟他们说话的男人就已经跑远了,只给他俩留下一个又矮又胖的背影,这家伙挺着一个大大的啤酒肚,跑起来飞快。
    虽然有好心人提醒,初来咋到的两个外国人到底也没能抢得过这些隔三差五就要来一趟牛王庄的老油条们。
    这一天是星期六,考虑到饭点前后可能还会有一些干活的人到达牛王庄,侯胖子他们做饭的时候都要多做一点,但即使是这样,常常也是不够分的,吃不上饭菜的,就只好啃馒头了,四合院这边现在每天都要蒸许多玉米面馒头,不差他们几个吃的。
    光吃馒头太干了,侯胖子又给这些人煮了一大锅汤,拿了几个今天刚从上水村那边运过来的鸡腿菇切丝,又切了一些豆腐丝葱丝,等汤快要煮熟的时候,用牛王庄自产的薯粉勾芡,又打上一些蛋花,再滴上一些香油。
    煮好了热汤,找两个人把汤锅往外边的大桌上一放,谁要吃就自己打,蒸得热腾腾的玉米面馒头也是整笼整笼地放在边上,另外还有一坛子又脆又辣的小菜。
    麦克和查尔斯在一个年轻小伙儿的指点下,到一旁的柜子里去拿了公共餐具,又排队各自打了一碗热汤,拿了两个玉米面馒头,用公筷取了一小碟腌菜……
    “咕噜!”坐在餐桌前,对着一碗蛋花汤和两个玉米面馒头,麦克忍不住吞咽了一大口口水,其实他刚刚闻到香味的时候就想这么干了,只不过为了形象一直在忍耐。
    “咕噜!”查尔斯也跟着吞了一口口水。
    “快吃吧,吃得快的,说不定还能再打一碗汤。”对面的小伙儿一边吹着碗里的热气,一边哧溜着喝汤。
    “!”麦克和查尔斯对视一眼,然后飞快地拿起调羹,刮下最上面的一层浓汤吃到嘴里,又拿起一个玉米面馒头狠狠咬了一口!唔!美味!
    西方人的战斗力果然不容小觑,这一顿埋头苦干下来,麦克和查尔斯在众人心目中的形象骤然高大起来,麦克一个人就干掉七个玉米面馒头,这绝对是他们不可企及的高度。
    等一顿饭吃完了,这些人已经可以嘻嘻哈哈勾肩搭背聊天说笑了,麦克和查尔斯不懂说中文,这些彤城人的英语水平也是参差不齐,有些人说得还算流利,有些人连学校里学的那些都已经还给老师了,半中半英混着说,聊得也十分热闹。
    牛王庄上果然没有免费的午餐,下午这些人就被安排去打算牛棚了,他们的任务是把牛栏里的稻草牛粪清理出来,再在里面铺上干净的稻草。
    这活儿来牛王庄的人基本上都干过,不管是男的女的,个个都挽着袖子挥着铲子,干得热火朝天,很少有扭捏矫情放不开的,他们来牛王庄就是干活的,老周可从来不会对他们手下留情,也不会把自己的牛王庄当成旅游风景区叫他们随便逛着玩。
    话说老周最近心情那是相当不错,不仅解决了泡儿刺的问题,连仓库里那些囤积了好久的瑕疵品篮子,也卖了个七七八八。
    原来自打进入春季以来,镇上就有许多人在阳台上种菜种蘑菇,老周家的这些瑕疵品篮子价格便宜,质量也不差,在里边垫上一层塑料薄膜,完全可以当花盆使,前面买过的人觉得好用,很快就成了回头客,带着镇上不少人跟着买,还有永青彤城的人跟着买的,就图一个价格便宜。
    现在走在水牛镇的街道上,抬头一看,那一个个的阳台上,其中有不少都是挂着这种篮子的,篮子里冒出各种各样的绿叶子。
    也有把这种篮子拿来装菌包的,几个菌包往里边一放,上边盖上一张报纸什么的,再撒些水,随便吊在哪个阴凉通风的角落,隔几天就能看到一些蘑菇头长出来了。
    星期六猴娃子他们不用到镇上去上学,罗蒙就和肖树林带他去村后面的山坡上去看人家造风碓。
    吴占芳做了大半年的米粉,也已经挣到了一些钱,眼看着今年新的一批稻子又长得绿油油了,等再过几个月,今年的第一季籼米又该成熟了,于是她便决定要再修两个风碓,以后三个风碓同时运转,每天能做的米粉也会增加许多。
    罗蒙和肖树林他们在这边看着几个木匠干活,有时候还能搭把手,猴娃子和罗美慧罗美玲就在不远处的竹架上翻跟斗,一个个都灵活得跟猴儿似的,在竹架上一圈一圈地翻跟斗,也不嫌头晕。
    “占芳啊,这三个风车一起转,你以后一天得赚多少钱啊?”罗明辉的老娘黄慧珠笑着和吴占芳说话。
    村子里的人都说吴占芳和她儿子是一对,黄慧珠也有意促成,就是这俩年轻人动作太慢,吴明辉大概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