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之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每一个都有很深的背景,楚老师连门都不让他们进。一句话,他是一个真正了不起的人,厉害吧?”
“你说他是一个很特别的人,我还是感受到了。”吴小扬说:“一般说来,特别是指外在的表现,而他恰恰相反,他的外表和一个平常人没什么两样,甚至比平常人还更和蔼可亲,但他的思维、他的所说所为,却让人清晰的感受到了他的与众不同。”
普燕手语说:“没错,就是这样。”

第二天下午,吴小扬和普燕来到了楚老师家,发现先前三三两两在空闲处的人没有了。他和普燕走进家里,看到楚老师正和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子说着话,旁边坐着一个和自己年龄相仿、很是帅气的男孩。看到吴小扬和普燕进来,那个中年男子很热情的站起来招呼问好;那位小帅哥只是看了看他们俩,没说什么话。楚老师对吴小扬俩人笑笑,继续和那位男子聊天。普燕拉了一下吴小扬的手,两人坐了下来,静静的听他们说话。
那位男子说:“我们家林启华,从小还算聪明,在学校的成绩一直都是排在前列,也是学生会干部。我是希望他将来能有出息,请楚老师收下他,有什么要求你尽管说。”
楚老师说:“林老板,你客气了,刚才我已经说了,其实我是浪得虚名,社会上的传言不可信。你儿子很聪明,跟着我会耽误了他。”
那位林老板说:“楚老师你再考虑考虑,麻烦你操心了。有什么要求,要多少钱,你尽管说,我绝不含糊。”
吴小扬看到楚老师脸上的笑容一下子就消失的干干净净,变得很冷漠的说:“我已经说的很清楚了,不敢误人子弟,你们还是请便吧。”那位林老板想为自己刚才的话作些辩解,但看到楚老师的表情,只好尴尬的走了。
他们才刚刚出了门,楚老师就对普燕两人笑说:“今天又来看我了。”
吴小扬说:“不好意思,楚老师,那天我惹事了,没给你添麻烦吧。”
“什么麻烦?”楚老师说:“说心里话,我很高兴你这么做,一个连架都不敢打的男人还算是男人吗?”这句话真是说到吴小扬的心坎里去了,一直担着的心算是落了地。
楚老师说:“小扬,实话告诉我,你今年几岁了?”
吴小扬说:“再要两个多月就年满二十二周岁了。”
“二十二岁,距离二十五岁还有三年时间。”楚老师像是自言自语的说着话,最后看着他说:“你看过的书真的很多吗?都看了些什么书?”
“大学三年里,我看过的书还真是多。”吴小扬说:“传记、历史、政治、军事、文化、地理、教育、人文、哲学都有涉及,包罗万象。”
楚老师说:“这个问题我们前两天就已经说过,我现在只是想再核实一下。”
听到这里,吴小扬有些奇怪的看看他,然后转头看着普燕,发现普燕的眼神也同样很疑惑。
    楚老师笑笑说:“燕丫头,你是不是觉得我老头子为什么会对小扬的事情这么认真,还要进行核实,担心我把他给卖了是不是?他一个毛头小子卖给谁呀?能卖几个钱?”普燕害羞的低下头。
楚老师继续说:“小扬,今天有什么事吗?”
吴小扬说:“你前两次说的话对我震动很大,我该怎么做才能成为一个有所作为的人?”
楚老师说:“其实,你真正想要知道的是你最适合做什么事?要怎么做才能让你之前学到的知识融会贯通,并能在具体事务上显现出它的价值。”
吴小扬异常心喜:“是,怎么才能做到。”
楚老师的表情连同语气都突然变得有些傲然说:“这个问题对其他人来说,可能一辈子都没办法解决,可对于我们来说,却是很容易就可以实现。想要做到这一点,先要明白文化的精髓所在。因为文化是一切事物的枢纽,只有把握了‘文化总纲’这个节点,其它如知识、才能、勤奋等才不会偏离主体,也才能到达你想要的结果。小扬,你对文化是一种什么样的认识?大胆地说,没关系的。”
吴小扬犹豫着说:“文化这种东西,看不见也摸不着,却能左右一个人、一个民族、甚至是一个国家。”
“文化是人心灵上的一支火炬。”楚老师说:“它完完全全属于思想层面上的内容,不能直接产生价值,尤其是商业价值,但却在方方面面影响着人的所思所行。它是所有行业的支撑点,自然也是一个人的支撑点;离开了文化的繁荣,任何的强大、成功都是短暂的,包括一个没有以公平正义为文化基点的家簇不可能长久。所以,我们必须要深刻了解文化对人的影响;否则,你就不可能站在一个很高的支点上来看世间事物。”
吴小扬说:“楚老师,你刚才说的意思我能理解,书本里也提到过文化的重大意义,但却很少看到有人讲授的更具体。比如说,中国文化的特征、如何通过文化来实现具体的价值等等。”
楚老师说:“你这样的说话方式很有意思,既有宏观上的高度,同时还包含了具体事务的思考,这说明了你的思维方式很是与众不同。”
他继续说:“中国文化主要是以儒家为主导,佛、道、法等为辅助的包罗万象、变化无方的综合性文化,其间还或多或少的容纳了种类繁多的百家学说,对外是仁容、对内则是敬祖。正因如此,形成了它独有的博大精深和极强的包容之心,最终落实在人的身上,滋养出了仁善、坚韧、祖先致上的华夏民族大家庭。遗憾的是,从孔老夫子创立‘儒学’至今,儒家学说已经发生了较大的演变,变得面目全非。比如:孟子的愚民思想、朱熹的虚伪伦理。不客气的说,他们的这些变革,已经严重的误导了亿万喜爱儒学的人们。孔子儒学是一门真正‘入世’的学问,它区别于所有其它学问的最大之处在于,它既承认人性的丑恶,也相信人性的光辉,并且积极寻找解决的方法。针对治国理政、教化人心、人生价值等原则性事项形成了系统的一整套思想理论。《春秋》、《论语》等经典著作就是在这种思想下创立出来的。”
吴小扬说:“这么说来,中国文化太复杂了,难于把握。”
“也不尽然。”楚老师笑说:“如果你想要看尽整座高山的风景,你会怎么做?”
“我会站在峰顶。”吴小扬想了想:“楚老师的意思是说,还是遵照刚刚你说的方式,只需要掌握文化的总纲就行。” 
“非常正确。”楚老师说:“当你站在峰顶时,你依然不知晓山中所有的地方具体有些什么?但有人问你某某地点有什么时,你一眼就看清楚了。”
吴小扬欣喜若狂。楚老师继续说:“问你一个很现实的问题,山东曲阜的孔庙为什么每年会有那么多的人去参观、朝拜?”
“孔庙供奉的是孔子先生。”吴小扬说:“他所创立的儒家学说内容深湛,是中国人所敬仰的圣贤。”
楚老师说:“照这样说来,我们云南的古滇国青铜文化依然内涵丰富、文化底蕴十分浓厚;并且,最近这些年宣传的力度非常大,为什么没有多少人来参观、游玩呢?”
吴小扬愣住了,这才发觉自己枉读了多年的书,往常自栩的聪明才智荡然无存,他迷惑了:“不清楚其中原因。”
楚老师说:“其实,有很多的文化,包括外国的一些文化都很深厚、都很了不起;但随着时代的变迁,被时间淹没在了滚滚历史中。原因就在于,任何一种文化,它必须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才能得以繁荣昌盛。儒学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孝’等思想,对于我们现在的现实生活,依然有很强大的指导意义。有谁不愿意生活在一个充满仁爱、正义凛然、温文有礼、赞赏诚信、鄙视欺诈的氛围中呢?所以,人们就愿意花时间、花成本去关注它、研究它。反之,凡是不能与现实生活紧密相联的文化,即便曾经创造过多么伟大的辉煌,也会渐渐地退出人们的视线。”
吴小扬想了一会说:“还真是,曾经辉煌的巴比伦、古印度等文化现象就是最好的说明。”
楚老师说:“还有,中国文化如此博大精深、魅力无穷,为什么不能风靡世界,反而会招来很多的责难呢?”
吴小扬说:“因为他们不了解真正的中国文化,就不可能作出正确的评判。”
楚老师说:“不能说你的这种说法是错误的,但是不是太抽象了,像是没有回答一样。” 
吴小扬笑笑说:“的确如此。”
楚老师说:“这就好比是一个优秀的人,他有很多的优点,但总还是有一些人反对他。原因就在于:反对的人总是抓着他的某项缺点不放,甚至把它放大。假如这种缺点真的是一个重要节点,那么这种反对的声音就会更大。”
吴小扬说:“你的意思是说,中国文化虽然博大精深、灿烂多彩,但其中存在很重大的缺陷,而这种缺陷阻碍了它的传承与发展。”
“完全正确。”楚老师说:“大体说来,中国文化主要有三大特征:一,博大精深、难于传承。这一因素倒致千百年来,华夏文明难于向更广阔的世界伸展。我们不能简单的归结为外面的人伶顽不化,其主要原因在于中国文化的核心思想没有被他人了解,他们还没有真真切切的感受到这种文化的魅力。二,防守有余、进攻不足。你认真查看历史、特别是近代史就会发现,我们中国人总是对已知的事物过于自信,比如对本国的人和事;而对未知的事物则过于畏惧,比如对外国人的所作所为。三,迷于技巧、失于本质。在中国的文化宝库里,冲斥着数不胜数、千奇百怪的智谋典籍。这些智谋之书深刻的影响着人们的方方面面,使得我们迷陷于眼前的利益之中,却忘记了事物的本质。技巧能立竿见影,思想则着眼于未来,没有以思想为指导的方法必然会丧失连续性、持久性。”
    楚老师继续说:“孔老先生是一位真正的思想大家,他发现了人心、人性的本质特征;所以,他所倡导的‘仁义礼智信孝’正好符合人人心里共有的需求,使得它延绵穿越两千多年而不断绝。回归到现实来说,现在的中国社会,最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要重新梳理中国的文化体系。既然是要梳理,就要把他的核心、主次明确出来,让人们清清楚楚的有了一个提升自己、与人交往、行动处事的基本准则。如果有一天完成了这件大事,那将会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在文化界得享大名自然不在话下,能让亿万民众真正理解中国文化的精髓,并从中得到洗礼,你说这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事情。”
    吴小扬听得血脉喷涨、激情满怀,仿佛看见一个虔诚的信仰者,在历经万水千山之后,来到朝拜的圣地,万道金色的光芒照耀着自己,周身布满了神圣的光环。
    楚老师说:“中国的学者,自孟子开始,就逐渐变得脱离实际,到了宋代朱熹二程之后,更加日愈严重,虚伪之极。最常见的就是讲解起来头头是道,实际操作却是一触即溃,形成了‘会说不会做’的奇怪现象。时至今日,这种风气依然存在。因此,你既然有志做学问,就应该要突破这种怪象,成为一个实践与理论均出类拔萃的学者,不仅能说,还要会做,而且志存高远、有大格局,最终形成一套完整的思想体系,这才是一个真正的大师、王者。”
    吴小扬听到这里,深深的被楚老师折服了。在22年的人生经历中,他从没有见识过在思想上如此卓越的人物,完全不像大多数的学者那样故弄玄虚,而是深遂却直白,实用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