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天之问-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性与生活双重美好的群体。人性的光辉在这样的群体中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展现。”
    一个男生问:“常常听人说,要想受欢迎,就要懂得赞美。赞美有什么好方法?”
    楚老师说:“赞美可以分为三个境界,一、普通境界:就是直接的赞美,看到别人有出彩的地方,就把你的感觉说出来,必然能赢得对方好感。二、中等境界:也就是间接赞美,需要通过一个载体进行,这样的好处在于显得很真实,要知道,赞美最忌讳的就是不诚恳、不真实。三、最高的境界:就是赞美中带有批评,明白了这其间的奥妙,说明你的思想已经超越了常人。”
    有一个女生说:“楚老师,你刚才说到人的三种阶层,我想问,这三个阶层的人各有什么特征?” 
楚老师说:“就思想而言,上层阶级的人关注资源;中层阶级的人寻找机会;普通阶级的人在乎公平;从行为上看,上等智慧的人注重思想;中等智慧的人追求方法;普通智慧的人喜欢个案。”
有一个女生说:“我们都是中国人,从小受到儒家思想的影响太深远。可是,有许多人,包括一些德高望重的人对儒学却很不屑,这是为什么。”
楚老师说:“儒家思想,大体上可分为三个阶段。一是创始人为代表孔子儒学;二是以孟子为代表的孟子儒学;三是以朱熹、二程为代表的宋代儒学;其中,孔子儒学是真正的儒学。到了孟子儒学,就增添了许多自相矛盾、混淆视听的内容,甚至是虚伪的学术思想。后世把儒学称为‘迂腐’之学,其首恶就是孟子。宋代儒学误入歧途更深更远,我们现在常常见到的儒学思想,基本上都是宋代儒学。几千年来,中国人能把‘想、说、做’三者不一致且又完整的集中在一个人身上出现,都是从孟子开始的,他已经背离了孔子的儒学精神。到了宋代儒学,充分继承了孟子儒学的核心思想,但他们的表述和应用则又完全不同。孔子儒学,是真正‘入世’的学问,他既承认人性的丑陋,也相信人性的光辉。从孔子要求书生必须学习‘六艺’就可以看出,真正的知识分子不仅要明理,也要会治国理政,还要挥戈战场。可是,孟子儒学和宋代儒学,表面上继承发扬了儒学,其实质完全悖离孔子的‘入世’思想,抛弃了孔子儒学的尚武精神以及对‘六艺’的注重,成为了‘光说不练、虚伪至极’的迂腐之学。总之,孔子所创立的儒学思想,是世界上所有思想中最符合人性、人心的学说,山东曲阜的热烈盛况就是最好证明。它不仅在华夏几千年的历史中发挥了巨大作用,就是现在依然闪烁着耀眼的光芒,照亮着人们进行的道路。放眼未来,孔子儒学所倡导的‘仁者思想’必将在有人类生活的地方生根发芽、熠熠生辉。”
掌声再一次响起,热烈程度久久不衰。这是从任何书本里都看不到的内容,别开生面、令人叹服。以吴修风的博学多识、奇特悟性,成为了在场的人中收获最多的人。他惊喜不已。
一个男生说:“观念和思维常常左右着人们的思想,就连我们绘画也是如此;然而,我们无法分清楚正二者间的区别,楚老师你能告诉我们吗?”
    楚老师笑说:“艺术学院的人就是与众不同,连问题都很特别。观念与思维这两者间有很多相似的地方,往往会混在一起应用,但它们还是有着本质上的区别。简单的说,观念是标准、思维是方向,只要顺着这个思路去想,就不会再迷茫。”
    有一个男生迫不及待的抢着说:“性格真的能决定命运吗?我们从事艺术创作,什么样的性格最合适?”
    楚老师说:“性格,除了遗传因素外,是人长期习惯形成的,它与成长环境、职业有关,同人的一生命运息息相关。圆润低调的人往往能获得好评;锋利高调的人,往往容易招来敌视。因此,如果想普普通通过好每一天,就做一个言论低调、心怀仁善的人;如果不甘于寂寞,想要一番作为,最佳选择是高调做事、低调做人,尽量减少自己的凶险程度。”他停了停:“就艺术创作来说,只有‘内外皆方’的人才能创作出高水准的作品;如果更进一步,想要出现伟大、不朽的作品,则这种性格特征需要更明显、更突出。在人类文明史上,从没有一个例外。”
    有一个女生又问:“如何才能了解人性的特征?”
    楚老师说:“想要了解人性的本质特征,包括事物的规律,只有哲学才能达成,特别是要养成‘哲学思维’的思考习惯。这也是成为优秀、卓越的必由之路。”
   这个女生快速又问:“听学校的老师说,你发明了一套‘位置原理’,这是一门全新的学问,能谈一谈是什么意思吗?”
    楚老师个高兴的笑说:“你这是典型的‘投其所好’,不说都不行。这个理论很简单、很直接。人只有处在最适合的位置,才会创造出真正的辉煌。只要你所在的位置是你最擅长的、感兴趣的,再苦再累也是甘之如饴,这样,自然就容易出成绩;反之,就会疲惫不堪、日渐消沉。位置决定力量,很多时候,并非谁谁谁有多大能耐,而是他所在的位置可以发出巨大力量。因为这种力量,就使得他在其它方面也是顺风顺水、事半功倍,这就是典型的‘位置原理’。在具体应用上,就是人与位置的问题。人的特征都是这样的,一旦获得一种身份,就会渴望拥有以之相匹配的权利。愚笨的人从不考虑这种愿望带来的后果;而睿智的人就会认真的思考自己的能力是否能驾驭。品德、才能如果不能与位置相匹配,必然会带来祸患,太低则痛苦,太高则危险。”
这个女生又问:“如何才能让自己的幸福最大化?”
楚老师说:“尽管每个人对幸福定义有所不同,但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可以说说他们的共同点,也可以叫指导原则。首要的一点是必须‘活在阳光下;其次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位置,并把事情尽量做到极致;最后是尽可能成全自己的爱好。其中的内容大家去细细揣摩,在此无需多言。”
有一个男生问:“从事艺术的人是不是要很娇傲?对骨子里的骄傲这句话怎么理解?”
    楚老师说:“不骄傲的人绝对创作不了优秀的艺术作品,而真正的骄傲从来都是和蔼可亲的,可一旦涉及到他引以为傲的领域,就会表现出一种让人无法忍受的舍我其谁的状态。这种状态已经融入到了心里、血液里,俗称‘骨子里的骄傲’。”
    有一个女生问:“艺术大师的传记里常常说,只有获得真正自由的人才可以创作伟大的作品?这是什么意思”
    楚老师说:“真正的自由,就是抛开一切束缚,直达自己的内心,体会并尊重生命,最终达到超越自我的一种状态。只有灵魂是自由的人,才可以创造出高精度的作品。从这个意义说,世界上那些不朽的作品如金字塔、泰姬陵等绝对不是由奴隶创造的,他们只是担当了劳动力。”
有一个女生又问:“ 刚才楚老师讲到了自由,虽说简短,却很精辟。自由对我们来说很重要,想请问楚老师,我们应该如何面对父母的唠叨?”
楚老师笑呵呵的说:“你的这个问题很具有代表性,我们每个人几乎都有过这样的经历。然而,先请大家思考一个很现实的问题:你的父母于曾年轻过,于曾像你现在一样抱怨过他们的父母,为什么现在却又甘愿成为他们曾经‘讨厌’的人呢?”
那个女生一时无语。楚老师继续说:“是因为他们已经度过了年少的岁月,切身体会到了生活、包括人的情感、心里等滋味,能够看到你现在这个年龄不可能看清楚的事物本质,变的成熟起来,不再随意的挥霍生命时光。无数的事例早已得出结论,谁游戏人生,最后毕将是游戏自己。希望你能耐下心绪听听你父母在说些什么?他们毕竟是这个世界上最疼爱你、最在乎你、永远不会放弃你的人。祝你好运!”
整个礼堂里一瞬间像是炸开了锅,许多人在窃窃私语,有相互询问的、有自言自语的、还有的眼睛变得湿润。
过了好一阵,有一个男生站起来问:“灵感是我们创作的最好助手,如何才能常常保有灵感?”
    楚老师笑说:“这位同学真是狠狠地将了我一军,我们都知道,对于艺术创作来说,灵感几乎等同于生命。千百年来,多少的天才艺术家都梦想着那份‘灵感’能够时时闪现。关于如何保有灵感,我没有现成的好答案,但可以分享一点我个人的心得体会。当你们每次创作时,不是万不得已,就不要一口气把兴奋度、好感觉都用完用尽;而应该是在一个比较高点时就停止创作,根据我的经验,这会让每一次创作都处在莫名的兴奋中,‘灵感’就能常伴左右。另外,当还无法进行创作时也不要勉强,可以采用‘哲学思维’的方式去观看、阅读完全不相干的书籍。比如最基础、最枯糙的哲学原理。”
    有一个女生笑问:“我问一个人人都渴望的问题,如何才能成为优秀、卓越、大师。”
    楚老师说:“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并把事情做好,即可成为优秀;把这些方法进行总结归类,形成理论,就可以成为卓越;在此基础上,如果能直达事物的本质,找到事物基本原理,并形成属于自己的思想理论,就成为了大师、王者。”
   艺术学院的这番问答式演讲热烈非凡,比原计划超出三个多小时。在这些‘特别’的学子们意犹未尽的目送中,楚老师、吴修风在许校长的陪同下离开了。

第二天下午,吴修风来到楚老师家里。在喝茶时,他说:“老师,昨天的切身体会让我感慨良多,我感觉思想得到了一次质的飞跃。”
楚老师笑说:“那当然,稍微遗憾的是,昨天是针对‘艺术’方面,有特定的倾向性;而我们是做学问的,今天没有什么事,就把这一课补上。”
吴修风大喜:“我正有此意,请老师指点。”
    楚老师笑说:“不如由我提问,你来回答,顺便检测一下你思想进度。”他紧接着就说:“获得他人敬重的方法?”
    吴修风说:“一是伟大,二是神秘。我们正常人不可能做到伟大,但却可以做到神秘;因此,口无遮拦、信口开河的人,从来都不被人所看重。”
    楚老师说:“为什么有的孩子对父母没有仁德心?”
    吴修风说:“无论何种关系,一个人在他人心中的分量是由感情决定的,而不是利益。现在的父母在关心、培养孩子时,过多的付出、过多的包揽。最为错误的是,在做一切时,还有意不让孩子知道其中的艰辛,还沾沾自喜的认为这是一种‘伟大’。这一切给了孩子一种错觉,父母并没有多么辛苦,一切都是轻而易举的。孩子没有感受到其间的情感,反而觉得一切都是顺理成章的、应该的。一个对父母没有感情的孩子,又怎么要求他体谅、理解父母呢?悲剧发生就不奇怪了。”
楚老师又问:“面对具体事件时,所学知识为什么用不上?”
吴修风说:“知道、明白与领悟是完全不同并逐步递进的三个层面;只有达到领悟,才能融会贯通、为我所用。所以,说教往往没有说服力,只有身临其境才能真正懂得这其中的含义。”
楚老师继续说:“对人来说,什么是最好的管理?”
    吴修风说:“最好的管理不是约束、控制;而是实现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