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孟阑觉得,自己这么多年都没变成话唠,反而话越来越少,这群吵闹的朋友功不可没,有他们在耳边吵个不停,他才懒得开口。
周戈一直面带微笑地听着,有些语速太快的,他听不清,就当没听见,听见的,他就礼貌地答上几句,偶尔还反问几句,说两句调侃的话。不知不觉,几个人就坐下了,也没你一嘴我一嘴地吵个不停了。
周戈见场面控制住了,才问孟阑:“还没点菜?”
“等你。”孟阑松了口气,对他说,“谢谢。”
周戈觉得好笑,这三人分明是孟阑的朋友,孟阑却有点应付不来。
孟阑了解所有人的饮食习惯,所以今天负责点菜的是他。三位朋友以前吃了很多次孟阑做的中餐,所以筷子用起来虽然不太熟练,却也不笨拙,吃起中餐来有模有样的。
周戈英文不错,但Nic语速太快,他有时候跟不上,就会求助般看向孟阑,孟阑就用中文给他翻译一遍。
周戈发现,孟阑的这三个朋友都很健谈,不过性格差别很大。Nic开朗阳光,话多语速快,而且话题很跳跃,前一秒还在聊冲浪,下一秒就能扯起春夏时装周;Mike有点玩世不恭,总是笑眯眯的,喜欢开玩笑,而且音调黏糊,听着总像在跟人调情,据其他人爆料,这人确实私下玩得很开;Lee最像他们一群朋友里的家长,成熟稳重,聊的话题也更实际些,更像个成功人士。
这么一看,孟阑反倒像他们的弟弟,被哥哥们欺负调侃压榨,却也被关心被照顾着。不过那三人性子都有些大大咧咧,搞得孟阑得左右盯着,照顾着,不然他们就会搞出点状况来。这样一来,又像是孟阑在照顾他们。
接下来周戈工作比较忙,孟阑好一些,但现在不得不腾出时间陪朋友们。可孟阑对本市不熟,周戈想了想,还是给王飓打了个电话,让他这几天当个导游。
王飓经常帮周戈处理一些交际方面的事,偶尔会负责合作方的招待,所以这事他没觉得困难,一口答应下来,只是他英语不太好,得再托个朋友帮忙当翻译。
吃完饭,Nic吵着要去酒吧玩,周戈不打算去,酒吧那地方鱼龙混杂,他这身份实在不适合。他本想提醒孟阑也注意些,毕竟孟阑最近红得厉害,无数双眼睛盯着呢,但又觉得那几位毕竟是孟阑的朋友,他让孟阑撇下朋友不太合适,就没有说出口。
没想到孟阑比周戈还反对,用英语和他们争执了会儿,大意就是他们在酒吧总会闹到很晚,而且玩得太嗨,他现在没精力照顾他们,不准去。
周戈没见过孟阑凶巴巴的样子,所以看到他冷着脸用英语简短却执着地拒绝带朋友们去酒吧的模样,还有点不适应——孟阑那张脸没表情的时候非常冷酷,线条清晰,五官深刻,加之眼瞳漆黑,便更显得深邃莫测。他回国后,与周围人相处时,总是带一点迟钝的内敛,加之为人细心体贴,几乎让所有人忽视了他身上的棱角。这感觉一度让周戈以为,孟阑是没有脾气的。
但此时孟阑对朋友们软硬兼施的死缠烂打毫不动摇,双手环胸,坐在那里,坚定地说:“No。”那气势,硬生生让周戈觉得有点被震住。
眼看争执要从嘻嘻哈哈演变为真的争执,周戈主动出面解围:“他对这里的酒吧也不熟悉,带你们去也玩不好。不过明天的导游对这里很熟,你们想去哪里都可以跟他说,他会帮你们安排好的。”
有了周戈的保证,Nic才消停下来。Mike和Lee本来也是可去可不去,此时也表示那就明天再去。
孟阑提前租了车,司机先把三位外国朋友送回酒店,又送孟阑和周戈回家。
他俩现在住同一个小区,也算顺路。
路上孟阑向周戈道歉,说Nic他们太爱闹,给他添麻烦了。
“没有。”周戈轻描淡写地带过这个话题,倒是问起另一件事,“我看他们性格都很外向,兴趣爱好跟你也大不相同,当初是怎么和你成为好朋友的?”
“我和Nic是同事,通过Nic又认识了其他人。我在国外住的时候不爱去外面吃饭,总是自己在家做饭,他们跟着Nic来蹭过几次饭,后来他们懒得出去吃时就组队来我家玩,看球赛,打游戏,或者BBQ什么的。”孟阑大约今晚被他们吵得头疼,此时也揉着额角非常疲惫,“一开始我不好意思拒绝,后来和他们熟了些,想让他们换地方,但是他们脸皮太厚了,嘻嘻哈哈个没完,还非要拉着我一起玩,说怕我一个人孤单。”
周戈看见他偷偷撇了撇嘴,显然对这种无赖说辞不屑一顾,只觉得孟阑挺孩子气。
“我吵不过他们,也打不过他们,久而久之就随他们去了。”孟阑无奈地笑了笑,“但是我有原则,有些事绝不会同意的。”
“比如今天拒绝去酒吧?”
“对。”孟阑点点头,又有点无奈,“也就这些事情上能管住他们了。”
周戈今晚第一次接触到更真实的孟阑,与在其他人面前的温和、害羞不同,孟阑在熟悉的人面前会有点固执,不高兴时也会冷着脸教训对方,对人没辙时,又一脸无奈而妥协地叹气,像个有点严厉又没什么威严的家长。
想到这些,周戈只觉得有趣,脸上的笑意也多了几分。
孟阑显然看出来他在笑自己,忍不住说:“周哥你笑什么?”
“笑你在朋友面前很有趣。”周戈说,“其实你这样的性格挺好的,在镜头前也会更立体一点,有真实感。下次录节目,你要不要试着在节目里放松自己,就拿出自己平时私下里的状态来,说不定效果会很好。”
“这样会不会……不太稳重?”孟阑有点不好意思,“其实我私下有些小脾气,会显得很任性。”
“没关系的,有我在。”
孟阑侧过脸看着他,发现周戈脸上是温和的笑,莫名让他觉得安心。
于是他心头的顾虑也消减稍许,小声道:“我试试。”
作者有话要说:
不好意思刚刚洗澡去啦,更新晚了,么么哒
还有就是,明天不在家,停更一天,跟大家说一声哦
第42章 42
孟阑先到,他下了车却没有立即进楼里,而是在楼下目送车子将周戈往更里面送去。周戈的侧脸在迅速掠过的车窗里一闪而过,孟阑站在原地看了许久,直到车影消失,才收回目光。
这两天他总是与周戈在一起,工作有接触,私下也会面,距离的缩短以及私生活的交集让他俩之间的关系便得亲近又微妙。说是同事,却不止是同事,说是朋友,又似乎还未到那个程度。可他与周戈之间,又确实变得亲近起来。
孟阑不知道该如何定义他们之间的关系,但他想,日子还长,也许他们还需要更多的接触与相处,也许终究只能成为同事,也许会成为朋友,也许能成为知己,也或许……也或许什么呢?他不知道。
回到家的周戈终于有时间上网了。
今天一整天都在忙,尤其是下午的开业典礼,他在户外站了整整4个小时,后来还在商场里主持了一个小时,活动刚结束又去和孟阑他们吃饭,现在整个人瘫在沙发上,根本不想动弹。
毫不意外,下午活动时他和孟阑一起的照片和采访已经全网传开,不过他俩表现得体,回答问题也顺当,没什么问题,倒是那组两人说悄悄话的照片转发过多让他有点意外。
看了评论里网友的脑洞,他才发现两人今天的造型和装扮确实非常“般配”,而孟阑压下话筒凑在他耳边说悄悄话的动作也的确非常“攻”。周戈本身不算低,但孟阑比他高了半个头,又比他壮了一圈,这样倾身低语的动作下,不论是孟阑完美无缺的侧脸轮廓,还是他微微回首微抬下巴的沉静侧脸,都弥漫着一股亲密而暧昧的气息。
周戈从转发评论里发现了疑似两人的CP超话,犹豫了半晌,还是不敢点进去。
有小菲那个资深腐女CP粉在公司,周戈有点不敢想象里面都会是些什么内容。但他有点在意那个CP超话的名字——“夜阑枕戈”是什么鬼?这两个词分开他认识,合在一起怎么那么不可言说呢?
第二天王飓带着翻译过去当导游,幸亏孟阑提前帮忙租了个空间足够的面包车,逛起来颇方便。
周戈和孟阑各自有工作,就没跟着凑热闹。梁宇和高律同时接到了几家媒体邀请他们共同拍摄画报并接受专访的电话,两人想了想,还是去问了当事人怎么想。因为“一食一愈”从第一期节目播出后人气就直线上升,而作为固定MC的周戈和孟阑早就收到不少这类邀请他们共同参与的拍摄和专访邀请,但两人均因节目期数太少,效果不明显之类的原因回绝掉了。
过几天第三期节目就要上线,节目和MC的人气居高不下,就连贾佳佳和刘锋都接受过专访了,他俩再避着就有点不合适了。于是两人都同意了,不过专访时间要推迟到第四期节目播出之后。
周戈这边有个单独的采访,又有自己的节目要录,还得去陈导工作室那儿盯后期剪辑,周末“一食一愈”第三期上线时,他恰巧在办公室,刚给员工们开完会。大家索性拉着他一起在大会议室看节目。
周戈头一次参与员工们的午餐茶话会,颇有点无语——敢情前两回他们都这么吃瓜的?
他提前看过剪辑出来的节目,所以这回主要是凑到魏辛那里看弹幕。
节目一开始,就是相机取景调焦距的画面,画面里他和孟阑在从冰箱、厨房各处拿取食材,一边说着话,慢慢地,相机框移出,露出操作着相机的甄犁,画面定格在甄犁给他俩拍照的一瞬间,三个人占据了整个画面,紧接着,“一食一愈”的片头跳出来。
弹幕里都在刷“嘉宾果然是甄犁”,看来这期嘉宾的身份大家早就知晓了。
片头闪过,餐台上已经满满当当地摆了几十个碗碟,有食材有调料有厨具。
孟阑正在打鸡蛋,不忘问一遍的嘉宾:“甄老师,中午吃面您看可以吗?”
“好好好,我就爱吃面。”甄犁笑眯眯地站在餐台后,手里还握着相机,“你随便做,我吃什么都行。”
“甄老师,您坐呀。”周戈招呼着,“喝点茶?”
“不急,你们先忙,我拍会儿照。”
周戈笑了:“您怎么走哪儿都带个相机?”
“职业习惯。”甄犁朗声笑道,“有时候忘带相机了就拿手机拍,一来是练练拍摄,二来也是积累点素材。”
周戈对埋头整理食材的孟阑说:“孟阑,你别看甄老师整天笑呵呵的挂着个相机穿着汗衫跟个退休老大爷似的,其实人家来头大着呢。”
他这是借给孟阑解释来向观众科普,孟阑也配合地“哦?”了一声,示意他继续说。
周戈便报了报甄犁的作品。孟阑没出国前看过一些甄犁的作品,闻言十分惊讶,说没想到这些居然都是甄老师的作品。
“哎哟,我果然是年纪大了,你小时候看过我作品,现在你都长这么大了。”甄犁乐呵呵地笑了笑,其实他不怎么爱说话,配合着他俩聊了几句,又不怎么接话了。
周戈一早就知道这期节目聊天难度大,所以他主动承担起提问的任务:“甄老师,我听说您不是专业学摄影的。”
“嗨,我们小时候,哪有摄影专业?”提起过去,甄犁的话便多了起来,“我小时候家里穷,家里连个彩电都没有,电视信号也不好,总共就能收到五个电视台。后来我上了初中,学习也不太好,家里还有弟弟妹妹,负担重,所以我中途就辍学了,开始在外面打工。”
“这么小就出去打工了?”周戈惊讶。
“农村家庭,兄弟姐妹多,学习也不好,基本上都是小小年纪就出来打工赚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