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走进竹林一数,哟~居然有18只鸡,5只下蛋的母鸡,另外13只都是公鸡,估计留一两只过年,其他都是要去卖钱的,长的都还不错,每只大概有7、8斤重吧。
农村喂鸡都是玉米或者糠,如果哪家小孩子勤快的话还会去外面抓点蚯蚓和虫子来给鸡加食,加了蚯蚓的鸡话说下的蛋都要大些。
陈晓云记得上辈子他小时候就会天天去菜地里找那种青菜虫子和蚯蚓喂鸡,每次去赶场,大家一起卖鸡蛋,他们家的鸡蛋都要比别人家的好卖,赶场回来爷爷就会夸奖他,听完之后他还会很高兴的表示会多抓虫子给鸡吃。
走进去就听见一群鸡咕~咕~咕的叫,抓一把玉米洒林子里面,然后把剩下的都倒在石槽里面,还在水缸里面舀一瓢水倒进水槽。
做完这些之后走进屋子里,奶奶还在灶门口烧火煮猪食
记得家里现在4只猪,一直老母猪,每年都要生小猪买。另外三只大公猪,自己留着杀一只过年,剩下的两只卖掉。
鸡和猪卖掉的钱留着明年他和他姑姑的学费。在农村,农民们基本没有别的收入,都是靠年底卖鸡鸭猪这些家禽卖点钱,如果家里养的多,哪还能多点钱,然后还能过个好年,如果是少的,家里还有孩子上学的,哪过年都是抠抠索索的过年,因为那点钱要留给孩子做学费。
“云娃子,你去地坝里玩吧,别坐在这,烟冲的很”奶奶看着他也坐在这,担心他生病刚好,被烟冲了不好
“奶奶,没事,我就在这陪你”奶奶听了虽然没说啥还是挺高兴的
陈晓云坐在板凳上,算计着现在家里的来钱渠道。
家里现在能卖钱的就是哪10只鸡,2头猪、1头大黑牛,大黑牛PS掉,特别是在这个不通路没有一切可以捷径可走的山里,牛是农民的最好锄田伙伴,栽秧子(种稻子)种小麦的时候可以帮人犁田,如果没有牛,哪就只能靠人自己慢慢挖。
在农村,每家每户都有很多田地,光靠人真的会累死的。
所以现在能卖钱的就是10只鸡和2头猪,得想想怎么赚钱,今年能过个好年,翻年之后小姑和自己的学费。
估计有人会问为啥不找他父亲,他父亲在外面打工,为什么不寄学费钱。
说实话,陈晓云自己也不是很清楚,只是大概知道父亲在外面也不是很赚钱,陈晓云父亲生他生的比较早,19岁就生了陈晓云,陈晓云的母亲是外地的,家里就她一个小姑娘,上面2个哥哥,下面就一个弟弟,她中间一个女孩很受宠。
陈晓云父亲初中毕业之后跟一个老木匠学做木工,然后跟着老木匠去陈晓云母亲家做木活,说实话,父亲长的还不错,人也挺帅气的,又会说话。就这样被这东家的小姑娘看上了,然后做完木活之后,这陈晓云外公外婆看这个人还不错,人也老实,又有老木匠担保,就把姑娘许配给他了。
18岁的父亲就带了一个17岁的小媳妇回来,在90年的农村这是很难正常的,17。8岁结婚很正常,年龄不到,拿不到结婚证就是请亲戚吃个饭,告诉大家这是我媳妇,我们结婚了,然后就是两口子了。
然后父亲19岁的时候就有了陈晓云,再农村结了婚有了孩子,哪就是另外一个家庭了,是不能跟父母住在一起的,特别是父母还有孩子,所以爷爷奶奶跟父亲就分家了。
分家了哪什么都得自己做啊,父亲出去赚钱,母亲就在家带孩子、做农活啥的。
结果!陈晓云一岁多点的时候母亲受不了了,毕竟在家被宠着的跟个大家小姐似的,怎么可能吃的了这个苦,干了一年就受不了,要回家。
就跟陈晓云父亲闹,闹的后面没办法,就说不如这样,孩子放在家里父母帮忙带,自家的田地都给父母种,小孩也吃不了多少,两个大人呢就出去打工,打几年工先赚点钱了在说。
在农村这样安排是很正常的。好吧!陈晓云母亲想着只要不是继续在家干农活就好了,就答应了,把家来的事情安排好了之后俩人就出去打工了。
就这样出去打工,然后到上辈子陈晓云24岁的时候都再也没有见到过自己的母亲了。
两年后,父亲一个人回来了,陈晓云母亲吃不了苦,回家了,不跟他父亲过了,然后就这样陈晓云就成了一个没妈的孩子了。
然后陈晓云就一直跟着爷爷奶奶过活,后来父亲再次结婚也没有带陈晓云一起生活,说实话这俩父子在上辈子真的跟个陌生人一样,熟悉的陌生人。
闲话不说了,还是继续想想怎么赚钱哈!
——————————————————————————————
陈晓云突然想到了。
马上还有两个月就要过年了,过年城里那些大鱼大肉的吃了,肯定很想吃点青菜啊,虽然有大白菜和萝卜,如果有别的蔬菜哪肯定是舍得发钱买的啊。
别人或许种不出来反季的蔬菜,但是他可以啊,有异能啊,这么好的事怎么不用呢。
跑的堂屋的一个墙角就抠出来一包菜种子,他知道奶奶每年留的菜种都是放这的。
挑几颗西红柿、黄瓜、茄子、菜椒、这四样种子,这几种都是一株可以结很多果实的。
然后包好放回墙角,去找了几个缺角不用的盆子装了些土。
还去施了点农家肥在里面,然后给每个种子分别输入一点异能,让种子发芽的快点,种在几个盆里完了之后把盆端到厨房的灶门口里面去,放在哪要暖和些,不会冻坏,虽然有他的异能,在哪都不会坏,但是样子还是要做足啊。
奶娘看着他端着这些盆子进来就问道”云娃子,你这是做么子啊(做啥、做什么)“
“奶娘,我之前听老师说北方可以种大棚蔬菜,哪我也可以种出来啊,你看着这么暖和”陈晓云故作很天真的说道
“傻娃子,人家那是有诀窍的,你这个啷个可能种出来哟”
“哎呀,奶奶,你就让我试试吗,说不定我都种出来呢”陈晓云抱着奶奶的胳膊便遥边说
未了达到目的卖卖萌不可耻,陈晓云这么想着。
“哎,别遥了,都晕了,好好好,你种,种不出来你别哭啊”奶奶想着反正就是几颗种子的事就答应了。
“哎,奶奶你最好了”说完还在奶奶的脸上亲了一口,等亲完了他又不好意思的一股烟的跑了
“哎哟,这娃子哟”奶奶摸摸了摸被亲的脸,高兴的眼睛都眯缝了
晚上爷爷回家,奶奶把陈晓云在灶门口种菜的的事给说了,爷爷笑着道
〃好啊,要是云娃子真种出来了,那他就能干了,给他奖励一个鸡蛋吃“
“我一定种出来的,我不要吃鸡蛋,鸡蛋留着卖钱”陈晓云头一撇傲娇道,知道爷爷这是跟奶奶一样不相信他能种出来,只是不想打击他而已。
哼哼~你们都不相信我,等我种出来了,我一定让你们大吃一惊的。
咳咳~我啥时候跟个小孩似的,陈晓云突然想到自己怎么傲娇了,哎!突然想到反正我现在是小孩,小孩嘛就有个小孩样嘛。嗯哼,我跟大人计较了。
咚咚的跑到爷爷后面去“爷爷,你坐着,我给你揉揉肩”
“哎呦,我们云娃子这么懂事啊,还要帮我揉肩,好好,我坐着”爷爷很高兴的做在小凳子上
陈晓云边揉着边把异能输入进去修复爷爷的一些暗伤,爷爷现在才50来岁,但是看着真的好老,做了一辈子的农活,身体里面积攒了一身的暗伤,一次不能输入太多。想着反正时间还长,慢慢来,每次一点,要不了几个月爷爷这身伤就会好的。
就这样过了两天,陈晓云每天都去给他菜盆子输点异能,他观察这估计再过两天这菜就要冒出来了。
今天正好星期五,晚上小姑就要回来了,陈晓云想想就有点激动,上辈子到死都有2年没见小姑了,现在又能见到小姑小时候了。
——————……………………————————————————————————
第4章 野鸡
作者有话要说: 里面有些方言估计大家看不懂,在这解释一下哈。
幺爹:小姑,在作者老家爸爸的姐姐妹妹都是叫爹哈
做么子:做啥、做什么
洋芋:土豆
啷个了:怎么了
控干饭:蒸米饭(在我们那都是用铁锅控饭,烧柴火,90年代都是柴火,很少有炭火的,更别说电饭煲什么的)
其他的以后出来我再翻译哈
希望大家喜欢哈O(∩_∩)O
么么哒(*  ̄3)(ε ̄ *)
下午6点钟,奶奶做好饭,全家都等着小姑回家。
陈晓云跑的地坝外面的梨树下面等着,站在那一眼就可以看到小姑。
刚站在等几分钟,就看到路口小姑走上来了
“幺爹,你回来啦,我好想你哟”小时候幺爹是很宠他的,她同学给她什么好吃的都是带回来给陈晓云吃,每周五毛钱的零花钱都是存在哪,给他买东西的,很少用在自己身上。
陈祝一看到小侄子在树下等自己,飞快的走上来一把抱住他,在脸上亲了一口,陈晓云羞的脸红到耳根了
“幺爹,我已经是个男子汉了,不能再亲了”
“哟,才四岁的小男子汉呀,哪我再亲口”说完又在另一边脸上亲一口
我是小孩,我才四岁,陈晓云窝在他幺爹的怀里这么一直的催眠自己
看着怀里小侄子一脸严肃的表情,可爱的不得了,又亲了他一口。
陈晓云彻底没脾气了,想着反正我现在是小孩,亲就亲吧。反而抬起头在幺爹的脸上也来一口
不能老让你占我便宜啊,我也亲回来,就这样俩姑侄就这样你亲我一下我亲你一下的走进家里,看的爷爷奶奶都大笑道“你们俩快别亲了,知道你们俩好,赶紧去洗洗手吃饭”
卧槽;身体变成小孩,难道心里也变成小孩了咩,陈晓云有点接受不能自己了
陈祝上桌一看小侄子咬着筷子没动,夹了一块腊肉到他碗里“在想么子(什么)饭都不吃”
“么想么子,这就吃哈”摇了摇头,什么也不想,赶紧吃饭。
幺爹每五天才能回一次家,在学校都是自己带米蒸着吃,菜就是咸菜,所以今天奶奶就割了一块腊肉和蒜苗炒着吃,爷爷也顺便可以下酒。
每次都是这个时候全家在一起的时候才会吃肉,腊肉也是去年杀的过年猪,每家都是这样,杀的过年猪淹成腊肉,挂在墙吃这一年,平时家里来客人或者是过节才会去街上买点新鲜猪肉回来吃。平时家里的菜除了当季的蔬菜都是炒洋芋片片、打洋芋丝丝汤、硿洋芋坨坨,主食还是大米饭,这还是田多的人家才全是大米饭。
陈晓云记得队上有一家后来搬过来的人,他们家田少,地还可以,大米不够吃,小麦还多,每天都是早上吃面条,中午把洋芋和大米煮在一起,这样能少点米,晚上也是面条。
陈晓云老家属于南方,这里的人都是习惯吃米,不习惯是面食,面食对于他们来说可以偶尔吃吃,不能当主食,吃不饱。而且这边的人都不会做包子馒头啥的,种出来的小麦都是有面坊的老板来收,然后记账每家有多少小麦,可以换多少斤面条。
所以他们家田地还挺多的,从来都没有饿过肚子。
吃饭的时候奶奶还把他种菜的事情当做笑话讲给陈祝听。
说完以后又是全家人笑话了他一顿
陈晓云:笑吧~笑吧,等我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