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小花匠的农园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正忙着和扑向自己的杨柳絮做斗争的周全没听清自己表哥说了什么,待到他觉得铺面而来的杨絮柳絮减少的时候,他们已经从郊区进入了市区。
  路过一栋大宾馆的时候,陈文礼向着身后的周全问道:“阿全,这里就是宝焵落脚的宾馆,咱们要不要进去找他?”
  周全闻言下意识的抚了抚自己胸前的那块白玉牌,看着不远处的那栋高楼,总感觉那边不应该是他与宝焵哥重逢的地方。
  他想了想提醒陈文礼道:“哥,你上班的时间快到了。”
  陈文礼一想还真是,只好可惜的说道:“唉,真是不凑巧,只好下班的时候再说了。”
  公交总站坐落在整个城市的交通枢纽上,这一条街的人流量是整座城市中最大的地方。
  人多商机自然就多,因而公交总站的附近有很多的大型商超。
  挥手送表哥上班,周全自己则去了大型超市,好几年没回来,家里面有不少东西需要添置。
  虽然要买的东西不少,但是周全性格向来干脆,从进入超市到拎着两大包的东西出来,总共都没用上一个小时。
  不想在城里面乱逛的周全打算带着东西直奔公交总站,再过半个多小时就是文礼表哥的那趟线路再发车的时间,直接过去就算碰不上表哥的那一辆,能有个好座位也不错。
  拎着东西溜溜达达的在街上走,路过一处人流密集地的时候,周全看着不远处的大招牌疑惑的说道:“咦,这里原来不是个露天菜市场吗?怎么改成花鸟鱼虫市场了?”
  在周全的家乡,人们都爱养些东西。
  不管住的是平方还是楼房,窗台或者院子里肯定摆放着几盆花草,走过老街巷的时候,也肯定会遇到在门口晒鸟的大爷,金鱼什么的更是深受喜爱,斗蟋蟀也算是老城区那边小青年们的一大爱好。
  因为这些原因,花鸟鱼虫市场在他们城市中并不少见,基本上东南西北各个城区均有分布。
  在公交总站旁边的这座花鸟鱼虫市场的规模并不算大,周全觉得大约是有人觉得这边地段好,所以才会将露天菜市场承包下来,开设了这个花鸟鱼虫市场。
  不得不说那个人的眼光很好,这个花鸟市场看起来人气就非常的兴旺。
  周全是只打算看个热闹的,他走这边完全是为了超近路,从花鸟市场这边穿过去,可以直接到达公交总站的后门。
  拎着一大堆的东西,周全小心的避让人群,他现在有些后悔超这条近路了,花鸟市场里面的人太多,避来避去的反而浪费时间。
  好不容易从人群里面穿出来,额头已经在冒汗的周全正打算往公交总站那边走,却在路过一家摊位的时候停下了脚步。
  因为这里之前是露天菜市场,所以场地里面大部分都是空地并没有什么建筑。
  被改建成为花鸟鱼虫市场之后,承包商为了方便客户,在空地上面搭建了不少彩钢房,并且往里面接通了水电。
  就算是这样,也还是有很多商家觉得地方不够用,在自家的彩钢房门外用钢架和大棚塑料膜扩建出了类似小型阳光大棚的东西。
  让周全停下脚步的,正是门口那家商户大棚里面的一盆植物。
  那是一盆文竹,在旁人的眼中那盆文竹与它旁边的那些也在一同被贩售的文竹没有任何的区别,都是细细的枝干钢毛状的叶,矮矮的长在盆里,没有任何特殊的地方。
  但是在周全的眼中,那盆文竹却正在散发出微微的荧光,那荧光与那盆被他在帝都带回来的银星吊兰一模一样。
  周家世代侍弄花草,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绝活,会如此出色除了他们家族的传承和自身的努力之外,周家人还有一样别人都没有的本事。
  他们可以‘感觉’到植物需要,这并不是什么玄幻,而是一种本能。
  不论是什么植物,周家人只要扫上一眼,就知道它是该浇水还是该施肥,该晒太阳还是生了虫子。
  没有什么科学解释,就如同一个人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本能就是告知他要走左边,走左边可以到家,然后他走左边真的就到家了。
  这种本能周全也有,而且比家中的其他长辈更为强烈,这也是他一个对农业不感兴趣的人,当初报考学校的时候会选择农学院的原因之一。
  可以看到植物发光,是周全这几个月才发现的。
  当时他因为压力太大整夜失眠导致头痛,检查回来路过公园门口,发现推车摊贩上有一盆银星吊兰正在微微发光。
  周全当时还以为自己是失眠从而导致了眼花,但是仔细观察之后发现不是,因为整个花贩的推车上,只有那一盆银星吊兰在发光。
  不但发光周全还能感受到那盆吊兰很不开心,正在抱怨它的主人将它摆放的位置太矮,让它不能好好的享受阳光。
  这样的发现让周全直接傻眼,以往他虽然也对植物有感觉,但从来都不是这样的。
  如果是正常的情况应该是周全在路过那盆吊兰的时候,突然觉得应该给它移动一下位置,往上面摆一摆。
  怎么会这样?为什么他居然会觉得那盆吊兰不但在发光,还在说话?
  难不成是失眠太久了,人也跟着变态了吗?
  惊讶万分的周全将那盆特殊的银星吊兰带买回出租屋,小心的照顾起来,然后发现自己真的可以‘听’到对方的喜怒哀乐。
  水浇多了要被抱怨,浇少了又要喊渴。摆放的位置不好晒不到太阳会不开心,位置太正阳光过于热烈又开始哼哼唧唧的垂叶子。
  胆战心惊了几天之后,周全开始接受事实,并且试着与那盆银星吊兰沟通,渐渐的对方也可以通过与自己的接触,了解他的心情与想法。
  在与银星吊兰的接触中,周全就感觉自己仿佛养了一直傲娇的小宠物一样,逗一斗撩一撩,心情都好了很多。
  之后的一段时间,周全经常出现在花市上,四处寻找打探,却再也没发现又能发出荧光的植物。
  暗自松了一口气的周全觉得自己一定是碰上了特例,却没想到居然在回家的第二天,就又遇到了一盆特殊的文竹。
  站在花摊的外面盯着看了几分钟,周全还是进去将那盆文竹买了。
  没办法他实在是太好奇了,这些在他眼中会发出微微荧光的植物到底有何特殊的地方,不弄清楚他没法安心。
  在花市那边耽误了一些时间,周全差一点没赶上自己想要乘坐的那辆公交。
  还好开车的驾驶员师父见后面有人跑着追车,在开出公交总站之前停下等了他,不然他就得在等一个小时。
  回到家中之后,周全将买来的东西收拾好。
  那盆新带回来的文竹摆在吊兰的旁边,就握着手机出门到花棚那边找大表舅去了。


第10章 归来
  两姓村的花棚全部都建在村子西面与东面的山上,这边原本是宝家村与陈家村的耕地,现在大都被用来建设鲜花大棚了。
  周家的鲜花大棚盖在东山的山顶上,是日光大棚,这里地势平坦光照充足,唯一的缺点就是距离水源较远。
  为了能让大家更好的种花,村子里早在十几年前就连系供电单位,给东山和西山上都拉了电线,之后又在两座山上都打了水井。
  前年村子里面修建村村通工程,村民们自行筹款自掏腰包,雇佣工程队将路又往山里修,直接修到了村民们的花棚门口。
  周全过来的时候,看到不少的村民开着电动农用三轮车,拉着刚刚剪下来困扎好的月季花,从山上下来。
  见到周全开车的村民都会自动停下车,探出头和周全聊上一会,不拘说些什么,却一定要聊一聊,周全知道这是村里老少在关心他。
  上到山顶周全看见大表舅正在收拾自己家花棚外面那些残破的厚塑料膜,整个大棚已经有一多半都被他清理出来了。
  那些塑料膜是陈家大表舅前些年扑上去的,周全在帝都读大学,花棚这边他就没在管过,直接托付给大表舅他们代为打理了。
  见周全上来了,大表舅一边把旧的大棚膜收下来放到一边等待统一处理,一边对着周全说道:“阿全,刚才我试过了,你们家的花棚水电都还是通这的,重新盖上塑料膜就能正常使用了。”
  两姓村的鲜花大棚主要分为日光大棚和纯塑料薄膜大棚,纯塑料薄膜大棚就是用竹竿打出大棚的骨架,在骨架外面覆盖上具有保温保湿功能的大棚塑料薄膜。
  这种大棚修建简单造价便宜非常适合小型农户使用,但同时它的缺陷也很明显,抗风抗雨能力差,保温性能也不高,用于鲜切花的种植,只能是春夏秋三季,冬季就没法在继续种植。
  而日光大棚则是三侧搭建有保温抗风用的围墙,顶棚和另外一侧则空置出来用竹竿和水泥立柱在棚内搭设花棚骨架,骨架上面在覆盖保湿薄膜,防晒的黑网,还可以在加盖棉被草帘等保温物品。
  相较于普通塑料大棚,这种日光大棚的保温、抗寒、抗风雪的能力都要强上不少,但同样造价也会高出不少。
  选用普通塑料大盆,鲜切花在这边的养殖时间一般是4月到十月底,而选择日光温室大棚种植的时间则可以提前到三月份,收获时间则延后到元旦左右。
  这样日光花棚里面种植的鲜切月季,只要照顾好就可以比普通塑料大棚里的多开一季花。
  月季作为多年生灌木品种,一次种植可多年收获,但一般的品种种植四到五年之后就会结束盛花期,这个时候就要逐渐淘汰老树种植新芽。
  周家花棚里现在已经没有种植任何花卉,里面原本的切花月季还是周爷爷在的时候种下的。
  后来周全到帝都去上学,花棚这边就交给小姨奶那边打理。
  周家在村里有四个日光花棚,在家中的小院里还搭建有一个玻璃温室,玻璃温室那边周全在离开的时候都已经安排好,日光大棚这边则负责照顾的陈家大表舅每年都会支付给他一笔费用,算是租用的。
  本来周全是不想收那些钱的,因为他知道自己离开之后,花棚里面的那些月季如果没人照料下场很可能就是因为缺水缺肥而干枯,花棚的砖墙和竹制为主的骨架也会慢慢倒塌,几年之后花棚这边就会如同多年无人居住的房子一样,成为一片断壁残垣。
  与其这样还不如交给大表舅他们,至少他们会帮着照顾大棚里面的月季,修缮加固花棚,这样他今后回来的时候,花棚这边还是完好无损的。
  不过周全的这个想法大表舅一家说什么都不同意,他们觉得这是在占自己家孩子的便宜。
  要知道那时周家花棚里面种植的可都是周爷爷之前精心照顾的红衣主教,是当时鲜切花市场上最流行的品种,种出来就不愁销路。
  只要好好照顾,每一棚一年至少都能出几千朵品质优良的红衣教主,周家这四个大棚,将近三亩的土地,一年就可以带来三、四万的收入。
  这个收入在当时来说绝对超过大部分的城里人,他们只是帮忙照顾花棚而已,怎么就能把这么一大笔收入当成是自己的?
  可是让周全那这笔钱,他也觉得不合适,毕竟花苗和花棚虽然是自己家的,可出力气干活的却是大表舅一家。
  这一年除草、浇水、每天为月季防冻防晒,还有农药化肥全部都是大表舅家出的,他怎么可以坐享其成?
  后来趁着周全寒假回来,两家人凑在一起商量一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