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穆康无招胜有招地说:“我买了你今年和帕斯库尔三重奏团合作的莫扎特,K285的诠释太棒了。”
冷不防被情敌夸一脸的丹尼斯:“……”
风度这一局的比拼高下立现,他输得心服口服,只能礼貌地点点头:“谢谢,很高兴你喜欢它。”
剑拔弩张的气氛终于回归了喜闻乐见的你好我好大家好,安德鲁也不知有意还是无意地“恰好”出现了。林指再一次完美控场,用很客观的言辞、很主观的语气将穆康介绍给两位管乐演奏家,四人进行了一番看上去亲切友好、实则暗流涌动的交流。
长笛演奏家丹尼斯·贝恩先生性格活泼开朗平易近人,丝毫没有艺术家的架子,这使得他在情场上无往不利,出马追人一向都是手到擒来。用直男好基友安德鲁·亨利的话来说:“世界上不存在丹尼斯睡不到的物种,包括猩猩和蜘蛛。”
这句至理名言像经典力学似的坚挺了很多年从无例外,直到量子力学被发展,直到丹尼斯遇到林衍。
那日在广袤丛林深处,丹尼斯目送林衍离开的背影,随手拍死了一只恼人的蚊子,郑重对安德鲁说:“我遇到了真爱。”
姓贝恩的花花公子意志坚定,一朝洗白,甩掉了藕断丝连的所有前任,一心一意开始追求“真爱”。“真爱”又帅又聪明又善良又有才华,仿佛是为择偶标准苛刻的丹尼斯量身打造一般,让他意乱神迷,无法自拔。
美中不足的是,“真爱”先生特别难撩,怎么撩都没反应。撩界之神丹尼斯软磨硬泡了两年多,依旧是毫无进展。
没关系。丹尼斯深陷唐吉坷德的骑士精神里醒不过来:既然是“真爱”,总要多费点儿功夫,谁最终都逃不出你的掌心,丹尼斯,想想你的那些辉煌经历!
然而这一次,泡遍天下无敌手的丹尼斯终归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坎坷,命运之神偏心已久,连丹尼斯都不得不产生了自我怀疑。
我难道误会Evan的可撩性(availability)了?
Evan是不是……已经有主了?
丹尼斯和安德鲁坐在林衍和穆康身后,虽然听不懂前面两人在说什么,仍通过被动的目睹和主动的脑补构造出了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场景。
场景1:
穆康(小心):“喝酒吗?”
林衍(绷着脸):“不喝了。”
穆康(试探):“我还想喝点。”
林衍(提醒):“第四轮了啊。”
穆康(恳求):“最后一轮,喝完就睡觉。”
林衍(无奈):“好吧,喝完一定要睡觉。”
穆康(摇尾巴):“一定。”
场景2:
林衍(微醺):“睡觉了。”
穆康(微醺):“我还想跟你说话。”
林衍(脸红):“睡醒再说。”
穆康(脸红):“下次去因特拉肯好不好?”
林衍(高兴):“好。”
穆康(兴奋):“我查查酒店。”
场景3
林衍(半躺在被子里):“睡觉!”
穆康(半躺在被子里):“再说几句。”
林衍(困):“不说了。”
穆康(很困):“布鲁克纳五排完排什么?”
林衍(很困):“行星组曲和格什温。”
穆康(非常困):“风格也转得太快了吧。”
林衍(非常困):“是啊,是赞助商安排的演出,曲子都排好了。”
穆康(微弱):“你们的赞助商都有谁?”
林衍(微弱):“有……”
……
总而言之,两人之间洋溢着某种黏糊糊的、犹如热恋中的小年轻谁也舍不得挂断电话的肉麻氛围。
丹尼斯略微崩溃地想:Fuck,这个情敌感觉很难对付。
安德鲁同情地说:“我觉得你可能没戏了。”
丹尼斯:“……”
安德鲁火上浇油地问:“你觉得他是Evan的伴侣吗?”
丹尼斯纵使一万个不愿意承认,也没办法昧着良心把那句“不是”说出口。可是事情仍未有定论,认输还为时尚早,撩界之神将一切看在眼里,心里燃起熊熊斗志。
_______________
注:
马勒一:D大调第1号交响曲(Gustav Mahler … The Symphony No。 1 in D major),是古斯塔夫·马勒的第一部交响曲作品,创作于1884年到1888年之间。
阿巴多:Claudio Abbado,意大利指挥家,非虚构,于2014年去世。可惜没在网易云找到阿巴多和L团原型合作的马勒一,歌单里放了林指手机里也有的Pierre Boulez的版本。
作者有话说
莫扎特K285:D大调长笛四重奏(Wolfgang Amadeus Mozart … Flute Quartet in D major; K。285),写于1777年。
行星组曲:Gustav Holst … The Plas; Op。 32,英国作曲家古斯塔夫·霍尔斯特完成于1914到1916年之间,某些乐章被大量运用在游戏和影视作品中。
格什温:George Gershwin,美国作曲家,作品风格结合了古典、爵士与蓝调,雅俗共赏。
第三十九章
时间离穆康和林衍在P国的好莱坞式重遇已经过去了半年。
这半年里,穆康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工作内容从潲水般的臭不可闻升级为湖水般的沁人心脾,合作伙伴从婆婆妈妈唠唠叨叨的王俊峰换成了人见人爱花见花开的林衍。
然而在世界上的某些角落,人们依旧在死水般的日子里画地为牢。
挣脱的希望像天边的星星一样,遥不可及。
丛林深处的夜闷热潮湿,死气沉沉,无论是灯光昏暗的民宿还是抽象派的木头民居,都是那副没有明天的模样。
在艺术家的故事里,林衍伸出手,穆康毫不犹豫地紧紧拉住了。在小精灵们的故事里,谁又能伸手拉住这么多道鲜活的、还未展开的人生轨迹?
不知道靠什么维持运营成本的民宿难得迎来了满员时刻,老板笑得合不拢嘴,先殷勤地给客人们分好四片钥匙,又体贴地告诉客人不用顾忌就餐时间,随时都有晚饭吃。
当然随时都有了,不就是水果拌米饭吗?穆大厨糟心地想,进房间去洗澡了。
丹尼斯亲眼看到林衍和穆康分开住了两个房间,安慰自己道:还没事成,还有机会。
可惜到了晚餐时刻,好不容易平息下去的自我怀疑又一次卷土重来。
事情起源于忽然转了性开始挑食的林衍。
原本每次来这里吃饭,林衍都是几位指导老师中吃得最平静最享受的一位,一度让丹尼斯和安德鲁猜测Evan可能修炼了某种修身养性、锻炼心志的东方秘法。
可这一次,林衍吃得极其慢,盘子里的食物还剩三分之二就说不吃了。
更令丹尼斯大跌眼镜的是,一贯温和寡语的Evan居然嫌弃地评价道:“真难吃。”
穆康和林衍角色发生了对调,劝道:“再吃一点,等下会饿。”
林衍困惑地说:“怎么这次这么难吃?做法变了吗?”
安德鲁:“我吃起来和原来一样,丹尼斯你觉得呢?”
丹尼斯:“一直都是这么难吃。”
穆康忍着笑说:“我也觉得没变,你是怎么了?Evan?”
林衍想了几秒就想通了,无奈地对穆康说:“你做饭太好吃了。”
穆康:“嗯哼,不用谢。”
两人对视几秒,不禁都笑了起来。穆康把自己的盘子推给林衍:“我把水果都挑出去了,没那么难吃,你吃我的。”
林衍重新拿起餐具吃了两口穆康的饭,点点头说:“是没那么难吃了。”
安德鲁实在忍不住了:“你们是不是……Ouch!”
丹尼斯狠狠在桌子下踩了安德鲁一脚,高声道:“Evan!”
林衍:“嗯?”
丹尼斯妄图转移话题:“我听安娜说你给他们排了一首新曲子?”
林衍:“是,康写的。”
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丹尼斯:“……”
安德鲁感兴趣地问穆康:“专门写给他们的?”
穆康:“是,那天过来的时候正好有了点灵感。”
安德鲁愣了:“……你是到了这里才开始写的?”
穆康生吞了口米饭,随意道:“是。”
丹尼斯狐疑道:“临时写的?安娜说那首曲子很好听。”
“是很好听,叫做《林中精灵》。”林衍放下勺子,起身说,“我给你们看看谱子。”
四名艺术家无论情感关系上多么纠结不清,工作起来倒是公私分明效率极高。丹尼斯和安德鲁只看了几分钟分谱就很快意识到,《林中精灵》是一部很严谨的少年交响管乐作品。
乐曲意境悠远、旋律美妙、配器专业,也非常适合小朋友们并不高超的技术水平。作曲家颇费心思地找到了能最大程度展现出乐团优点的“度”,比对着那个“度”完成了整部作品。
如果要带乐团出去比赛,一首可以彻底体现出乐团水平的优秀原创作品绝对是加分项。
更何况,这首原创作品已经不能用“优秀”来形容了。
即使是见多识广如丹尼斯和安德鲁也有点难以置信:这写得未免……太好了吧?真的是这位我们都没听说过的作曲家的作品吗?
“我和Evan一起写的。”穆康介绍说,“这是扩充后的完整版,最开始带乐团排的版本比这个短。”
“上一回过来,康只有一天时间作曲。”林衍说,“所以我们先带乐团排了个五分钟的初始版本。”
丹尼斯和安德鲁交换了一个惊讶的眼神,丹尼斯看完分谱看总谱,翻来覆去看了半天,一直没说话。
虽然穆康说是和Evan一起写的,但丹尼斯和安德鲁都是专家,明白林衍不是作曲家,最多只能在配器和细节上作调整。
谁才是这部透露出天才气息的作品的第一作者,答案不言自明。
安德鲁幸灾乐祸地看着处于失恋边缘的丹尼斯:愿上帝保佑你。
排练安排了整整两天。大部分时间都是分声部排练,到了第二天下午再合排。
第一天上午,丹尼斯在主楼的一间小教室给木管进行一对一指导,林衍、穆康和安德鲁去给铜管声部排练。
三人刚一走进热火朝天的排练厅,长发小号男孩就飞奔而来,也不嫌弃人渣味儿,一个猛蹬直接跳到了穆康身上,凑到他耳边狂吼:“穆先生!你来啦!我以为你不会来呢!”
男孩儿头发长长了不少,发梢都能碰到穆康胳膊了。
穆康托着他的屁股,僵硬地说:“小点声,还有,你下去。”
长发小号男孩跟没听见似的,抱得更紧了。
穆康:“……”
其实若把四位指导老师的人气排个序,丹尼斯铁定是第一位。贝恩先生幽默风趣,既不像亨利先生那么无聊,又不像林先生那么严肃,更不像穆先生老是一副凶巴巴的样子,是乐团里包括安娜和特雷西在内的所有女孩儿心中的白马王子。
然而铜管声部清一色的深色皮肤小男孩,只有圆号声部有两位看起来酷得不行、似乎喜欢女生多过男生的女孩儿,穆康这种随性不羁的才子范儿居然在男生中很吃得开。林衍笑意盎然地观赏穆康手足无措的样子,一点要出手帮忙的意思都没有。
穆康忍了几秒忍无可忍,拎住长发男孩的脖子把人从身上扯下来,冷冷地说:“曲子有练吗?”
长发男孩得意地说:“已经能背了,先生。”
林衍:“很好,那就开始吧。圆号声部先去找亨利先生进行一对一指导,剩下的声部到我和穆先生这里来。”
完整版的《林中精灵》虽然比原始版本长了一倍,但多出来的部分都是主题的变奏和再现,小成员们拿到新谱子后很快就能上手。长发男孩的得意并不是自夸,小朋友们在老师不在的时候确实很自觉,每个人都把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