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铮一边与众人攀谈着,一边走入会场,他将邀请函递给门口工作人员的时候,竟发现居然还是熟人。
这几个挂着工作人员牌子的都是李铮的同班同学,何钟明还有另几个面熟但叫不上名字的,李铮摸摸自己的鼻子,他还真不是一个合格的同学。
“班长。”他主动和何钟明打招呼,同时笑着对同学们点了点头。
有女生激动地惊呼出声来,何钟明显然也很惊讶李铮居然会主动和自己打招呼,他急忙接过李铮的邀请函,将相对应的座位牌递给李铮。
“李……”他如今还真不知道该如何称呼李铮,“我已经不是班长了,您叫我何钟明便好。”
李铮愣了一下,面上露出一丝歉意,“何同学,抱歉。”说着微笑接过座位牌。
何钟明看着李铮被一众自己只能仰望的生物圈学者簇拥着向会场中心走去。
他依稀可以听到他们之间的对话。
“我是听说李铮你还在香江大学医学院读书,怎么徐明生他们还有脸来教你?”一个与徐明生同辈的老教授这样说道。
“我虽侥幸有了几项研究成果,但单论在学科上的造诣,我自然比不过学校里的诸位教授。”这是李铮的声音。
一众一阵大笑。
“李铮啊,你谦虚了。”
声音渐渐远去,工作台后,同学们的心里久久不能平静。
“我跟李铮居然是同学!我觉得这事我可以写进简历里去!”有一个男生突然开口道。
他旁边的女生白了他一眼,“那当然了,你知道洪欣然不,她前阵子不是老吹嘘自己进了亚洲排名前100的生物实验室。我认识的一个学长也在那个实验室,他说啊,洪欣然就是说自己是李铮的同班同学,才被面试官当场拍桌子定下的。”
李铮不知道自己这些同学的心理变化,他走进会场,看了看自己的座位牌。
第三排第六到第十二个,既前排又不显眼,这个座位安排徐明生显然是费了心的。
董骏程因为最近被全球媒体炒得沸沸扬扬的“体外再生器官”项目,被安排在了显眼的第一排,身旁都是生物协会委员会会员。
从李铮这个角度看过去,明显看得出他正在推拒,那种吃惊中带着略微不安的表情,着实是十分到位。如果不是他坐下是那一瞬间的意得志满,李铮还真会相信他的谦虚。
刘思朝努了努嘴,低声嘀咕了一句,“这种人搞什么学术啊,去当演员来钱快多了。”
张跃军和张超两个年轻的,听到这话,忍不住笑出声来。
李铮干咳一声,目光扫过两人。两人悚然一惊,立刻闭上了嘴巴。他们就不明白了,明明李铮年纪比他们还要小,为什么自己面对李铮,比面对徐明生等老教授还要有压力,难道这就是传说中的顶尖学者的气势?
研讨会开始,先是生物协会委员会荣誉会长,也就是香江大学校长苏长治发表讲话。苏长治回顾了近二十年生物学发展历程,重点指出了香江学者在这二十年生物学发展史上做出的贡献。
香江这么巴掌大的一块地方,哪怕教育再先进,出来的生物学人才也是屈指可数。因此香江生物协会在亚洲的影响力几乎是完全依托于香江大学医学院。
香江大学医学院与东京大学医学系并称亚洲两大生物医学中心。香江学者在这二十年生物发展史上的贡献,几乎可以等同于香江大学医学院在人类生物学发展史做出的贡献。
但有几个人可以与香江医学院并列,他们都是香江最德高望重的老学者,在亚洲乃至全球都是鼎鼎有名的人物。
然而今年,这个名单里多了两个人。
一个是因为发现碳青霉烯类抗生素,在抗生素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李铮,另一个则是因为“体外再生器官”,开创人类组织工程学新篇章的董骏程。
这是苏长治的原话。
会场内响起热烈的掌声。
李铮和苏长治均站起身来向四周鞠躬表示感谢,两人目光相触,李铮对他露出一个大大的笑容。
不知为何,董骏程的笑容一僵,随即慢慢坐回位置上。
研讨会研讨会,自然研究和讨论是主要事项。
比起亚洲生物制药大会,研讨会的气氛显得活跃得多。很多学者会将其并不成熟的想法拿出来互相交流,试图在与同行的交流中迸发出思维的火花。
李铮就在此听到了很多后世已经实现,或者努力实现的想法。比如基因研究,比如生物克隆,比如HVP病毒疫苗。
李铮努力搜寻自己的记忆,毫不吝啬地为已经具有初步可行方案的项目指明方向,一众学者在惊叹李铮学识丰富,实验直觉惊人的同时,不由暗暗赞叹这位少年同行的人品。
李铮针对他们问题提出的很多想法,是极具可行性的,若是他不说出来自己付诸于实践,说不定李铮实验室能多出好几个成功的项目。
一众学者看向李铮的目光由单纯的对后辈的欣赏,变为对同行的钦佩,甚至对指引者的敬重。
研讨会下一个议程,学术成果分享。分享的就是前面提到过的,对人类生物学发展有着明显促进作用的几个项目成果。
以徐明生为代表的香江大学医学院首先分享了他们在细菌、病毒上的研究,李铮因为和默沙东签了保密协议,不能分享碳青霉烯类抗生素的具体细节,因此下一个便是董骏程了。
董骏程在众人热烈的掌声中缓缓起身,拄着拐杖向台上走去。
第100章
“首先; 我很荣幸能站在这里,与香江最优秀的生物学学者分享我们的实验成果。在这里; 我必须再强调一次,这次体外再生器官项目的成功; 不是我个人的研究成果; 而是我们整个实验室的共同努力的结果!”董骏程站在台上; 面上带着恰到好处的激动神色。
会场内再次响起一片热烈的掌声。
马文敏面色平静地看着台上; 她似乎终于明白李铮对她说的强者之心是什么意思,因为人鼻鼠的诞生,她已经完全能平静地面对董骏程,以一个胜利者的姿态看眼前的跳梁小丑。
董骏程对“体外再生器官”这个项目十几年的研究不是白费的; 他通过一张照片就能将李铮的实验步骤猜对个七七八八,在研讨会上说起来也是头头是道。
除了某些实验中才能发现的细节性的东西; 董骏程几乎能重复出从支架选择; 到细胞繁衍接种的全部步骤,并说明他的原理。李铮不怀疑,只要多给董骏程几年的时间,他完全可以做到支架器官在体外培养槽生长这一步。
倒也仅仅是这一步为止了。
“十三年了; 这个项目一步步走来; 经历了许多挫折和阻碍。幸好,我们坚持下来了; 且终于成功看到了这项技术的一角。因为技术还不是很成熟,所以人造耳还不能离开培养槽,所以只能让大家这么看看了。”他说着; 对着下面挥了挥手。
他实验室的几个小年轻小心翼翼地搬了一个立方体状的玻璃器皿上来,玻璃器皿上盖着一层薄薄的黑布。
刘思朝撇了撇嘴,轻声道:“故弄玄虚。”
李铮倒是饶有兴趣地看着这一幕。
“可惜了。”他感慨道。
刘思朝奇怪地看了李铮一眼,“可惜什么?”
“如果他不用这种手段,而是诚心诚意地来请教,或许他真的能成为这项成果的发明者。”
刘思朝……
呵呵,就算你是天才,说这种话还是显得很欠揍。
董骏程将黑色的布揭开,略显浑浊的悬浮液中,一个人耳形状的物体若隐若现。
“实验还在起步阶段,人造耳的状态还不是很稳定,但是我相信,随着实验的进一步推进,体外再生的器官一定能脱离营养液,成功移植到活体身上!”董骏程说道。
学问能做到在场诸位学者的程度,对于生物学科的热爱肯定是少不了的。
他们完全抛弃了顶尖学者的骄傲,就像菜市场买菜的大妈一样,一拥而上,围着玻璃细细观察。
董骏程早有准备,营养液调地很浑浊,又事先说明了人造耳不能脱离营养液。没有生物学者敢冒着世界上第一个体外再生人造器官毁灭的风险,对人造耳进行进一步研究。
况且他前面的学术陈述,几乎是完全符合组织生物学常识,且逻辑十分清晰,除了真正做过这个实验的李铮实验室诸人,其他人根本听不出有何不合理之处。
体外再生器官这个项目关系着每一个人类的切身利益,因此它的地位远超其实验成果本身,一众学者不停发出赞叹声,董骏程的声望一下子到达了最高峰。
“我想起了一句话。”仲彭看着高台上努力装作谦虚,却掩不住面上的得意的董骏程。
“什么?”
“若要使其灭亡,必先使其疯狂。”
李铮闻言,目光落在台上那个略显苍老的身影上。从那日董骏程在文学峰家楼下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是一个完全泯灭良知的人,只是名利使这个老人陷入了疯狂。
徐明生不知道什么时候一屁股坐在了李铮的旁边,看着台上被一众生物学家簇拥的董骏程,他微微蹙起了眉头,“这是不是弄得太大了。”他已经能想象到,等下李铮实验室的成果公布后,董骏程会是怎样的下场。
站得越高,摔得越厉害,说的就是眼前这个场景。
李铮舒展了一下因为久坐有些僵硬的身体,随即转过头来看向面上几乎没有一丝表情的马文敏。
“马老师,准备一下,该你上场了。”
马文敏浑身一震,她不可置信地看向李铮,在此之前李铮可从没说过,这次成果展示会让她上场。
就像董骏程一样,一般一项成果的展示都是本次实验的主要负责人,或是为实验做出极大贡献的人负责的。马文敏自己清楚,虽然她和她的丈夫提出了“体外再生器官”这个项目,并为此做了很多的前期准备工作。
但“人鼻鼠”这项实验成果,毫无疑问是李铮的主导下做出来的。换句话说,没有她,李铮还是能做出实验,而她没有李铮的指导,绝对不可能独立完成这个项目。
但马文敏一旦在这种公开场合上台,一众学者将会默认为她是这项实验的主要实验人,哪怕这并不能改变李铮及李铮实验室对这项项目成果的所有权,但……
“不,我没这个资格。”挣扎的许久,马文敏最终说出了这句话,说出这句话后,她如同卸下了千斤重担,一下子变得轻松起来,“如果我这么做了,和董骏程又有什么区别。”
李铮微微张嘴,“马老师,您是不是误会了什么?您是这个项目的发起者,也是李铮实验室的一员,这项项目的主要成员。您当然有资格作为这个项目的解说人。”
他顿了顿,继续说道:“人鼻鼠的诞生只是个开始,这项技术从实验室到临床应用,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而且体表五官不会是这项项目的终极目标,您知道的,比起五官,内脏才是影响人类生命的关键。术业有专攻,我对组织工程学并不擅长,这个项目的长久发展,还需您把关。”
李铮说到,他对组织工程学不擅长的时候,包括徐明生在内的众人,都用十分微妙的目光看向他。
哦,不擅长……
刘思朝本来觉得他的装逼技能已经点满了,但现在才发现,比起李铮,他还是差得太远了。难怪人家是老板,他是打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