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童在八零-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3章 买卖
  宋时雨对他的这个决定一点儿也不觉得突然,这大半年他上学都是有一搭没一搭的,他以为这家伙回连这学期也混不下去了。
  “不上学做什么?”他现在想知道的是这个。
  “去南方。”顾卫峰望着远方,“听说那里到处都是修车铺。”
  “修车?”宋小三倒是觉得不错,“你的手艺肯定能吃上饭。”
  “你也觉得我行?”
  “行的。”
  “那我过了年就去,等我有钱了给你买录音机!”本来还带着几分忐忑的顾卫峰像的被打了鸡血,整个人兴奋的不行。
  “你怎么去?去什么地方?”
  “坐火车,去广州,火车站有车能到。”这明显已经不是第一次想,连车都打听好了。
  “广州很远。”宋时雨想了想地图上的城市,他们在北方,广州在最南方,远得像天边一样,“你有钱买票?”火车票可不便宜。
  顾卫峰被噎得要命,正在抒发的理想被一盆冷水浇下。最后憋出一句:“会有。”
  宋小三接着泼冷水:“你去了之后怎么办?住哪里?有介绍信吗?有介绍人吗?人生地不熟上哪里找工作?谁敢用你这个啥都没有的未成年?”他说出来的话老气横秋,完全不像个九岁孩子,倒像是两个人年纪倒了个个,有意思得很。
  顾卫峰那个心啊,凉的不能再凉了。
  他知道宋小三的话没错,可心底那个不甘心不得劲儿让他低落极了,但还是不放弃的说:“总有办法。”
  “你啊,欠考虑。”宋小三大人一样摇头晃脑,“你今年上学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也考了个第三名,为什么不上完?好歹有个中学文凭找工作也总比小学文凭像样,这么多年都熬过来了,难道就差这一年半载?”
  说实话,宋时雨这话有点儿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嫌疑,谁不知道上学好,可他这完全的被逼的无奈,天天吃不饱是个啥滋味他怕是试都没试过,更何况还是寄人篱下小心过活。
  “算了,你不懂。”顾卫峰不想说了。
  “我不懂你懂!”
  宋时雨毫无形象的翻了个白眼,叫上还在自己溜冰车的小四回家去,不理这个说不通的家伙了。
  寒假呼啦啦的过的飞快,转眼就到了腊月二十七,老大宋时雷来信说新兵连一切都好,吃的饱,战友也很好,就是训练累,天天累的倒头就睡,想家都得抽空,让他们不用担心。刘二花叨叨着,不担心,怎么能不担心,这死孩子想家就想家呗,还抽空,真是气死人。
  这些天,十字街比平时热闹了好几倍,平时抠抠搜搜再舍不得花钱的人也都频频进出商店。要过年了,有点儿条件怎么着也得拿着布票给家里孩子扯身衣裳,再拿平时舍不得用的肉票细粮票买二斤猪肉,再买点富强粉包个饺子。对了,还有副食票,专门买瓜子花生水果糖的,一人半斤多了没有,这也不能少,要不然不像个样子。
  然后,宋时雨就在街上看到了新鲜事。最近顾卫峰跟他闹别扭,对,是的,绝对不的他单方面冷战,反正他的好几天没去修理铺了,没事就上十字街小广场溜达,顺便溜弟弟。
  宋小四早就习惯了被三哥带着,不管去哪三哥总会在自己身边。他也喜欢跟着三哥,他觉着三哥比二哥好多了,二哥从来不带他玩。
  “哥,大字。”宋小四嚷嚷道。
  宋时雨早看到了,就在百货公司和国营饭店中间墙上,挂起了一幅幅红色的对联和福字。
  前面是一群黑压压看热闹的人,宋小四找了个空子就钻进去,还不忘招呼哥哥,“这里这了。”
  宋时雨皱着眉,不愿意往前挤,就等在外面。
  宋小四没叫来哥哥,就自己一个人看。一个伯伯正撑着桌子写字,他看不清写的什么,就踮着脚死劲看,嘴里还问:“伯伯,你这是写的什么呀?”
  写字的中年人写完最后一个字,看小孩长得可爱,就顺口说:“写对联,就是你家过年门上贴的对联。”
  “对联啊,伯伯这些都是你写的?”宋时炎眨着眼问。
  “对。”
  “我家有,门上贴两条长的,一条短的就够啦,我家两个门贴三条和一个福,怎么你写这么多呀。”宋小四化身好奇宝宝,不停的问。
  “写字换糖吃。”男人糊弄道:“一颗糖一条,你有糖吗?伯伯一颗糖换给你两条。”
  “可以换糖?”宋小四眼睛瞬间亮了。
  “当然。”男人一本正经的说,“小朋友你换不换?换好了你家大人就不用到处找人写对联,保准夸你。”
  “不换!”宋小四拒绝得干巴利落脆,“还没我三哥写得好看呢,我们也换糖吃!”
  众人哄堂大笑。
  男人被气笑了,他哥字认全了吗?也不跟他小孩子一般见识,摇头继续写。
  宋时雨看不到里面的情形,可小四的话一句不落的听了个全,换糖吃?糊弄鬼呢!
  “哥哥,我们也换糖,走,我们写字去!”小四扯着他就走,那个迫不及待啊。
  “等等。”
  宋时雨继续看了一会儿,发现还真有换对联的,不过不是糖,五花八门什么都有。半截蜡烛,一盒火柴,一个菜窝窝,一把南瓜子什么都可以换,对联稍贵,福字便宜,换的人还不少。
  这算不算投机倒把?宋时雨第一时间想。嗯,投机打吧这个词也是他从收音机里听来的。
  回家他就问他爸,他爸也见着了,“你知道什么是投机倒把,大过年的大家就图个热闹,没看他都没有收钱买卖?这就是大家换换东西,再说你看到有卖冰棍的吧,这就跟买冰棍差不多。”
  当天宋小三就申请了五毛钱压岁钱买了一打大红纸,呼啦啦弄了一堆,在屋子里比划着开裁。
  “买这么多红纸干什么?”刚进门的刘二花看到铺了一桌子的红纸问宋长河。
  “别问我,问老三。”宋爸爸一推三六九,绝不沾他的破事。
  “写对联换糖。”小四呼啦啦的就往外秃噜,眼里就看到糖了。
  “你们就折腾吧。”刘二花叨叨一句,接着反应过来:“压岁钱没了啊。”
  “就是预支压岁钱。”宋长河无可奈何的说。
  “都是你惯得。”刘二花横了他一眼。
  宋爸爸觉得自己真是要冤死了,不敢触老婆的雷就狠狠的瞪俩儿子,都是你俩干的好事。
  小三小四嘿嘿偷着乐。
  刘二花看着糟心,又怕他们把纸都霍霍了,干脆指挥祸头子宋爸爸:“你去裁,就裁一张,等他们真换再裁。”
  “妈,这是我的压岁钱买的,怎么分配我说了算。”宋小三可不买账,气的老妈都不理他了。他也不管,转头就对爸爸说:“您先给我裁五张,我写多一点摆开才显得气势足。”
  “你还知道什么叫气势呢?”宋爸爸任劳任怨的裁纸。
  “您又小瞧我,两军相对气势足者胜,两人相对,压的那就更是气势了,我不光懂,还会用呢。”宋时雨骄傲的一样下巴,在爸爸面前他从不掩饰自己内心的小骄傲。
  “你说还有什么是你不懂的?”宋长河听多了儿子的言论,早就见怪不怪,“在我面前卖弄就算了,出去收着点儿知道不?”
  “知道知道,爸你都说八百回了。”宋小三是真听够了。
  “还嫌我烦。”宋爸爸笑着拍他一下,把折好的红纸一边让他捏着,自己用刀裁。
  没一会儿对联纸裁出一堆,红红的看着真热闹。
  “呀,没有裁福字的纸。”
  接着又裁了几个大大小小的方块纸。
  宋小三也不在家里写,拿了书包把纸条和收刮了家里晾衣服用的竹夹子装进去,还找了几根绳子,带着自己平时舍不得用的松烟墨出发了。
  出发前宋爸爸一人一个狗皮帽子扣在他们脑袋上,“爸爸等着吃你们的糖啊。”


第14章 对联
  宋时雨也去了十字街,就在那换对联的对面,走到地方才发现自己没带桌子。
  不过这完全难不倒他,一副对联从旁边商店里借了张桌子出来,还讨了半碗清水磨墨用。
  铺纸、磨墨、宋时雨不紧不慢的一串动作引来了路上的人看热闹。
  “小孩儿,你这是要干啥?”一个大叔笑着问。
  “换糖!”小四抢着说。
  “呦,对面的,抢生意的来啦。”看热闹不闲事大的嚷嚷。
  对面男人笑笑,完全是笑话孩子胡闹,满不在乎的说:“请便。”
  “小孩儿,赶紧露一手,跟他比比。”有人开始起哄。
  宋时雨根本不理他们,慢慢的抬手执笔,当他拿起笔的那一瞬间,身上的气质陡然一变。
  看热闹的人突然间就不说话了,也说不上是怎么了,就是觉得气氛突然一凝,说话的欲望被压了下去。
  当他一幅字写完,众人才深深的吐了口气出来,好家伙,半天他们都屏着气呢。
  不懂的人看着觉得那字写得是好看,可好在哪他们也说不上来,比起对面可半点不弱。有那么一两个知道点儿的再仔细一看字,就觉得隐隐有一股气势扑面而来,要不是他人小力薄,怕是那压人是气势会更强大。
  “好字。”人们纷纷开口,管他懂不懂,好看就行。
  当场就有人要换,“小朋友,你这字几个糖换?”
  “一毛钱一副。”宋时雨说。
  “啥?这么贵?”问价的都吓住了,要知道一斤白面才一毛二分钱,这一副对联就一毛,这也太贵了。
  “就是就是,对面给点儿东西就换,可比你这个实在多了。”
  “我用的墨的上等松烟墨,味道清香;我用的纸是最好的红纸,比平常对联大;最根本的是我的字好,值这个价。”宋时雨叭叭说完就不再理他们,接着写自己的字。写一幅就夹在扯好的绳子上,没多长时间就夹了一大片,看着很是壮观。
  可惜看得多,一个买的都没有。
  宋时雨慢条斯理的写字晾字,气定神闲的模样让人看起来好像是胸有成竹。
  可宋小四能活活急死,都顾不上冷了,一会儿挠头一会儿转圈儿,眼睛在周围的人身上转来转去,越等越急,最后直接对一个在摊子上逗留很长时间的男人开口:“叔叔,你不买吗?”话说的委屈巴巴的。
  没等男人吭声,宋小三头也不抬的招呼:“小四,磨墨。”
  宋时炎条件反射拿起墨条就磨墨,动作娴熟,一看就是常干的。可他磨墨也磨得不安生,不停的往人群看,希望能找到一个愿意买他们字的人。
  对面已经换了好些东西,他们还什么都没有……
  “静心。”宋时雨又说。
  宋小四只好收回羡慕的眼神,老老实实的磨墨。
  两个不大的孩子穿着棉袄带着狗皮帽子,一个写字一个磨墨,在这熙熙攘攘热闹得很的十字街硬是弄出了书香四溢的文静气息,好像那些都不过的背景板,跟他们无关。
  一个来自申城的年轻男子忍不住按下的手中的快门,记录下这美好的一瞬间。谁也不知道明年的摄影大赛上,这张照片拿到了了不起的一等奖,更有人通过照片在猜想那个写字的孩子定然是受过大家教导,师出名门。
  当然,现在就是两个孩子在买字,还是半天没人买的状态。
  脖子上挂着相机的年轻人来到他们面前,很有礼貌的开口:“小朋友,你们的字写的真好,可以送我一幅吗?”
  “一毛钱一幅对联,任选。”宋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