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陈家妈,再不回去你家闺女上班要迟到咯!”沈伯替白烨明解了围。
早晨的高峰从七点开始,到九点差不多结束,整两个小时,手上一刻不停歇,根本无暇和沈伯详细沟通,一直到九点半,才空下来一点。
沈伯在厨房包着馄饨,一边开始和白烨明搭话:“小伙子多大了?”
“22。”
“大学?”
“今年毕业。”
“哦?是怎么认识小何的啊?”
小何?谁?白烨明纳闷,忽的一个名字在脑中冒了出来——何笙?
他那么确认了,果然是何笙!
“原来你是他公司的啊!这男孩子不得了啊,年纪轻轻就自己开公司了。我第一次见他还只有那么点。”沈伯用手比划了个高度,到他腰部差不多。“是个很爱笑的孩子,街坊邻里都喜欢他。”
白烨明听着这个从未谋面的老板的事情,想着果然如此啊,人缘好的人从小就那么讨人喜欢。
闲扯完之后,沈伯就开始交待任务了。馅料准备都是前一天晚上的事,这个不用白烨明帮忙,需要他做的是每天早上四点到店里准备底汤和包馄饨。
四点!听到这时间时,白烨明倒抽了口冷气。要保持正常睡眠时间的话,晚上八点就得钻被窝了!
幸好公司那边不用去了。
早高峰时的接客工作也全权交给了他,谁让长得好看呢,小帅哥接待,生意也会更兴隆!
一如沈伯所料,沈记馄饨铺已经由口传口,变成了附近众所周知的帅哥馄饨铺,每天早上的队伍都据说都能排到小区门口!
但沈伯是见过大世面的,丝毫没乱了方寸,指挥得当。
“周家娃不吃葱,别放。”
“陈家闺女不吃香菜的,别放。”
“王老太太喜欢吃醋,记得多加点。”
这位大叔的记性真是好啊!
白烨明把打包好的馄饨递到一位老太太手中,亲切笑道:“王阿婆,您的馄饨,醋放得有点多。”
“哦哦,小伙子贴心的,我就喜欢吃醋。”
嗯?嗯……听着怪怪的,罢了。
“沈伯,一碗小馄饨堂吃。”
厨房的沈伯听到声音抬头望了过来,高兴得眼睛弯成了一条缝,殷勤招呼道:“小何,你今儿挺早啊!”
“嗯,来监工。”男子一双饱含笑意的眼神看向白烨明。
他一身很随意的运动装,额角发梢还挂着湿漉漉的汗珠,应该是刚晨跑完。没有什么特别的气场,完全无法想象是一个公司的老板,更像是哪都能见的邻家大哥。
“何老师?”白烨明并不确定得打了招呼。他们这一行的,都喜欢管人叫老师。
何笙冲他笑了笑:“你忙,不用管我。”
“是!”话虽如此,被老板盯着总有那么点不舒服。
等人变得少了些后,沈伯和何笙的对话更让白烨明觉得自己是不是不应该待在这里。
何笙:“帮上你忙没?”
沈伯:“小伙子很能干,高材生做什么都好。”
何笙:“那就好。”
沈伯:“昨天那小男孩回家了?”
何笙笑道:“是啊。”
沈伯叹了口气:“不是我说你们小年轻啥的,赶紧找个定下来,男人也好女人也罢,总是换来换去走马灯似的,耽误人家不说,还把自己身体搞坏了。”
“我有分寸的,不劳您挂心。”何笙继续优雅从容的微笑。
沈伯瞥了白烨明一眼:“这小孩是个好苗子,你可别害了人家。”
何笙:“放心,我不会对自己公司的员工下手的。”
白烨明:“???”很想马上收拾好转身溜走。
然而白烨明想躲也躲不了,第二天就看到何笙带了个白白净净的小男生来买馄饨来了。时间比前一天晚了两小时,已经快到白烨明收工的时间了。
一句“欢迎光临”还没说出口了,表情就僵住了。
何笙一点尴尬也没有,特别坦荡地带着小男生找了个空位坐下,对白烨明道:“两碗小馄饨,加醋。”
小男生警惕地看了看白烨明,又低下头,摆弄起了桌上的一次性筷子,拆了合合了拆,特别不自在。
何笙握住了小男生的手,招牌式的温柔笑容:“今天什么活?”
小男生的声音很轻,说话很小心:“X电视台。”一边说,还一边瞄着身边的男人。
“哦,上次你和我说过想去的那个,好好表现。”口气也是温柔无比,像在对一个瓷娃娃说话,一用力就怕碎了。
小男生红了红脸,轻轻“嗯”了声。
两人距离很近,肩膀挨在了一起,何笙回头看他,眼中尽是柔情似水,一看就不是那种正常的男男关系。
白烨明抱着非礼勿视的心态,匆匆瞥了一眼后,就再也没敢看他们。
十点的电视上正在放着娱乐新闻。
“筹备三年的历史大剧《汉宣大帝》今早刚刚公布了演员名单,将由陈刚领衔主演,另外胡海超、邓颖、陆晓泉等众多影视明星联袂参演。该片定在今年8月开拍。《汉宣大帝》讲述的是……”
何笙和小男生腻歪完了,转头对白烨明道:“于导是很有经验的导演,陈刚你知道,帝王专业户。”他上上下下打量着白烨明,后者已经不是第一天那身干净的职业装了,而是长袖T加牛仔裤,还围了一个白色围兜,完全融入了这个环境中。
半晌,何笙才继续道:“你回去可以找些他的剧来看看,感受下他身上的帝王气场。”
一听人说的是正经事,白烨明立马站直身子,点头称是。
“虽然不知道金老师为什么那么看好你,不过既然到了我的手上,就绝对不能比别人差。”他往电视屏幕上瞅了眼,正播放到星光的新人发布会,叶秉桓站在最中间,对着镜头摆着迷人的微笑,完全看不出是个大学刚毕业的新人。“至少,星光的这些人都不该是你的对手。”
何笙说这话时,脸上是无比自信的笑容,语气依然谦和友善,完全不是表决心,只是陈述一个简单的事实。
这是一个多么自负的人。白烨明心想。
在沈记馄饨铺帮工的这几天,他每天都会一大早在微博签到,有心的粉丝问他最近在学什么,他诚实回答“在馄饨店打工”,时间太早了,当然不会有热情的粉丝为了他千里迢迢跑到陈家桥来,但就是那么巧,住在陈家桥附近的粉丝还是会和关系好的同学约好早上一起去沈记看帅哥!于是原来以上班族和阿姨妈妈为主的队伍里,又出现了很多学生族,有些还是和妈妈一起来排队的,就见妈妈们感天动地互相交流道:“自从那小伙子来了后,我们家囡囡都不赖床了!”
“一碗小馄饨,外带,加醋。”
白烨明应了声,抬头,呆住。
一个发福的中年人尴尬地冲他笑,脸很熟。
白烨明感到疑惑,问:“你们家住这附近?”
中年人摇摇头。
白烨明拧起眉头,又问:“你是沈伯的朋友?”虽然怎么看都不像。
中年人苦笑:“这家馄饨铺已经变成网红店了。”
啊……看来是慕名而来的。
他按照嘱咐在外包盒里放了袋醋,递到中年人手中:“早上人多,下次可以晚点来。”
中年人接过馄饨,道了声“谢谢”,就走了。
走出菜市场的路口停着一辆白色小轿车,车窗是拉上的,贴了黑色的太阳膜看不清里面的样子。
中年人打开驾驶座的位置,坐了进去,把手中的馄饨往后座一递:“这下满意了吧?”
后座的男人一把接过馄饨,喜笑颜开:“谢谢陈哥!第一个现场是哪儿?赶紧去吧。”
驾驶座的陈纪扶额,这都什么任性小孩,为了一碗馄饨从市北开三十公里到市南,几乎纵穿了整个S市!就为了一碗馄饨!还特地嘱咐要加醋!
“唔……酸……”后座的男人嘟哝了句,又说道,“爽!”好想天天早上吃一碗!“陈哥……”
陈纪毫不留情,一口回绝:“只此一次,下不为例。”
开玩笑了,天天老大远跑过来就为了一碗馄饨?他咋不在这小区里租一套房算了?!
“我说你,认真的?”周兴宇当然不仅仅是为了一碗馄饨,这事儿陈纪不会不知道。
“真啊,比黄金还真。”
陈纪叹气,自家这小孩什么脾性他知道,决定的事情九头牛都拉不回来,你硬是要拦,他又会像几年前那样一声不吭离家出走,那还了得?他只得说:“赶紧搞到手,玩腻了就算了。别太过火,记得你的身份。”
周兴宇沉下脸,不说话。
陈纪在前座看不到他的表情,以为他在好好反省了,口气软了些,又说:“要不要我帮忙?这些刚起步的小演员为了上镜什么都愿意干的。何笙你知道吧,他就包养着好几个小白脸,混得出来是他们的本事,混不出来也算是玩过了。”
“开车。”这一声低到极致,隐隐含着怒意,如野兽的低吼。
陈纪忽觉脊梁骨一阵阴气爬上,浑身哆嗦了下,没敢再说下去,听话地发动了引擎。
回头白烨明的手机上就跳出了一条新消息,久违的小宇发来的,只有四个字:小心何笙。
白烨明一脸莫名:???
沈记馄饨铺的两周很快就过去了,最后那天时沈伯一个高兴搞起了第二碗免单活动!把这两周来的生意推向了新高`潮!就连电视台也派车来采访了。
主题是,如何看待如今的帅哥营业。
一个三十多岁的白领:“现在很多外卖都打这个噱头的,我叫过一两次,有些外卖员长得就帮牛郎一样的。这个小帅哥不一样啊,清清爽爽的,笑起来帮小太阳一样,每天买他一碗馄饨,一天的电都充满了!”
一个十几岁的高中女生:“我以前不磨到最后一刻不会起床的,自从小哥哥来了后,每天一到点就起来排队!和参加偶像见面会一样兴奋!”
一个中年大叔很不屑道:“现在他们女人的时代咧,以前什么接待咯、车模咯,不都是好看的小姑娘的,做男人的就该好好读书好好挣钱养家,出卖色相撒的,啧啧。”
一个七八十的老太太:“小伙子很亲切的,第一天就记住我喜欢吃醋了,后来我就和他说了一次香菜太多了,他就每天都帮我加少点,谁嫁给他当媳妇有福气哦。”
一个单身男性:“这有什么啦?现在很多的,都嚷嚷着帅哥咯,男神咯,颜值正义嘛!不要说小姑娘了,好看的东西谁不爱看啊?这个小哥比电视上那些阴阳怪气的好多了,就以前读书时每个班都会有的好好先生,那感觉,人又好看,馄饨也好吃,值得的。”
最后收工时,沈伯笑得特别开心:“多谢你咯小伙子,托你的福,这个月可以给我儿子买台相机了,本来还要存好久的钱。”
“应该的,工作嘛。”确实是拿工资的。“沈伯,我看你店里也挺忙的,不请个帮手?”
沈伯为难地笑道:“本来我一个人也够了,你这一来,恐怕有段日子忙不过来了。”
“我给你找个帮手吧,我学弟,人特别机灵。”白烨明想到前段时候钟文山还在嚷嚷着求打工,突然就想到了,能帮沈伯稳住点客源也是好的。
“可以啊,不过我给不了多少钱啊。”沈伯很实在地说。
“没关系,他和我一个性质,意思意思就好。”这家伙应该不缺钱。
41
之后的两个月,白烨明满脑子的文言文。他自打出生以来从未那么密集地接触过文言文,也从未如此深刻地领会到中国文字的博大精深。
韩皓楠给他推了一堆书,其中包括有《史记》《汉书》《资治通鉴》等正史类书籍,还包括《西京杂记》这类笔记小说,其中文字对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