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惊天盗墓团-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来到龙王庙附近,一匹高大的石马突然出现,吓了我一跳。我定神看一会儿才明白,原来这匹石马是白色大理石做的,上面盖着雪,在远处看根本没注意到。
  石马双蹄人立,昂首朝向河心,前蹄向前蹬,但都已断裂,底座上有一道水浪向上升起,支撑着马肚子。它整体重心向河心倾斜,估计等来年冰雪融化的时候,它就得跌进河里。
  近距离看,这石马做工不算精细,可能也是由于大理石的质地决定的,但形不尽似,而神尽似,看着它总觉得有一种俊美之感,好像随时有可能跳到河对岸去。
  看着马头,我察觉到一丝异样,仔细端详方才发现问题出在眼睛。
  一般的雕像,动物的眼睛都是向外凸出的,而这匹马居然是凹进去的圆坑,没有眼珠,在两个眼窝下面,有两条棕色的大理石杂质,如同泪痕。
  是当时就这么设计的,还是眼眶里有东西,被什么人挖出去了?
  我见四下没人,招呼柱子站在马头下面把我抱起来。我贴着马眼睛看,见眼眶周围完好圆润,没有撬动的痕迹,于是断定是第一种情况。
  这倒挺有意思,有眼无珠?
  又看一圈,没见什么有用的信息,我俩加快脚步,直接来到龙王庙前。
  站在河里仰头看,龙王庙更显高大,九级台阶直插入河道,红漆木大门前左右各蹲着一只龙子。(这个设计也很奇怪,一般庙门前蹲的都是石狮子,而龙之九子各有自己的岗位,这里却把龙子放在龙王庙前,是让龙王爷一家团聚么?)
  大门上面一张蓝色大匾,古体书法写着龙王殿三个大字。
  庙门被一把生锈的大锁锁着,我过去检查,发现锁眼已被锈死,没办法正常打开,于是告诉柱子分散开,检查窗户有没有能进去的。
  我绕到大殿侧面,挨扇窗户检查,发现这座大殿的木工活儿绝不是出于普通工匠之手,榫卯结构不差分毫,坚固的样子好像再挺个几百年都不能坏。
  转了一圈,在大殿后面跟柱子碰头,之后相对摇头。柱子道:“没坏呀哥,要说这古代的木匠就是厉害,咱俩要不弄坏一扇吧?”
  我想了想,点头道:“只能这样了,咱俩必须尽快搞清楚里边的状况,夜长梦多。”
  柱子点头,走向窗户,我背过身看着别处给他放风,说:“但是你得轻点儿,最好能复原,别被别人看——”
  突然一声脆响打断我的话,我转回头,见柱子搬着一整扇窗户摇摇晃晃地退过来,“哥你快帮我一把,我整不住了。”
  我赶紧接住另一边,跟他合力靠墙靠住。他松了口气,搓搓手,问:“哥,你刚才说的啥?”
  我看着洞开的窗框,回答道:“没事儿。哥,你说咱俩进去之后从里面能不能把这扇窗户再安上?”
  柱子看着窗框,一脸严肃,好像是一个有着几十年工龄的老木匠,“那得把它挪到窗户正根儿底下。”
  “全靠你了,我先进去。”
  “行。”柱子点头。
  我最后回身看一眼,翻上窗框,跳进屋子。
  大殿里一片漆黑,感觉一切都是被冻住的。柱子在我后面跳进来,回身从窗户外面提起窗扇。我见他吃力,就过去帮忙。
  我俩一起把窗扇举起来卡在窗框里,但因为固定结构都被柱子掰坏了,所以窗户只是虚放在那。


第762章 龙王庙玄机(中)
  回身再看庙内,眼睛已习惯环境。借着从窗格子里透进来的微光,我惊讶地发现这庙里居然是空的。
  这里没有龙王像,也没看见贡台,更不见传说中的龙骨。回想当时跟老猎户聊天的时候他好像有意避开了龙骨的下落。
  柱子这会儿也看到了,大为惊讶:“哥,这地方咋变成仓库了?”
  我打开手电,照亮墙角处堆放的一堆木制家具,还有木板对联什么的,故作淡定地回答说:“这都多少年了,早就荒废了,大门彻底上锁之前,有人归置这里,之后就一直这样。”
  “那咋办,哥?”柱子又问出他的经典问题。
  “没关系,我们又不是来找龙王的。当年八旗官兵还有和尚老道都选择在这里建造建筑,估计是在地底下挖了一条隧道,咱们要找那个隧道。”
  “在哪呢?”柱子扫视屋子,“我怎么看不见呢!”
  “人家能摆在明面儿上让你看呐?跟着我!”
  “找就说找的呗,喊啥呀……”柱子轻声抱怨。
  我拿着手电继续照,看到杂物堆旁边的阴影里有一条上楼的楼梯。我走过去,脚步掀起的灰尘在光线里翻涌,呛得我不住咳嗽。
  灰尘大证明这里并没有人管理。这是个好消息,因为至少这说明老猎户他们并不太关心这儿,这能够延长他们发现我们的时间。
  来到楼梯下面,台阶上也布满灰尘,有破旧的红布从楼上垂下来,遮住了去路。
  掀开破布,踏上台阶,脚下立刻传来木头古老的声响。我一边向上走,不禁觉得此情此景似曾相识。
  想当初在布达拉宫脚下的宗角禄康公园,刘叔、疯子和我探索鲁神庙,也是这般情景。只不过那时我是被保护在中间的一个,这会儿却只能硬着头皮走在前面。而那也是一切故事的起点。
  转眼几年,物是人非,真是让人伤感。
  二楼的空间比一楼小一半,手电光过处,影影绰绰的都是人影。仔细看,我才发现,竟都是些木制的龙王像。原来一楼的神像都被搬到二楼来了。
  穿梭在塑像之间,我发现这些塑像因为年代久远外都已经斑驳,木头也裂开,有的裂纹出现在在脸上,模样吓人。
  可以看出,雕刻这些塑像的人工艺精湛,每一个细节都勾勒得栩栩如生,只不过他可能不太了解龙王的容貌,这些神看起来都瘦骨嶙峋的,活脱脱一副饿死鬼的模样。
  来到对面,我不由得打了一个寒颤。
  柱子问:“怎么了,哥?”
  我道:“你看这些塑像,为什么都这么瘦?神仙不应该都饱满一点儿嘛!这些龙王皮包骨头?”
  柱子挠挠脑袋:“可能那年收成不好,老百姓都饿着,就寻思这龙王也得瘦一点呗!”
  太阳移位,光芒从木格窗子照进来,补充了屋里的光亮。
  我关掉手电,见龙王们的肩膀都折射出毛茸茸的光。它们彼此杂乱无章,朝向也没有规律,再看四壁,一目了然,尽都是褪色的彩绘,于是我断定这条隧道跟二楼没有关系。
  其实之前我也有这个准备。当年那几伙人,虽说都是高人,但要跟那些设计机关巧锁的古人比几乎是天壤之别,所以他们不太可能设计出鲁神庙那种大型机关。
  这么做不过是为了把注意力全部集中在一楼。
  再次回到一楼,光亮充足,我从窗户向四周看,确定附近没有人活动后,对柱子说:“隧道很坑就藏在某块地板下面,咱俩一人一边,用手敲,靠回声判断。”
  “这我哪会啊?”
  “没你想的那么复杂,你敲炕洞子和敲墙能是一个声音么?”
  “啊,那我行!小时候我没少旁我爸盘炕。”
  “听仔细着点儿,不确定的地方喊我。”
  “明白!”柱子竖起大拇指,走到对面的墙根下,“我从这开始?”
  “行,记住自己敲过的地方就行。”
  说完,我蹲下,背过手轻轻敲打。“咚”、“咚”,第一下居然就是空空的声音。这时我忽然想到,木质地板为了防寒防潮都会在底下用石桩或者木桩垫起来,所以,怎么敲都应该是空的。
  果然,柱子那边也传来“咚咚”的声音。
  柱子兴奋地抬头,“哥,这块儿好像就是空的。”
  我道:“别敲了,这下面都是空的。”
  “啊?”
  “地板被垫起来了,我们得想点别的办法。”
  正说着,我注意到在地面的灰尘上有一条特殊的痕迹,直通向那堆杂物那里。它是一长条,好像是一溜疾风吹开灰尘留下的,痕迹只有一巴掌宽,淡淡的,没有我和柱子的脚印那么清晰,要不是我趴在地上,根本看不出来。
  我心里画上一个问号,迅速向杂物靠近。柱子见我没什么指示,也跑过来。
  我重新打开手电,照亮杂物堆底。发现那条痕迹穿过三张桌子直达墙根,而那个墙根下面的地面上,掀起一块木板,露出一个四四方方的黑洞。
  “有个洞!”柱子大声喊。
  “你他么吓我一跳!”
  “有个洞,哥。”柱子压低声音,仍难掩兴奋。
  “我看见了。”
  “咋办?”
  “掏家伙,进去看看。跟上我。”
  我拿起老猎户的猎枪,检查子弹,跪在地上匍匐前进。柱子拿着砍刀,在后面跟着我。
  来到洞口,一股凉风迎面吹来,吹得我起了一身鸡皮疙瘩。我打开手电向下照,见落差有三四米多高,下面是更大的空间。
  “里边有啥?”柱子焦急地问。
  “看不太清楚。四米高才是地面,你跳下去能行吗?”
  “没事儿!”
  “那我先下去,在下面接应你。”
  说完我转身准备往洞口里退。可忽然我想到:这堆杂物堆在这肯定不是巧合,那假如人们想用桌子板凳把这个入口挡住,为啥没把这个盖子关上呢?
  我停下来,转回去,用手轻轻放下那木板。
  手电照在木板背面,我清楚地看到边缘处有四个位置不一的点儿。点儿上一点灰尘都没有,这说明……这木板是刚被人掀开不久的!
  有人比我们先到这里了?


第763章 龙王庙玄机(下)
  心脏骤然狂跳,但转念一想,就算个把月也不会落太多灰,所以即便有人也不一定就在里面,我还有枪,怕什么。
  “咋地了,哥?”柱子又问。
  “没事儿,我看这木板有没有机关,怕把咱们关在里面。”
  “有吗?”
  “没有,放心吧!但咱俩得为回来做好打算。”
  我观察周围,捡起半边坏了的桌子,又从包里掏出绳子系在桌子腿上,把桌子腿卡在入口处,回身对柱子说:“咱俩顺着绳子滑下去吧,回来也爬这条绳子。”
  柱子点头,一脸惊羡。
  准备就绪,我夹着枪,抓着绳子,看一眼后方,松手滑落。
  双脚落地,暖风从周围涌起。我紧张地照向四周,发现这是一条宽敞的石砌地道,两边都是黑洞洞的,照不到头儿。
  抬起头,柱子的腿出现在洞口,我提醒道:“慢着点儿,用袖子护住手,别磨坏了。”
  声音顺着通道回荡,好像有人在远处学我说话。
  转眼,柱子落地。看他手舞足蹈的样子,比我第一次跟刘叔进古墓时还要兴奋。我让他保持安静,把手电对准墙壁。
  很多时候,建筑材料能给我带来很多信息。
  这里的墙壁采用天然石头砌成,夹缝里用黄泥和草固定,这种建筑材料遍地都是,几乎人类学会建筑开始就是这么弄的,并沿用至今,最好的例子就是冯家村那些石头墙。
  这样没办法判断出年代,但这种粗糙的筑墙方法显然跟这座炎帝墓庞大的建制不相符,所以我推断,这是后来试图进入古墓的那些人建造的。
  我打开观墓图,对照上面的地宫平面图,果然发现没有显示这条隧道。我判断方位,初步断定我们现在在这座古墓的南面,所以往北走,才能到达古墓范围。
  卷好观墓图,我辨别这条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