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人呢,逼到绝境,总会有些出人意料的情况,用现代人的话讲,就是人的潜力是无穷的,尹日升被逼到这份儿上,书背不好就没饭吃,还要敲断手指,银针扎指缝,尹日升虽然分不出好赖,虽然自私残忍冷漠,可是身体上切实的疼痛的威胁还是让他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内,不仅把国朝六经注疏背的滚瓜烂熟,还把沈方良甩给他的唐诗还有古文观止等等类别的诗词文集背了个八九不离十,等到尹日升真的四肢痊愈能够下床行走路时,西湖书院的考试,他竟然又交出来一份颇令杨君实和那位很是赏识他的若虚先生都很欣赏的答卷,这是后话,暂且不提。
大理寺的人日夜在西湖书院巡查,但是一无所获,李熙宁话里话外讥讽大理寺办案无能,那唐独鹊的神色也很平静,不见半分怒气。
半个月后,江南道几处地方传来消息,说是地方破获了大案,清剿了大批盗贼,大理寺卿令狐少卿亲自领军挂帅,斩首匪类超过三千人,还株连了不少当地剿匪不力的地方官。
消息传来,一直神色平静的唐独鹊,突然多了几分傲然之气,眉宇间的飞扬,颇有一扫前几日阴霾之感。
“声东击西。”伤势已经痊愈的乔止和李熙宁如此分析道,“大规模调动人员进驻西湖书院,本意不是为了在西湖书院查出这些刺客的线索,只是声东击西,分散那幕后黑手的注意力,真正的要害是在令狐少卿神不知鬼不觉的下了江南,亲自来抓那些刺客。”
李熙宁看着手里他父亲送来的这份最新的情报,听着乔止的分析,叹了口气,道:“江南道,景王和怡王的几处江湖势力,这次被令狐少卿以剿匪之名清了个干净,连带江南道的官场都受波及。”
乔止微微皱眉,道:“这样一来,岂非难以确定这次刺杀世子您的幕后黑手到底是景王还是怡王。”
李熙宁把手里那份情报移至蜡烛上烧了,看着那火苗吞咽下纸张渐渐变成灰烬,李熙宁道:“令狐少卿这次出手很是干净,据说那些被剿灭的‘盗匪’几乎没有活口留下,要想顺着这条线索查出幕后主使,恐怕已经是不可能了。”
乔止听到这话,沉默了一会儿,然后道:“这次了令狐少卿可是把景王和怡王都得罪了,他也是真是有胆子,圣上虽然身体康健,但到底也是会有去的一天,令狐少卿虽然深得圣上信任,可是如此贸然出手清剿景王与怡王的江湖势力,也不怕圣上百年之后新帝秋后算账吗?”
李熙宁有些漠然的道:“你觉得这次是令狐少卿贸然出手?”
乔止疑惑道:“不是令狐少卿难道还有其他能同时调动大理寺横跨州府的势力同时剿贼?大理寺内部的那些人虽然名义上是有品级上下,可是这些人,昔年可都是纵横江湖的高手,相互之间可是谁都不服谁,别人不说,这唐独鹊,唐门出身,一手好暗器,若非令狐少卿亲自下令,会到这里来演戏做一枚分散幕后黑手主力的棋子吗?”
李熙宁淡淡道:“你想偏了,我没说有其他人替令狐少卿出手,我是说,你觉得这次是令狐少卿自己贸然起意离开长安下江南亲自督促剿‘贼’吗?”
说的这么白,乔止才明白过来,而一明白过来,便倒吸一口冷气,道:“是圣上!”
李熙宁带着微微讥讽的笑意,道:“看来圣上嫌他的两个宝贝儿子闹过头了,要小小的给点儿颜色,教训一下,令狐少卿不是景王和怡王能使唤得动的,只有圣上亲自的吩咐,才能让令狐少卿亲自下江南来领军动手,要知道自从二十年前圣上登机时的那次澄清天下的剿匪,这天底下,已经越来越没什么事情能够让令狐少卿亲自出手了。”
乔止神色复杂,道:“看来圣心未决。”
李熙宁冷笑,道:“圣上身体还算硬朗呢,那两位就这么闹起来,真当龙椅上的那位眼瞎不成。”
听李熙宁说到此处,乔止神色一动,似乎想到了什么,道:“听长安城里传来的消息,听说今次的科考可能会有所变动,据说陛下要亲自主持。”
李熙宁一愣,这他倒是没听说,问道:“哪里传来的消息?”
乔止道:“我一位赴京考武举的同门,据说圣上有此意,但真假难辨。”
李熙宁不自禁的喃喃自语,道:“圣上是嫌现在阁中的那几位,和两位皇子走得太近了吗?
大理寺来的快,撤得也快,唐独鹊走时,西湖书院的山长可真是礼数周到,亲自带着全书院的书生相送,当然这么周全的礼数背后,那隐藏的含义是,您快点儿走吧,可别再来了!
这点唐独鹊也懂,所以他走得很痛快,但是方才策马奔出几步,唐独鹊又打马向回走,看得西湖书院的山长和一众先生们刚放松舒缓的心一下子提到了嗓子眼。
唐独鹊打马回身,那匹很是漂亮的黄彪马停在了尹日升身前,但是唐独鹊没看尹日升,而是看向尹日升背后的来看着这个败家子别出幺蛾子的沈方良,道:“我家令狐主官要我转一句给沈少侠一句话。”
这话一出,所有人都将目光集中在了沈方良身上,而沈方良神色如常,只是微微挑了下眉毛道:“在下不知与唐先生您的主官与在下有何交情,得他传话。”
唐独鹊笑了,笑得很是傲然,道:“我大理寺素来爱惜人才,我家令狐大人要我传话给沈少侠,他说,自古英雄出少年,他在京城等沈少侠。”
言毕,唐独鹊策马而去,带着大理寺众人如来时一般风一样的离去了。
三个月后,西湖书院院中试,杭州当地的学官来监督,经过三场小试一场大试,确定出今年西湖书院的乡贡名额。
名列首位的是入学考试时名列第二的严瑾同学,剩下的,如张献忠、李易甫都分别入了乡贡的名额里,方锦绣没份儿,擦边儿没过,差一个名次落榜了,尹日升,这个十足的败家子,再一次的让所有人跌掉了眼睛,最后一名,吊车尾,入了乡贡的名额,换句话说,他就比方锦绣高了一名而已。
这份成绩让杨君实很是讶异,道:“入学不到一年便能考取乡贡资格的,往昔虽然也有,但这次这么多人一齐如此,这却是前所未有过的啊。”
若虚先生倒是没有杨君实那么多想法,只高兴的道:“少年英才啊,我西湖书院有如此多的少年英才,我们该高兴才是。”
第46章
其实这次西湖书院的考试成绩如此优秀,并不是偶然,要知道这个年代能够参加科举考试的,在这个战场上厮杀下来还能存活的人,都不是笨人,而这些不笨的人彼此之间的才学之所以有高下之分,和他们本身读过的书是何种类型接触的知识是何种派别有很大关系,因为这个年代,书本的稀缺决定了知识传播的速度慢的吓人,这也使得这个年代的人认知面变得相对狭窄。
当然这是比较文邹邹的说法,如果用大白话来讲就是,不论是严瑾也好,李易甫也好,张献忠也好,都是聪明人,只是以前读到的书的类型都太少了,但自从和沈方良混熟了,尤其是张献忠,因为贫穷却又点穷酸的傲骨,和严谨颇为相投,经常被严瑾邀请去一起读书论道,而严谨的院子里,哈哈,沈方良用阅读系统抄下来的上下五千年的文化经典,那可是一笔即使有钱也买不到的“财富”,尤其对于读书人来说。
这段时间的充分阅读,让这些和沈方良比较亲近的家伙,都在短时间内,文学素养有了大规模水平的提高,然后这间接的后果便是,这几位都考得不错,除了方锦绣。
一脸孩子气的方锦绣撅个嘴,正在那边不开心,而与方锦绣相识许久的李易甫正在安慰他,道:“你家里送你来,无非是让西湖书院的先生们好好管一管你,你内父疼你疼的也太过了,你父亲担心你再这么在家里呆下去,会太过娇生惯养,所以让你出门来读书,只是为了历练下,又不是当真要你读取功名,考得不好也不算什么,何苦让自己不痛快。”
话虽如此,但是在方锦绣那边,差了一名没考进乡贡资格,心情怎么可能好得起来,此时的沮丧明明白白的写在那张圆圆的脸蛋上,一目了然。
这边呢,一脸小心翼翼的跟在沈方良身后,带着略显得讨好的笑容的尹日升,被沈方良一把扯住他的耳朵,这么长时间以来终于舍得给了一个笑脸,道:“不错。”
本来被揪住耳朵疼得直歪头又不敢反抗的尹日升,听到这话,先是一愣,随即满是不可置信的看着沈方良,那眼神,真是让沈方良有种欺负了纯洁小动物的错觉。
冷眉一挑,沈方良道:“只要你不作死,听话,好好读书,乖乖的做一个好人,你当我闲的没事非要折腾你不可吗?你觉得自己难受,难道我把大好时光浪费在你身上,我就不难受吗?就像现在这样,你乖了,我好了,大家都开心了。”
尹日升讷讷不敢言。
沈方良这里教训尹日升,张献忠和严谨却相携而来,对着沈方良很有诚意的躬身一礼,张献忠年长,先行开口道:“此次若非沈少侠宽宏,不吝藏书于我等阅读,我等此次科考不会有这样好的名次。”
沈方良笑了笑,道:“各位客气了,我并非刻意为之,各位何必称谢。”说道此处,沈方良顿了一下,道,“乡贡之后,离下次省事还有段时间,不知道两位如何打算?”
严谨和张献忠对视一眼,然后是严瑾开口道:“我与张兄本想早日上京,在京城寄居,能博得几分名声,对礼部试也是能多几分把握,只是囊中羞涩,还需时日筹措盘缠。”
沈方良听到此处,转头看了身后畏畏缩缩的尹日升一眼,道:“两位若是不弃,我也想带着我家这位败家子早日上京,不若一起同行,盘缠之事,两位无需费心,还是依照这段时日严瑾在我院中的惯例如何?”
张献忠一听到这话,脸上便是一红,老实讲,他和严谨都是穷光蛋一个,要是靠自己的本事去筹集盘缠,少不得家里又要东拼西凑典当卖物,张献忠不比严瑾这段时日靠着沈方良给的“薪水”还有点儿积蓄,他读书的钱都是靠家里的内室辛苦做工得来的,张献忠固然有几分穷酸傲骨,但是比起他自己的那点儿脸面,他更在乎上京所费过多会不会让他的内室更加辛苦,所以舔着脸来沈方良这里,也是想看看能不能求得几分帮助,但是真等沈方良开口了,他又有些读书人的薄面皮性子发作,有些不好意思直接应承了。
沈方良白手起家,在一线城市打拼许久的人,眼力多少还是有几分的,几乎一眼就看出来张献忠的尴尬,便笑着道:“张兄不要觉得我这点儿铜臭钱好拿,我邀请你和我们一起上京可不是让张兄那么轻松的作逍遥门客的,你和严谨一样,要帮我看着这败家子。”
言毕沈方良一把把身后的尹日升给车过来,指着尹日升示意张献忠。
其实沈方良说的是实话,出点银子让严瑾和张献忠帮忙看着尹日升在他看来是一件很划算的事情,因为很多时候他都会有一种想要掐死尹日升的感觉,有这两个人帮忙分担,他可以偷空歇歇,缓解一下心中的狂躁,不过在张献忠看来,这就是沈方良即慷慨大度要出手帮助自己又体贴自己的面子,不愿意让自己尴尬的一份“善意”。
心中一边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