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文科学渣的古代种田生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此次以战代练,以战养战亦是沈歌的想法。
  这时代可不像后世那样太平,尤其这里乃是南关,周围蛮夷,洋夷无数,占山的土匪也不少,若清凌卫真想找人练手,一片一片地区清理过去,光是南关府就够清凌卫练个一年半载。
  沈歌的第一个目标乃是对准那些占山为王的土匪。
  与沈歌前世看的影视剧或小说不同,这些土匪并不是那些被逼无奈,只能上山的狭义之士,这些土匪凶残蛮狠,烧杀掳掠,无恶不作。
  沈歌甚至听过有某个村的某个人得罪土匪,以至于整个村被屠杀殆尽的惨烈事件。
  南关府有商队往来,好吃懒做的大小流氓们往往喜欢上山,直接打劫,不劳而获。往年南关人少,驻扎的兵丁不多,官员们本身就怕死,只要没出大事便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谁都不想去啃那些硬骨头。
  多年放纵之下,南关府的土匪成了气候,土匪横行甚至成为南关的民风,南匪的名声早已传遍整个大燕。
  清凌卫有兵有粮,需要锤炼,正好拿这帮土匪练手。
  荀飞光毫不犹豫便同意沈歌的想法。
  一来这帮土匪盘踞这片土地多年,百姓深受其害,荀飞光身为一方长官自然要庇佑一方。二来则是这帮土匪再怎么蛮横也是庄稼人出身,受过的训练有限,武器更不必提,不会是正规军的对手。
  荀飞光虽欲手下兵丁得到训练,但也不会叫他们去送死,能最大程度的降低伤亡最好不过。
  从土匪身上炼器,先找一找战斗的感觉,慢慢进步道对付洋夷,对付倭寇,有个循序渐进的过程。
  此次出兵,荀飞光与沈歌都不会在第一线,甚至韶信也只带过几次,大部分时候,出去练兵主要由千夫长既几名裹刀将军带队,偶尔也会由百夫长们带队。
  这边的土匪多归多,但规模都不是很大,往往要百夫长带领麾下便能将土匪一锅端。
  多来几次,哪些小将领有指挥才能,哪些没有,那些比较刻板,哪些有急智等,沈歌等人一清二楚,日后的培养目标也更清晰些。清凌卫训练的效果亦非常明显。
  这日,沈歌望着清凌卫源源不断运回来的银两粮草珍玩等物,不禁感慨,“都说要以战养战,现今一看,果然如此。”
  清凌卫上下练了这么多日,整支军队的气质都隐隐为之一变,那股锋芒如何也掩藏不住,基本长眼睛的人一查便知晓他们不好惹,他们本身也更为悍勇。
  沈歌这般感慨麾下将士,却不知晓他自身的气质也有一些变化。他长相过于精致,一般都被当成军师,进几次清缴土匪时,他亲自带人去过几次,刀饮过血后,他锋芒初现,有些兵丁甚至怕他。
  现今若有不熟悉的人见到他,决不会将他当成一个普通的书生。
  荀飞光望着他,嘴唇微微勾起,他知晓沈歌感慨于清凌卫上下的变化之余更感慨近日的收入。
  自清缴土匪以来,他们每日都有进账,少则几百两,多则几万两,积极累累下来,数目非常庞大,足够他们再招一批兵丁来培养。
  除实打实的银两粮草之外,他们收缴到的珍玩数目也很惊人,名人字画,孤本书籍,各类材质的摆件,珠宝首饰等应有尽有,开几个古玩店绰绰有余。
  这些银两叠加起来,恐怕京都里的皇帝陛下知晓也要心动。
  胡奈青胡大院长隐隐知晓他们这些天的收入后,也感慨,“有沈弟在,纵使你们什么也不做,走个路也能捡到银钱,你们这般主动去收缴,哪能不发财?”
  沈歌运气一向极好,荀飞光回忆一番,发觉他说的真挺在理。
  他先前也常去各地清剿土匪,前年他还来这抗击洋夷,也没见着有这种收入。他先前顶多能收缴些金银,土匪洋夷们也不算富裕,身家有限。
  沈歌一来,倒像连土匪们跟着也发了财一般,库房的银两多得不像话。
  战利品多,清凌卫上下劲头便足,越发能得到锻炼,各方面提升的极快。而反过来,他们素质全方位提升,战斗胜利得也越发容易,自然能得到不菲的回报,良性循环之下,哪怕荀飞光也有些心惊。
  沈歌倒是兴致勃勃,“这只是个开始,我们外头有这么些个岛,总不能都便宜了洋夷,待我们将兵丁练好,便亲自打出去,定要让他们知晓我们炎黄子孙的勇威!”
  大国崛起,海权很重要呐。


第103章 丰收
  清凌卫对周边土匪窝的清理持续小半年; 整个南关府都被细细扫过一遍; 短短半年内; 清凌卫的名声已传遍大江南北。
  清凌卫渐渐传出侠义之名,清凌卫所过之处; 百姓夹道欢迎,无数女娘或羞怯或直接地对清凌卫将士示好。一年前; 清凌卫的婚事还需沈歌等人百般操心,此刻仰慕清凌卫者众多; 莫说正妻; 愿意为妾者亦不少。
  荀飞光治军严明,清凌卫上下风气极正; 女娘们的仰慕归仰慕; 正式成婚还需三媒六聘,并未出现过私下往来之事。
  沈歌倒从此处发现了某个问题。
  “有何问题?”荀飞光快速将近事回忆一遍; 最终也未想出哪里有不妥之处。
  沈歌枕在他大腿上; 闻言扬了扬手中的书,“荀哥; 你难道没发现; 清凌卫的名声只在百姓中流传,并无话本讲清凌卫的事么?”
  “嗯?这又如何?”荀飞光看着他白皙的俊美脸庞,一时有些不解。
  沈歌玩着他修长的手指,抬眸与他对视,道:“许多百姓传我们清凌卫的名声,说明我们清凌卫确实得人心; 但若没有话本新戏来说这事,纵使我们清凌卫得人心,一旦有人暗中授意,要抹黑我们也比较容易。”
  荀飞光很快便反应过来,“我们需将清凌卫做的事讲得深入人心?”
  “对,就是这个!我居然不记得宣传工作,现在要起步就晚了。”沈歌一骨碌从坐起来,也想起无人给他们写话本写戏的话,他们可自个操作,于是忍不住道:“不成,我得去为我们清凌卫写些话本出来,还有戏本子也得写,到时让人去说去唱,也博个好名声。”
  纵观古今,处于弱势地位要翻身,起码得名声好。
  看三国便知晓,刘皇叔也未见什么才干,因名声好,天下人就偏着他,写书写信都要赞他一声。反观曹丞相,诗词谋略无一不通,背着个奸雄的名声,哪怕乡野村夫,提到他也会骂一声曹贼。
  沈歌前世哪怕只是一名文科学渣,对马列等内容也熟得很,其中有一条非常重要的便是宣传。
  宣传得好,改朝换代也不在话下。
  荀飞光见他这着急的模样,不由摇摇头,“再赶也不必争在一朝一夕。”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呐。来,荀哥,快帮我磨个墨。”沈歌索性拉着他到书桌前,取下一只毛笔,“这些话本我都写惯了,清凌卫做的事情我大致也知晓,只需多描摹描摹,用点技巧便是。”
  沈歌先写的乃是话本,他写话本的本事早已练出来,写清凌卫之事时按照章回小说写,再融入前世武侠小说的技巧,一卷书写得跌宕起伏。
  荀飞光在一旁看他写,顺便帮他磨墨。
  一会儿工夫,沈歌手下已成篇。写了大概一个时辰,第一章已初步出来。
  “如何?”沈歌将墨迹未干的话本递给荀飞光看。
  荀飞光看着他写,此时再看一遍,仍不由附和地叹道:“善。”
  沈歌现今早已不是那个在坤究县靠写话本挣饭吃的小秀才,他话本写出来,不必等,立即就有人取去印,接着送至各个书斋售卖。
  很快,酒楼茶馆中的说书先生也着手说关于清凌卫的新故事,与此同时,不少戏班子紧锣密鼓地排有关清凌卫的戏。
  短短几日,聊清凌卫的事已成南关府闲聊时的一股风潮,许多人闲下来都喜欢说上几句,有说话本上的,也有说自己听到的。
  清凌卫的传说由沈歌起了个头,接着在民间飞速流传,经过各种各样的加工,清凌卫的故事很快便往北边流传而去。
  朝廷向来关注南关这头,尤其注意荀飞光这边的事宜,一听到清凌卫的传说,朝廷上的老狐狸们都是嗅到了风雨欲来的势头。
  据说皇帝接到密报后当场摔了杯子,气得脸红脖子粗,直喘着说道:“狼子野心!长此以来,南关知清凌卫,知荀飞光,可还知晓朕,知晓我大燕?!”
  底下人噤若寒蝉,半点声都不敢出。
  大皇子伴驾,等皇帝怒气稍减,他捡起地上的奏章,低声问道:“父皇,可需将荀飞光叫回来?”
  皇帝沉默一瞬,最终阴沉着脸,仍是摇头,“罢,纵使将他叫回来,清凌卫诸人也不过由明转暗。”
  此话一出,朝廷的弱势尽显无疑。
  荀飞光这么些年来南征北战,吃的苦不少,收获亦不少。他大燕军神的名头早已深入人心,朝廷上下绝不敢有人明着跟他唱反调。得罪别人还好,得罪这一尊杀神,说不定什么时候脑袋就要搬家。
  荀飞光若真狠起来,说不得大燕江山得改姓荀。
  朝廷上下忠臣虽多,却也没有谁想用自个的脑袋去试一试荀飞光的刀利不利。
  大臣们不敢硬抗荀飞光,皇帝对上荀飞光时心里亦毫无底气。前些年他放任人毒害荀飞光,君臣之间的情谊几乎毁于一旦,此刻皇帝哪怕再有信心,也不敢去试试荀飞光是否真的会造反。
  皇帝手摩挲着桌子,脸色越发阴沉,荀飞光自那次中毒重伤以来,性格便多了几分狠厉,现今他身旁又多了个沈歌,两人一联合,说不准是什么情况。
  皇帝之前还盼着跟沈歌君臣相得,随着南关府的情报越来越多地传回来,皇帝已明白沈歌对皇权并什么敬畏之心,若不是也看不出他的野心,皇帝就算拼着得罪荀飞光,也要派人除去他。
  朝廷还在这边猜疑,沈歌那头又迎来了丰收的喜悦。
  进入秋季以来,他带领农学院学生种下的作物陆陆续续有了收获,经过小半年的精耕细作,这些作物长得非常不错,大多数都能称为丰收。
  同一种作物中,沈歌特地挑他想要的品种,抗病品种,果子结得多的品种,果子大的品种等分别留下来做种,其他的作物都从地里收上去。
  根据遗传学定律,他决定进一步培养这些种子的突出性状,比如果子结得多的单开一块田,收获了再种,每一次都挑果子最多的那株留种,重复几次,大约便能得到高产的作物。
  沈歌前世乃文科生,相关内容学的少,对这些一知半解,不过他现今时间充足,能记得多少便多少。多试几次,哪怕他最终得不出什么结果,学生也可能会有结果。
  只要飞光学院一直存在,学生亦有学生,一代代流传下去,最终会得到非常可观的东西。
  遗传筛选这边没太大的进展,那头的土豆倒是种得很成功,土豆亩产两千余斤,比同期的水稻多四倍。当然,土豆的含水量比较大,本身较重亦是一个重要原因。
  纵使土豆水分足,土豆种植也取得了非常大的成功,沈歌与农学院的学生还专门去酒楼中庆贺了一翻。
  今年才第一年,沈歌他们还未种熟,土豆耕种的各类要求与禁忌还未摸清楚,待多种几次,有经验之后,相信土豆亩产三千斤不在话下。
  土豆收获之后,沈歌想着要推广土豆,思虑良久,他最终决定在清凌卫中弄一个土豆吃法创意大赛。他并未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