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唐站在那里,晏重光几步上前和他并行,李唐这才继续往前走,两人穿过中间的过道,一起踏上舞台的阶梯,走到巨大的三角钢琴前。
这个音乐厅非常特殊,始建于上世纪,环型结构,半圆穹宇,四周贴彩窗,阳光照耀时光线透过五彩玻璃凝聚成一束束圣光,凝聚在最中间的舞台上。在这个地方演奏或是听演奏会,都仿佛在聆听来自天堂的圣音。
晏重光低头帮他卷起袖子,李唐神态自然地任由他动作,而后默契地相望了一眼。
李唐闭了闭眼,安静放在琴上的手指轻缓地在黑白琴键上流水般淌过。琴声宛如一滴深山的泉水,叮咚一声汇入寒潭,又调皮地从潭水里跃出来,欢快地独自模仿一场淅淅沥沥的雨事。
咚的一声,仿佛一片激流涌起,带着吞没一切的阴霾。
晏重光动了,两人在各自的地盘上弹奏,一个空灵清越,一个凶猛残暴。
突然,小水滴偶遇激流,气氛一紧,僵滞刹那,小水滴的心跳加快,激流的心跳也在加快,一个懵懂而惊恐,一个残忍而狂喜。此时,琴键上两人的手指恰如狭路相逢的双方,直面相迎。
砰的一声炸响,李唐手指飞快地跳跃,像在醒悟过来不断逃遁的水滴,而晏重光的手指则紧追不舍,带着肆虐而戏谑的玩笑意味,狂浪激涌,轰轰隆隆。水滴不时落后,被激流拍下,又拼劲孱弱的身体从激流里扑腾出来,乘着水花四处逃跑,晏重光的手不时带着掌控全局的力度将李唐的两只手锁在中间,很快李唐便拼尽全力从困囚中挣脱出来,玩命地指挥着小水滴为自己的命运抗争。
嘭嘭嘭。
水流淌过了山间,流进大河,激流越卷越大,而在庞大阴影之下的水滴弱小得似乎下一秒就会被吞噬。然而,小水滴仍不屈地倔强顽抗,飞逃、飞逃……
旋律愈发激昂澎湃,气势磅礴,激流越来越危险,时而变幻出致命的漩涡,时而召唤出震撼灵魂的狂风骤雨,它淹没了村庄,淹没了城市,以破竹之势,追逐着逃跑的水滴。
密集的琴音不断壮大着宏大的力量,推出一层层高潮,低声部嘶吼般的音调与高声部波澜起伏的琴音相应和,琴槌繁忙地敲击琴弦,音群壮阔灿烂,须臾之间突然烟花般炸开,而后是冗长的沉寂。
水滴掉进了大海,大河汇成了无边的海洋。
一场拉锯的战争似乎达到了终点,坠入海洋的小水滴再也寻不到踪迹,浩淼大海找不到渺小的水滴。
人们的心情沉入了谷底,却在等待着最后的奇迹。
叮咚。
叮咚。
李唐纤长的手指缓缓敲击琴键,在一片密集如雨水的琴音里,慢慢清晰地显现出一滴水滴的跃动,轻盈地在大海上漫舞。大海沉闷忧郁的琴声转为温柔的舒缓,敞开了胸怀任由它调皮的跳跃……
音乐结束了,挣扎和幻灭,游离和破碎,最终辗转而得到了回归,漫长的纠缠蹉跎,令结局的和解如此豪迈壮烈,又在优柔的慢板中迷梦般低缓美妙。
彩色的光芒汇聚在舞台中央,少年眼睛明亮,高高地扬起笑容,在一片静默之中,大笑着扑住了身旁的青年,凑在他耳边低语。
青年僵硬了一秒,唇角轻轻上扬,目光里挤满温柔和爱意。
这一幕被摄影机忠诚地记录下来。
许多许多年后,拍摄已逝钢琴家瞿里希纪录片的年轻记者看到这里,忍不住停了下来。世人皆知,瞿里希与晏重光恋爱的消息一出双方都遭到了人们的抨击,然而没有什么能阻挡他们相爱,两人很快结婚,一样是盛大的婚礼,彼此承诺不离不弃,此后便真的相守一生,连死亡也不曾将他们分开。
那一年,瞿里希对他说了什么?
记者不得而知,但却肯定地猜测,那是关乎一生的约定。
恰如为两人证婚的瞿爸爸叹息着包含醋意说的那样:“晏重光啊,我见到你的第一面就知道你是来跟我抢儿子的。不是因为你爱里希,而是因为他从未用这样的眼神看过第二个人。”
第六抹灵魂:古穿今的世家公子
第76章 霸道皇帝爱上我·1
李唐:如果人生是一场谎言; 那就让我将它编得更圆满些。
————————————————
当铺里第一次迎来并非客人的外人。
那是一位清冷出尘的世家公子; 进到当铺的一瞬眸中闪过一丝怔然,当同李唐交谈之后,嘴角浮出丝丝怅惘叹息的笑意。
赵无虚; 字子恒,御史大夫之子,出身贵族; 才学过人,俊逸不凡; 堪称行走的春药,闺中女子拧着帕子较劲想嫁的男神。
一个拥有大好前途的贵族子弟,理应娶一个门当户对女子为妻; 而后祖荫庇护,仕途高升,万万没想到,有一天他捡到了一本书。
书名叫《霸道皇帝爱上我》。
好一本大逆不道的书!
高岭之花的赵公子眉头一皱,脑袋一扭; 生怕被这几个字给污了眼; 但这书的装帧实在特殊; 最外面一层硬质护封,凹凸有致的烫金大字; 内封墨色浅淡,一枝墨梅自右上角探出,飘落墨色书名; 字迹遒美健秀,颇富韵致。
冥冥之中似有使命在召唤他继续往里翻,赵公子翻过环衬、扉页,看到了正文。尽管那字体与他所学略有差异,却不影响他阅读。他连蒙带猜看了几页,顿时震惊到无以复加。
书中写到:“我”是赵无虚,御史大夫赵敦寅的长子。当今圣上出身贫贱,亲母只是一个小小的宫女,无权抚养皇子,因此养在贵妃名下。这位贵妃正是赵御史的亲姐,膝下无所出,便将其当成亲生儿子养育。赵家和圣上当初是一条绳上的蚂蚱,赵父与赵父的赵父都是全心全意为他服务,在一番朝堂争斗之后,终于把其他皇子都给斗下去,将他捧上了皇位。
都说同甘容易,共苦难,但皇帝这个职位不一样,从古至今还没有几个皇帝能和权臣共享荣华的,尤其赵家还是掌握实权、如此树大招风的皇亲国戚。
某年某月某一日,赵家突遭横祸,被污蔑里通外敌,且在家中后院翻出了一身龙袍。一夜之间,赵家上下全都进了牢里吃牢饭。皇帝颇懂斩草要除根的道理,除了赵无虚,赵家党羽被杀了个尽,连刷马桶的奴仆都不放过,那几天菜市口的断头台流血漂橹,砍脑袋的刽子手辛苦,扛尸体捡脑袋的差役也累死累活。
赵无虚作为一个被斩掉了羽翼苟且独活的赵家后人,被从前的好友现在的皇帝废了武功关进小黑屋日啪夜啪,连续啪了十几页,就在他快受不了的时候,终于写到他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是自杀,晚上睡前最后一件事也是自杀,可惜求死无门。
文中换了一章,赵无虚与皇帝总算有了非“运动”的正常对话,一方寻死觅活,一方拼命耍流氓,一言不合又开啪,而后又是一章,突然末了局势突变,看守他的侍卫竟然也喜欢上他,给了他一把刀,寥寥几行他就死了。
然而书才刚刚开始,赵无虚死后,突然来到了一个奇怪的世界,变成了周家领养的小儿子赵无虚,不学无术,喜欢鬼混,还把头发染成了七彩的颜色。赵无虚变成周家的赵无虚时,叛逆不羁的周家小少爷正在闯荡娱乐圈,目的是睡遍圈内的俊男美女,结果玩得太嗨,活该酒驾把自己折腾死了。
赵无虚捡了个便宜,心里发誓要重新开始。养好伤之后,他努力学习新世界的知识,染回了黑色的头发,偶尔弹弹古琴,练练书法,扎扎马步。
没有皇帝的世界,连空气都是清新的。
周家虽然家大业大,可是他总不能好吃懒做。他上一世的经历告诉他,求人不如求己,只有自己手握大权,才能掌握自己的命运,否则连求死也不能。
有天他的经纪人告诉他,找了一个好角色,保证能把当红小生给睡下来。赵无虚义正言辞地批评了他一顿,然后接受了这个角色。经纪人先是一脸懵,而后给了他一个我懂的眼神。
虽然不喜欢戏子这个职业,但他暂时想不到还有其他发家致富的办法,所以赶鸭子上架去演戏。一不小心,这部戏就火了,他也跟着火了。
他高兴得忘形,吟了一首诗,吓得经纪人从楼梯上摔了下去。定睛一看,只见楼梯边站了一名十分眼熟的男子,龙章凤姿的,总之没个正常人样——帅过头了。
但赵无虚已经吓傻了,这特么不就是狗皇帝吗?
那男人绕过摔在地上的经纪人,嘴角一抿,狂傲霸气地抱住他说:“无虚啊,朕的子恒。”
赵无虚泪眼相看,是他是他就是他,就算是死,狗皇帝也不放过他。
狗皇帝变成了他哥哥,整本书正经不过一章,又开始了夜夜笙箫被翻红浪的羞耻play,到了最后两人一起为爱鼓掌,达到生命和谐。
嗨呀,这书简直比最近大火的小册子《浪夜小记》还要不知羞耻。
赵无虚看得面红耳赤,倏尔又脸色苍白。
手头是最后一页的后记,作者先致谢一众读者,再致谢晋江编辑,最后郑重感激晋江小黄网剧部,本书将成为第一本由光脑计算合成人物的全影息纯爱小黄影,目前商定为9号工场接手,最可爱的009智能纠错员会在后台纠错,预期下半年10月就能和大家见面。
赵无虚看不明白,但并不妨碍他弄懂一件事情:这是一本天外来书。
赵无虚,御史府,赵御史,贵妃……甚至是七皇子,他发誓一辈子效忠的人。
如果这一切是真的,他是不是得知了自己的天命?
赵府当真……满门尽灭?
他再不能安坐。
命是什么?既然老天给了他一线生机,他便不能坐以待毙。
赵无虚一面培植势力,另一面尝试劝说父亲放弃七皇子,然而七皇子远比他所想的还要深沉莫测,父亲丝毫不以为意,笑称七皇子倚仗赵家,个性孱弱良善,将来登基了也还要靠赵家为其出谋划策。
赵无虚大惊,未想到父亲竟然真有不臣之心。也是他糊涂,七皇子表现得的确怯懦,与赵家颇为亲厚,父亲选择这么个缺乏威势的人上位……这事恐怕早就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了。
可惜父亲错了,幕僚们也看错了人,连他都瞎了眼。若不是因为那本书,他也一定不会对七皇子有所怀疑。七皇子韬光养晦之能,已臻化境,便是现在,他也只知七皇子叵测,却猜不透其心中究竟想些什么。
几年之后,七皇子荣登大宝,初始事事倚重赵氏一党,借赵家人之手肃清朝堂,慢慢地另外提拔丞相一党与其抗衡,朝廷上龙争虎斗,好不热闹。然而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皇帝善用新人,前几年先丢到外头去历练,又过几年,那些人政绩优异,一升再升,不着痕迹地调了回来。
赵无虚铺路离开的势力一折再折,料到已经暴露,而时局早已被皇帝搅了个混。他只得趁着星夜,跪在父亲面前,脑袋磕出血,痛斥父亲只有私利党争而不顾家族与天下,而后冷静地将如今的局势字字道来。
赵御史挥挥手让他离开,在书房的床边站了一宿,第二日早朝震动朝廷地递交了辞呈,自言年事已衰,恳请解甲归田。皇帝和颜悦色地看着他,压下了奏折。又一日,赵御史再度上奏,皇帝又压下,如此连续七日,皇帝七度挽留不得,只得勉强同意,甚至在赵家离京当日亲自相送十里,史载周仁宗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