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了他一声智哥,以后的很多年,他都一直叫他智哥,可两年前他从沧州回来后就再也没叫过,他以为这辈子自己恐怕已经没机会听到这个称呼了,想不到??想不到??他的云寒还是跟以前一样,一点都没变,这样就好,这样就好!
“小六。”
突然,严晟智叫了曾少卿,后者疑惑的上前,严晟智偏头看着他:“还记得二十年前朕跟云寒大婚的时候,你打闹着要朕把云寒还给你的事情吗?那时候你才八岁吧。”
不知道他为什么会突然说起那么久远的事情,曾少卿沉默的点头,严晟智接着又说道:“现在朕就将云寒还给你,不过,答应朕,最少再等三年,太子坐稳皇位之前,还需要云寒辅助,这是朕最后的请求,也是给你的密旨,朕的玉玺云寒知道在哪里,这里又有老皇叔和老九,太子也在,待会儿你就去写下圣旨,三年后,朕允许云寒改嫁于你。”
话音落下,所有人都忘记了哭泣和难过,不敢置信的瞪大眼看着他,他在说什么?是他们听错了还是他说错了?他居然允许云寒改嫁??等他死后,云寒就是太后了,太后改嫁,恐怕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吧?而且他是经过他允许的,他就不怕后世人议论他?
“智哥(大表哥)。”
怔愣片刻后,楚云寒曾少卿彼此对看一眼,双双疑惑的看向他,严晟智没有精力解释,只是喃喃道:“云寒在这个宫里不开心,朕没办法给他幸福,小六,以后就靠你了,不要再让他难过。”
或许他以前并没有注意到小六跟云寒的事情,可是今天,当白贵妃疯狂的扑向云寒的时候,小六的动作比老九更快,在那一刻,明明应该混沌的脑袋却一下子清明了起来,同时也想起了很多被遗忘的往事,奇怪的是,他除了不甘,竟没有太大的愤怒,在倒下的前一刻他就做了决定,云寒还很美很年轻,不应该留在宫里为他守寡,他这辈子做了太多自以为是的错事,也不算是伟大的君主,在这生命的最后一刻,他只想最后再为他的云寒做一件事。
“我答应你!”
原本想等他一驾崩就带楚云寒出宫的曾少卿眸光坚定的看着他,间接也算是承认了他跟楚云寒的关系,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不管他是不是真心的,他都拿它当真了,有了这道改嫁的圣旨,以后他就可以光明正大的迎娶已经成为太后的楚云寒过门了,虽然难免被人诟病,至少他们不用躲躲藏藏,那些人也不敢当着他们的面说三道四,二十年都等了,他也不在乎再多等三年,这三年他会努力跟云寒一起协助小七,三年后,云寒就是他一个人的了。
“嗯”
严晟智没办法点头,只能满意的眨眨眼皮,算是回应他了,随后,他的视线又落在了严啸冥的身上,那是他的太子,是他最优秀的儿子,他相信在他的统治下,青国必定会走向另一个繁华盛世,他对他抱持着很大的期望,只可惜,他没有办法亲眼看到了。
“太??太子??不要怨朕杀了你的母妃,那时候她处处都听楚家的话,连朕的警告都不放在眼底,还梦想着等你当上皇帝后跟云寒一起做东西宫太后,朕无法放任她的野心继续膨胀了。”
招手叫过他,严晟智有气无力的说道,他的时间已经不多了。
“父皇儿臣明白的?”
都这个时候了,就算有再多的怨又如何?人死如灯灭,一切都不重要了,严啸冥现下难过的只有他即将离世这一件事。
“皇??太,太子,大青的江山就交给你了,要,要做一个爱民如子的好皇帝,朕做不到的事情,你一定要做到,要让我青朝的百姓安居乐业??”
猛的抓住他的手,严晟智瞪大眼用力的说道,神情有那么点儿骇人,不过严啸冥却一点也不害怕,哪怕他抓得自己的手有点痛,严啸冥还是望着他坚定的道:“父皇放心,儿臣绝对不会辜负父皇的期盼!”
他不知道好皇帝的定义在哪里,但他会努力,努力做一个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嗯”
紧握的手松开了,严晟智刚才用力过猛,现在一放松下来,好一会儿都没办法说话,只能张着嘴大口大口的呼吸,随时都有可能停止呼吸,在场的每一个人都知道,他已经到极限了,不过,他还在坚持着,他还有一件事没有做,必须做完他才能闭上眼睛。
“皇兄可是有话要跟臣弟说?”
看到他那副将要断气却又死死抓住最后一口气不放的痛苦模样,严晟睿长长的呼出一口气,跟凌敬轩一前一后的跻身上前,他的心愿,不外乎就那么几个,他手中的兵权无疑是其一。
“呼呼??九,老九,辅,辅佐太??太子,答应朕,好好的辅佐太子!”
严晟智大口大口的喘息着,憋着一口气瞪大双眼,太子没有外戚支持,初登皇位肯定困难重重,不过没关系,他有凌敬轩,有老九,只要他们肯支持他,哪怕他的太子才十一岁,一样可以坐稳皇位,即便他这一生都没有承认过,但此时此刻他不得不承认,只有他点头了,他的儿子才有可能坐稳皇位。
“皇兄不说臣弟也会这样的,小七拥有霸主的潜能,臣弟会全力辅佐他。”
望着他渴望的双眼,严晟睿坚定的说道,从始至终,他都没有改变过初衷,他不会做皇帝,只有是他认可的人,他就会全力辅佐他治理好他们的国家。
“好??好??”
“碰!”
“皇上一”
“父皇”
得到了他有力的保证,严晟智连着说了两个好字,微微抬起的手碰的一声掉落,先前粗重的喘息也跟着停止,瞪大的双眼轻轻闭上,严晟智笑着离开了人世。
“皇上驾崩了!”
“皇上一”
“父皇”
凌敬轩上前抓住他的手确定了他的死亡后,赵公公一声尖锐的宣布,所有人,包括老皇爷都跪了下去,寝室里顿时哭声一片,宫里的丧钟随后敲响,全京城的百姓很快都知道皇帝驾崩了,于百姓而言,他的确是一个好皇帝,听到丧钟的百姓无不原地面向皇宫的方向跪下,每个人在用他们自己的方式送别这位为国为民的好皇帝!
【本卷完】
第507章 霸气新皇,先帝遗诏
皇帝突然驾崩,举国哀鸣,各地亲王纷纷进京吊唁,太子严啸冥临时掌管政权,群臣纷乱,皇后楚云寒执掌三万御林军遍布皇宫内外,晟亲王严晟睿紧急调兵十万护卫皇城,一代君权的交替总是伴随着血腥与杀戮,严啸冥登基自然也不例外,在老亲王与曾候等人的力保之下,皇帝出丧的第二天,年仅十一岁的太子严啸冥登上大宝,君临天下!
新皇登基,改国号为武,意欲以武平定天下,尊先帝皇后楚云寒皇太后,叶贵妃贤妃为皇太妃,先帝所遗留嫔妃,西内宫众人全部遣散,东内宫凡是侍寝过的女人,无论有无封号,一律迁入西内宫,没侍寝过的女人愿意者迁入西内宫,不愿者可出宫再嫁,此乃新皇仁政。
同时,新任皇太后颁旨后宫,宫女将不再终身伺候主子,年满二十即可出宫嫁人,本人不愿意者需梳头为嬷嬷,永远留在后宫侍奉,年迈后前往皇家寺庙养老,在皇太后与新皇的一番整治下,人心惶惶的后宫逐渐安稳。
朝堂上,严啸冥尊晟亲王为摄政亲王,其王妃尊称皇父,授予沧州凌家皇商封号,一代皇权的交替也是一代朝臣的交替,加上白家钱家同党的清除,除去左相孙梁,大部分文臣全部起底换位,大量注入新血,新科状元到进士全部留京任用,新科探花郎更一入朝即封为三品户部侍郎,掌管国库钱银,新的皇权逐渐成形。
在新皇的带领下,朝廷减赋一年,大力推广农业改革,促进贸易经商,凌家的高粱酒厂迅速铺满所有盐碱地多的地区,免费的寒凌学院也以京城总校为基础,密集的遍布各大州府,同时,晟亲王妃与皇上亲自经营的廉价药店也在短短的两年时间内开遍了全国各地。
三年后,青国逐渐走向国富民强,百姓们无不称赞新皇仁政,而这个时候,原本只是户部侍郎的凌敬翰已经一路从侍郎到尚书,年仅二十岁即成为青国最年轻的右相,在他和左相孙梁的带领下,君臣同心,青朝越发蓬勃向上,另一面,摄政亲王也带领着大批武将操练军队,改革军政,在强大国力的支撑下,士兵人手一把精钢刀,人人善骑射,可谓真正的兵强马壮。
这三年间还发生了一件别人想都不敢想的大事,由于精钢刀的制作方法已经泄露了大半给东国,晟亲王妃凌敬轩索性联西国新任皇后薛舞阳,在两年后东国新皇祁连城登基为帝的同一天将精钢刀的提炼技术公布天下,民间也可提炼精钢铸造家庭农业用具,临近小国如有对提炼精钢不懂的地方还可派人到青国或西国学习交流,此举无疑是间接打脸东国,嘲讽他们不惜牺牲两个公主也要得到的东西,在西国和青国的眼中却是一文不值的,东国新皇气得差点吐血,凌敬轩等人也狠狠的出了一口恶气!
三年后的朝堂上,文武百官再不敢随便哭诉,更别提群起威逼皇上,新皇年纪虽小,却有霸主之能,爱护百姓之于,却又霸道强横,一开始他刚登基的时候,还有朝臣欺负他的年幼,肆意妄为,出言不逊,可,现在那些人的坟头都长草了。
“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在三呼万岁的簇拥下,年仅十四岁的皇帝严啸冥身穿金黄色的龙袍坐上龙椅,右手霸气的一拂:“众位爱卿平身!”
“谢万岁!”
文武大臣不敢有丝毫僭越,起身乖乖的立于一旁,跟三年前的格局不一样了,如今的文臣是由左右相孙梁和凌敬翰率领,而武将还是摄政亲王严晟睿,不过他的后面还多了几个新人,袁绍奇为了追赶凌敬翰,不但越过自己的父亲继承了袁国公的封号,还进入了严晟睿的麾下,只待将来上战场立下军功,即可受封将军,迎娶右相为妻,这是老国公答应他跟凌敬翰在一起提出的条件,他也正为了这个条件而拼命的努力着。
“陛下有旨,有事起奏,无事退朝!”
如今已经是大内总管的赵公公抱着拂尘上前两步,早在一年前,皇后楚云寒就不再陪同上朝了,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了新皇自己去处理。
“陛下,微臣有奏。”
礼部尚书万大人从位列中走了出来,他是先皇遗留下来的老臣,跟吏部龚尚书家是姻亲关系,算是一个矜矜业业的臣子。
“奏来!”
高坐在龙椅上的严啸冥目光如炬,气势磅礴,已经十四岁的他脱去了孩童的稚嫩,越发的成熟俊朗,逐渐有成人的样子了,加上常年习武,身材也非常修长匀称,若不知道他的年纪,说不定很多人都会以为他已经是大人了。
“是!”
万大人先恭敬的做足臣子本份之后才抬首说道:“陛下,如今我大青朝国富民强,四海升平,陛下已年满十四,是否可以考虑选秀纳妃了?”
皇室成亲都比较早,这事儿其实早就该被提及了,但因为先帝去得匆忙,新皇登基又广布仁政,急需做出一番成绩来,大家也不敢随便提,如今朝廷格局已稳,百姓们都过上了好日子,最重要的是,皇上已经长大了,是时候考虑纳妃了。
“臣附议!”
“臣等附议!”
左相孙梁想了想站了出去,不少文臣都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