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见屠安心情转好,脸上露出笑容来,阮堂也是高兴的。等屠安去将铜钱放进屋里他自己存私房钱的地方时,他却是意味深长地看向了屠林,问道:“你真的去村里找那些孩子的大人了?”
屠林对阮堂笑了笑,道:“我倒是想去,可那些孩子我一个都不认识,又能去哪里找?”
屠林说得倒是实话,毕竟那些孩子不大,原身又痴傻了五年去,且有四年多的时间里都是在远离村子的老宅住,现在的屠林却是一个认不出那些孩子的。如此找到那些孩子的大人,并讨公道之说,也就都是假的,不过是屠林安抚屠安编的善意谎言,那些铜钱也是屠林自己掏的。
阮堂之前倒是也有些猜测,毕竟屠林回来的太快了,而村里那些他再清楚不过,可不是什么好相与的,怎么可能让屠林在短时间内就拿回来钱来,是以此时听屠林这么说并不显得太惊讶。
解决了屠安的事,看着上午才收拾好,这会又是乱成一团的院子,屠林摇了摇头,对阮堂道:“看来村子里是不能再待下去了。”
阮堂一惊,就听屠林接着说道:“若是以前村里人对我只是有些迁怒,但经过上午的事,我却是已与村里的不少人家结下了仇怨。虽然他们是听了李成祥的话才会来咱家闹,还伤了你,但到底我也把他们打得不轻,又怎么会不记恨我。现下因着伤未养好,以及对我的畏惧暂时不敢做什么,但以后就未必了。。。。。。”
这次来的是小孩子,烧的只是些不值钱的药草,下次说不定来的就是大人,烧的就是他们住的房子了。毕竟只有千日做贼的,没有千日防贼的。
若是他们不再明火执仗的找茬,而是躲在暗处趁他们不防使坏,屠林防的了一时却防不了一世,更何况他要防的又不仅仅是一人一户,而是有村长李成祥带头的整个李家村。是以唯一可以一劳永逸,让他们过上清净日子的法子,便只有搬离李家沟。
其实这是屠林最开始就有的打算,毕竟今天之前,因着李秀才的事,李家沟的人就已经看原身不顺眼了,时常挖苦奚落。虽然老宅离着村子有一段距离,但李家沟对于他们来说,却已不是一个适合长久居住的地方。
只是搬家迁居是大事,还涉及到改籍之事,便不好妄动,且也得要问过阮堂和屠安的意思,而今天的这一闹,却是正好给了屠林一个说服阮堂的理由。
作者有话要说: 搬家搬家,搬去哪里呢?
十分感谢
大号玻璃杯扔了一颗地雷。
第29章 正式分家
屠林说完自己的想法; 阮堂沉默了; 因为他知道屠林说的都是对的。在村子里生活了五年; 又亲身经历的上午那一场闹剧的他,对村里人看待他们的态度再明白不过; 而他们又不可能去讨好李家人,和村里人主动交好; 如此搬离李家沟就是唯一的出路了。
“那搬去哪里?”阮堂问道。
屠林皱了皱眉,想了下; 道:“一般的村子肯定不会轻易接受外来人,尤其我这没有什么好名声的人,我看便暂且先在县城里或租或买个房子住着,再看看能不能把户籍也落到县城。”
村里既然不打算住了,户籍自然也不能再留在这; 免得以后受制于人,再和李家沟牵扯不清。
阮堂神色却有些思索的样子; 但他也没说什么; 点了点头; 算是认同了屠林的意思,只是又问道:“那木炭怎么办?”
县城里可不似村里出门便是山林; 可以随时砍木柴烧炭,而他们又已和周家签了契书; 不是能说不再烧就不再烧了的。
屠林显然已经想过此事,便道:“就在县城里烧,找个院子大些的房子; 在院子里挖炭窑就是,另外烧木炭的木材就直接找人收,虽然会增加些成本,但也能省不少事,左右有周家,木炭不愁卖不出的”
见屠林都已将事情都考虑好了,阮堂也觉得再没什么不妥,搬去县城之事便这么定了下来。等屠安从屋子里放好钱出来,屠林也将这件事告诉了他。
屠林还对屠安道:“。。。等回头住到县城里,爹就送小安去上学,好不好?”
虽然双儿在这个世界里大多都是被如女孩一般教养,长大后也多嫁人生子,但双儿到底不是女孩,也有如男孩一般教养长大的,读书自然也是可以的。
一旁的阮堂听了屠林的话却是道:“上学?小安才五岁,会不会太早了些?”
“早吗?”屠林疑惑地看向阮堂,他记得屠文栋和屠宇小时候可都是四岁左右的时候就开始启蒙了,屠安和他们比,已经是晚了一年了。
“爹,我们要搬家了吗?上学又是什么啊?”一旁的屠安扯扯屠林的衣角,有些懵懂地问道。
“是啊,咱们要搬家了,搬到县城里去住。”屠林揉了揉他的头,又俯下身同他解释道:“而上学呢,就是去学堂里,和很多其他的小孩子一起,坐在一间大屋子中一块读书识字,县城里就有学堂,小安想去吗?”
“就像二叔和哥哥那样吗?”屠安仰着头又问,只是眼神里已经带上了一点向往。
‘上学’屠安过去没有听过,所以不明白什么意思,但‘读书识字’却是知道的,他记得他的二叔和哥哥就都是读书识字的,尤其是哥哥屠宇,还特别的厉害,姑姑和阮叔都夸赞过很多次。
屠林顿了一下,才笑着点了点头,对屠安道:“对,就像二叔和哥哥那样。”
屠安眼睛一亮,脸上更是露出了大大的笑容,大声道:“那我要去,我要像哥哥那样厉害。”
阮堂原本还想劝屠林,想说等过两年屠安大一些再送他去上学,但见此时屠安如此热切向往的模样,不禁将到了嘴边的话咽了回去,而心里更是有了些愧疚。
他竟完全没发觉屠安心中竟是对屠宇能够读书识字有些羡慕的,若早知道如此,他虽没本事送屠安去学堂,但小时候也上过几年私塾的他,能教屠安识几个字也是好的。
好在现在也不晚,况且屠安去学堂学习到底也是比跟着自己学要好。若是能交上几个朋友,不再自己一个人孤孤单单的,也就更好了。如此,屠安读书的事也就这么定了下来,而搬家这件事,屠安也接受的很快,没有多问什么,让屠林也稍稍松了口气。
自己的亲哥哥和自己不是一个爹,而是自己的亲娘和二叔生的,这样的事就算是一个成年人都未必能够接受,更何况如今屠安不过是一个五岁大的孩子,所以屠林和阮堂商量过后,便打算暂时先瞒着,等屠安长大些了再告诉他。
好在屠安自小就随阮堂还有他住在老宅里,而屠家人因觉得他命硬克亲也对他不从亲近,所以屠安虽然不至于仇恨屠家人,但对屠家人却也是没有情分的,如今听屠林说要搬家,他也没什么不舍的情绪,让屠林省下了不少口舌。
很快又是两天过去了,在这两天里老宅倒是没有再发生什么事。而就在在屠林他们从县城回来的第三天早饭后不久,屠文强突然来到了老宅,却是屠父让他来叫屠林回去商量分家之事的。
屠林早已等候多时,当即不再多耽搁,和阮堂一起,也带上了屠安,同屠文强一并去了村里。路上,屠文强一声声大哥叫的极为亲热,屠林对待他态度倒也还算温和。
屠文强虽然是个油嘴滑舌好吃懒做的性子,却也并未做过什么实在的坏事,对他这个大哥虽然过去也没怎么放在心上,但也不曾算计欺辱过,和李氏还有屠文栋、屠新月等人相比,倒是显得不那么讨厌了。
一路边说边走,很快就到了屠家。此时堂屋里已坐了不少人,其中屠家的女眷里就只有李氏一个人,屠文强的媳妇宋氏和屠新月则在厨房里忙活着,除此之外屠父自然也是在,他旁边的桌子上还放着一个木匣。因着还有这屠宇过继之事,所以屠文栋也在,三天过去,他已是恢复了不少,勉强能够行动了。
只是让屠林感到奇怪的是,屠文栋看到自己出现,不但没有他意料之中的畏惧或是怨恨的表情,反而是双眼发亮,更是十分亲近热络的管自己叫‘大哥’,这让他难得的有些摸不着头脑了。
除了屠家人外,堂屋里还有两位老者,应是屠父请来作见证的人。其中一位屠林倒是认识,乃是李氏一族里的一位长辈,按辈分,屠林应叫一声堂叔,另外一人屠林没见过。在屠父的介绍下,他才知这人就是管辖着李家沟的里正,姓王。
屠林便上前依次叫了人,但很是明显的,王里正虽然是陌生人但对屠林却十分和颜悦色,还问候了屠林几句,而李家的那位长辈,却是只神色冷淡地嗯了一声,便不再多言。
屠林没有热脸贴冷屁股的习惯,也就没有再多理会这人什么,之后便看向了屠父。他虽是没说话,但眼里的意思却是很明白,让屠父可以开始分家了。
可屠父却皱着眉,只吧嗒吧嗒一口口地抽着旱烟,面上更是透出显而易见的愁苦烦躁之色,屠林见此,几不可查的挑了挑眉,莫非是想反悔了吗?可惜,就算是屠父不愿意分家,李氏却也会为了屠文栋逼着他分家。
果然,见屠父久不出声,屠林还没急,李氏便已等不下去了,她推了屠父一下,催促道:“你还在磨蹭什么?你舍不得你那好儿子,你那好儿子可没什么舍不得你的,赶紧的吧。”
李氏这话几乎就是在说屠林不孝了,又是当着外人的面,但屠林却没有多为自己辩解什么,左右很快便是两家人了,所以在屠父看过来的时候他虽没说话,却是也默认一般地看了回去。
屠林眼神里的坚决屠父看得明白,虽是不愿,心中却已明白一切已没有转圜余地,他这个儿子已是留不住了,便只得叹了口气,然后放下烟杆,带着些许无力气馁,道:“那就分吧。”
随后屠父便先将家中所有的家产都理了一遍,屠家如今有新房老房两座,田地共有三十亩,其中水田十七亩,桑田十一亩,林地两亩,家中牲畜有黄牛一头,肥猪两头猪仔四只,鸡和鸭子各有六只,再有就是家具摆设、锅碗瓢盆、农耕器具等,以及粮食和银钱。
因为老房屠林他们已住了许久,且屠林也无意再搬回屠家,所以老宅并里头的东西都给了屠林。家中田地因为屠林他们一共是兄弟三个,且屠父老两口又还在,便分成四份,屠林占其中一份。因不好均分,因此折中后便分给屠林水田四亩,桑田三亩,林地一亩。
家中牲畜也是如此分配,黄牛因只有一头,也是不能均分,便给屠林他们一整头猪算作补偿,另外再分猪仔一只,鸡两只,鸭子一只。其余锅碗瓢盆等用具给屠林他们够用的,农具也分给他们一套,最后则是粮食和银钱。
其中屠家的粮食原本就存着刚够到明年收成时吃的粮食,如此便将屠林他们三人的口粮分出来,让他们搬走。至于银钱,按屠父所说,这几年家中又要供着屠文栋读书,屠林他们兄弟几个又是一个接一个的娶妻生子,是以如今家中的存银并不多,这之中还要刨出给屠新月办嫁妆的银子,是以最后能分给屠林的,就只有一两多而已。
屠父说到这,屠林还没有说什么,李氏却突然有些阴阳怪气地开口道:“你这儿子如今可有了大本事了,认识了城里的大人物,连县太爷都想见就能见,哪里还会看得上这点钱?”
李氏对自己一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