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今天下七国,每一个国家对于土地的看重事不要说的,就拿如今的天下霸主,秦国来说。
秦国从最开始的百里之地,慢慢经过数百年的奋战,从西部的蛮夷手中夺取了大片的土地,最终崛起了一个拥有方圆千里之地的诸侯国。
这其中死了多少人,有多少国君是阵亡在开阔疆土的沙场之上,又经历了多少的艰辛?摆上一个高台,讲上三天三夜也难以讲完。
唯一可以用来总结的,就是在开疆扩土,保家卫国的战争之中,死去的秦国人,他们的尸体加起来,可以铺满秦国的每一寸土地上。
地处西部边陲,周围有着大量蛮夷可以征服的秦国尚且如此,那身处中原腹地,周围都是强国的六国又是如何?恐怕对于土地的执念,比起秦国来说更加执着。
“理由吗?这个很好办!我御国如今坐拥数万里,但人口却只有区区不到600万,地广人稀,都难以形容。这个理由应该差不多可以了。”曹操的话音刚刚落下,钟御就马上接口道。
“再加上一个,秦国之地,与御国相隔甚远,中间隔着韩赵魏燕这几个国家,就算拿下来也不好治理,不如用这些土地来换些人口,充实御国如今的土地。”听到钟御的话,曹操又添加了一个理由,让御国的理由显得更加的无懈可击。
“哈哈,好,不愧是曹爱卿,甚得朕意!就照你说的办!”畅笑几声,钟御感到十分的开心,自己所担忧的事,在于几个谋臣商量过后,很快就解决了,如何不让他感到高兴?
……
目的已经制定好了,而围绕着这个目的,所展开的一系列谋划,种种手段,也随之进行起来。
御国本土的10万大军很快就集结完毕,而匈奴和北方的丁零与肃慎他们各自的十万大军,也在一个月后集结完毕,南下与御国的军队会合。
丁零和肃慎的10万联军,并不是主力,只是作为一个偏军,让他们在秦国的北方骚扰,牵扯秦国的精力罢了。
因此,他们这10万军队,御国并没有派出其他御国自己的军队随行,用来督促监管他们。
只是派了几个随军的参谋,作为监视,并且给两个部族的联军,提供一些有用的计谋,以期他们给秦国造成更大的破坏。
而匈奴的10万人就不同了,他们将随着御国的10万大军南下到韩赵之地,分成两部分。与同样分成两部分的御国,各自出5万人组成10万人的军队,分布在两国。
到时候,在战场之上,这些匈奴人的军队,将会是御国最好的炮灰。他们将承担最为危险的任务,死亡最为惨重的正面交锋和攻城。
总之,御国这10万军队的作用,就是作为督战队,将这10万的匈奴兵,牢牢地赶到战场前线,全部都给消耗光,以此来削弱匈奴就实力大损的实力。
让匈奴从此以后,只能彻底的成为御国麾下的一条狗,指哪打哪,不敢有丝毫的异心。
……
这一次的联军集合速度,极为的迅速,完美地体现了他们,被称为战国七雄的原因。
不愧是从战争中建立起的国家,数百年的战争,已经让各国建立起了一个完美的动员体系。
短短3月之内,加入联盟的六国,就已经将他们全力征召好的军队,送往了各自与秦国的边境。
这种效率,完全可以让后世那些征招几万兵马,都要好几个月甚至一年的时间的王朝,羞愧的想要自杀。
燕国,赵国,韩国,魏国,楚国,这一个个的国家,随着他们王上的命令传下,一个又一个的男人,拿起了他们世代传下的武器,备好了自己已经准备完毕的粮草,响应了王命的号召,集合到了一个个城邑,聚集到一定数量之后,踏上了新一次的征程。
只是,这一次,战争并不会如同这些人所想的那样,在短短的一两年甚至数个月内,就结束。
而他们,也会在失去两三成,甚至一半以上后,就结束战争,返回自己的故乡。
因为,这一次的战争,在御国即将放出的诱饵之下,将持续到一个难以想象,前所未有的时间。
那些五个国家的军队,将会在他们国君的贪婪之下,拼尽一切地去蚕食秦国即将吐出的土地。
那些士兵,也将为了这些土地,和秦国的军队坚持不懈地战斗下去。
直到某一方已经筋疲力尽,或者已经吃饱,再也吞不下更多的东西。战争,才会结束。
不过,现在一切都还未实施,那些士兵也自然不知道他们即将面对的命运。
第225章新郑危机
?此刻的五国士兵们,正满脸兴奋,兴高采烈地开向的秦国与他们国家的边境。得知自己这次联军兵马数量的他们,都坚定无比的认为,这一次,他们必将会获得胜利,狠狠的打击那个可恶的秦国。
就算不灭了他,也会让秦国龟缩在函谷关以东,许久都不敢出来。
而这些士兵,他们也在心里认为自己,可以得到一段时间的休养生息,从此过上一段太平的日子。
……
作为六国的动员效率都如此之高,那完全是一个战争机器的秦国,度也自然不会比他们更慢,只会更快。
早在得知有一个巨大的阴谋围绕着秦国展开,以御国为的六国,组成的人数过百万的大军,准备进攻秦国。
在秦王嬴政暴怒的心情下,整个秦国齐心合力地开始了总动员,一个又一个的士兵接到征招,集合到他们各自的城邑,然后在他们长官的带领下,开往了各个郡县。
他们将在各个地方的士兵全部到达之后,接受他们大王的命令,开往各个战场的前线,与那些胆敢冒犯秦国的六国狂徒,进行一场生死相搏的战争。
而且,在全面战争爆之前,秦国就集合了,他唯一能够快调动,随时能够出征的15万大军,将他派往了六国最弱的韩国。
秦国上下寄希望于这只大军,能够在六国动进攻前,就攻破韩国,以韩国的土地,作为秦国的第一层防线,阻挡来自郁国和魏国的压力。
并且用韩国的灭亡,来打击联军的士气,让他们未先交战,心里就埋上了一层阴影。
这一目标秦国上下很快就达成了共识,军械粮草一应物资,很快就围绕着这个军队,运到了战场的前线。
这15万的军队,肩负着秦国重大的战略目标,每个人在战争之前,就被各自的长官告诉了他们的责任。
在长官的激励下,以秦国耕战制度执行了数百年的效果,不需要多说,每个人就成为了类似于死士的军队,有了极为高昂的士气。
他们悍不畏死的冲向的韩国的边境,短短十天之内,就攻破了有3万军队驻守的韩国边防关隘,突入到了韩国的境内深处,包围住了韩国的现在的都城,新郑。
而韩非,也在韩国现如今生死存亡的这一刻,想到了之前,那个靖王殿下问自己的话。
“如果韩国被秦国的数十万大军包围,你韩国以1o万军队坚守新郑城,能够支撑多久?”那正是靖王对韩非说的话,韩非还记得自己当时信心满满的说道,能够支撑他半年。
可如今,残酷的现实,狠狠打击的韩非意气风的风采。
不过短短十天,有这3万大军驻守的坚固关卡,就被秦军给攻破了,而关卡之内留守的3万大军,也是全军覆没。
如今的新郑城,在韩王的紧急征招下,动员了全国的男丁,真的有了他1o万大军。
而城外的秦军,随着后方先一步到达的援军增援下,已然也有了2o万的军队,与当初所说所描,何其相似。
……
城外,一片黑色,已经笼罩了新郑城外的平原。
黑服黑甲,黑旗黑帐的秦国军队,密密麻麻地铺满了整个新郑城的周边,将这座孤城围得密不透风。
“将士们,如今的情况你们想必也明白,我秦国,已经到了生死存亡的时刻。为了应对这种局面,我们要拿下眼前这座新郑城,用它,来向六国宣示,我秦国的强大!”秦军军营之内,一座新筑起的高台之上,秦国如今的内史,腾,历史上曾经灭掉韩国的将领,正大声的向着他麾下的士兵宣告。
“我秦军,攻无不克,战无不胜,区区韩国,弹指可灭,灭韩,灭韩!”内史腾大声的说道,看着下面的那群士兵,他感到自己的热血又燃了起来。
“灭韩,灭韩,灭韩!”底下的众多秦军士兵,也是跟着他们的主帅喊了起来,气势胜天,整个新郑城都随着他们的怒吼,感到瑟瑟抖。
“听令,全军准备,出征!”拔出自己的利剑,内史腾向着韩国新郑城的方向一指,猛然挥下。
大军应声而动,齐刷刷的转向,整齐有序的出了军营,朝着新郑城的方向踏步而去。
战场之上,随着秦军的动作,开始了新一轮的惨烈交锋。
无数的秦国士兵,如同蚂蚁一样密密麻麻地挤在一起,抬着一辆辆的云梯,在他们身后那些投石车等攻城器械的帮助下,铺天盖地的朝着新郑城的城墙涌去。
每一刻都有秦国士兵登上城墙,随后又被韩国的守军给赶了下去,像雨点一般,从城墙之上落下,摔在地上,出一声惨叫之后,就成了一个肉泥。
但随后就被更多的士兵给接补了上去,战争的惨烈程度之高,让人难以想象。
秦国士兵这不计损耗,也要拿下城墙的决心,让每一个韩国的守军,都感到心神颤动,心里都感到胆怯了起来。
秦国长达百多年,坚持不懈执行商鞅制定的耕战制度,并不是没有效果的。
起码他们锻炼出了一批又一批悍不畏死的士兵,他们听到战争的消息,感到的不是害怕,而是高兴。
因为他们认为,战争能够给他们带来荣耀地位,身份财富,甚至他们可望而不可即的贵族身份。
而敌人的一个个头颅,在他们看来,不是能够治他们于死地的人,而是他们一个个战功。
如今的新郑城,韩国军队占着守城之利,有着秦军一半的军队数量,却还是在秦军猛烈的攻击下,摇摇欲坠。
秦军以这1。5比一的战损,打的韩军节节败退,要靠着大量后备队的支撑,轮换下那些已经吓破胆的士兵,才能勉强支撑下去。
韩国的军队已然靡弱至此,想必其他六国这军队,也好不到哪里去吧!
也难怪秦国能够在天下纵横,逼的六国连连求饶,靠着割让城池这种饮鸩止渴的方法,才能求得一时的安宁。
:。:
第226章新郑攻防
新郑城,王宫之内。
此时平时的朝政大殿之上,已经密密麻麻地挤满了上百人,这些都是韩国平时的大臣,掌管着韩国各处。
他们每一个人都如一个螺丝钉,紧紧的钉紧着韩国的各处,维持着韩国这座已经破旧不堪,摇摇欲坠的机器继续运行下去。
“怎么办?到底该怎么办?我韩国面对秦国的这20万大军,到底该怎么办?”大殿之内,韩王此刻离开了他的王座,在周围走来走去,不时地转过头来,看向他的大臣,责问道。
“王上息怒,求援信使臣下早已派出,已经八百里加急,火速赶往周边各国,并且特地派人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