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的太极拳,也被众人所知晓。
江湖中人都知道,唐伯虎不仅会一手唐家霸王枪,更是精通一门极为高深的拳法。
这门拳法,才是唐伯虎压箱底的绝学。
周星祖在听到属下,传来的消息,笑笑不说话。
如果谁真的这样认为,一定会被江湖传言坑的很惨。
“公子,请用茶。”
周星祖站在唐府当中,欣赏着那柄“华山太师剑”,秋香穿着一席青裙,脸上容光焕发,端了一盏茶,送到他面前。
这把华山太师剑,排名兵器谱第三,已经是唐府当中,所收藏的第三件兵器。
根据桃花庵打探来的情报,这柄剑原先是一柄断剑,插在华山后崖的一块奇石之上,相传是某位奇人所留。后来在华夫人成亲后,由华太师出资万两万金,聘请宫廷名匠,将这柄断剑重新打造,取名为华山太师剑。
这柄剑的名气,不仅在江湖中很大,就连朝野上下,都知道华太师府上,有一柄宝剑。
绝对是华府的脸面。
周星祖将剑夺来,华夫人肯定不会善罢甘休,抓住机会定会来找他麻烦。
要不是现在江南的局势,已经一触即发,宁王的大业,暂时不能再冒太所风险。他肯定会在华府当中,选择将华夫人斩草除根,可惜华太师在江南官场的影响力太大,只能留华夫人一条性命。
好在周星祖心中也害怕报复,他能够打败一次的人,就有把握打败第二次。
“谢谢秋香姑娘。”
顺手接过秋香递来的茶,周星祖浅浅的喝了一口。
自从他把秋香抢回唐府以后,第六环剧情任务【点秋香】,便算作完成。至于第七环剧情任务,则还没被触发。
因为这段时间,无论是江湖,还是朝堂,都是一幅波澜不惊的样子。
但有了解天下局势的人都知道,现在只是暴风雨之前的宁静。
等到宁王起事的那一刻,剧情任务估计便会一环扣着一环,接连不停的刷出来。
而秋香以一个婢女的身份,成为了唐府第九位夫人。
这对她来说已经足够幸运,设宴摆酒什么的,那就别想了。
但当晚周星祖还是给了她足够的尊重,单独给她分了一座院子,没有让秋香加入大被同眠的行列。当然,过了初夜之后,秋香便乖乖的和其他八位夫人一样,躺在了周星祖房间中的大床上。
八位夫人脾气倒是好,对唐伯虎的风流早已见怪不怪,第二天睡醒,就拉着秋香打麻将,并且还送了一千两银子的本钱,作为姐姐们对妹妹的见面礼。
但别看她们对秋香这么好说话,就认为八位夫人都是善茬。
实际上只是因为秋香的身份,根本对他们造成不了威胁。
因为秋香充其量,顶多算是个妾,无论是她还是她的孩子,按照朝廷的律令,都没有继承权,甚至可以赠送他人,私下买卖。
而现在唐府中的九位夫人里,也只有一位是正妻,其他都定多算是妾侍。
不过秋香自知身份卑微,资历又浅,伺候人倒是很周到。不仅在床榻上极为配合,端茶倒水这种事情,也没让下人去做,亲自动手送到周星祖面前。
周星祖在喝完茶后,沈炼突然拿着一分密信,快步走到面前,拜倒在地:“启禀主上,广州团校尉靳一川,截获东厂番子的密信一封,由一位大档头亲自护送,现在呈于主上。”
“噢?东厂大档头亲自护送……”
东厂大档头,锦衣卫千户,都和桃花庵校官一样,全部由内劲高手担任。
能够由大档头护送到密信,绝对是关乎到绝密的消息。
这段时间由于宁王的举动越来越明显,加上桃花庵铺开了摊子,导致东厂和锦衣卫,频频在江南活动,并且和桃花庵多地的势力,发生了多次火拼,双方都造成了不少死伤。
明里暗里,天天都在死人。
而总体来说,东厂的势力还是最强,折了桃花庵不少人。
要不是周星祖亲自坐镇江南,而东厂的督主远在大内。否则光靠底下的人,桃花庵压根斗不过东厂的番子。
靳一川能够从一名东厂大档头手中,截获到这份密信,看来他干的还不错,应该用了些诡谋。
周星祖将信件拆开,浏览了一遍以后,冷声叹道:“正德皇帝总算忍不住,要借用南巡的名义,前来清洗宁王在江南的势力了。”
“只不过皇帝南巡,历代都是一件大事,除了劳民伤财以外,还要看朝堂的大臣们答不答应。加上一些准备工作,没有一年半载,根本无法动身。”
正德皇帝南巡,绝对是一步昏棋,除了会逼反宁王外,没有任何用处。
“备船,我要亲自将信送给宁王。”
第313章 南巡风波(2/2)
“哼,黄口小儿,竟想要发动南巡,借着南巡的名义,想要前来削藩?”
南昌,宁王府。
书房当中,宁王将一封密信拍在桌上,怒气冲冲的发狠道。
历朝皇帝多有南巡,目的都不是为了简单的游山玩水,更是为了视察天下。其中不乏就有,借着南巡名义,镇压地方势力的情况。
所以但凡皇帝发起南巡,起码都是车船数千,兵将数万,动用的人力物力,都足以起一场战争。
由此可见,南巡的原因是什么。
至于鱼龙白服的情况,根本就不可能出现。
隋炀帝当初为了南巡天下,加强王朝的统治力,甚至举国之力,建造运河,贯通南北。
只不过这样一来,导致隋朝国力消耗太大,不仅没有加强统治,反而让地方势力看见了机会,各大门法纷纷反叛。
唐朝的李家,也只是原先的地方门阀之一。
所以皇帝南巡,很容易就会激起地方反叛,正德皇帝的南巡事宜,也一直在暗地中筹备。
“多谢唐先生,要是没有唐先生带来的消息,恐怕本王现在还被蒙在鼓里。”
宁王将目光一转,向书房中静坐的周星祖,拱手道谢。
“食君之俸,忠君之事,这是属下应该做的。”
周星祖起身作揖,丝毫不像一个间谍组织的头领,反而一副名士风范。
宁王仗着辈分,对正德皇帝都满脸不屑,直呼黄口小儿,但却对周星祖十分敬重,表现的丝毫不像一位君主,谈话时都持弟子之礼。
“现在对于天下局势,唐先生有何指教。”
宁王诚恳的询问道。
周星祖起身应道:“正德皇帝廷议南巡之事时,正可借着南巡的名义,打出清君侧的旗号,起兵重演靖难。”
他的回答,让宁王眼前一亮。
正德皇帝现在筹备南巡,毫无疑问就是准备拿他开刀。
到时候皇帝率百官和军队来到江南,凭借手中兵马和正统的名份,恐怕江南各州的官员,全部无一敢反。说不定还没等到他们反叛,正德皇帝轻飘飘的一句话,就将他们的官职罢免。
在这一波清洗之后,宁王这十几年的筹备积累,也将赴之一空。那时候再发动起事,就绝对是有败无胜,九死一空。
说到底,起兵反叛,打的就是一个出其不意。
而周星祖提出的时机,正好点到了最恰当的位置。
天下百姓们,哪里知道,正德皇帝南巡的深意。他们只明白,皇帝南巡耗资巨大,途径的各州府,不禁要负担起随行军队的粮草,更要承担相关的劳役。
至于戒严,封路,更是家常便饭。
打着皇帝南巡名义,增设杂税,贪污银两的官员,也绝对少见。
说到底朝廷的开支,最后都将由黎民百姓负担。
这不知道会让多少百姓家破人亡,饿死街头。所以百姓们对于皇帝南巡,绝对是最为反对的。到时候只需要高呼一声,清君侧便是名正言顺,开战以后,也更容易收到百姓们的支持。
“好,唐先生对天下局势洞若观火,堪称无双国士。要是大业有成,唐先生当为第一功。”宁王兴奋的击掌称赞,感觉这个计策,完全说到了他的心坎里。
周星祖面上波澜不惊,口中连道不敢,一副神棍的样子,不清楚他弟底细的人,还真以为他诸葛再世。
其实他只不过,是正好记得一些历史而已。
没记错的话,历史上的宁王之乱,也正好是借着正德南巡的契机,才打着清君侧的旗号,举兵起事。实际上周星祖只不过是将,宁王在历史上就定下的计划,提前告诉他了而已。
再结合当前的局势,周星祖发现,这个计划起身没有一点毛病,起事的时机非常恰当。这也是为什么,宁王之乱初期,叛军能够一路高歌猛进的原因。
宁王会败,其实都是败在军队的战斗力。
如果在真实历史上,周星祖短时间还真没办法,解决这个问题。
但偏偏是在一个武侠世界,他自信能够改变局势,以碾压的姿态,解决全部问题。
而现在大局方针已定,接下来就是一些琐碎的具体步骤。
宁王连忙招来李士实,王伦等谋士将领,开始策划起兵之事。
这些事情,便用不着周星祖操心,他行礼后离开了书房,站在院子当中,看着一株桃花树:“宁王的情缘值,现在还仅是88,难道是我做的不够多吗?”
“或许等到他起事成功后,情缘值才能冲上90?”
“还是永远都上不了90?”
周星祖叹了口气,他算是见识到了,什么叫做君心难测。
面对一位身怀野心的藩王,情缘值实在太难刷了。
是不是该换个简单点的办法?
周星祖的系统中探出一个提示声,第七环剧情任务,已经触发,那便是【宁王起事】!
……
紫禁城,太和殿上。
清晨的第一缕阳光,洒落在丹壁之前。
文武百官随着一声钟响,手持牙牌,低头迈入殿中,执勤的金吾卫,手持长戟,屹立在殿外。
掌印大太监刘瑾,带着一群小太监,站在龙座旁,扯着嗓子高呼道:“百官拜见,恭迎陛下上朝。”
“拜见吾皇。”
一百三叩之后,正德皇帝身着龙袍,端坐在龙座上,是名副其实的真命天子。
他一抬手道:“众爱卿免礼。“
文武百官起身,进入了奏问的流程。
接下来有事着呈奏,百官议事,小事由内阁大臣决定,大事才会让正德皇帝拍板。
按照明朝完善的内阁制度来说,有没有皇帝,起身朝廷都照样能转,说不定还能转的更好。但正德皇帝能有一定的决定权,可见已掌握了朝中的实权。
突然在朝会间歇时,正德皇帝出声道:“众卿,朕欲南巡,视察天下,可否?”
皇帝历来很少主动在朝会上提出事情,但往往提出的都是大事。
四名内阁大臣对视一眼,果然要出大事了。
皇帝南巡,可不就是冲着宁王去的吗?
这段时间正德皇帝在暗地中的频频举动,早已在为南巡做准备。虽然极度机密,普通的官员不知道,但作为内阁大臣,他们不可能没有察觉到一点风声。
第314章 臣等附议(1/2)
明朝的内阁大臣,官职名为”内阁大学士”。
当朝共有四人,形同宰相,为百官之首,拥有“拟票之权”。特殊的情况下,甚至能够代替皇帝,颁布旨意,可见其权利之大。
拥有的这么大的权利,自然对正德皇帝私下的小动作,知道的清清楚楚。
他们都明白,这次皇帝是下定决心,要南巡削藩。于是便眼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