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星祖的电影世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最后蛟龙腹下长出九爪,活脱脱的一条九爪真龙,头顶的蛟角,也变成了真龙的鹿角。
  宁王由此彻底渡过了化龙之关,成为了天命真龙。
  远在紫禁城上方的真龙,则悲鸣一声,身上的龙气迅速退去大半,跌落成为了一条蛟龙。
  大明龙气内斗,至此完成了转易。
  至于紫禁城内的正德皇帝,倒不是没有再度成为真龙的机会,但这种可能性,已经微乎其微。比宁王造反成功的难度,还要再困难十倍不止。
  这时潼关之外,突然下起了瓢泼大雨,熄灭大营的连天烽火。
  宁王看见这一幕,伸手接雨,痛快的哈哈大笑。


第325章 京城(2/2)
  正德十四年,十月。
  宁王于潼关之下,大败朝廷二十万大军,斩首五万,俘虏十五万。
  其中十万就地遣散归乡,五万精锐就地收编。
  经此一战,朝廷精锐尽丧,宁王大军不减反增,一共二十五万兵马,长驱直入北境,攻城略地,兵锋直至京城。
  真龙易主,天下震动。
  有识之士都能够看出,朝廷的底蕴已经尽败,宁王打下京城,只是时间问题。靖难之役,真的在数十年后,再度重演。
  而且宁王赢得天下的速度,还要超越当年的成祖朱棣。
  要知道朱棣的靖难之役,至少还持续了数年,但宁王起兵到现在,却连一年都没到。
  更震惊天下的,还是那场潼关之战。
  谁都没想到,二十万大军驻守潼关,竟然只支撑了一天,当夜就被大败破关。
  在听闻了潼关之战的过程后,天下士人都不禁为止叹息,民间百姓甚至将王守仁,称为“赵括第二”。想来在青史之上,这个恶名是再也洗刷不掉了。
  宫中的正德皇帝,听到战报后,当场大骂三声废物,昏厥在地,直至三日后方醒。
  唐伯虎连杀三位化劲宗师的消息,更是让整个江湖震动。
  隐约当中,他已被称为天下第一高手。
  就连李寻欢,都排在他身后。
  ……
  “主上,大军已至京城。”
  周星祖锦袍飘飘,骑在一匹骏马上,朝沈炼点点头。
  潼关之战,已经过去了一个月的时间。
  其中潼关收俘,就用了将近十天。
  毕竟多达十五万的俘虏,还有遍地死尸,处理起来可不简单。
  幸好当夜天降大雨,否则大营继续烧起来,说不得要将潼关百里,都烧成了一片焦土。由此可见,那场雨是来的多么及时。
  在他看来,这雨或许就是真龙易主,天命转移的一个象征,说是祥瑞也不为过。
  而且比起中看不中用的祥瑞来说,这场雨带来的实际作用,反而要更大许多。
  至于剩下的时间,大部分都用在赶路上了。途径的各路官府,自然也全是望风而降,没有一地胆敢反抗。
  宁王则在受降之后,将大部分的官员,都就地留任。对于他来说,现在首要目的,并不是清洗各地的官府,而是打下京城,登上九五之位。
  据说前些时候,宁王帐下一些臣子,都已经在暗中劝进,但却被宁王以“名不正,言不顺”的借口拒绝。看来成为大明真龙之后的宁王,也变的睿智了很多,并没有没有被野心冲昏头脑。
  现在宁王亲提十万大军,已经来到了大明京城,高耸的城墙之下。
  这十万大军,是宁王帐下最精锐的甲士,至于其他的兵力,则都被他分散开来,驻守在各地关隘。其中就有五万大军,在周星祖的建议下,由大将率,驻防山海关。
  他可不希望因为宁王之乱,给关外异族,入关的机会。
  “朝廷的底蕴,果然还是深厚啊。”
  “虽然大军已经尽丧,就连化劲宗师都已经死了三位,但紫禁城内,竟然还有三位化劲宗师。”
  周星祖远眺京城,只见京城上空,一只贵气的蛟龙,盘旋苍穹。
  这只蛟龙便是朝廷之前的真龙,可惜真龙天命,已经转移到宁王身上。按照真龙唯一的定律,便蜕化成了一只蛟龙。但这条蛟龙,气度也要超过寻常的野蛟,一身贵气难以言述,可惜神色显得有些萎靡不振,并且龟缩在城内,不敢往外一步。
  反观代表宁王的真龙,则遨游在天空,威风凛凛的,盯着城内的蛟龙,张牙舞爪要将其吞噬。
  城内的蛟龙则缩起身子,不敢上前,竟然有种可怜兮兮,让人心疼的感觉。
  这不免让周星祖感到有些好笑,他从蛟龙身上的贵气就能看出,正德皇帝要是开城门投降的话,或许还能够保证他这一脉族人的富贵。
  至于正德皇帝本人,自然是没有活命的道理,生病暴毙才是他的归宿。
  若是死战,那就也免不了身死族灭的下场。
  但蛟龙身旁的三颗赤星,还是十分引人瞩目。而且这三颗赤星的光芒大盛,每一颗都不弱于周星祖,这也让他感到心惊。
  “大军攻城了。”
  周星祖收回目光,大军前方已经响起了战鼓声。
  三万前军发起冲锋,在护城河外,搭起浮桥,开始攀登城墙。
  口中不断呼喝着“清君侧,靖国难”的口号,仿佛时间又倒转回了数十年前。
  而现在驻守京城的只剩下一万不到的御林军,他们战在城墙上,看着城外遮天蔽日的旗帜,脸上都不禁浮现出惶恐之色。
  至于其他的兵马,早在之前就被调往潼关,其中也包括了四万御林军。
  “其实京城作为首都,朝廷年年都在修缮,河宽墙高,城门厚重,想要破城绝非易事。”
  “一万兵马在粮草充足的情况下,守上三五年都不奇怪。”
  “但现在城内人心浮动,能守两日都算他厉害。”
  在明知朝廷必败的情况下,愿意死守城门的将领,还能剩几个?
  光是这两日,周星祖桃花庵内的属下,就为他送上了数十份投诚信。里面有御林军大将的,也有朝中重臣的,就连几名内阁大学士,也在投诚名单当中。
  毕竟地位越高的人,往往越怕死。
  他们可不会愿意正德皇帝陪葬,无非是换个人跪而已,丝毫没有一点心理压力。
  所以说,最可怕的还是人心。
  正当周星祖遐想之际,京城北门突然响起一阵轰鸣声,只见北门吊桥被放下,一位大将带人控制住城门,在城墙上高呼道:“末将拨乱反正,迎王爷进城。”
  “好,城门开了。”
  “京城破了!”
  宁王在一辆战车上,凭栏远眺,拍手大笑道。
  在他身边的将领谋士们,也全部面露喜色,跪地恭贺道。
  战场之上,城门开了的喊声,也响彻云霄,甲士们立即接过了城门的防御,大军开始杀入城中,肃清城内的敌人。城上的守军,见事不可为,也都放下刀甲,选择投降。


第326章 紫禁城下(1/2)
  半日后,大军肃清城内的敌人。
  宁王在一众甲士的环绕下,乘坐战车,进入了这座大明京城。
  天边的苍穹,艳阳高照,隐隐现出一道彩虹。
  周星祖骑着战马,和几位大将,一同跟随在宁王身后。
  虽然负责守御京城的御林军,都已经全部投降。但正德皇帝毕竟是一朝真龙,手下也不乏死忠者。这些忠臣忠的倒不是正德皇帝,而是大明正统的大义。
  而且他们往往出身不高,手中无权,才愿意舍出性命,搏一个名留青史的机会。
  御林军中就有部分反抗者,在破城之后,还不愿投降,最后被大军镇压清剿。但难保市井之中,不会有这样的死忠者,想要行暗杀之事。
  所以这时甲士都已全部进城,值守在各处街道上。并且责令百姓闭户,出门者当场诛杀。
  坐好这些后,宁王才乘车进城,将这座大明的都城,彻底的踩在脚下。
  “让正德皇帝打开紫禁城门,将刘瑾这个阉人交出来。”
  宁王站在战车的高处,看着巍峨幽深的紫禁城,眼神流露出赤裸裸的欲望。
  天下近在咫尺,唾手可得也。
  不过紫禁城说到底是大内皇宫,城墙高度,丝毫不弱于外城。
  想要打下这座城池,必然也需要付出不小的代价。
  最好的办法,便是让小皇帝开成门,乖乖的献门投降。
  于是宁王帐下的一员大将,便令命而去,率军来到玄武门下,纵声高喊道:“宁王有命,请圣上打开城门,诛灭刘瑾。”
  “请圣上,打开城门,诛灭刘瑾!”
  站在玄武门城墙上的,则正是东厂的数千名番子。
  他们作为阉人,本就深居大内当中,现在却成了正德皇帝手中,最后的一支力量。
  果然古代君王都爱宠信阉人,也并非是没有道理的。
  因为这些阉人的性命,早已和皇帝牢牢的绑在一起。
  这次宁王起兵的口号便是“清君侧,靖国难。”
  其中的“国难”,在缴文当中,便是直指刘瑾等一干阉人。
  毕竟拿这些阉人开刀,不会引起朝堂中任何一股派别的不满。
  站在城墙上的一位东厂大档头,冷笑一声,拉开弓箭,朝城门下喊降的骑将射去。
  大档头的内劲修为,一箭射出,宛如疾雷,破风呼啸之声,远在中军的宁王,都可听见。
  好在这名骑将也是位内劲高手,勒马侧头一避,有惊无险的避开了这箭。但头盔上的红衔,却被钉在了地上。
  宁王看见这幕,不禁大怒:“擂鼓攻城。”
  早已蓄势待发的大军,开始对紫禁城展开猛攻。
  城墙上的东厂番子,头戴尖帽,脚踩白靴,穿褐色短襟,抽出钢刀开始反抗。
  作为江湖风云录上排名第一的势力组织,东厂的实力,不可谓不强大。数千番子,全都训练有素,配合默契。
  在上百明劲修为的档头,二十余位内劲修为的大档头率领下。他们组成战阵,在紫禁城上进行了激烈的反抗。
  因为这些东厂番子都明白,宁王要靖的“国难”便是他们。
  所以在守城之时,东厂番子都心存死志,堪称是一场死战。
  周星祖站在城下,抬头望天,只见天空中代表宁王的真龙,盘旋在天空,探爪挥下,将紫禁城内奄奄一息的蛟龙,欺凌的异常可怜。
  “终究是大势已去。”
  “不用多久,紫禁城必破。”
  周星祖轻笑一声,他在完成第八环剧情任务【决战潼关】后,便触发了第九环的剧情任务【打入紫禁城】。
  按照宁王大军现在的攻势,想要完成这环任务,应该用不了多久。
  他一挥手,沈炼便出现在他身后。
  “派出桃花庵内,尉官以上的武者,对东厂番子,进行阻杀。”
  “遵主上命。”
  沈炼转身离开,随后大批桃花庵的武者,跟随大军在身后,悄然的加入了战场当中。
  自从宁王大破潼关后,前来投靠的武者,便的越来越多。
  其中一部分精通兵法的,被留在军中为将,剩下的便全部充入了桃花庵中。
  除了沈炼等五人外,桃花庵内,已经有十数名内劲修为的校官。
  至于明劲修为的尉官,则也多达百人。
  之前东厂番子靠着众多江湖高手,将一波又一波的登墙者击退,但随着桃花庵的加入,局势顿时出现了大变。
  东厂众多的档头,大档头都在乱军当中,被桃花庵的校官所杀。失去了指挥的东厂番子,很快就被宁王的大军抓住机会。
  只见一位无名小卒,第一个登上了玄武门,随后仅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