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神话之我是传奇-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却见说话那人身高马大,体表隐隐有琉璃金光闪烁,显然有着非凡的外家功夫在身。
  李昊道:“你是何人?”
  大和尚等着虎目,怒视道:“贫僧金山寺主持渡世。”
  李昊继续道:“你之前曾言贫道所说有误,可是如此?”
  渡世高声道:“世人皆知《老子化胡经》乃道修一派胡言,国师身为道家高人,却以此炫耀,岂不可笑乎?”
  静,大殿内一片安静。
  众人眼神闪烁,却是谁也没有开口。
  关于《老子化胡经》的问题,佛道两教已经争吵了数百年之久。
  对于《老子化胡经》的具体来历,实际上双方心中都有数。并且佛教为了对抗《老子化胡经》,也曾弄出《三圣东行说》作为回应。而关于三圣东行说,又有数个版本。
  其中之一,说的是女娲、伏羲,皆为佛陀东行所化。
  也有说,老子、孔子、颜回等皆为佛陀东行所化。
  总之关于佛道两教的恩怨,以及各种互相抹黑的行为,在历史上简直数不胜数。
  而此时,李昊贸然提出《老子化胡经》。在佛教诸位高僧眼中,就是想要借此机会打压佛教。
  故而当渡世质疑李昊,佛教高僧即是感到快意,又不免有些担忧。
  李唐崇尚道教,这早已经不是秘密。而李昊自称道家之人,怎么站队还需要去想吗?
  渡世公然质疑李昊,却是由不得他们不担心。
  李昊缓缓说道:“我曾听闻佛家有三皈依的故事。
  从前有个老和尚,总是被贼光顾。
  终于,他忍无可忍了。
  有一天,贼又来了,他对贼说,请你把手从门缝里伸进来,你要什么,我就给你什么。
  那贼听了高兴极了,就把手从门缝里伸了进去。谁知老和尚一把揪住他的手,捆在柱子上,然后用棍子痛打他,一边打还一边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毛贼疼极了,只能跟着喊:‘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
  李昊简单的讲述了三皈依的故事,随后问道:“从三皈依的故事中,诸位领悟了什么?”
  道家诸位大宗师面面相觑,不解李昊怎么突然扯到了佛教典故。
  他们心中疑惑,不敢轻易开口。
  而佛教高僧虽然同样疑惑,但眼见李昊竟说起佛家典故,那还不是挠到了g点,顿时一个个全都兴奋了起来。
  少林方丈率先开口:“三皈依的典故,既说明了佛也有火,也告诫了人应当行善。”
  五台山主持继续道:“若非贼人可恶,老和尚又怎会行如此皈依之事。故而吾以为。。。。”
  白马寺主持、相国寺主持纷纷发言。
  直到众人停下,李昊才开口道:“诸位所言都对。”
  众高僧闻言,无不露出诧异之色。
  难道国师不该反驳,怎么会那么痛快地应下?
  李昊继续道:“然,我却看到了更多。若非老和尚束缚贼人,如何能行皈依之事。若非老和尚不断痛击,如何能让贼人行皈依之举。若非老和尚以重锤不断敲之,如何让贼人幡然醒悟。”
  众佛门高僧闻言,嘴角微微抽搐。
  被你这么一说,我佛门三皈依的经典典故,怎么有种成了‘逼良为娼’的典范了?
  李昊最终总结道:“故贫道以为,若要让人皈依,不仅要有理,还要有力。无理,不足以让人皈依。无力,无以镇压邪祟。三皈依的典故虽短,然实为传道至理。”
  众佛门高僧听到这里,大多露出沉思之色。
  有人赞同的点了点头,有人则表现的依旧纠结。
  而不管他们对于李昊理解的三皈依是什么心态,此时听到李昊对佛门重要典故的赞赏与认同,心中多是生出自豪之情。
  又有什么能比让敌人认同自家的理念,更值得让人喜悦?
  少林方丈赞颂道:“阿弥陀佛,国师有大智慧,大慧根。”
  其他高僧纷纷颔首,表示赞扬。
  李昊见此,露出了笑容。
  他目光微转,看金山寺主持渡世,冷声道:“禅师现在还以为贫道之前所言有误?”
  渡世回过神来,感应到李昊冰冷的目光,心中虽然充满了不安,但还是怒视道:“《老子化胡经》实乃荒谬之言,不论国师询问多少次,贫僧都是这个回答。”
  李昊没有言语。
  “轰!”
  也不见他有什么动作,忽然有无穷压力从天而降,将在场的所有人无不镇压在此地。而渡世禅师,更是宛若肩抗山岳,硬生生镶嵌入了泥土,只剩下一颗光头露在外面。
  众人见此,无不骇然。
  他们还是第一次见李昊出手,也是第一次真切的感受到两者的实力差距。
  渡世禅师的罗汉金身近乎大成,虽不敢说是天下第一的绝世高手,但也是天下少有的顶尖强者。这等强者在李昊面前,却好似稚子般无力反抗,着实让众人不得不震惊于李昊的实力。
  不待他们质疑,李昊道:“渡世禅师现在以为如何?”
  渡世脸色涨红,怒视道:“《老子化胡经》实乃荒谬之言。”
  李昊并未言语,只听轰隆一声,渡世禅师整个人镶嵌入了泥土,再也看不到分毫。
  李昊继续道:“渡世禅师现在以为如何?”
  泥土下,传出渡世的怒骂声:“《老子化胡经》实乃荒谬之言,国师若以为区区凌辱就会让贫僧臣服,实乃可怜可笑之举。”
  李昊淡然道:“传我法旨,金山寺名为佛教圣地,实乃男盗女娼之所,藏污纳垢之地。责令地方官府即刻将之拆毁,所有假僧人发往漠北为奴,永世不得返回中原。”
  静!
  大殿内一片死寂,众人无不骇然地看向李昊。
  他,他怎么敢!
  众佛教高僧气得身体颤抖,嘴唇哆哆嗦嗦想要斥责。只是在李昊的镇压下,他们纵然有心,也无力吐出一字。
  门外传来道童的声音:“谨遵国师法旨,弟子这就去传令。”
  渡世虽人在地底,却也能听到脚步声渐行渐远。他心头冰冷,丝毫不怀疑李昊是否真的敢如此。道统之争向来无情,当年佛教对道教所做之事,可是犹有过之。
  他急忙哀求道:“等等,贫僧服了,贫僧服了。国师,国师还请收回法旨,我金山寺。。。。。”
  李昊不等渡世说完,淡然道:“我教中尚缺一守门人。”
  渡世心中冰寒,但此时根本没有过多考虑的时间,咬牙道:“我,弟子愿皈依国师,成为守门人。”
  众人看到这里,无不心头冰冷。
  他们这才发现,这位九年来不声不响的国师,实在若择人而噬的猛虎。
  李昊也不理会众人复杂的心情,微笑道:“这,就是贫道的三皈依。”
  静。
  众人唯有沉默以对,不敢回应。
  因为他们谁也不想成为下一个被皈依的对象。


第243章 欲开天辟地,重启洞天
  长安。
  “国师的手段,真是出乎预料。”袁天罡听闻岐晖的讲述,忍不住感慨地摇头叹道。
  岐晖也是颇为感慨,道:“自此之后,天下佛道两教再无人敢违抗国师之令。”
  袁天罡并未接话,关于国师如何,他不想过多评论。
  当日李昊破碎虚空而来的景象,着实吓到了他。
  虽然袁天罡始终有些怀疑,当初是不是自己猜错了。但他也不是没有考虑过,万一事情正如自己开始猜测的那般,又如何。
  故而只要与李昊有关的话题,他都会谨慎地选择避开。
  袁天罡转而道:“关于国师今日所说的道佛西传之事,你怎么看?”
  岐晖皱了皱眉,凝声道:“虽然国师并未明言,但我感觉应当是打算对教廷动手了。我曾游历西方,知教廷在西方的势力何等庞大。在那里,一国帝王若是想要登基,需教皇册封方可。以教制教,未尝不是对付教廷的好办法。”
  袁天罡叹道:“想要传教西方,何等困难。国师此法虽然稳妥,但未免有些太过长久。”
  岐晖眼神闪烁,想要说些什么,但似是又有顾虑。
  在今日的会场,李昊不仅宣读了允许道佛西传东渡的事情。
  同时,他也提出了这次传道的纲领,毁其宗祀,断其传承,唯道佛论。至于道教与佛教,谁能在这次传道中更上一层楼,那就看他们各自的本事了。
  佛教对于李昊支持他们传教的事情,自然是无不应允。
  他们眼看着道家大昌,要说心中不着急,那肯定是假的。
  道教虽然略有微词,但大多表示赞同。
  毕竟传播宗门教义,那可是大部分人的梦想。
  他们之所以有微词,主要是因为李昊不仅让佛教参与其中,且许诺道教能得到的待遇,佛教也都能获得。如但凡佛道传教之地,皆可传唤大唐将士守护,但凡两教所过之处,大唐将士无所不至。
  简而言之,这就是一场佛道两教配合大唐将士的西方攻略计划。
  皇宫。
  李世民大笑道:“国师的外佛内道,外王内圣之说,让朕大开眼界。朕虽不喜佛教,但正如国师所言,若将佛教经义用之以愚民治世,当真是远胜道教经义。”
  李昊道:“蛮夷之地,不讲礼仪,不谈忠孝。陛下若想长治久安,唯有毁其文明传承,断其脊梁筋骨,如此方能长治久安,不至于出现大乱。”
  李世民赞同地点头道:“当年汉朝在西域漠北何等风光,可一旦国内出现大的动乱,西域各国顿时反叛。诚如国师所言,蛮夷之地不讲礼仪,不谈忠孝。”
  “依国师之见,若想要攻略西域,还需准备什么?”
  “西域不同于国内,粮草后勤,兵员补给,陛下无不需要仔细考虑。依我之见,陛下若想攻略西域,突厥降将或可一用。”
  李世民双眼微眯,似是明白了李昊的意思,缓缓道:“国师的意思,以突厥降将为前锋,为我大唐开疆扩土。此计倒是甚好,只是朕有些担心,他们会不会再次反叛?”
  要说李世民放心突厥降将,那自然是笑话。
  突厥刚刚覆灭不久,且尚有西突厥存在。
  若是给了突厥人再次上马持刀的机会,李世民不能不担心是否会有被反噬的凶险。
  西域距离大唐太远,一旦突厥在西域反噬,对远征军来说,无异于是灭顶之灾。
  李昊道:“陛下只需抽调部分突厥精锐足矣。如此锋芒利刃,若是终日藏于鞘中,岂不可惜。若是陛下还放心不过,可遣佛道高人于军中镇守传道,如此纵然日后有所异动,也可提前防备。”
  李世民没有言语,思索着此计的可行性。
  以突厥人开疆拓土,自是可以让大唐少流血,但突厥人的桀骜不驯,李世民也实在有些放心不下。
  最终李世民还是没有下定决心,对此李昊虽然有些可惜,但也没有继续劝说。
  李世民话题一转,微笑道:“国师欲传道天下,不知准备的如何了?”
  对于李昊想要传道的事情,李世民丝毫不感到惊讶。
  毕竟当初他挽留李昊之时,就已经得知对方的雄心壮志。
  唯一让他感到可惜的事情,就是李昊不愿收自己为徒。
  当然,在李世民想来,李昊拒绝自己,只是因为还未感受到自己的诚意,故而没有应下。他相信,如果给自己时间,定会改变李昊的想法。
  李世民想到李昊降临那日的可怖景象,心中不禁大为意动。
  李昊道:“以做万全准备。”
  他说着,不由想到当初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