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他眼角跳动,想到被破坏的计划,以及不知情况的洛阳形势,心中气恼万分。同时李昊也颇为疑惑,以胡老的修为手段,怎么会让刘辩私自跑了出来。
李昊冷声道:“刘善在做什么,怎么会让陛下坏了计划?”
信使哪里知道这些,满脸苦笑无语。
李昊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住心头的怒火。他侧首看向贾诩,皱眉道:“陛下提前出现,坏了我的计划。如今我不在朝中坐镇,王允等人定然不会坐以待毙,你立刻与李儒返回洛阳寻我兄长。”
贾诩恭敬道:“喏。”
荀攸担心道:“朝中出现这种变故,以王允的性情定然不会善罢甘休。陛下年幼,且刚刚遭受大难,心性定然非常敏感。廷尉现在轻易无法从虎牢关脱身,我担心朝中可能会有变故。”
李昊深吸了口气,勉强压住心头的烦躁,道:“且等等再说。”
而就在贾诩与李儒出发不久,有信使从洛阳匆忙而来,为李昊带来了洛阳的最新消息。
信使在简单的诉说了朝中的变化后,提醒道:“廷尉,皇甫将军与朝中天使距离虎牢关只剩半天路程,最迟今晚就会赶到虎牢关。”
李昊脸色阴沉如水,眼帘微垂遮掩了其中的杀机。
他发现自己真是小看了王允等人,小看了这些纵横官场数十年的老狐狸。但他更没有想到,刘辩竟会如此轻易的被王允说服,做出这种近乎背叛的事情来。
召回京都说的好听,但李昊怎么可能看不出他们的目的。
若是普通人,怕是即便不会因为君上猜忌而死,后半生也要在幽禁中渡过了。
荀攸听着朝中的变故,脸色同样阴沉的可怕。
他双拳紧握,咬牙切齿道:“陛下糊涂,司徒误国啊。”
荀攸简直不敢想象,一旦被防守各地的西凉诸将知道陛下要凌迟董卓,到时候会怎么想,又会怎么做。
毕竟董卓纵然有再多的不是,到底是西凉军的统领。
现在陛下以酷刑对待董卓,西凉军的诸位将领又是刚刚归降,岂能不生出兔死狐悲之情。
若是其他时候也就罢了,现在关东军因为朝廷的轻视而不满,若是朝廷再恶了最后的守卫,荀攸完全不敢想象局势会坏到什么程度。
而除了对未来局势的担忧,他现在更担心李昊的反应。
刘辩此举无异于恩将仇报,以李昊的智慧不会更看不出刘辩的目的。
荀攸心中叹息,又有些苦涩。
陛下何等无知,才会做出这种决定?
同时荀攸也非常的疑惑,陛下年幼看不清其中的关键倒也罢了,但王允等人怎么会看不出这些。
他若是知道,又为什么还要如此怂恿陛下做出不智的决定,难道他真的不怕西凉军反戈,关东诸侯打入都城?
除非,他另有打算,甚至故意这么做!
荀攸想到这里,隐隐感觉到了一些东西。
只是现在的形势,让他没有时间去继续深思。
他低声道:“廷尉,您。”
李昊站起身来,目光深邃地凝视着大堂外蔚蓝的苍穹,冷声道:“孟子曰:君之视臣如手足,则臣视君如腹心;君之视臣如犬马,则臣视君如国人;君之视臣如土芥,则臣视君如寇仇。”
李昊自问,将刘辩从董卓手中救出以后从未亏待了他。
虽然其中有利用的成分,但也没想过去害他性命。可刘辩现在的决定,着实让李昊心寒,更让他感到愤怒。
他不是气刘辩这么对待自己,而是气恼他的无知与愚蠢。
刘辩凌迟董卓的决定,无异于是将西凉军将领推向了对立面。
且不说现在的形势,就是在洛阳没有其他军队守卫的情况下。李昊着实有些怀疑刘辩哪里来的自信,才敢做出这样愚蠢的决定。
一个帝王可以忘恩负义,甚至以天下人为刍狗。
但若是连自知之明都没有,李昊着实不知道这样的帝王还有什么用处。他更不知道,这样的帝王对自己未来的计划,对这个国家与民族会有什么用处。
同时,李昊更加怀疑自己以前的想法,是不是有些太过幼稚。
挟天子以令诸侯固然好,但将来真的还需要还政于天子。这样愚蠢无知的天子,又有什么用处?
荀攸心中苦涩,却又无言以对。
刘辩将这件事做得实在是太不地道,甚至蠢到让他无力去辩解。
李昊并未理会荀攸的心情,冷声吩咐道:“召诸将前来议事。”
※※※
小半个时辰后,西凉诸将齐聚府衙。
他们开始还有些疑惑,不知李昊为什么突然召集所有军中将领。不过大多数人并未多想,只以为是反攻的时候到了。
可当他们来到府衙,才知道事情远没有自己想象的那么简单,甚至可以说糟糕透顶。
在得知了朝廷的决定后,西凉诸将集体陷入了沉默。
他们的脸色时而阴沉,时而愤怒,时而担忧。
少帝欲将董卓凌迟处死的事情,让他们不得不担心自己以后会不会也被追究责任,又是否会落入同董卓一样的下场。
在经过短暂的沉默后,李傕最先做出决定。
郭汜的事情,他因报信有功被李昊赦免,并且委以重任。
不过也因为那件事,李傕虽然得到了李昊的赦免,却恶了董旻等人,成为了西凉军中并不受欢迎的存在。
此时,在其他人还因为这个消息而震撼的时候,李傕单膝跪地,坚决道:“末将唯主公马首是瞻。”
其他人闻言,纷纷回过神来。
他们双眼微亮,这才想到,李昊既然将消息提前知会众人,自然不会没有什么想法。毕竟要说这次事变的受害者,李昊可是首当其冲。
众人对视一眼,大多闪烁着兴奋。
因为他们已经猜到了李昊的想法!
“末将愿为先锋,为主公拿下都城。”
“末将愿为主公效死。”
众将此时与李昊已经是一条船上的人,自然没有什么好迟疑的。他们齐齐单膝跪地,做出了自己的决定。
李昊颇为满意众将领的表现,微笑道:“好,诸位有心了。”
他说着,目光深邃的看向门外,心中冷漠无比。
天子无用,留之何益?
李昊站起身来,冷声道:“诸将听令。”
“喏。”
众将领神色兴奋,齐齐拱手。
李昊命令道:“李傕、牛辅,即刻点齐五万精锐,随本侯返回都城。董旻,我离开后,虎牢关大小事务由你决断。”
李傕、牛辅神色兴奋,高声道:“喏,末将领命。”
董旻满脸苦笑,急声道:“主公,非叔颖不想领命。这,若是关东联盟趁主公离去时前来讨伐,我当如何是好?”
西凉军看似很多,但其实上大部分都是新兵蛋子,真正的老兵也就那五六万之数。李昊若是带走了全部精锐,董旻还真没有信心以十万战士抵挡关东联盟的数十万大军。
李昊果断道:“你们且去准备即可,至于关东联盟那里,我会亲自去走一趟。”
众将领闻言,不由愕然。
难道主公想要以一己之力对抗关东联盟数十万大军不成!?
第112章 这是他们的墓葬!
董旻急声道:“主公,此事万万不可。
关东联盟多是世家大族出身,其中不乏精通兵家军阵的强者。主公纵然修为强横,但若是深陷数十万大军组成的军阵,只怕也凶多吉少。
君子不立危墙之下,主公千金之躯,怎可轻易涉险。”
其他人纷纷醒悟过来,纷纷赶忙劝阻。
倒不是短短时日,他们就已经对李昊有多么的忠心。
现在大家都是一条船上的人,李昊更是这条小船的掌舵人。如果李昊出了问题,对他们来说才是最大的麻烦。
李昊果断道:“此事我意已决。”
他怎么会不知道其中的凶险,只是这些时日李昊刻意按兵不动,也不是没有任何准备。即便没有眼下这档子事情,李昊也打算近期解决关东联盟。
众人还想再劝,门外突然响起急促的脚步声。
“报,敌军前锋即将抵达关隘。”
众人闻言大惊失色。
什么名字,怎么会在这种时候!
他们面面相觑,心中蓦然多了些紧张。
太巧了!
两军在虎牢关对持许久,关东联盟的大军早不来晚不来,偏偏在这时候有了进攻的迹象,着实让众人有些错愕,还有些担忧。
李昊眉头紧皱,心中有些惊讶。
他果断道:“走,去城头。”
众将领不敢怠慢,纷纷疾步跟在李昊身后,向着城头的方向走去。
当众人来到城头,却见城东远方的空地上,约莫有四五万人的样子。他们停在虎牢关城墙的数百米外,犹如择人而噬的太古凶兽,气势磅礴,杀机沸腾。
李昊目光微凝,虽隔着数百米,依旧能够看清来人的模样。
为首者,正是当初想要与郭汜里应外合破关的骁将。
他们停在虎牢关外,既没有直接攻打关隘的迹象,但也没有想要撤退的想法。两军就这么隔着数百米的空地凝视,气氛凝重犹如暴风雨的前奏。
不多时,远方战马奔腾似雷霆,将虎牢关的城墙都震动地颤抖了起来。
却见数之不尽的兵马自东方而来,马蹄声与将士的跑步声混杂,好似雷霆般震动天地。
李昊放眼望去,漫山遍野都是关东联盟的军队,一时竟算不出来敌方到底来了多少人。
只见敌军旌旗连天,刀枪如林,将士如雨。
董旻到底是老军伍了,仅仅打眼一看就大致推算出袁绍的兵力。他满脸错愕,疑惑道:“全军而来,袁绍疯了不成?”
荀攸不知何时来到了城墙,眉头紧皱地眺望着宛若潮水般用来的关东大军,沉重道:“只怕袁绍是有意如此。”
董旻急声道:“此话怎讲?”
荀攸叹息道:“将军难道没有感觉到,他们来的时机太巧了吗?”
太巧了!
董旻到底不是愚笨之人,很快明白了荀攸的潜台词。
他惊呼道:“你是说,他们已经知道了朝廷的旨意。这么可能,我们也才刚刚收到消息,他们怎么会,会。”
董旻说到这里,突然有些明白过来。
正常情况下,关东联盟的人不应该比他们先知道这个消息。
可要是有人故意通风报信,又或者有人早已经与关东联盟的诸侯们有了勾结,那对方知道这件事也就完全说得过去了。
荀攸苦笑道:“怕是有些人与关东叛军有着我们不知道的联系。”
“什么!”
其他将领闻言,纷纷惊呼。
董旻眉头紧锁:“难怪王允老儿如此卖力,甚至费尽心思的对付主公,原来是这样。”
其他人听到这里,有人依旧满脸茫然,搞不懂到底什么缘由,有人则恍然大悟。
李昊眼帘微垂,也明白了荀攸的意思。
王允之所以费尽心思想要对付他,说到底就是为了一个名利。
这次铲除董卓恢复朝政的事情,是由李昊与张温等人主持,而远在长安的王允与这件事情没有一毛钱的关系。
这也意味着将来若是论功封赏,王允能够得到的好处屈指可数。
对王允这种已经位列三公,在政治上没有太多进步空间的老狐狸而言,一个足以在史书上大书特书的机会,显然充满了诱惑与吸引力。
而若是能将李昊除掉,也就意味着王允能够获得更大的权势,甚至掌控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