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她穿越都穿了,还能有啥不可思议的?
苏可言只是一笑,并未答话,他娘自然不可能让人给他捎上几朵花儿来的。
“苏少爷,喝口水吧,大热天的。”杨氏将又涮过一遍,倒了凉开水的杯子递给他。
苏可言接过来,向杨氏微微笑道:“谢谢大娘,叫我可言就行了。”
“哎,哎。”杨氏连声答应着。这孩子就是好,有礼貌又不拿架子。
苏可言的父亲苏慕安,是这一县的县令,在庄稼人眼里,村长就是个不小的官了,那县令可不得了不得了。因此苏可言每次来的时候,杨氏都十分用心地对待。刚开始还比较拘束,后来熟了之后,渐渐地也就放开了,当成自家孩子待,只是仍然客客气气的。
杨氏自去忙活去了,留苏可言和两个孩子说话,临走时候让他中午在家吃饭,苏可言也高兴地应下了。
“学堂里还有人留下吗?”莲子问道。
苏可言摇了摇头:“没了,都回去了。”
跟着刘先生进学的孩子,虽也有出身富户的,但大多数还是像虎子这样的农家的孩子,每逢春种秋收的时候,刘先生都会放假让他们回去帮着家里干些活儿。苏可言的父亲对他要求十分严格,再加上他自己又是个上进的,所以很少回家。
“我爹说等过段日子,把我弟也送过来。”苏可言又道。
“啊?你还有个弟弟?”莲子惊问道,以前还真是从没听他说起过,还以为家里只他一个孩子。
苏可言笑着点点头:“嗯,比我小两岁,今年六岁了”,接着又道,“我还有个妹妹呢,叫可心,今年才三岁。”
孩子还真不少,莲子心中想着。
“你弟也要来啊?”栗子探头问道,见苏可言点头,忽然笑道:“那可真是好极了。哎,你弟会捉小蝌蚪吗?”栗子一副兴趣极大的样子。
苏可言摇摇头:“不会。”
栗子微微有些失望,又问道:“那会扑蜻蜓吗?”
苏可言仍是摇头。
“啊?啥都不会啊。”真是够笨的。栗子很失望,但是很快又拍拍小胸脯,冲苏可言笑道:“没事儿的,包在我身上,肯定教会他。”
莲子白了她一眼,道:“人家是来读书的,又不是来捉蝌蚪扑蜻蜓的。”
栗子哼了一声,没理会她,又低头开始掐地瓜秧子做手链项链。
太阳完全升起来的时候,场上也收拾得差不多了,只留下花生果子和秧子在太阳底下晒。
杨氏让孩子们都回家凉快去,自己用围裙兜了一兜花生果子回去了,打算切碎了放上辣椒炒一炒,也算是个新鲜的菜了。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十六章 中秋节
这几日天气一直不错,太阳高高的,没几日就把场上的花生果子晒好了。
“今年咋恁多呢?”刘景仁忍不住惊道,有些不太敢相信自己的眼睛。
花生果子摊在地上晒,看不出比往年多出多少来,这一装进麻袋里,足足比往年多了好几麻袋,一点也不比一级地的产量低。
“我就说嘛,今年咱一定能丰收,也不白费了咱莲子日日跑地里看去。”杨氏笑道,她也没想到今年的产量竟然这么高。
莲子在一边抿嘴儿笑。
这也并不全是她的功劳,主要还是因为今年风调雨顺的,下种也及时,肥料施的合适,再加上田间管理丝毫不放松,时时刻刻防着地上的小飞虫和地下的蚜虫,这才保证了今年的丰收。
“咱当初要这二亩三级地还真是没要错,要是要那一级地二级地啊,你娘肯定不会给。”杨氏冲刘景仁道。
刘景仁只是呵呵笑了几声,并没多说话。
收了花生,把晒干的花生秧也垛成草垛,这秋收就算忙过去了。虽然累了点,辛苦了一点,但是全家人都是十分高兴的。还是自家人干活自在,比以前一大家子人一起干还要快。分家真是分对了,杨氏很后悔没早一点分开。
再过上几日,等到大家都忙完了秋收,就拿出些花生送到村后的油坊去打油,留下一些自己吃,剩下的就等到村里有人来收花生的时候卖掉。
刘景仁正要用手推车将几麻袋花生果子推回家里去,只听得有人喊道:“刘家大哥”。
听得人喊,一家人忙看过去。
这来的人莲子认识,正是张掌柜铺子里的一个管事儿的。
“伯伯。”莲子见他来了,远远地喊了一声。
刘景仁和杨氏自然也认得这人,知道肯定是有重要事儿了,忙往家里让。
“不了不了”,那人忙摆手道,“我只是顺路过来一趟儿,掌柜的让我来知会你们一声,中秋节快到了,多做些果脯和蜜饯。”
“哎”,杨氏答应着,“知道了,我们会赶紧儿做的。”
那人又嘱咐了几句,便赶紧上了来时的马车,走远了。
“咋就忘了这事儿呢?”莲子一拍自己脑门,口中嘟囔道。这段时间心都扑在秋收上了,竟忘了还有半月不到就是中秋节了。
中秋节可是个大节啊,正好这时候各种果品都收获了,铺子里能上的种类也多,也新鲜。加上节日,销量肯定会很好。每年也就是从中秋节,张掌柜的铺子开始进入销售的旺季。
花生都收好放进了家里,花生秧也垛好了,用一块大油布盖着,等到得了闲的时候轧碎了,喂给牛当草料。
都收拾好了之后,杨氏和刘景仁便又开始四处购买鲜果。
夏天的时候果子种类多,桃子杏子什么的,莲子都做过,张掌柜也都收了,打算秋冬的时候卖。现今看来,张掌柜应该是觉得存货不够,这才让莲子他们再趁中秋之前赶着做一些。
现在的水果差不多只剩苹果了,吸收了前次的经验,这回刘景仁在夏天的时候就在自家西屋边上挖了个地窖,用来储藏东西还是十分好用的。
如今家里也有了积蓄,夫妻俩便直接赶着牛车去了果园,买了一车的苹果回来,全都整理好放进了地窖。
从第二日开始,莲子家又开始了艰辛的历程,整日忙得人仰马翻的,饭都来不及好好地吃。这才赶在中秋之前,做出了二百来斤果脯和蜜饯。
与此同时,刘景林编的小篮子之类的手艺活儿,张掌柜也让他们再接着送货。
这半年的时间,铺子那边虽然因为淡季没有订货,但是刘景林一直没有闲着,有空没空地都在忙活着。他眼睛看不见,十足得不方便,又不能下地,所以闲暇时候多,做的活儿也差不多都快堆满了屋子。
要送的东西比较多,一车肯定是装不下,但是离中秋仅仅还有两天了,杨氏想明天回娘家送礼去,所以只能赶在今日,一天就把东西全部送过去。因此上午先把果品送去了,中午又回来装了刘景林的东西送过去。
全部送完之后,已经快天黑了,杨氏和刘景仁火急火燎地又去集上买了些月饼、鱼、肉和酒,打算明天去娘家送礼。一年到头也就中秋的时候和过年的时候正儿八经地回去两趟,所以自然要好好准备。
往年的时候,杨氏都是用自家新收的花生自己做月饼。今年实在是忙得丁点儿空没有,因此直接狠了狠心,从镇上的点心铺子里买了现成的。回家之后先把一包小的给孩子们尝了尝,比起自家做的,还要好上几分。
次日正好是八月十四,一家人早早地起来,杨氏去灶间做了早饭,吃完之后,刘景仁套上牛车,带着一大家子人去了杨氏的娘家。
这日无非就是和过年的时候送礼差不多,去到那里吃了顿饭,说了会子话,便回来了。莲子的姥娘还是像上次一样,将带去的东西又给回了一半,另外还将杨氏埋怨了一通,嫌她竟买了那么贵的月饼,一点也不知道节省着点花钱。
回到家之后,天色还没上黑影,杨氏没有急着做饭,反是将带回来的东西都归整了,向刘景仁道:“咱们带着孩子去老家吧。”
刘景仁从早上开始就想提这个事儿,只是怕杨氏不高兴,没敢提。如今见她竟主动提出来了,心里顿时有了底,忙不迭地笑着应是。
“咱分家的时候也都说好了,单过是单过,但是逢年过节的时候都要在一起。咱们也不能为着这事儿落人话柄,他们咋样是他们的事儿,横竖我们只要对得住自己的良心就行。”杨氏说道,将东西都放进了篮子,又拿上这几日剩下的十几个鸡蛋,喊上孩子们,锁上门,和刘景仁一起向刘老爹的宅子走去。
进门之后,见沈氏和李氏正要准备做饭,刘景仁和杨氏喊了声“爹、娘”,莲子姐妹则喊了“爷、奶”。至于李氏,直接忽略不计,杨氏生她气还没生完呢。
“还知道来,还以为当我们死了呢!”沈氏不悦道。
当初就是因为婆媳吵架才分的家,如今看来,沈氏似乎还是没有消气儿。她眼里只有刘景林一个,旁人哪怕是做的再多,她也不会瞧见。
“大过节的,说的啥话!”沈氏话音刚落,便被刘老爹喝了一句。当初分家也是不得已,如今过节,孩子们能回来,说明是二房一家明事理,他心里其实还是很高兴的。
沈氏瞪了他一眼,又向杨氏道:“还不快来做饭,杵在那儿就能有饭吃?”
杨氏知道她自来就是这种人,也就懒得再和她计较,将东西都拿到了灶间,挽了袖子动手做饭。
莲子和三个姐姐进了堂屋,此时麦子也走了进来,将莲子姐妹四个打量了又打量,最终不屑道:“穿啥都是那寒酸样儿!”
今日去姥娘家,杨氏自然是让孩子们都穿上了上次新做的水红色褂子,下身穿着后来做的水红色褶裙,这样看起来,倒是十足得可爱喜庆。
麦子将下巴一扬,坐在了桌边的矮凳上,只等待着吃饭。谷子则綄了袖子,将桌子又擦了一遍,碗筷也都收拾了。
麦子比谷子还要大上一岁,过了年也该十二了,但是她在家别说没有长姐的样子,能不被人当做祖宗一样地伺候,莲子就觉得她很造化了。
“栗子,你过来。”春子从里间出来,向栗子招手。
“啥事儿啊,小姑姑?”栗子边问边去了春子那边。
春子温柔和善,心地也是极好的,莲子姐妹几个都喜欢和她一起玩。她自从分家后,有空的时候也时常去莲子家,陪杨氏和孩子们聊聊天,或是给帮帮忙啥的。
“这是你上次央我做的花儿,这不,做好了,你看看。”春子说着,将手中的几朵绢花拿给栗子看。
上次裁衣裳的时候,栗子将杨氏裁剪下来的碎布料都收了,交给春子,央烦她给做成头花。
杨氏太忙,没有空闲做,谷子和豆子的针线活儿又还都不行,所以栗子只能找姑姑春子帮忙。
“很好看啊”,栗子将花儿放手里转着看,花瓣剪的颤颤巍巍的,戴在头上一定俊得很。
栗子将花儿塞到莲子手中,从中抽出一朵,向春子道:“小姑姑,快给我戴上。”
春子笑着道了声“你这丫头”,将花儿插在了她的一只小抓髻上。
一旁的麦子往这边瞟了一眼,鼻子里发出不屑的哼声:“啥破烂玩意儿!”
栗子才不会让她:“破烂玩意儿你也没有。”说着将莲子手中的花儿解了,每人发了一个,连春子都有,就是没有麦子的份儿。
莲子不太喜欢这些花儿朵儿的,每日戴上还要时常注意掉了没掉,觉得很是麻烦,但是既然是栗子和春子费心做的,便也就收下了。
这边的混闹并没有惊动灶间的人,没一会儿,飘着香气的饭菜便陆续上了桌。
日子总会越过越好 第三十七章 死性不改
还是按照往常的惯例,刘老爹带着儿子们在炕上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