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靠煎饼成富贾[种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做生意的名声是顶顶重要的,倘若真的有因为“饱餐一顿”的外卖员而丢财甚至丧命的案子,那包括什锦食在内、他的心血就全毁了。
  但是这个问题暂时没什么太好的解决办法,严墨戟总不能找冯问兰再要一百瓶豹胎易筋丸类型的药控制那些招聘来的江湖武人吧?
  只能暂且先用已经用熟了可信任的人,后续招聘新外卖员也先观察一阵子,慢慢地往外放。
  “要说解决这个问题,还是挑选自家培养的武人好些。”周洋叹道,“家养武人总比外面招聘的强。”
  这倒是给了严墨戟一点灵感:“正规门派的弟子是否会好些?”
  周洋怔了下,回答道:“正经门派大都有门规,弟子也都有户籍,确实比江湖散人好些……但是这些门派大都有自己的产业,哪会来我们什锦食做事呢?”
  吴娘子在一旁对着青州城的大地图,查看着“饱餐一顿”的总部应该安置在哪里,听到这里插了一句嘴:“这也未必,按奴家所知,除了那些大门派,如今不少小门派的日子越来越不好过了。”
  “哦?这是为何?”
  “朝廷这些年一直都在针对江湖武林,但凡属于江湖门派的产业,大都遭了各种刁难,又有锦绣门在后头四处吞并。”吴娘子叹了口气,“奴家从前也是有门派的人,只是后来日子不好过了,掌门顶不住,便将门派解散了。”
  周洋听了也叹口气:“恐怕只有有宗师坐镇的剑宗和气宗,才让朝廷不敢过分针对。”
  严墨戟从这些江湖形势中敏锐地感觉到了机会,眼前一亮:“那岂不是我们尝试与那些入不敷出的小门派接洽做长期生意,便很容易达成协议?”
  出乎意料,吴娘子脸色一正,提出了自己的反对意见:“东家最好莫要如此。”
  “为何?”
  “一方面江湖门派与普通百姓之间隔阂颇深,恐怕不会轻易理会咱们;另一方面,东家你要知道,朝廷针对的便是江湖门派的产业,咱们如今请些小打小闹的江湖散人也就罢了,与正经门派接洽,岂不是白给朝廷针对的理由?”
  严墨戟没想到吴娘子竟然能说出这么一番颇有见地的话来,有些惊讶地看她一眼,直把吴娘子看得有些不好意思:“东家,奴家可是说错了?”
  “没有,你说得很对。”严墨戟连忙解释,笑道,“只是没想到你这么有见识,看来‘饱餐一顿’交给你们夫妇,是正确的选择。”
  见东家夸奖了自己的妻子,周洋在一旁顿时有些自得地笑了起来。
  笑归笑,问题还摆在那里。
  严墨戟自然知道跟朝廷对着干是没有好下场的,而且以他的了解,本朝在政事上还算廉洁,赋税也不重,边关外敌也蹦跶不起来,各地都没什么乱子,百姓安居乐业,只有江湖人被朝廷针对过得不大如意。
  但是“饱餐一顿”要想做起来,轻功人才是必不可少的。
  严墨戟晚上睡觉的时候,叹着气和纪明武抱怨了一下:“要是什锦食被朝廷针对了,那可就全完蛋了。”
  纪明武今晚又拿了一块木头慢慢地雕刻着,耐心地听完了严墨戟的抱怨,最后才抬起头来看他一眼:“不会。”
  严墨戟没懂:“什么?”
  “朝廷不会针对你的。”纪明武放下刚来了个头的木雕,拍掉身上的木屑,拄着拐杖走了过来,轻轻拍拍严墨戟的肩膀,眼神沉着且温柔,“只管做你想做的。”
  严墨戟在纪明武温柔的眼神差点要融化,有些不好意思地低了一下头,又抬起头笑道:“武哥怎么确定的?”
  纪明武没有回答,反倒是说起另外一事:“招聘轻功的江湖人,不妨去和李四询问一下。”
  “我之前问过钱平,钱平说他对这方面不太懂……”严墨戟摸了摸下巴,想了想,赞同地点点头,“不过李四消息比较灵通,我明天问问他。”
  然后他又有些可惜地叹口气:“就是府衙的口风还得找人去探知一下,看看朝廷最多能容忍多少江湖人在咱们产业里做事。”
  纪明武看着严墨戟郑重思索的样子,眼中微微泛起一丝笑意,旋即无声叹了口气。
  他把刚才拍严墨戟肩膀时偷偷拿过来的墨玉放入怀中,自顾自洗漱去了。
  …
  第二天严墨戟去找李四问了一下,李四果然知道的比钱平多不少:“附近就有个风步派,门派不算大,门内擅长轻功和剑法。”
  “哦?那他们缺不缺钱?”严墨戟饶有兴趣地问。
  李四噎了一下:“……这个我也不清楚,不过门派既然不大,想必日子过得不会很好。”
  “那可以考虑接洽一下。”严墨戟摸着下巴想了想,“不过还是要先跟府衙打探一下消息。”
  向府衙打探消息其实还挺不容易的,严墨戟找了美食广场的几个掌柜问了问,最后吕掌柜提供了一条路子,请府衙几个小吏喝酒,让他们帮忙向府衙里的大人们打听一下。
  这几个小吏其实职位不高,不过严墨戟知道现在什锦食也才刚起步,又是“士农工商”里最末的商户,自然找不到什么大人物,便准备了纹银,约到了青州城最好的龙泉酒楼,请几位帮忙打探消息。
  吃人嘴短、拿人手软,几个小吏虽说面对这些末流商户神态有些倨傲,但收了严墨戟分量不轻的银子,也拍着胸脯答应一定会给他打听清楚。
  不过从这几个小吏透露出的意思,朝廷对江湖门派的态度还是相对坚决的,可能不会有多大的口子肯开给什锦食。
  还有个年纪不小的小吏隐晦地劝了严墨戟一句:“严老板,你那什锦食的铺子,生意也不错,何必非要和那些江湖野蛮之徒挂在一起呢?”
  严墨戟只是笑笑。他只是想确认朝廷能容忍的底线在哪里,免得自己越雷池而不自知,落得个牢狱之灾。
  古代官场的办事效率,严墨戟心里也有准备,把事情委托出去之后,就暂且放下来,转头开始忙活起纪明文和张三郎提供的方案来。
  之前严墨戟要大家下去实地调查重新制定方案,好些人在调查过程中就意识到了自己提出的想法的缺陷,重新开始思索、甚至直接推倒,也有些会来问严墨戟的意见。
  也许是成人的思维一时不容易跳出固有习惯的约束,最早提交了方案的竟然是纪明文和张三郎这两个年纪最小的未成年人。
  他们的方案是做青州书院的生意。
  “青州书院?”
  严墨戟饶有兴趣地看着手里这份一看就是出自张三郎手笔的计划书:“在青州书院里头做美食广场?”
  纪明文点点头,有些兴奋地道:“我这几日刚好撞见了苑五少爷,跟我抱怨了一大通书院里的清茶淡饭,乏味无趣,说特别想念咱们什锦食的美味——但是书院里都是农妇煮的大锅菜,根本无法入口。”
  青州书院作为青州城内最大也最知名的书院,一直以严苛著称,学生进入书院不得带仆役,唯有沐休时方可离开书院,第二天必须按时回归。
  这几个月苑五少爷每次沐休都要跑来什锦食,点上一大堆美食,一边吃一边向他们诉苦。
  严墨戟也看得出来书院里生活很是清苦,瞧五少爷那圆滚滚的身材,才过了几个月,竟然瘦出人模样了。
  面对纪明文自信满满的目光,严墨戟点点头:“所以你想去书院开什锦食?”
  “对!”
  “那你想过没,书院会不会让咱们在里面开店?”
  纪明文迟疑了一下:“给书院的学生们提高伙食质量,不好吗?”
  严墨戟笑着摇摇头:“据我所知,青州书院一贯以严厉和勤俭著称,书院未必不知道学生们的伙食不好,只是想借此磨砺学生们的意志罢了。”
  纪明文想了想,神色有些败落下来,又有些不甘,琢磨了一会儿,眼前一亮:“那咱们在书院外头开铺子怎么样?”
  “哦?”
  纪明文越想越觉得可行:“五少爷跟我说过,他在书院里头时,只能隔三差五叫人买些什锦食的卤味去解馋——既然他能叫人买卤味,那岂不是说明青州书院不禁止外卖?那咱们可有得赚!”
  青州书院禁不禁止外卖,严墨戟还真不知道。不过这是纪明文提出来的方案,他当然不会故意打击,只笑着把手里的计划书向纪明文推了推:“既然如此,你这份计划书还得重新修改一下。”
  “好!”纪明文兴冲冲地抓过来,恨不得立刻就出门,想了想又补充一句,“这次我一定打探清楚书院的规矩!”
  严墨戟叫住她,看了眼进门之后就坐在一边没怎么说话的张三郎,笑着问纪明文:“明文,我还有一事想问问你——这份计划书为什么全都是三郎写的?”
  纪明文怔了一下,小脸上难得露出了羞赧之意:“有些字我不会写,而且我的字……”
  后面没有说完,不过严墨戟看过纪明文那堪比鸡爪子扒拉出来的字体,自然清楚纪明文的未尽之意。
  如果纪明文一直只是作为那个精灵古怪的妹妹也就罢了,严墨戟把纪明文也当做自己的亲妹妹,愿意宠着她;
  但是纪父纪母舍得把她放出来,纪明文自己又对做生意有兴趣,那严墨戟也不打算让纪明文的灵活头脑白白浪费。
  因此他有些严肃地看着纪明文,认真地道:“明文,你要知道,想把生意做大,不要求你饱读诗书,最基本的认字写字还是要做到的。”
  纪明文红了脸。在做生意的方面,她一直都暗中把她的墨戟哥当做目标和前进的方向;之前墨戟哥也从未怎么训斥过她,一直以鼓励和支持居多。这次看到严墨戟脸上的严肃,纪明文只觉得内心一片羞愧。
  见纪明文自己知道羞耻,严墨戟心里暗暗点点头,嘴上还是严肃地道:“我找时间给你请个夫子,你每天抽空跟夫子好好学习知识。”
  纪明文扯了扯自己的小辫,红着脸点头道:“好,我一定好好练字!”
  为纪明文请夫子这件事暂且不提,纪明文过了几日又拿了新的计划书出来。
  这份计划书虽然还是有些稚嫩,但是已经综合考量了地利、人流量、书院规矩、原料供应等各种因素,算得上是一份完整的计划书了。
  刚开始独立制作计划书就能做出这种程度,纪明文在为商之道的天分确实没有让严墨戟失望。
  张三郎在数学上的缜密思维和逻辑能力也让严墨戟有些惊讶,考虑再三之后,把阿拉伯数字和基础运算法则也都教给了他。
  纪明文的计划书后来拿到了严墨戟再次召开的骨干会议上,大家一起商量讨论之后,补充并完善了一下这个计划,最后严墨戟拍板决定,就这么搞!
  …
  青州书院内的生活其实很无趣的。
  每日不是念书便是习字,饭菜都是书院直接雇佣附近的农妇做的,按照书院的要求刻意做得寡淡无比,比清水煮白菜也没有强了多少。
  因为非沐休日不得离开书院,有些受不了的学生便想尽法子从书院外头搞些精致的小吃来解解馋。
  书院对这种行为算是默认,毕竟书院内伙食的标准是为了磨砺这些学生的意志,不是故意刁难他们,弹簧有紧有松才能保证正常。只是若被先生们捉到偷吃书院外头的美食,抄书还是免不了的。
  只是这些学生里,请得起外头的仆役为他们日日买了吃食送进来的也不多,大部分人都只能苦捱着等沐休,或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