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回世子,正是。”女官道,“道衍大师也赞同王妃的意见。”
    “好,孤知道了。”
    朱高炽没有迟疑,母妃在兵事上的谋略以及对战机的把握,自己望尘莫及。道衍大师也赞同,那就更没错。
    之前,他正为固守还是出城迎敌不定,怀疑这是平安的计策,设下埋伏诱守军出城。回头想想,平安不可能有这么大的手笔,一定是父王的援军。
    城头很快响起炮声,守城的威武大将军在黑夜中发出怒吼,威力自然不是张辅刘江带来的火炮可比。
    两面炮火接连响起,喊杀声包围在四周,南军的最后一道心理防线被彻底击溃,再无战意,纷纷逃散。
    本是孤军深入,再被炮这么一轰,仗真没法打了!
    大营不要了,辎重也扔了,先保住性命再说吧。
    平安没办法,只能尽量收拢溃军,亲自带头向真定方向奔逃。他担忧的不只是燕军,还有麾下的南军,如果炸营,几万人都得撂在北平城下。不想士兵互杀,只能带头跑。 就算成为燕军的靶子,帅旗和火把也得举着,无头苍蝇似得乱窜,下场如何可想而知。
    拉紧缰绳,平安心中的郁闷无法言喻。
    打了这么多年的仗,还没这么憋屈过。
    朱老四不厚道,朱老四的儿子也一样!明明戏演得好好的,说翻脸就翻脸,太不讲道义了!
    平安率军一路南逃,张辅领骑兵紧追。追到真定时,城内的徐忠领兵阻截,前后夹击,却没能拦住。
    事实证明,一旦平安小宇宙爆发,除了沈瑄朱能少数几人,真没人能挡住他。
    燕王接到消息时,平安已跑出了河北,大军剩下不到一万人,却连续经历了几番血战,各个凶猛无比。
    经过慎重考虑,与部将商议之后,朱棣下令让开道路,放平安离开。
    守卫济南的盛庸闻听平安败退,立刻派兵前去接应,密令大同守将房昭引兵入紫荆关,占据易州西水寨,引开燕军的注意,助平安脱险。
    盛庸压根没想到朱棣已决定放平安离开,人没接到,反而彻底暴露了朝廷埋在朱棣盟友内部的钉子。
    燕王很淡定,晋王却是火冒三仗,调集护卫,亲自上阵助燕王作战。同时派人去抓房昭一家老小,不想白跑一趟,房昭的家人投缳的投缳,跳井的跳井,一个没留。
    晋王冷笑,家人没了,不是还有族人吗?
    轻飘飘一句话,决定了房氏一族的命运。为了消除燕王的疑心,晋王必须下狠手。
    获悉结果,燕王对朱能沈瑄等人笑道;“善,酷类吾兄。”
    虽没明言,却也让晋王松了一口气。
    南京城中,随着战报不断送回,建文帝越来越暴躁。
    东昌大捷昙花一现,祭告太庙成了一场笑话。
    平安战败,盛庸龟缩济南,河北,山西,辽东诸地尽失,山东大部分州县也为燕王占据。燕军的炮口随时会指向南京,建文帝的脖子上似悬挂了一把大刀,随时可能落下,握刀的人正是他的亲叔叔。
    皇帝犹如一头困兽,文武百官继续装鹌鹑,只有言官还精力十足的蹦跶,北平战败的消息传来,马上一蹦三尺高,立谏撤去平安都督一职,解除他手中的军权,将他拿回京城查办。刑科给事中言之凿凿,平安几番作战不利,有投燕之嫌,必须查办!
    拿下平安,谁能代替他指挥军队?
    这是五军都督府和兵部的事,与他何干?他是言官,讽谏皇帝,纠察百官,只需做好本职工作即可。
    武将们气得眼睛发红,希望皇帝能办了这个挑事的祸头,哪怕斥责几句也好。可建文帝再次让他们失望了,他没把平安拿下,却也没斥责挑事的言官,只是无力的挥了挥手,宣布退朝。
    六科给事中和御史们嘲讽的看着朝堂上的武将,蔑视着这群只会喊打喊杀的莽夫,昂首挺胸的走出奉天殿,活似一只只骄傲的斗鸡。
    武官们咬牙切齿,殿外执勤的大汉将军也是绷紧了脸颊。
    为这样的皇帝卖命,当真值得吗?
    回到乾清宫,一身疲惫的建文帝令人召来方孝孺,不为问计,只为找人说说话。这个书呆子已经坑了他一次,朱允炆不想再被坑第二次。
    不想方孝孺却固执得很,坚决要为皇帝分忧,不顾建文帝的阻止和殿中宦官哀怨的目光,慷慨言道:“臣有一计,可令燕逆无暇南顾,父子相疑!”
    此言一出,捂脸的建文帝慢慢转头,看着信心十足的方大学士,心中慢慢浮起一丝期待,要不要再信这个书呆子一次?
    殊不知,方大学士的计策的确带来了胜利的希望,却不属于建文帝,而是燕王。
   
    第九十三章 坑死人不偿命

    短暂的皇帝生涯中;朱允炆犯下过无数的错误,宠信竖儒,向书呆子问计,无疑能排入前三位。
    被坑一次;可以说是情商不高。
    被坑了一次又一次;那就是智商有问题。
    建文帝的智商应该没有太大的问题;不然洪武帝也不会选他做继承人。无奈头型特殊,脑袋上有坑;没问题也成了有问题。
    方孝孺是学问大家,是条硬汉;更是一颗红心向皇帝的忠臣。
    可惜,他的能力全都用在了读书上,完全套用书上的理论来解决实际问题;还是解决造反的问题,注定会撞个头破血流。不过,有仁慈的皇帝挡在面前,要撞,也是他先上。
    何谓好心办坏事,坑人于无形?方大学士将为世人呈现其中真髓。
    燕王以武力逼迫,建文帝尚能坚挺。
    方大学士亲自挖坑,朱允炆彻底栽倒。
    方孝孺不通实务,却辩才一流。
    建文帝为方孝孺的口才折服,再次采纳了他的意见,决定对燕王父子实行离间之策。
    周王被抓,就因儿子告发。
    建文帝知道燕王不是周王,朱高炽三兄弟也不是为了爵位敢举报老爹的朱有爋,可总要试试看。燕王多疑,只要对朱高炽产生怀疑,目的就已经达到。
    父子相疑,兄弟相争。
    或许不用建文帝动手,燕王的军队就会从内部瓦解。
    乾清宫内,方孝孺侃侃而谈,以一个学者的角度,用最严谨的态度,向建文帝列举了离间之计的种种好处。
    “兵家贵间。臣以为,陛下可遣书于世子,令归朝廷,不究其责,并许以王位。时令人密报燕王,王必北归。天军可趁机夺回粮道,从容布置。再号令天下勤王之兵,大举北伐,事成矣。”
    建文帝听得很认真,不时点头,偶尔还会拍一下桌案,称赞一声“先生大才!”
    方孝孺表示,燕王不忠,乃大奸之人!为了皇帝的江山社稷,他必定竭尽忠智,肝脑涂地。
    当真是忠臣啊!
    建文帝被彻底感动了,执手泪眼,君臣相得。
    情形似曾相识?
    燕王起兵造反时,齐泰为兵部尚书,黄子澄为翰林,君臣三人没少如此“相得”。
    现如今,齐泰黄子澄外出募兵,方孝孺继续两人未尽的事业,在朱允炆的职业道路上挥汗如雨,不断挖坑。
    建文帝摔得鼻青脸肿,爬起来,仍要赞一声“先生大才”,然后流着眼泪继续摔。
    当真是命苦。
    计策已定,方孝孺亲自动手执行。
    北平是燕王的老巢,朝廷埋下的钉子基本都被清理干净,方孝孺却不然。身为天下读书人的楷模,方大学士的崇拜者一抓一大把,或许他们对朝廷会有这样那样的非议,在建文帝身上也能挑出各种毛病,对方孝孺却从未说出个不字。
    方大学士想了解燕王父子的关系?
    没问题!资料整理好马上送到。
    方大学士想对燕王父子用间?
    更没问题!一切为了正义!
    曾因公务进出燕王府的翰林编修林嘉猷,对燕王父子的关系十分清楚,对朱高炽和朱高煦朱高燧之间的争锋也了解一二。方孝孺向皇帝提出用计离间燕王父子,林编修在其中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书生也懂得柿子要用软的捏,下手要尽快。
    为确保计划万无一失,方孝孺撇开成见,建议皇帝启用锦衣卫和宦官。
    洪武年间的锦衣卫号称无孔不入,办事能力一流,大臣晚上多吃几块肉,洪武帝都一清二楚。即使荒废了几年,架子还在,应该能挑出可用之人。
    宦官中一直流传燕王仁爱之名,连方孝孺都有耳闻,不知道的,或许只有身居皇宫,被宦官和宫人包围的朱允炆。如果派宦官报信,老谋深算的燕王应该也会中计。
    “派遣锦衣卫入燕贻世子,令宦官至燕王处报信,此计可成。”
    重新启用锦衣卫?
    建文帝脸上浮现出几许迟疑之色。
    暗地里他一直在用锦衣卫,同燕王有牵连的勋贵和武将家中都有锦衣卫的耳目。可大部分朝臣,尤其是文官们一直被蒙在鼓里。依方孝孺计划行事,无论事成与否,锦衣卫都会被摆到台面上,这同朱允炆一贯的形象完全不符。
    宦官更让建文帝皱眉。
    太祖高皇帝亲自立下石碑,宦官敢干预政事,发现就砍头。剥皮充草是官员的待遇,宦官无权享受。
    “爱卿,一定要用锦衣卫和宦官吗?朕……”建文帝很是犹豫,“或许可从勋贵中择选一二?”
    “陛下,此计非锦衣卫同宦官不成。”
    “果真不成?”
    “果真不成。”
    “……好吧。”
    建文帝又一次被方孝孺说服了。当即命方孝孺起草诏书,召锦衣卫千户张安觐见。至于为燕王送信的宦官,建文帝选定了王景弘。
    在皇帝看来,一直随侍在他身边的王太监,忠心应该没有问题。
    旨意一出,连王景弘都不敢相信。
    方孝孺挖了坑,建文帝仍觉得深度不够,自己又挖了两锹。
    当真是天意弄人,点背不能怨社会。
    “陛下,臣一定不辱使命!”
    张千户是难得的忠心之人,虽然以敏锐的直觉察觉到此行定是有去无回,无论燕王中计与否,自己的项上人头都将不保,仍毫不迟疑的接受了任务。
    不接受也不行。获悉如此机密,又蒙皇帝亲自召见,敢拒绝,同样是死路一条。
    王景弘伏在地上,痛哭流涕,“奴婢此去,不能再侍奉陛下,陛下一定要保重龙体!”
    建文帝难得给宦官一个好脸,温声安慰了王景弘几句,还给了他不少赏赐,自以为得到王景弘的忠心。殊不知,眼前这个泪流满面的宦官,正暗地中盘算将计就计,将朝廷兵力不足,京城空虚的消息一并告知燕王。
    正愁消息送不出去,方大学士当真是及时雨啊!
    一番谋划之后,建文帝三年十一月,锦衣卫千户张安和内侍监太监王景弘带着方孝孺拟定的诏书出发了。
    出了南京,两人一路北上,进入山东之后,在济宁分手。
    张千户快马加鞭赶往北平,王景弘奔向燕王驻军的定州。
    彼时,河北境内大雪漫天,若非有坚强的意志力支撑,张千户怕会在中途壮烈,没见到朱高炽就被冻死在路旁。
    距北平二十多里的孟家屯,角楼上的青壮发现了行迹可疑的张安和同行的几名护卫,当即报告了族老。孟重九做主,将这行人的踪迹告知里中巡检。
    “亏了十二郎三个,咱们才有今天的日子。现今不比以往,大家可都要警醒些。但凡有一点不对,也要立刻报知巡检,或是入城上报大令。”
    族人们点头纷纷称是。
    十二郎带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