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穿耽美]清和-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话声落下,立刻有两个铁塔似的壮汉从队伍中驰出。
    盾牌手从中分开,让出一条通道。
    乞列该为首,塔拉阿木随后,三人三骑飞驰而出。背上的弓弩,马背上的箭簇,无一不反射着寒光。
    瓦剌壮汉没动,也没露出半分胆怯神色。
    他身后的瓦剌骑兵同时拉开长弓,瞄准明军的盾牌手。只要情况有任何不对,一场厮杀在所难免。
    “我乃天军麾下,泰宁卫都指挥使佥事乞列该。”
    乞列该自报身份姓名,上前交涉。
    瓦剌壮汉瞬间认出了乞列该的身份,兀良哈。
    看来,这支明军队伍很不简单。
    不说被大明看重的兀良哈,单是队伍中的火器数量就远远超出预期。
    早些年,瓦剌没少到明朝边境打谷草。甘肃宁夏等地几乎成了瓦剌人的粮仓。直到洪武帝分封诸子,喜好光膀子的朱权和爱好烧帐篷的朱棣坐镇北疆,双方实力的天平才慢慢开始倾斜。
    北疆九位藩王,除个别之外,个顶个的不好惹。
    孟清和刚从军时,恰好遇上藩王们的联合军事演习。
    边军在边境线上喊打喊杀,吼声震天,不只震慑了南京的建文帝,也让草原上的邻居心惊肉跳相当长一段时间。
    鞑靼瓦剌始终是永乐帝的心腹大患。起兵造反,朱棣都不忘留下数千军队戍卫边塞。
    由此可见,朱棣在位一天,鞑靼瓦剌的日子就别想好过。当然,随着蝴蝶翅膀的扇动,历史不断发生改变,换成朱棣的继承人上位,明朝邻居的日子也未必会好过到哪里去。
    乞列该和瓦剌壮汉的交涉十分顺利。唯一的问题是,不能马上确定盒子里的首级究竟是不是本雅失里本人。
    “伯爷,卑下未见过完者秃,实在不能断言。”
    乞列该很是纠结,就好像有根胡萝卜吊在眼前,张开嘴却怎么都咬不着。
    “不急。”孟清和笑道,“吾已遣人飞报定国公,可先将人留下,就地扎营,待定国公前来再做计较。”
    “是!”
    乞列该奉命再同瓦剌人交涉,这次双方似产生了分歧。瓦剌人也不是傻子,万一明军趁机把他们收拾了怎么办?
    最后,瓦剌骑兵中走出一名约三十许的壮汉,做主答应了孟清和的提议,乞列该才完成任务。
    可以看出,这名壮汉的身份很不一般,光是佩刀上镶嵌的黄金和宝石就不是寻常人能用。此人必定是部落头领,只是不知部落大小,在瓦剌王帐中的话语权如何。
    “吾名太平,瓦剌客列亦惕部首领,受明天子封为贤义王。
    见到孟清和,太平很是吃惊。他完全没想到,在这支明军发号施令的竟是这样一个人。
    穿着铠甲依旧显得单薄,草原上的风都能将他吹走。
    看起来就没什么体力,能打仗吗?
    貌似连头山羊都扛不起来。不客气点说,部落里的年轻姑娘都比他壮实。
    太平吃惊时,孟清和也在仔细打量眼前的瓦剌部落头领。
    高大健壮,目测身高至少一米八,几乎要达到一米九,比国公爷还要高出一点。
    肤色接近古铜,五官深邃,眉毛浓得几乎要连在一起。眼睛是灰蓝色的,摘下皮帽,阳光下,头发接近深棕。按照后世的标准,绝对够得上五星级的猛男帅哥。
    孟清和可以肯定,太平绝不是土生土长的蒙古人,除了中亚民族,说不定还混了欧罗巴的血统。
    当年的元朝军队在亚欧大陆横着走,明朝边卫还有俄罗斯人后裔,见到一个有欧罗巴血统的瓦剌头领,不奇怪。
    不过,该怎么和这位打招呼?
    见到你很高兴?
    握拳捶肩膀?
    考虑再三,孟伯爷还是选择了最中规中矩的方法,下马,抱拳,行军礼。
    “本官乃大明天子敕封一等伯,征讨大军左军副将,御赐国姓,名上清下和。”
    文绉绉的一句话,乞列该翻译得十分艰难,却瞬间震住了太平。
    大明一等伯,国姓?
    太高大上了有木有?
    “原来是国姓爷,失礼!”
    瓦剌壮汉笑得无比阳光。
    孟伯爷被闪了一下眼。扯扯嘴角,谁说壮汉们一根筋,不会说好话?国姓爷都出来了!
    简单寒暄之后,明军和瓦剌骑兵相隔五百米左右,分别扎营。
    装着本雅失里首级的匣子仍在瓦剌壮汉手里,因不能确定真假,孟清和决定,等沈瑄赶到再做正式交接。
    不过,依瓦剌人的态度,首级是正主的可能性高达百分之九十以上。
    斥候派出不久,国公爷到来还需一段时间。
    孟清和干脆下令埋锅造饭,一边等人一边填饱肚子,两不耽误。
    多日里,除休息之外,吃饭都在马背上。
    能受苦,也快到极限。
    他受够了石头似的黑面饼子。哪怕是撕开丢到热水里煮一煮,至少不会硌牙,更不像有铁片划嗓子。
    “果然是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孟清和走到一处火灶前,看着热水咕嘟嘟开始冒泡,想起马背上还有两条肉干,立刻让亲卫取来,抽—出靴掖内的匕首,切几刀,一股脑的丢进锅里。
    “有盐没有?”
    “啊?”
    火头军被孟伯爷的举动惊呆了,问了两次,才回过神来。
    “有,有!”
    连忙点头答应,取出装盐的皮囊,还找出两把胡椒。
    去河边取水的边军抓了两把野葱,也被孟清和扔进了锅里,这次连切都没切。半晌,锅里的香味冒出来,连孟清和都忍不住流口水。
    在部分人眼中,这锅汤泡饼子定是难以下咽。于深入大漠的边军而言,却胜过任何珍馐佳肴。
    孟清和从火头军手里抢过木勺,舀起一块煮软的饼子,吹了两下送进嘴里,烫得直吸气,却还是笑咧了嘴。
    “熟了,都拿碗,今儿本伯充一回火头,给尔等药汤盛饭!”
    军汉们轰然应诺,连泰宁卫的壮汉们都凑起热闹。
    熟悉的一幕,让孟清和想起在开平卫的日子。
    一晃经年,人未老,记忆先开始褪色。
    摇摇头,舀了几碗,终于把木勺递给等在一边的火头军。再不换手,这位怕会哭出来。
    “得了,给你。”
    孟清和端着个大碗,和军汉一样蹲在战马身边,大口大口的往下咽。
    军汉们看得稀奇,孟清和却毫不在乎,摆摆手,一边喝汤,一边说道:“想当年在开平卫时,别说汤里有肉,连硬面饼子都要论个数。那年鞑子到开平卫打谷草,我不过是个总旗,带着五十几个兄弟守地堡,好容易活命,才吃上一顿肉……”
    孟清和说得大方,军汉们听得有趣。连日行军也让军汉们明白,这位伯爷,压根没勋贵的架子。
    “伯爷了不起!”
    军汉们起哄,孟伯爷站起身,碗递给高福,清清嗓子,沉寂多年的“套马杆汉子”再次出炉。
    兴宁伯带头,军汉们也扯开了喉咙。
    吼声随风飘远,瓦剌壮汉目瞪口呆,在一声声的“威武雄壮”中掉了下巴。
    飞驰赶来的沈瑄也被似曾相识的“汉子”之声惊到了,记忆中,某些需要被碾碎的画面又开始排列重组,再次呈现。
    想当年,英武的国公爷,就是在这样的“歌声”中,左脚绊右脚,一个踉跄,差点扑倒。
    猛的一挥鞭子,定国公周身的煞气瞬间飙升。
    正吼得开心的孟某人,突然背后一凉,头皮发麻,转过头,看向烟尘腾起的方向,一身玄甲的国公爷正飞驰而来。
    孟伯爷摸摸脖子,不知为何,突然有了相当不妙的预感。
    永乐七年八月,征讨大军再传喜报,鞑靼可汗本雅失里已死,首级正在抵京的路上。一同前来的,还有百余人组成的瓦剌使臣队伍。
    接到喜报,朱棣当即下旨,赐瓦剌首领顺宁王马哈木金二十两,银五十两,宝钞五百锭,纱绸布帛百匹。赐瓦剌客列亦惕部头领,贤义王太平金十两,银三十两,宝钞三百锭,纱绸布帛百匹。并赐给瓦剌诸部阿只里海子至色愣格河土地,许其冬春在此迁移放牧。
    为显示“公平”,也为抹平之前食言一事,永乐帝大笔一挥,将忽兰忽失温以东的土地赐给兀良哈,许三卫在此放牧。
    赏赐的土地本都属于鞑靼,慨他人之慷,朱棣毫无压力。
    仗打营了,本雅失里这个名义上的鞑靼可汗被咔嚓了,鞑靼太师阿鲁台不知所踪,非为日后考虑,朱棣甚至想把鞑靼的地盘都划拉到自己手里,做自家的宅基地。
    若非成国公进言,魏国公也表示不能这么干,吃相不好看,朱棣百分百会下手。可不下手,着实眼馋。
    最后,是五军都督府和南北两京六部共同商议,得出解决办法,鞑靼终究没有完全被灭,占地盘的条件还不成熟,与其贸然设立卫所,不如采取分割的方式,继续削弱鞑靼,顺便做一下人情。
    “瓦剌奉上本雅失里首级,且于战前对鞑靼多有牵制。兀良哈为陛下冲锋陷阵,立有大功,不若以水草丰美之地加以恩赏,其必能体沐圣德。”
    夏元吉的话很漂亮,朱棣最终采纳了朝臣的建议。但为防瓦剌势力过强,永乐帝决定,大军班师后,将被俘后归顺的鞑靼太保马儿哈咱放回草原,授其为鞑靼可汗。
    “鞑靼瓦剌均狼子野心,一家独大,必会再生贪婪之心,起边境之祸。我朝择弱者扶持,令其互相牵制,方为可行之策。皇祖父之意应是如此。”
    这番话,出自朱瞻壑之口。
    夏元吉震撼到无语。他本想借天子旨意引导圣孙,不料,准备好的话都被堵在了喉咙里。
    “世子聪慧。”
    朱瞻壑正襟端坐,谦虚道:“夏尚书过奖。这些道理,多是孤从书上读到,少保也曾为孤讲过。孤一直不太明白,如今才恍然大悟。孤还小,很多道理,孤只是一知半解,还仰赖夏尚书教导。”
    夏元吉仰头望向屋顶,再次体会到,教导汉王世子是何等的不易。
    亏得夏司徒胸怀宽广,气量博大,否则,孟清和回朝之日,即是夏司徒上门之时。
    作甚?
    单挑!
    把世子教导成这样,是想怎样?把旁人的教学之路通通堵死?!

  第二百二十一章 大感不妙

    永乐七年九月;征讨鞑靼大军班师回朝。
    经此一役;以蒙元正统自居,始终惦记着恢复元朝风光的鞑靼;彻底趴下了。
    可汗本雅失里被杀;首级被瓦剌送到明朝换取封赏。
    太师阿鲁台北逃至荒原地带;后已不知去向;是生是死;无人知晓。
    鞑靼的另两位重量级人物;太保马儿哈咱和枢密知院脱火赤;均被明军俘虏,先后归顺明朝,向明朝称臣。
    鞑靼的土地;水草最丰美的部分已被瓜分;仅存一片狭长地带,留给马儿哈咱和脱火赤放牧。
    此战中,鞑靼死伤和被俘的人数将近八万,彻底伤了元气,短期内,实难东山再起。
    部落失去的牛羊无可计数,更不用提四散的牧民。一旦进入瓦剌地界,或是北逃遇上野人女真,下场只有两个,要么死,要么归顺。
    举部归附明朝的鞑靼部落同样不少。
    这些部落,多是游牧地接近明朝边塞,暗中与明朝互通贸易,早有往来。少数是对本雅失里和阿鲁台心存不满,更有个别是鬼力赤的拥趸,在阿鲁台掌权之后,被强力打压,在草原上活不下去,希望得到明朝的庇护。
    在明朝边境游牧的鞑靼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