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提督学政面试每府前十甲的时候,十分关注叶萧逸这个连中八场案首的学生。随机抽点这批学子考量了几个人的基本功后,果然来点叶萧逸了。
对于考过的背诵题目,叶萧逸是对答如流。
过后学政还和叶萧逸话起家常:
“本官看过你的宗卷,贫寒之家却能出如此锦绣文章,实属难得。我听闻你父为国捐躯,母又早逝,你一人要奉养老小,还要用功读书,很辛苦吧?”
叶萧逸用行礼的功夫,在心里转了几个答案。
叶放天那厮说,这些高位者惯会笼络人心,亲切地跟你话家常,说话说到你心坎里,只是他们的一种本领。其人未必真的同情你,或想帮助你。他只是想要你归心罢了。
跟他倾诉我有多苦,并不是他愿意听到的答案。不能说苦,只能说我很坚强。
这个坚强怎么说也是个问题。“天降大任于斯人,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那一套上位者能用来鼓励别人,我却不能说,老子区区一个农家子哪敢说什么承天大任?要有大任,也是“大人”先扛,这个说法pass,省得被认为妄自尊大。
那就从万能的“孝”道上扯吧,古人的理论认为“不尊父?何以尊君?不爱乡,何以爱国?”,我对家庭有责任心,就是对大人有责任心,这总没有错了吧?
叶萧逸行完礼,先给学政道谢:“学生卑微,得大人关爱,不胜感激。我父为国效力,保家卫国,一生有荣,死得其所。吾父不苦。
父母不在,侍奉祖母和幼妹乃学生之责,尽孝道、全忠义乃大丈夫所为,何敢言苦?大人父母之心,爱人如子,体贴学生微贱,特来相询,学生感激不尽。”
说罢,叶萧逸再行了个礼。
叶萧逸这个马屁算拍对了,舒心得堂上的学政一连说了三个“好”字,还夸叶萧逸小小年纪不但出口成章,还有大丈夫风范,非常好。
终于拍着这位二品大官的马屁了,叶萧逸也放下心来。取得他的好感,将来要推荐名额也容易一些。
退出公堂的时候,几乎各地十甲的学生都认识叶萧逸了。还有上次跟他同在天字号考场的考生过来拍叶萧逸的肩膀:“萧逸弟,这次你还要栖梧吗?”
“啥?”叶萧逸突然被不认识的人拍肩膀,不明所以。
“栖梧啊,人家是凤栖梧,你是一袭白衣弱书生栖梧,我们都认识你了。这次仍是在贡院考棚考试,你还要坐在树下考吗?”
“额……呵呵,呵呵呵呵。”这次叶萧逸也学会打哈哈了,要是他的座位不在茅房旁,也没必要每次都当特例。这种隔间型考场,已经不会被别的舞弊考生连累了。
果然,这次他的座位已经不是排到最末,而是排在天字号考场的一号隔间。他就不折腾了,省得被学政认为他娇气或身体差,上次“病发”就当他跋涉赶考,水土不服吧。
这次院试第一场仍是考默写,出的题都是不常见的,还没有二选一。看来这关能否掉很大一部分人。
叶萧逸仍是妥妥的每题都会。竟然真的有出这些变态的默写!也不枉他老老实实把十三经都背了,还真没白背!
第二天的考试,也是最后一场考试,是考“经义”,就是传说中的八股文。
这种变态的文体终于现身了,叶萧逸要开始搜肠刮肚发功了……
第28章 状元攻略28
衙差把“经义”题目贴出来的时候,叶萧逸就怔了一下,是《论语》先进篇里的句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刚好那晚叶放天怎么都要找他出来,还特地搬典故,跟他提了一下《论语》先进篇!
啧,这家伙是不是故意泄题给他的?虽然题目这句是出自先进篇的第13则《闵子侍侧》,而叶放天提的孔子让弟子言志的典故是出自先进篇的最后一则《子路冉有公西华侍坐》。但是叶萧逸就是觉得这家伙是有意泄题的!
要命,他当时怎么没有get到呢?这个题目很难啊,怪不得叶放天会想方设法事先给他透露,可惜叶萧逸全无准备。
开考后一个小时,叶萧逸都在咬笔头度过,思考着如何破题?
“经义”一般以四书中的文句为题,让考生作文以阐明其义理。“经义”过关的,基本能中秀才,这也是为什么秀才都能开私塾、收学生的原因。
但是“经义”这种文体却不是那么好写的,作为教学的教材,它要用圣人的语气来写,不能妄自加入自己乱七八糟的观点,总之就是要有权威性。
而且还有固定的结构,正儿八经的“经义”一般由破题、承题、起讲、入题、起股、中股、后股、束股等八部分组成。
叶萧逸头疼的就是第一环:如何破题。
所谓破题,即用一两句话说破题意。假如它是“三人行必有我师焉。”这样的题目,就很好破题。这句话阐明的义理是“要虚心好学,每个人都能成为自己的老师”,其重点在于“虚心”二字。
所以“虚心”就是题眼,破题就是取出“虚心”二字,然后以此展开全文。
但是这次考试的题目却很纠结。
“若由也,不得其死然”,这句话的意思是:孔子说,像仲由(子路)这样,恐怕不得善终(不得好死)吧!
这句话是要警戒后人“不能像路由那样”,但是不能像路由那样是像哪样?这个题眼可不好找。
叶萧逸非常头疼,这句话出自《论语·闵子侍侧》,原文是:闵子侍侧,訚訚如也。子路,行行如也。冉有、子贡,侃侃如也。子乐。“若由也,不得其死然。”
这段话的大意就是:孔子说,我的学生在我身边,都是一副温和、快乐的样子,我很高兴。只有子路是一副刚强的样子,我担心他将来不能善终。
那就是说,孔子认为子路太过刚强,刚则易折。那就是要懂得“退”?“退”是题眼了吧?
但是子路的“刚强”其实是很闪亮的优点,要他懂得“退”、懂得“屈”,以保全身而退,以求能够“好死”。以“退”立题,叶萧逸总觉得这样全文会落于下乘,失了节气。
叶萧逸作这篇文却是确保要赢、要拿第一名的,所以他觉得这个题难破极了。一定还有更优的题眼,叶萧逸继续咬笔头。
其实子路身上有很多优点,不应该被全盘抹去。子路不像别的文人,他武功高强,非常勇猛,他是孔子的弟子,也是孔子的贴身侍卫,只能算半个文人,大部分还是个武人。
他思想里有武人的自大,但是也有武人的义勇和侠气。不应该只用文人的眼光评价他。
孔子曾经评价他说,子路只是登堂了,并未入室。意思是他不算我的入室弟子,子路没有学到我的精髓(中庸之道)。
但是俗话说,文无第一,武无第二,你还期望一介武人知道谦让?尊崇中庸?这不是强逼老虎吃草么?
其实叶萧逸很欣赏子路这种类型的小弟,子路这人就是“直”和“勇”的代表。这些都是他闪着金光的优点。
孔子说子路“无宿诺”,他答应了别人的事,从不拖到第二天,一定会马上去做。这是子路的“憨直”、“诚直”,是优点。
孔子最喜爱的弟子是亚圣颜渊(颜回),但是颜回对于孔子教的东西都全盘接受。只有子路会经常去跟孔子辩驳,指出老师的不妥之处。
孔子曾坦言,颜回对我没什么帮助,反倒是子路能帮我改正错误。自从我得了子路,我就再也没有听见别人给我差评啦。这是子路的“耿直”、“直率”,也是优点。
孔子还评价子路说:“片言可以折狱者,其由与”,意思是子路说话从不掺假,听子路一面供词,就能断狱判案了。这是子路的“笃直”、“正直”,还是优点。
如此“笔直”的子路,如若他改了,反倒会变成一个平庸的武人,叶萧逸觉得他若会委曲求全,那才叫煞笔。
而至于子路之“勇”,孔子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从我者其由与。”子路闻之喜。子又曰:“由也好勇过我,无所取材。”
意思就是说如果我的学说行不通,到了穷途末路,我就乘小竹筏到海外去继续宣扬我的学说。这个时候,愿意继续追随我的大概只有子路吧。
这只是孔子艰难之时发的牢骚,海上艰险万分,谁会真的伐竹排去?而且陌生的国土更加艰难,孔子并不会真的去。
子路听到却“喜”,他不管前方有什么虎狼,只要老师说要去,他就愿意追随。一点都不理解老师的心情,不能为孔子分忧。所以孔子说子路比我勇敢,但是别的就帮不上忙了。
这是子路的“义勇”、“忠勇”和“鲁勇”,总体上还是优点。
孔子常评价子路说,他是野人、莽夫、不识礼,但这只是文人和武人的分歧,其实孔子是最宠子路的。
孔子的门人无敢与孔子驳嘴的,只有子路常与孔子犟嘴,子路说“子之迂也”(夫子你迂腐啊)。孔子就回他“野哉由也”(仲由你这个野人,除了打架,还会什么?)
孔子去见南子(一个很妖艳贪权的妇人),子路就不悦。孔子为了哄子路,指天发誓说我跟她没什么勾当,要是有“天厌之!天厌之!”,即天打雷劈。
由此可见孔子与子路感情笃深,他最满意的弟子是颜回,最亲近的弟子却是子路。孔子说出“若由也,不得其死然”,大概也是觉得子路太勇武,不知道他会怎么死。
而《左传·哀公十五年》里记载,卫国内乱,子路在城外闻得消息马上要进城救主。
孔子的另一弟子高柴(子羔)逃出来,告诉子路形势已定,让他别去做无谓的牺牲。子路还是去了,最后被剁成肉酱,应了孔子那句“不得好死”。
孔子曾教导弟子们说:“危邦不入,乱邦不居。天下有道则现,无道则隐。”意思是现在天下大乱,四处不平,遇到开战咱们以避为上。
子路却说:“吃了人家的俸禄,不可躲避祸难。”所以,他义无反顾地就冲进城里救主,最后身亡。
关于“子路之死”,到底要怎么评价叶萧逸很纠结。说他做得不对,就是教人不忠君、不忠岗,要是遇到打仗,下属都离岗怎么行?
说他做得对,但是孔子又说他没能保全自己,“经义”中圣人的言论是不可逆的。
最后叶萧逸干脆绕开子路,把主题定为“圣人悲悯”、“天子悲悯”,去拍圣人和皇帝的马屁。说他们仁慈,爱民如子。
终于定出一个中心思想来,叶萧逸才开始作文。
一般破题、承题、起讲、起股、中股、后股、束股这八个部分,每个部分只需写两句到四句,一两百字就凑出来了,任务并不算重。
第一部分破题,即说破题意。叶萧逸定的题意是:孔子说这话是在担心弟子。用两句文言来说就是:贤者言由不得其死,忧之深而责之切也。
按照惯例,破题不提圣人名讳,一般用贤者代替,承题部分才可以开始点名道姓讲事情。
第二部分承题,是进一步阐明题意。叶萧逸就引出此句出处《闵子侍侧》,说孔子悲悯,每个学生他都关心,见到子路这样,他尤为操心。
接下来的起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