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穿越之先生-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过:“安平哥,开食堂怎么赚钱啊?你收的都是普通农家人的孩子,他们肯定舍不得去食堂吃饭的。再说,也不好跟他们收钱啊。”
  对于食堂元安平还是有经验的,毕竟他吃了不少年。当然,他也丝毫不会怀念食堂的饭菜:“你可以做家常菜啊,有钱的他们可以点菜。至于收钱的问题,其实可以收粮食的。把粮食换成饭票,吃饭的时候用饭票买着吃。”元安平跟他解释了一下饭票的问题,霍小寒听后觉得这个方法挺新鲜的。
  对于做饭霍小寒还是有信心的,所以,对于开食堂他有些跃跃欲试:“什么时候可以开食堂?”
  其实,开食堂还是要等到学生足够的时候,不过元安平见他那么兴致勃勃的样子也不忍打击他的积极性:“等新房子建成以后吧。”食堂可以先开起来,至于没人光顾的话……总会好起来的。


第78章 关于房子
  元安平对于建造房子的事并不熟悉; 何况也没有时间一直盯着。所以; 能帮着他照应这件事的就只有大伯元根盛了。
  元安平坐在院子里跟元根盛说话:“大伯,现在天气也暖和起来了,应该能动土了吧?”
  “能; 你是想造房子吧?”元根盛知道元安平家的院子有些老了; 主要是有些住不开; 现在有钱趁机修新房子也好:“你打算什么时候开工?”
  元安平当然是想要早点把房子建好:“越快越好吧。现在孩子越来越多了; 再这么下去就没地方教课了。”
  元根盛听他这么说; 以为元安平是打算建造学堂:“安平,要是建学堂就好办了。可以让村长帮忙划片大些的地方; 村里的人肯定都会来帮忙。这样房子造的可要快多了。”
  “不是建学堂。”元安平跟他解释说,“我现在也没有什么功名在身; 要是建学堂的话师出无名。我是打算建新房子; 到时候房间多盖几间,暂时就够用了。学堂的事,等我考中秀才之后再说。”
  元根盛一听便明白了:“还有这个顾虑啊; 还是你想得周到。你打算建成啥样的?钱够不; 不够的话我给你出点。”
  “钱够用,我也不打算建得多好,就是普通的砖瓦房。”元安平把自己画的图给他看; “我想建成两进的院子。我年前换了一块地,建个院子足够了。只不过我对怎么操办建房子的事不太熟悉,这事还得劳烦大伯你帮忙。”
  元根盛接过图纸,因为画得是立体图; 他倒是看得明白。院子不小,房间也很多,元根盛爽快的答应了:“行,这事我帮你办。你每天还得给孩子们上课,哪有时间盯着房子的事,交给我办,你就不用操心了。”
  元安平也不道谢,这么亲近的关系说谢谢的话就有些太外道了:“那好,大伯你估算着建这房子得花多少钱?”
  “这我一下还真估算不出来。”元根盛也没造过这样的砖瓦房子,“我找人问问看。”
  “也不用这么麻烦了。”元安平拿出一袋银子来,“这里是两百两银子,大伯先拿着用,如果不够的话再问我要。”
  “用不了这么多吧?”元根盛虽然不知道这样一处院子到底会用多少钱,可觉得绝对花不了二百两银子,“村长家的院子可不小,可没听说花那么多银子呢。”
  元安平觉得多了总比少了好,免得元根盛因为不好意思问他要钱而偷偷往里添钱:“多了没关系,这次还是找村里人干活是吧?建这院子可要花不少时间呢,他们总不会不要工钱吧?”
  元根盛摇头:“都一个村子的,要啥钱啊,咱村也没这规矩。咱们村子造房子也都是相熟的人家帮忙,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都是这样。再说,你这个时候开始造房子也耽误不了地里的活,应该有不少人能来帮忙。”
  “我建那么大的房子,总不好让人家白干活吧?”村里人家的房子建的简单,院子不小,可房间却不多。元安平觉得自己要建的房子可不小,再加上房间又建的多,得耗费不少时间。人家白白帮忙干活,总有些过意不去。
  元根盛听他这么说笑了起来:“哪是白干活啊,你可是要管饭的。再说,咱们村子的人可都念着你的情分呢,帮着建房子,还是用来给孩子们上课用的房子,他们怎么会不乐意。”说着忍不住还叮嘱一句,“安平,就算你有钱也不能给他们工钱的。咱们村没这个前例,你要是给了钱,让以后建房子的人咋办?有些人家,管饭都不容易了,哪还有钱给人家工钱。”
  元安平点头,村子里建房子就是个互助的过程。这次你帮我,下次我帮你。同样也是因为贫穷,如果还需要再付一笔人工费,这房子可能就建不起来了。他也想的明白,就算他有钱,这个规矩也不能破:“大伯,我也不会建房子,这个忙还不了怎么办?”
  元根盛笑着说道:“看你傻的,谁会找你造房子啊。你要是觉得心里过意不去,饭就给吃的好些,但也记着别太过。”然后跟他解释说,“咱村里可不少人嘀咕你有多少钱呢,眼红的不是没有。要是你再大方的不行,让人以为你家底很厚,到时候遇到个什么事都上门找你借钱。你借还是不借?要是借的话,可就没头没尾了。到时候就算你说自己没那么多钱借出去,人家肯定不信,还容易落埋怨。”元安平家的伙食好大家都猜得出来,对于元安平时不时还会给孩子煮些吃的,很多人家当然是感激的,但也不阻碍他们心里嘀咕。嘀咕元安平到底多有钱,能这么大方。
  元安平因为每天不是上课,就是窝在家里学习,对于村里人没太接触。加上他现在先生的身份,村里人总觉得跟他有些距离感。觉得元安平是个文化人,他们这些大老粗可不能跟文化人胡咧咧。年长的见面也就打了招呼,年龄相仿的也因为这种距离感不太往元安平这里凑。
  这种现象元安平也注意到了,有些感慨这里人对于有学问人的推崇,同样也感慨自己想要在村子里交个朋友是不容易了。不过,因为经常有小孩子陪着,再加上有仲孙连珏不断给他增加的学业任务,倒是没让他产生什么人生寂寞如雪的感觉。
  元安平表示受教了:“我明白了。大伯,对于村子里的事我好些不懂,这事我就全交给你了。劳烦你多费些心思。”
  “看你说得客气的,我是你大伯,帮你操办着房子的事是应该的。这事就交给我吧,保管给你办好。”看着现在的元安平,不止当了先生,现在还能建个大房子了,元根盛心里十分欣慰。想着再过两年元安平把亲事也给办了,到时候他就能更放心了。以后他百年之后,也能有脸去见他二弟两口子了。


第79章 柱子的亲事
  房子的事说定了; 元安平换了个话题:“大伯; 柱子哥的亲事说好了吗?”
  提到儿子的婚事元根盛脸上忍不住露出了笑容:“还没,不过你大娘相中了一家。过几天庙会的时候让柱子相看一下,如果那姑娘的模样还行的话; 就把亲事给定了。”
  “相看?”元安平好奇; “柱子哥能去跟那姑娘见面?”如果这样的话; 这可就跟相亲差不多了。能在婚前见一面; 可比到了成亲晚上掀开盖头撞运气的好。
  “不是; 他哪能去跟人家姑娘见面啊。”元根盛跟他解释事情的原委,“因为那姑娘家相中了咱家; 特别愿意把姑娘嫁到咱家来。所以才同意让相看一下的。说是相看,那也是姑娘家的爹娘带着那姑娘去上香; 柱子可以趁机远远瞅一眼。这样既瞧见了人; 也不妨碍人家姑娘的名声。”
  元安平明白了,这是人为的制造偶遇啊。还是那句话,能瞧一眼总比等到成亲晚上遇到惊喜的好。要是看着实在不合眼; 趁着还没谈婚论嫁早早的算了; 谁也不耽搁。他觉得这方法挺好的,起码见着真人了,至于品性如何; 在这样的时代里,能提前见见长相就不错了,其他的别要求太多。
  元根盛笑着同元安平说:“这事还多亏了安平你。人家一听柱子是你堂哥,再加上这两天我又添了头牛; 他们特满意咱家,不然可不会答应让柱子相看。”
  元安平听了明白了,心中感叹:“果然,条件好的话,在什么样的时代都能提意见啊。”就像亲事这种事,都说一家有女百家求,你事儿多的话,人家不嫁你。可你在人家眼里条件好的话,那自然是万事好商量,意见也能提一提。
  元安平觉得挺有意思:“大伯,到时候怎么相看啊?你们见过那家姑娘吗?”
  “没见过。媒人说那姑娘长得俊,刺绣手艺也好,人也贤惠能干。你大娘打听了一下,这姑娘名声挺好。”元根盛觉得,人模样长得啥样都没多大关系。能生孩子能持家就好。他们也不是什么大富之家,要求这个要求那个的。
  “你们都不认识,怎么相看?到时候会不会认错啊?”元安平有些好奇,心里还闪过电视上常看到过的乌龙事件。要是认错了人,成亲的时候发现不是那个,心里落差得多大啊。当然,他也知道事情肯定是有个妥当方法的,他只不过是习惯性地发散了下思维。
  “我认识那姑娘的爹,到时候我带着柱子去,不会认错的。我也是因为这姑娘的爹才满意这门亲事的。”说是让柱子相看一下,也是在意儿子的态度。但事实上元根盛已经差不多决定让儿子娶这家姑娘了,“这姑娘的爹人很不错,品行是没的说,在他们村里也很有名望。都说啥样的爹娘啥样的子孙,他家的姑娘是绝对不会错的。说起来,他家最小的儿子也跟着你上课呢,说是叫……叫文才。”
  元安平对于每个孩子都很熟悉,一听这名字就想到了是谁:“杨文才?”
  “对,他家就是姓杨。杨家村的,离咱们村也挺近的。”元根盛笑着说,“所以啊,他家人一听是咱们家,就对柱子很满意了。”
  元安平也觉得不错:“那倒是挺好。杨文才那孩子学习很用功,老实听话,挺好教的。”对于什么样的爹娘有什么样的子孙元安平也觉得很有道理。至于歹竹出好笋,概率太低,好人家养出坏孩子的概率也不高,从父母来推测孩子品行,倒也是个不错的方法。
  元根盛想到孩子的事,本来挺大的压力现在也轻松很多。有了元安平给的一笔钱,儿子女儿的婚事都不必担心了。他心里筹算着,今年一年把儿子和女儿的亲事都给办了。柱子十八岁成亲不早也不迟,小雨已经十六岁了,也是出嫁最适宜的年龄。虽说很想把女儿多留几年,毕竟嫁到别人家为媳为妇可不如在家里自在,但奈何女孩儿总要经历这一遭,早早出嫁总比成为老姑娘好。想着家里还有几个儿子,还有元安平这个堂弟,到时候亲家也不敢随意欺负他女儿。
  想到庙会,元根盛跟他说道:“安平,庙会那天你也可以带着小寒去逛逛。那天特别热闹,去拜拜神求个好运气也好。”
  对于古老的庙会元安平也确实挺想去看看,但也不能为这个耽误了上课:“庙会是什么时候?”
  “五天后。正巧是休沐的时候。”因为三儿子跟着元安平上课呢,所以对于学生什么时候休息元根盛也很清楚。至于对于休沐这个说法,刚听的时候觉得文人就是讲究,还专门给时间回家洗澡。
  其实休沐这个说法元安平刚开始也只是当星期天来用的,后来一想,倒不如真把它定成规矩。这些孩子平时都没什么洗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