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魔王级炮灰-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后来又在巴蜀地区修筑了一条驰道,便于中原地区和西南地区的交通;等到攻打百越前,又在原越国附近修筑了攀越秦岭的新道。
  加上直道,便将全国各地以丹阳为中心联系到了一起。
  这种驰道路基坚固,宽五十步,道旁每隔三丈种青松一株。不过就整体规格来讲,还是以直道为最,直道这条路前后修了两年,即便是顾青,也会在看到这条道路后,感叹于集体智慧。
  再者修筑驰道,在很大程度上,也是正中顾青下怀。这也是顾青为什么会更愿意将他明知道内里身份的扶戌,接连提拔上来,还将他提拔到三公之一的御史大夫之位上。
  当然了,这其中还有顾青想就近观察扶戌的因素。
  扶戌他表现地几乎完美无缺,除了顾青,没有人知道他就是当年一大“搅屎棍”的贺灵羽。
  就凭这一点,顾青就更有几分喜欢他了。
  说起“搅屎棍”贺灵羽来,当年被他坑过的郑王,如今尚在。郑王在郑国覆灭后,也不说是成了阶下囚,可也没什么了权力,更像是个吉祥物,亦或是昭显虞帝慈悲为怀的证据。其他国的君王也是,比如说前费王和前太子袭。
  当时费破时,太子袭还带着宗族中人想要逃走,却被拦了下来,这数年间都只能在丹阳城做米虫,就是他想联系从前的旧部,那也得有机会啊。
  倒是前费王,也就是扶戌和前太子袭的父亲,他在几年前去世了。这其中倒没有什么阴谋,毕竟作为最终胜利者的顾青,也不至于再多去为难前费王这个败寇。
  前费王就是年事已高,再加上郁结于心,自然死亡的。
  此事也没有藏着掖着,扶戌必然是知情的,但他半分都没有表现出来,不过私下有悄悄祭拜就是了。除此之外,扶戌从没有去联络过兄长太子袭,也没有和费国旧民对过暗号。
  费国旧民是说仍旧当自己是费国人的原费国人,他们不归顺于虞朝,还在私下中到处活动,意图复国。那么按照虞国律法,他们就被归于游民之类的。
  乍一听这旧民多有宏图壮志,但实际上随着大一统的脚步,从各方面往前推动,很快他们连游民都做不了了。因为按照虞朝律法规定,全国上下推行户口制度,每个人都得拥有身份证明,如“验”“传”和“符”等,没有证件的,都会被当成黑户。
  而律法还提倡百姓检举,也就是如果发现疑似黑户者,若是没有身份证明,那就可以把这人扭送到衙门,衙门会有相应奖励。
  另外,如果没有身份证明,旅馆都不会收留该人。
  也就是说,这些是黑户的各国旧民们,渐渐地也就只有长期露宿荒郊野岭,寸步难行的下场。所幸当下律法还没有严苛到不准许谁隐居山林,不过成为隐士是不被提倡的,毕竟现在人口本来就不多,若是都跑去归隐山林,那谁来耕田打仗?
  话又说回来,顾青看扶戌顺眼,并进一步信重他,倒也不是完全假装的。
  就是不知道同样在假装的扶戌,会不会假装着假装着就入戏太深?
  顾青还是有那么点期待后续的。
  虞朝大一统后,在虞帝的掌管下,相对平稳地渡过了过渡期。又随着百越被平,其他复国说什么的,也都是小打小闹,这么一来,最大的威胁就是漠北的外敌:
  匈奴。
  从前的时候,和漠北挨得更近的褚国,和严国等都领兵,击退过这一凶悍的游牧民族。长城也在进一步修建中。
  到了现在,带兵镇守的是霍怀川。
  在最初两年时,曾爆发过一次大战。当时霍怀川领兵三十万,北击匈奴,收河套地区。此后胡人不敢再大规模来犯,到顾青决定北巡时,已有十余年了,而到此时,顾青称帝已有十二年,加上之前他做虞国君王的时间,顾青到这个平行世界,已经有十八年的时间了。
  这可不短了。
  顾青难免生倦,只是他被历史裹挟着往前,一时还没有找到合适的时机。
  而就在顾青决定北巡时,匈奴在龟缩多年后,重整旗鼓,再次汹汹来犯。
  霍怀川领兵抵御。
  战争从来都是残酷的,这一次,在顾青的銮驾即将抵达前线时,传来了霍怀川重伤的消息。
  当顾青来到营寨,霍怀川撑着那不知道从哪儿的最后力气,从营帐中往外冲,远远地就看到了銮驾,只是他还是没能撑着到顾青面前,就重重跌落在地上。本来霍怀川就受了重伤,先前军医们都在暗自摇头了,而他还能往外冲几步,实属是回光返照。
  可以说是霍怀川内心的信念,再支撑着他,只是天不遂他愿。
  不。
  顾青来到了霍怀川面前时,他还苦苦撑着最后一口气。
  顾青俯下身来,对他说道:“孤原谅你了。”
  霍怀川终于闭上了眼睛。
  顾青紧抿了一下嘴角,再举目四望,将四周士兵们尽收眼底,他深吸一口气,缓慢而有力道:“王朝卿,将朕的佩剑拿来!”
  大一统十二年,匈奴大举来犯,武通侯霍怀川战死。
  虞军士气消沉。
  帝至,领兵亲征。
  战前帝登高,做战前宣言,使群情激奋,士气大涨。
  后虞军有如神助,却匈奴七百余里,匈奴单于劼顿身死,匈奴退居漠北,分裂为五部,数十年不敢再犯。
  这一战自匈奴单于劼顿大举来犯,到其身死,匈奴败退,前后有数月时间。其中顾青亲征的时间有月余,在那之前霍怀川带领着虞军,有数次打退匈奴,也在很大程度上消磨了匈奴的总体实力,而他的战死,加上顾青做的战前演讲,才能极大鼓舞了士气。
  顾青当时登高做的战前演讲,在他带领虞军和匈奴对战时,便传回到了后方。虽然大一统的时间,并不完全足够,让所有人都认同“我们是一个大民族,我们是一个国家的人民”,但比起匈奴这一外敌,显然大家对于虞朝还是更有认同感,何况从前的时候,原褚国和原严国就曾遭受过匈奴侵袭,再往前那都能推到夏商期间,也就是不管怎么说,匈奴都是外敌。
  在如此时刻,外敌的大举进犯,在很大程度上激起了大家一致的愤怒,还有团结等。
  这其中顾青那篇演讲,起到了举重若轻的作用,即使不在当场,可看到这篇文章,还是能感受到其中的激励,其中的呼喊,其中蕴藏着的力量;哪怕不再战场,也会拍案而起,恨不能同上战场,和外敌决一死战。
  士气看不见摸不着,可它却又能在一场战役中,起决定作用。
  以及军备,还有粮草等也是至关重要的。
  这一点,虞国这边就做得足够好了,做到了上下一心,众志成城。
  但这一战,还是有很多士兵战死。
  这一次,顾青的心情格外复杂。
  战役结束后,于榆林郡建英烈祠,同时也对原有律法中,对于征兵家庭抚恤事宜,进行了革新。另外,在将霍怀川也葬于榆林郡的英烈祠中,他在榆林郡镇守了十余年,他死后仍做为英灵,继续镇守榆林郡,和其他牺牲的士兵们一样。
  后,顾青班师回朝。
  就要弱冠的太子章,率领百官出城门相迎。他做太子做得很好,何况他身边也有了不少同辈人辅佐他,在百官中也有了威信力,将来会是个合格的帝皇。
  顾青心中这么想道。
  待回到了王宫中,顾青在内侍的服侍下,脱掉了盔甲,换上了常服,安静地坐在御案后。他从外表看起来,已经不再年轻了,身体年龄也有四十多了,尽管没有白发,但这时候本来人均寿命,就不能和以后相比,更不用说他内里的灵魂,也早就没了年轻一说。
  内侍们不敢打扰,纷纷在旁边装起了背景板。
  宫门一关,也隔绝了外面的喧嚣。
  良久后,殿中才响起了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霍怀川战死沙场一事,霍家也知道了。
  霍家人相对平静,不是他们早就预料到会有那么一天,而是霍怀川本就是名军人,而霍家像他这样战死沙场的,还有许多。在霍家的祠堂中,摆放的许多牌位,就有大部分是这样离开的。
  霍怀川的兄长霍遇忽然道:“把霍冰过继给川弟吧。”
  霍怀川自从当年和宋家的姑娘退了亲后,就一直没有再成婚,膝下无子。霍遇却是有好几个儿子的,霍冰是他的次子,如今跟随着太子章,而霍遇之所以点名这个儿子,显然也是有这个原因在。
  霍家其他人一听,俱是沉默了。
  良久后,霍平道:“可。”
  霍怀川的母亲杨氏,在人后掉了一把泪,还想起了呆在他们家的漾月公主,擦掉眼泪后,对着贴身仆从说了句话。从前她儿还活着,漾月公主也得活着,不然她若是那么香消玉损了,她儿必然心存愧疚,对她难以忘怀,但现在她儿既是已经牺牲,那就没有必要再拦着漾月公主了。
  其实这多年来,漾月公主活着和死了,也没什么差别了,她的心已经荒芜了。如今听到了霍怀川的死讯,漾月公主过了好半天,才从浑浑噩噩中清醒过来。
  当夜,漾月公主拿簪子扎了自己的脖子,没有仆从们拦着,她就那么没了生息。
  临死前,漾月公主发誓下辈子,下下辈子,和霍怀川再也不见。
  从前线回来后,顾青就很有几分疲怠。
  侍医也来看过,后表示陛下一切安康,没什么大碍。
  朝臣们也没多怀疑,多是认为是因为此战,消耗了陛下太多的精力。再者武通侯的去世,势必让陛下触景生情,有诸多感伤,才使得内心不得开怀。
  扶戌对这么一说,内心一半是想嗤之以鼻,一半却又隐隐赞同。
  原来就扶戌这几年来,对虞帝的进一步了解,他是觉得虞帝完美的有点假。是人,他就会有七情六欲,更不用说作为一国之君,再是什么明君,也不可能做到像虞帝那样,那么有包容心,也从不担心卧榻之下,有他人酣睡。
  即便这“他人”并没有他意,可作为一个君王,该有的防备心还是要有的,何况虞朝大一统后,进一步的中央集权,君王掌握了更多的权利。
  这收与放之间,是相互矛盾的。
  有那么几个时候,扶戌甚至觉得虞帝,并不将所有人都奉若至高无上的皇权,放在心底,他只是看在眼中,看穿了它。
  敢相信这么一个藐视皇权的帝王,从前竟有着扫除六合的雄心壮志?
  倒也不是说“藐视”,用“俯视”更合适。
  这就非常奇怪了。
  除了对皇权,虞帝对其他也没什么欲望,无论是美人,还是子女。前者不说,便是后者,虞帝看起来在悉心培养三个子女,但问题就在这儿,一视同仁到虚假。
  至少在因为齿序,而在小时候就不怎么得父亲欢心,长大后分明比兄长更有才能,却只能眼睁睁看着虚长他几岁的兄长做了继承人,不得不自己拼搏的扶戌看来,就是一碗水端平地太过于完美。
  但扶戌也不得不承认,这么一个帝王,是臣子之幸。
  因而扶戌也不怎么认为虞帝,是因为霍怀川而伤怀。固然霍怀川从小和虞帝一起长大,情谊不同其他,但若说虞帝非常在乎霍怀川,在乎到悲恸,就不是很真实了。
  可扶戌也是清楚地知道,在霍怀川和郑姬苟合前,虞帝可是和现在有很大的不同,即没有变得这么无情无欲。因此,扶戌才又认为霍怀川,对虞帝有非常大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