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消息传将出去了,他也会被太上皇骂个狗血淋头的!
更何况魏家所求不过是希望两个孩子能够在一起,既然这样的话,又何必分的那么清楚呢……
永安帝不过略略思考了片刻,便放弃了原先的盘算,就着卫国公薛绩的话说道:“好啊。既然衍儿与子期是情投意合,况且他们又都是人中龙凤,不拘家世人品,才学品性都相互匹配。我们做长辈的也就不要太过拘泥于世俗偏见了。就让他们在一起吧。”
一句话未落,魏皇后也接口笑道:“只是这提亲之事暂且不要提了罢。毕竟两个孩子年纪还小。何况此事影响深远,也不好闹得风风雨雨的,叫外人说嘴看笑话。你们说呢……”
魏皇后的意思,还是并不看好薛衍和魏子期能够长长远远的在一起。毕竟两个孩子现下还小,一时情迷所以想左了些也是有的。身为长辈们——尤其是永安帝夫妇,面对卫国公府与镇国公府,一个侄子一个外甥,手心手背都是肉,总不好厚此薄彼,因而不能多说。但还是不希望两家如此草率的做决定。
按照魏皇后的意思,不如先这么相处的,等过几年再说。
魏皇后的话也有几分道理,更是老成之言。平阳长公主和卫国公也是被此事冲撞的有些懵了,所以并未想到这么多。此刻闻听魏皇后的劝谏,倒也觉着这办法不错——
兴许再过几年,衍儿的想法就变了呢?也许到那个时候衍儿就想娶妻生子了呢?届时府中若有个世子夫人魏子期——不拘怎么处理,都很尴尬呀!
这么想着,卫国公夫妇登时颔首应允了魏皇后的建议。
另一厢魏无忌夫妇也同卫国公夫妇的想法差不多。仍旧也是希望儿子能够像正常人一般娶妻生子的。只是碍于魏子期的苦苦哀求,又觉着薛衍不论从人品家世上看,着实都不错。况且卫国公府与镇国公府结成姻亲,今后在朝上也更好办事了。种种思量之下,所以才应允了魏子期的提议。
如今见卫国公夫妇率先同意了魏皇后的话,他们也乐得顺水推舟,当即应允了。
薛衍则是觉着不论是他嫁给魏子期,还是魏子期嫁给他,都有点怪怪的。何况两个人才表明心迹了几个月,就这么成婚也太快了。不如再相处两年看看——毕竟他知道自己的心意,却不敢保证魏子期也能喜欢他一辈子不是?
只是他且不知道魏子期是怎么想的,因此并不率先表态,仍是满眼征求的看着魏子期。
魏子期原是想着两人能尽早定下名分。今后也能名正言顺的一起相处,不过眼见两家长辈都做如此打算,也知道事不可为,这才难掩失望的应允了。
毕竟没有名分且算不得什么,只要两个人能够朝朝暮暮长长久久,成婚与否倒也不必强求。
不过薛衍仍旧以此为由,再次提出将卫国公世子让给弟弟薛泓。明言自己既然无法为薛家绵延香火,不如让薛泓继承爵位,到时候娶妻生子,也好告慰薛家列祖列宗。
岂料平阳长公主与卫国公薛绩听了,都不以为然。薛绩更是开口说道:“倘若你将来要娶妻生子,这卫国公自然由长房长孙承袭,不需多说。倘若你执意同子期白头偕老,到时候自然也由泓儿继承爵位,何必多此一举。”
永安帝与魏皇后诸位听闻,也都如此规劝薛衍,薛衍眼见如此,只得罢了。不过他已下定决心,这辈子只要魏子期不负他,他必然是不会娶妻生子的。即便是魏子期负他,他也不会娶妻生子。既然这么着,这卫国公的爵位早晚也会由薛泓继承,倒是不必非得急于一时。
因做如此想,薛衍倒也不再口口声声的念叨着让世子位与薛泓。一时倒放下了这些,只笑眯眯的看着魏子期,魏子期也很高兴自己与薛衍的事儿得到了双方长辈们的认可。难得没有面瘫着一张脸。嘴角勾出一丝极为清浅的笑容。
众人便在堂上跪坐,闲话着吃了一回茶。魏子期便向永安帝提及,自己虽然因战功被封冠军侯,然而朝廷每年只给了冠军侯的俸禄,却并没有给他府邸,因此请求永安帝赐下府邸。
永安帝一时愕然,脱口便道:“你虽为冠军侯,却也是镇国公世子,便住在镇国公府也就是了。何必要——”
一句话未落,却见魏皇后笑着拽了拽他,然后又偷偷的指了指薛衍。永安帝这才恍然大悟。莞尔一笑,顶着镇国公夫妇与卫国公夫妇的满脸黑线,笑眯眯的应承道:“这倒无妨,待朕回宫,命人操办着就是了。”
魏子期如愿以偿,也不管众人如何作想,只厚着脸皮向永安帝道谢。
作者有话要说:
☆、第77章
魏子期对于冠军侯府的选址考虑的很奸诈——因为知道薛衍最近一段时间都在忙活修纂《大褚全书》之事,必定要整日泡在集贤馆才是。
所以魏子期直接便将冠军侯府的地址选在与集贤馆相邻的一条街上。那里环境比较幽静,而且来往集贤馆非常方便,距离卫国公府和皇城也很近,打马不过盏茶工夫就到了。
而且魏子期同薛衍相识多年,对薛衍的种种习惯喜好也是了如指掌。这座冠军侯府更是按照薛衍的喜好和习惯再加上自己的喜好和习惯修葺的。所以等到修葺告竣,魏子期带着薛衍来参观家宅的时候,薛衍第一眼就看中了这个地方。
魏子期顺势便向薛衍明说,自己已经为薛衍预备好了房间。如果薛衍公务繁忙,来不及回家休息的话,可以在他这里暂住几日——
半点儿没有提及叫薛衍搬出来与他同居的事情,然而这一番举动仍旧是触怒了卫国公薛绩与平阳长公主纤细敏感的神经,两人几乎是在第一时间就觉察出魏子期的险恶用心。
不过两人也着实没办法,谁让卫国公府与集贤馆并不在一个里坊呢。如今薛衍的公务繁重,既要修纂大褚练兵典籍大全,又要负责整理农、工、天文、地理等等……除文章策论外的全部古书典籍,还得想方设法指挥馆中的匠人们做试验,然后将青铜手镯里面的内容一点点抄录出来,也编纂进《大褚全书》里面,这些事情都是离了薛衍别人都不知该如何办理的琐碎公务,而且又耗费大量的精力和时间,以至于薛衍常常要在集贤馆内忙活到戌时往后,有些时候险些忘了宵禁,只能赶着坊门关闭的档口儿策马回家。或者在坊门关闭以后,请出陛下亲赐予的通行令牌,匆匆回府。
每日早起晚间都已如此辛苦,更不要说寻常工作时间,有时候甚至都忙的忘了吃饭。
如今魏子期把冠军侯府定在与集贤馆相邻的一条街上。每日早起午后,倘或薛衍来不及吃饭,魏子期就命家中下人准备好薛衍最喜欢的吃食,亲自给薛衍送过去,盯着他吃完了午饭休息片刻,才允他继续整理公务。
晚间下朝之后,魏子期也回跑到集贤馆接薛衍家去吃饭休息。偶尔碰到薛衍尚没有处理完公务的时候,就帮薛衍将资料抱回冠军侯府,待两人吃过了晚饭,再同入书房,一个看兵书,一个整理资料修纂书籍,或者一个修纂书籍,一个帮忙整理资料……魏子期因为上辈子的经历,很容易理解薛衍的任何想法,所以两个人相配合的时候非常的默契。
到了最后,甚至竟变成薛衍在冠军侯府,魏子期特地为他打造的书房内整理各种资料编纂书籍,偶尔有需要的时候再跑去集贤馆咨询查阅资料。而魏子期每日下朝归家时,也会按照薛衍的口味亲手烹制各种茶饮果饮,又命厨房预备了两人都喜欢吃的点心瓜果,两人就这么默默的呆在书房里,偶尔魏子期觉得薛衍埋首于案前的时间太长了,便拉着薛衍跑到演武场内为他舞剑,薛衍则坐在廊下弹琴。
演武场的周围则种植着从温泉庄子上挪下来的梨树桃树杏树梅树……因而不论春夏秋冬,四季都有花瓣盛开。微风拂过,花下舞剑弹琴的场景,也深深的印在薛衍和魏子期的记忆中。
有那么一段时间,薛衍口味突变,突然喜欢上吃藕吃莲子吃荷花鸡,魏子期便命家中匠人在后花园子里挖了一个荷花叶形的大坑,然后引曲江活水入池,且在池中修葺了一座白玉荷花亭。整座亭子通体以白玉筑造,屋顶被工艺精湛的匠人们凿刻出千工莲瓣的花样儿,支持亭子的白玉柱子上也雕刻出荷花叶的纹理,四周皆以透明玻璃遮挡,而池中则种植了从温泉庄子上移过来的各色莲花。
天气好的时候,魏子期和薛衍便坐着自家工艺精巧身形轻巧的荷花船深入池中,但见日光照耀下,一泓池水波光粼粼,明媚跳跃,周围是肆意绽放的品相最好的莲花,微风轻拂时,丝丝清香气息萦绕鼻端。这时便可听闻一声清脆的鹰鸣,从空中飞下几行白影,却是魏子期最好的伙伴海东青——白将军带着不知道它从哪里拐来的老婆白娘子,以及另外几只身形娇小的小海东青们落在船边,只觉荷花船一阵摇晃荡漾,池水围绕着荷花船荡出一圈圈涟漪,飘散开来。
魏子期见了,便从船头拿出早已准备的红烧肉,用竹签插了,一块一块的喂给白将军和它的“家属”们。喂了几块不耐烦了,就将盘子往前推了推,任由白将军一家自己去吃东西。
船头的红泥小火炉里还煮着荷花茶,还有被冰灞过的各种花饮果饮盛在最精巧的茶具里,那茶具杯盘各式各样,皆按形状扣凿,可以直接契入荷花形的小食案中。一旁的白玉缠丝玛瑙盘里还摆放着新鲜的藕片和去了心的莲子,就着午后的日光吃一顿莲花宴,整个人被暖融融的阳光晒得昏昏欲睡。
这个时候则有魏子期从船尾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衾被软枕,于是两个人便将荷花形的小食案挪到船尾,然后铺上衾被相拥而眠。
这一个午觉睡得极为香甜。相拥而卧的两人任由小巧的荷花船被池中锦鲤簇拥着慢慢靠近岸边。
守在案上的奴仆们见了这样的情况,都不敢上前打扰,只得悄悄守在远处瞧着。直等到魏子期与薛衍睡觉睡到自然醒,然后笑着从荷花船中爬出,回房歇息的时候,才会走上前收走荷花船并一应物什。
偶尔卫国公夫妇、镇国公夫妇、乃至永安帝夫妇、太上皇和太子越王、鲁国公、甚至许攸、蒋悍等人在回京叙职时也会过来拜访。
薛衍便用火锅招待众人。因大褚进餐时采用的是分食制,可是薛衍在预备火锅的时候只准备一个大铜锅,用秘法熬制的汤底在银霜炭的炙烤下翻滚出奶白色的浪花,一片片薄如蝉翼的羊肉片,牛肉片乃至鱼丸、虾丸等各种食材被放进锅底里,涮一涮就能吃了。既亲热又香甜,可比各执一案的分食制热闹多了、
再后来,薛衍更是命家中匠人打造了大圆桌,在接待同龄好友的并不那么正式的场合中,撺掇着众人全都围在一起吃饭,热热闹闹的推杯换盏。慢慢的这种热闹的吃饭方式流传到外头,引起了长安城中好事者的追捧。到了后来,一应酒肆茶馆更是以这种方式替换了分食制的桌椅等等,薛衍倒是没有想到,自己一时的心血来潮,也能引起这么一场潮流。
日子就这么静如流水的一日一日的过去了。魏子期与薛衍相伴了一天一月又一年,两个人都未曾提及婚嫁之事。但卫国公府世子同镇国公府世子已然在一起的消息却慢慢传开了,成为长安城世家官宦中最街知巷闻的“秘闻”,再过了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