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乔装打扮的侍女将惠妃交予的一物递给蓝玉,蓝玉低头一看,顿时七尺男儿也差点热泪盈眶。
静静躺在他手中的是一把做工精美的小巧匕首,匕身刻着一个小篆体的“蓝”字,这把匕首正是多年前蓝玉送给惠妃之物,没想到她居然还收着。蓝玉看着这熟悉而又陌生之物,思绪不禁飘到了多年之前——
他随常遇春投奔朱元璋并不算早,元至正十五年,朱元璋攻打和州之时,常遇春方率他前去投奔。而那时候,翠娥已经嫁给了朱元璋。那时候,蓝玉正是英雄出少年、意气风发之际,他从未想过自己会终其一生陷在对一个不该想的女子的苦恋之中。他对翠娥的感情,源于三个字——“美”、“娇”和“义”。
这第一个字“美”便不用再说,郭子兴的小女儿美若天仙是濠州一带传为美谈的,蓝玉第一眼见到她时,便狠狠惊艳了一把,人间竟然还有这样如出水芙蓉一般,美得不似真人的女子。
但这样的惊艳不过是一闪即逝,蓝玉不是没见过世面之人,他本就长得颇为俊逸,女子主动示好的也不在少数。有的人再美也看看便罢,尤其此人是自己主上的妾室,就更不可能心生非分之想了。
这第二个字“娇”,便是蓝玉初初情动之际。元至正十九年,朱元璋陆续攻占浙东各地,与陈友谅成东西割据之态。由于双方势均力敌,大家都处于观望态度,是以战事稍稍缓和了一些。
某日午后,蓝玉闲来无事,便爬到树上小憩。过了一会,却听闻两位女子在树下对话。这梁上君子并不是什么好行为,但蓝玉刚刚从浅眠中醒过来,便懒得动了,所以继续在大树之上躺着。
不想这两个女子的对话却是有些过于私密了——
“翠娥,昨日你又把王大夫给你开的药倒了么?”
“姐姐,你派人监视我?!”
听完这句话,蓝玉已经知道了树下之人的身份。
马秀英叹了口气,道:“翠娥,姐姐这么做也是情非得已,你嫁与国瑞已经有余了,一直没有所出,这样拖下去不是个办法啊。”
“……”郭翠娥闻言又急又恼,憋了半天才低低吼到,“我没病,姐姐你莫要瞎折腾了!”
马秀英拍了拍妹妹的肩,只当她是闹别扭的小孩子,安慰到:“姐姐也不是说你有病,你这不每月都来月事吗?但许是身子骨薄了些,吃点药调理调理总归没有坏处。”
“没用的,吃再多药也没用!”郭翠娥犹豫了片刻,索性豁出去说到:“夫君根本没与我行过房,你让我怎么有孕?!”
“……”这句话就如当头棒槌一般,瞬间砸得马秀英再也说不出话来,过了许久,她才喃喃道:“怎么会这样?”
她这个妹妹貌若天仙,夫君还有什么不满意的?
马秀英这句话就像是一根导火索,点燃了郭翠娥心中藏了许久的委屈、悲愤、恼怒等等情绪。郭翠娥“刷”地就哭了出来。
马秀英一看,也是慌了手脚,赶忙抱住妹妹,安慰到:“翠娥别哭,姐姐再想想办法。”
然而郭翠娥这一刻却有些恼羞成怒之意,边哭边推着姐姐说:“你回去,让我一个人静静!”
姐妹两拉扯了一会,马秀英终于妥协了,答应让妹妹一人静一会,但嘱咐她一会乖乖回来。
马秀英走后,郭翠娥一人坐在树下呜呜地哭着。
蓝玉一个头两个大,他这完全是听了不该听的话啊。不过细细看着树下的郭翠娥,这几年他四处征战未再见过她,更添几分成熟之后,她越发美得让人移不开眼了。这样的美人,让夫君夜夜流连都不为过,可……朱元璋竟然碰都没碰过她?简直让人难以想象。
但这些事情毕竟与蓝玉无关,他只想在树上等到郭翠娥离开便下来。然而,郭翠娥仿佛故意与他作对一般,这一哭还断断续续、没完没了了,蓝玉直到此刻才终于明白“女人是水做的”这句话的意思。
估摸着一个时辰快过去了,蓝玉看着偏向西去的红日,他总不能在树上度过这一天吧。咬了咬牙,蓝玉终于跃身一纵,跳下树来。
郭翠娥一见树上跃下一人,即刻忘了哭泣,防备地看着蓝玉,道:“你是何人?”
蓝玉抬头一看,呃……原来美人哭久了眼睛肿得跟桃子一样也是不堪入目的。
“在下蓝玉。”
“……不认识。”也不能怪郭翠娥孤陋寡闻,那时候,或许更确切的说,建立明朝之前,蓝玉还只是活在常遇春影子下的一个无名小卒。
“你怎的会在此处?你来了多久了?”但不认识并不妨碍郭翠娥发问,而且她脑子转得极快,即刻便抛出了两个问题。
“凑巧路过,刚来。”
这第一个问题,蓝玉怎么回答倒是不重要,可是这第二个问题,以郭翠娥的冰雪聪明,一眼便看透了纯属胡诌。她适才与姐姐在这里说话并未见到有人,刚刚她明明看到这人是从树上跳下来的,他只可能比自己到的更早,而不可能更晚,不是么?
郭翠娥思量了片刻,忽然目露凶光,喝道:“我不管你是谁,适才我与姐姐的对话你听到了多少,你若是敢说出去半个字,我就杀了你!”
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顶着一对桃子一般的红眼睛威胁一个武孔有力的沙场男儿,简直太好笑没有了。
然而,刚才姐妹两的对话却让蓝玉对眼前的女子生出了几丝同情,于是他没有出言调侃郭翠娥,只是憋着笑意认真答到:“知道了,我不会说出去的。”
“记住你的话……我走了。”得到肯定的答复,郭翠娥许是觉得此人知道了自己的秘密,有些羞赧,遂转身跑了。
看着郭翠娥奔跑之际身后飞扬起的衣襟,蓝玉忽然觉得自己平静的心湖也随之微微波动了些许。有人说女人哭泣之时最是娇媚,哭泣的郭翠娥并不比平时的她更美,但是这其中之“娇”却又是别样风情呀。
而这第三个字“义”,才是彻底让蓝玉沦陷的一刻。
那是洪武元年,朱元璋定都南京之际,由于马秀英和郭翠娥等家眷还呆在安全的老据点濠州城中,朱元璋便命蓝玉领人去接几位家眷到南京城。
彼时朱元璋虽然定都南京,但是元廷仍然占据大都,双方兵马还处在厮杀得激烈之时。是以,这从濠州将皇上家眷接到南京的任务,说容易不难,说不容易那也是相当凶险的。
此番接人之举虽然极为隐秘,却仍是走漏了些许消息。当南京近在眼前,途径滁州时,居然发生了意外。
☆、第108章 蓝玉案发(七)
蓝玉率领的车队过了滁州时遭到一队元兵的袭击。由于此番任务非比寻常,朱元璋给蓝玉配备的士兵人数虽然不多,能力上却是百里挑一,甚至为了以防万一,还让他带了几十个火铳兵前往。
然而,偷袭的元军虽然人数不多,却也是与蓝玉所率的士兵旗鼓相当的精锐铁骑。这两方人马碰在一起本来以蓝玉的能力要胜出是没有丝毫悬念的,但偏偏蓝玉在作战的同时还要护着这一大拨妇孺。
当时同行的,后妃有马皇后、孙贵妃、郭惠妃、李淑妃、郭宁妃、胡充妃,皇子有朱标、朱樉、朱棡等七位,加上公主若干、其余排不上号的十数美人和照顾皇子的嬷嬷,共计近百人。
元兵突然来袭谁都没有想到,那些个排不上号的人牺牲一二自然也在情理之中,皇上不至于怪罪,但几位皇子、后妃和公主,却是不容有失,少了一个,蓝玉恐怕就只有提头去见洪武帝了。
关键时候,马皇后却做出了惊人义举——她命令蓝玉分兵两路,一路由蓝玉亲率精兵,丢弃马车,换成快马,易容护送几位皇子、后妃和公主疾驰入京;另一路由其余兵士保护车队,与元军周旋,一边等待蓝玉从京中带援兵返回救援。
马皇后自己要求留在掩护的队伍之中,蓝玉深知此任务凶险异常,起初坚决不允,但马皇后却道关键时刻保护后宫诸人是自己的职责所在,况且她一双大脚很是显眼,元军不见到她岂会上当,继续追击车队,从而为皇子们赢得逃身的机会?
马皇后深明大义、自甘涉险,并且用皇后懿命来压蓝玉,蓝玉最后只得妥协。但……没料到的是郭惠妃也执意要求随姐姐一起留下来掩护众皇子撤退。
当时局势凶险万分,多耽搁一刻危险就更增加一分,蓝玉不敢再拖,只有按照马皇后的布置火速分兵。
这过了滁州地界,进入应天地界不过四十里的距离,策马急行只需两日。但蓝玉一则担心马皇后的安危,二则也有些放不下郭惠妃,紧赶慢赶、日夜兼程,几乎把战马跑死了,一日有余便到了应天。此事不得不提洪武帝早年的妃子之中不乏巾帼英雄,李淑妃和郭宁妃都是身怀武功的,与蓝玉一同护着几个年幼的皇子、公主,竟然一路都没落下。而诸如朱标这样的半大孩子,也能一边骑马跟上,一边照顾弟弟妹妹。
入了应天地界,着守军互送宫妃、皇子和公主入皇城,蓝玉即刻率人调转马头疾驰回去救援。
没想到跑了一日不到,离那日分别之地二十里地的地方,蓝玉忽见一人朝自己招手。待到近了一看,居然是郭惠妃背着姐姐,模样狼狈不堪,见了蓝玉,郭惠妃扔下一句“蓝将军,你终于来了”,便筋疲力尽倒在了蓝玉怀中。
事后蓝玉得知,原来剩下的大队人马与元军厮杀得极为惨烈,而马皇后也不慎中了敌人的流箭。眼看说不定有全队覆灭的危险,领队的杨副将决定殊死挡住敌人,请郭惠妃带马皇后先逃。
郭惠妃谢过杨副将大恩后,也不含糊,当即就护着受伤的姐姐,二人共骑一马向应天方向疾驰。
许是这几日来马匹太累,载了二人又有些不堪负重,战马居然跑出不到十里地后就瘫倒在地在不能行了。郭惠妃深知此时分秒必争,杨副将拼死为她们姐妹争取到的时间不能浪费,遂背起姐姐徒步向应天方向奔跑。蓝玉见到郭惠妃的时候,她已经不眠不休跑了十里地了。
彼时,蓝玉看着怀中的女子,脚上的鞋已经磨破,双脚破皮流血不止,这样的状态她居然还能背着姐姐跑了十里地?且不说马秀英比她要重许多,这样的毅力恐怕寻常男子也不一定会有。
马秀英当时已经陷入昏迷,如果郭翠娥扔下姐姐独自逃生,没有人会知道,可是……她没有选择做一个贪生怕死的卑鄙小人。众人只道马皇后是一代忠义两全的奇女子,却不知她妹妹郭翠娥同样是一个有情有义的女子呀。
蓝玉当时轻轻拨开怀中人贴在额际汗湿的发,心中有一种异样的情愫弥漫,直搅得他整颗心都软了、也乱了。那一刻,蓝玉彻底陷入了这份困扰他一生的感情泥潭中,再也无法自拔。
此刻,蓝玉看着手中的匕首,那便是当时翠娥醒来之后,他赠与她防身用的。二十多年了,没想到她还留着自己所赠之物。
“蓝玉,你先走一步,来日地下相见,我再向你谢罪。”
这是惠妃的心腹侍女托给自己的话,虽然蓝玉深知翠娥永远不会回应自己的感情,但多年留存之物,加上这最后的一句话,自己多少在翠娥心中占据了一席之地。
蓝玉抚着手中的匕首,欣慰一笑,这一生如此,也算是无憾了。作为武将,他纵横沙场建立了不世功勋,剿灭元廷的丰功伟绩,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