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我的妹妹是偶像-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但是有彼之蜜糖,我之砒霜,有人不答应。

    是的,大魔王大反派终极boss苏虞兮,不答应。

    其实我一直都不喜欢裴砚晨这一个角色,因为太傻,太脆,太硬。这样一个有着凄惨家庭和过去,却如此倔强敏感,情商还如此之低的姑娘,那治愈的微笑和妖娆的面孔不再是宝藏,而是凶手。而我是那么讨厌悲剧的一个人。

    夏纱沫和许沁柠对于程晓羽来说,是人生旅途中难以忘怀的风景,是萦绕梦中的那一抹迷迭香。但是裴砚晨却是程晓羽命中注定的那一道羁绊。

    苏虞兮讨厌裴砚晨,因为她总是游离于自己的剧本之外,凭空产生了无数变数,让大魔王的计划总是发生偏差。而裴砚晨也总是有意无意的和这一对兄妹在做对,握着那一柄太刀,游走在他们俩人的世界边缘,每一次的出现,对二人的默契和守望上抹上一道名为坎坷的伤。

    带着结局回到整个故事中去,不难发现,这似乎就是一个冒着傻气的纯真女主与一个诡计多端算无遗策的反派女二号死斗的狗血剧本。

    这场决斗,没有赢家。

    纵使苏虞兮最后因为种种阴差阳错,带着记忆主宰了整个世界,但之前所做的种种,付出的一切,都归于零,只能重新开始。

    但是这样一个一直孤孤单单的学姐,她会耳朵里塞着耳机,听着古典音乐静静地一个人走着,她会在宿舍安一个不透明的帘子,不会给别人伤害她的机会。她礼貌的微笑将自己与世间种种隔开,只等那一个人走进来,对她说,好久不见。

    山脊蜿蜒,你走在我面前,我唤你回头,从被汗水打湿的衣服里取出这一封信,一个字一个字的念给你听。

    可是,我怎么念你的名字。

    可是,我怎么敢念你的名字。

    关于三个重要女配的刻画就是这样了,这样高贵、骄傲、美丽的三个灵魂,让每一个阅读完这个故事的人沉浸其中。纵使结局不完美,纵使有太多的不舍和遗憾,可她们也让我们收获了数不清的感动。

    其实,让我流泪最多的反而是这三个女孩。

    昨天书友群里有朋友质问乔巴:你这样写结局,程晓羽和苏虞兮死了以后,其他的姑娘们怎么办?夏纱沫、大小姐和学姐怎么面对这个世界和剩下的人生?

    这真是一个残酷的问题。

    即使世界线会重置,但是这一条世界线依旧会进行下去,这三个爱程晓羽如生命的女人,怎么去面对剩下的人生和自己那颗逐渐冰封的心。所以程晓羽无论对苏虞兮爱的如何义无反顾,壮烈如歌,他也是渣男。

    许沁柠的雍容大气,无私付出;夏纱沫的倔强坚持,温柔刮骨;裴砚晨的坚硬傲娇,敏感纯真,如同花儿一般途经我们生命中盛放。她们构筑了程晓羽和我们梦中的所有的温柔。

    剩下的还有程晓羽、苏虞兮以及端木林莎和伊集院静美的一部分,放在下篇里。另外,乔巴昨天把我的第二篇书评放到了正文部分里,导致很多书友认为是乔巴自己在洗地。虽然我写下这几篇长评的目的不排除帮乔巴洗地的因素,但是更多的是希望没有读过这本书的朋友在读完这些长评以后对这个故事产生兴趣;希望那些刚刚读完全本以后,或难过,或气愤,或失落,或不舍;或不解的书友们能平复下自己的心情,重新审视这一个结局,并且细细品味乔巴带给我们的那一份份感动。

    或许乔巴有很多的不足,包括我私下也和他有过很多讨论,这是作为新人的他的第一本书,前后部分无论是剧情还是文笔都有巨大的反差,日本地震篇,涅槃重生的不止是程晓羽,还有乔巴。我个人更喜欢后半部分,文笔不再那么生涩,把他从头到尾所想表达的关于爱情和生命意义的想法融入到了每一个文字里。也许有很多不足之处,但是他已经尽力了(除掉结局前的那一部分,我作为忠实读者都无法忍受他这样赶工。)。

    苏

    2017。11。6 凌晨

瓶子——《妹偶》读后感,聆欢() 
感谢聆欢的读后感,写的很专业。

    宇宙的运行本身是没有意义的,而身为它的一部分,人类的存在也是没有意义的。

    对于这个世界而言,我们的存在本质上和培养基上滋生的细菌是一样的。人类总是用一

    种崇敬而严肃的态度去对待“灵魂”这一概念,但事到如今,我们依旧无法证明,我们头盖骨

    里是否真的有这种超越了肉体,更接近人类本质的存在。但从生物体的结构上来看,大部分

    动物都是一团由肌肉肌腱拉扯着骨骼进行运动的血肉机器,对自我的认知以及思维的过程是

    在名为大脑的器官中进行的连锁化学反应。从这个角度看来,人类就是一台机器,一台由血

    肉铸造的机器,大脑就是那块运行程序驱动机器运行的电路板。

    对人类本质的探索,在人类历史上的各个时代都不曾中断过,“人”这个非常虚无缥缈的

    概念,在科学还未兴盛的年代,各种宗教总是宣扬“灵魂”的存在,用一套自洽的逻辑体系解

    释着人类存在的意义与本质。但随着科学的进步,我们发现我们曾经畏惧的许多东西都只是

    自然规律的一部分而已,但也因此,我们失去了用一种简单粗暴的方式,解释自身存在本质

    的机会。

    这里展开一下:在科学逐步兴起的这几百年中“无神论”逐渐兴盛,打着反对宗教迷信的

    旗号,这有何尝不是另一种迷信呢?对于所谓科学的迷信。我并不认同将“无神论”与“无信

    仰”划等号的行为,将科学理论作为工具,人类逐步认清了世界运行的规则,掀开名为“敬畏”

    与“恐惧”的帷幕,将古时那些由天上的神所掌握的权柄一步一步握到了自己的手中,但也因

    此过分高估了自身的存在,从而产生了一种类似“人类无所畏惧”的错觉。但实际上如今我们

    所掌握的科学也不过这个世界规则的冰山一角,而且还可能包含着大量的错误与疏漏,近代

    历史上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推翻前人结论的事迹屡见不鲜。在我们暂时没能探索到的的领域,

    依旧有着许许多多的自然规律在发挥着自己作用。无神论者擅长用自己已经掌握的科学去解

    释身边发生的的一切现象,但实际上任何人都不能保证现在的科学体系就一定是毫无错漏

    的,所以这种行为归根结底只是用一套合理并且自洽的逻辑去解释身边的自然现象,与有神

    论者用一套自洽的神话体系去认知世界的行为并无区别。科学带给我们的不只是那些作为结

    论的公式与定理,如果证据足够充分,我们便能将之证伪,科学给我们的更是主动去探索世

    界的观点与方法,以及这个过程中,对已知或未知的事物都要抱有一种端正的态度。科学在

    探索的路上并非一帆风顺的,越是严谨的科学家越懂得对未知的事物抱有一种敬畏。简而言

    之“我们相信科学,但我们绝对不迷信科学。”

    回归对于人类本质的探索,按照现代生物学的研究表明。人体的细胞通过新陈代谢的方

    式,每三个月会替换掉一批,旧的细胞死去,新的细胞取而代之,由于细胞间代谢速度的差

    异,每过七年人类身上的全部细胞都会变成新的,从这个角度上来讲,七年之后现在的你将

    不复存在,将会被一个全新的个体所取代,但从你自身的角度出发,在这一过程中你还是你,

    并没有变成其他的什么东西(忒休斯之船悖论)。实际上我们很难作比较,因为七年的时间

    人是会成长会,改变的,说成是两个人也并不为过。七年前的你和现在的你是同一个人吗?

    这个问题经过无数的科学家与哲学家的扯皮之后也只得到一句模棱两可的“你既是你,又不

    是你”这样的答案。

    人类的行为方式,形成的习惯,对待事物的观点与看法,是一个人思想的体现。人格形

    成的过程,在这里我用“灵魂”的概念做一个比喻,人类的灵魂是人类思维与思想的载体,是

    一个晶莹剔透的玻璃瓶,构成人类的意识,记忆与认知等东西都以液体的形式被盛放在这个

    名为“灵魂”的瓶子中。每个人都是一瓶窖藏多年的好酒,肉体不过是包装这瓶酒的纸盒子。

    一个人在刚刚出生的时候他的灵魂就是一个空的瓶子,瓶子里面什么都没有,而随着这

    个个体与外界的互动,与外界不断接触的过程中,灵魂接受来自外界的信息,通过身体感官

    对世界产生认知,或者接受来自他人的观点与思想。这些东西就像原料一样一点一滴被注入

    这个瓶子当中,而瓶子作为一个进行反应的容器,这些来自外界的原料和瓶中原本就存在的

    液体发生(不只是化学概念上的)各种各样的反应,在人类生命的进程中,随着与外界信息

    的不断交互,瓶子(灵魂)里的这些液体(思想)一刻不停的进行着反应。

    而根据瓶中原有液体的成分,有些新注入的东西是被吸收,溶解进原有的液体中;而有

    些糟粕的东西根本不发生反应,化作糟粕,结块沉入瓶子底部。在我们的瓶子中,储存着名

    为思想的液体,这种液体可能不够清澈纯粹,可能还带着一些分层,每时每刻都在与从外界

    接受的新的信息发生着反应,每一分每一秒成分都在发生着变化,但瓶中的液体就是我自己

    的思想。

    在我看来,人的本质就是瓶子中的这些液体。如果失去了所有名为“思想”的液体,那么,

    即使“灵魂”的瓶子依旧存在,被其他的什么东西重新填满,那么我依旧已经消失了,瓶子里

    的是另一个个体了。

    等量的倒入液体互不相溶的液体(人格分裂),两种液体各取一半完美混合(魂穿者的

    自我认知),大量的液体被混合进同一个瓶子中(我之前的写作阿诗卡)这些个个体是

    否还是否还能算是原来的个体?这个我不做定论,需要询问当事人具体分析,但是我估计大

    部分也应该是“我既是他,又是他”这种模棱两可的结论。

    如果灵魂经历了轮回,瓶中原有的液体已经涓滴不剩,只剩下了一个不参与液体反应的

    空瓶子,那么这样的下一世已经和我没有任何关系了。假如记忆已经断灭了,虽然瓶子依旧

    是我用过得瓶子,但是我的本质已经被彻底替换掉了,一个瓶子,一个完全影响不了液体反

    应的瓶子,与我和干?假如我的记忆被篡改,我便不再是我,只是很像我的其他东西。但反

    之,如果我的精神能够得以保存,依旧保持着纯粹,即使更换多少次载体,我还依旧是我。

    在妹偶结局部分的时候,程晓羽问过孟婆一句“你不是 npc?”而这句话大概是引发

    读者炸锅的导火索之一吧。在这一段,晓羽和大部分读者一样,都对虚幻世界和真实世界抱

    有着一些疑惑。但由于寥寥数句解读并没能达到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