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就是能力相当糟糕,人又非常贪婪,上任几个月就把属下好感刷到红屏。
冷弈发誓这不是自己操控的事情,只能说赛温特的脑子真的是有坑,驻扎在比伯帕尔森时候,看到一个女学生长得很漂亮,就把她给强上了,而这个女学生乃是前来看望自己爷爷,也就是该城主将的孙女。
这老头孙女被猪拱了以后,自然勃然大怒,与其他不满赛温特的人串联到一起,命令前线士兵离开星堡给基贝隆送了一波人头,接着趁比伯帕尔森人心惶惶之时,联合发动军变,赛温特没能逃跑,当场被擒。
在比伯帕尔森政变发生以后,他们立刻倒戈投降基贝隆,其余悉洛都行省的地区几乎是传檄而定,基贝隆攻占领地的速度几乎等于进军的速度,等6月份的时候,他已经到达比伯行省的北大门,文明帕尔森。
多凡七世被这个消息吓得如丧考妣,于是急忙让杂牌军队固守恩科斯和莫瓦苏迪这两座主城,剩下精锐军队全部撤退到贝法,试图借助瓦雷山脉的地理,在贝法这个隘口做最后的拼死抵抗。
贝法是位于沿海的城市,其西面不远便是瓦雷山脉,可以说如果基贝隆想从北方南征恩修姆,贝法是他的必经之地。
可是贝法不像莱尼,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有着充分的堡垒修筑基础,贝法这里虽然有着地理,但几乎就没怎么修建过,最早的是几百年前防御野蛮人的原始堡垒,此外奥英贝奇王朝末年也短暂修建过堡垒,此后至今都处于荒废之中。
但是再怎么荒废,也得走马上任,这回多凡七世亲自到达贝法监督修建工程,以求能尽快有战斗力。
双方的战争打成这样,从奥雷蒂亚到国民议会,都不对多凡七世的前途有什么乐观态度,季伟罗觉得多凡七世最好的结果,也就是撑到明年而已,今年都撑不过就被基贝隆一股而下也不是不可能的。
针对目前东西线的战况,国民议会在动员起军队以后,将30个军团分配为西方集团军,10个军团分配为西方集团军,分别对付西线与东线的战局。
这一分配的目的极其明显,东线中基贝隆正在和多凡七世交战,所以属于次要战场,国民议会希望能够利用这个宝贵的时间,抢在基贝隆与多凡七世决出胜负之前,先将西线的西三省给平定。
再说了,东线情况就算再怎么糟糕,也仍然有那罗天险作为最后的底牌,确保悉伯不会被基贝隆一路直接攻入巴蒂罗斯,而西线就危险的多了。
至于统帅的人选,全军统帅由39岁季伟罗当任,其治所位于巴蒂罗斯城外,负责统筹东西两线的战局,以及确保后勤的顺畅,一个出身市民的人,能在39岁的年纪去当任统帅,不要说悉伯,在整个南疆大陆都是前所未有之事。
东线集团军元帅就更年轻了,是27岁的马埃尔,马埃尔的出身比季伟罗更低,可是却随着大革命的风潮崛起,在“十二月风暴”中展露头角,随后又去当任监察使,再被调回来参与“十二月起义”,如今更是被委任为元帅。
西线集团军元帅是43岁的巴勒克拉诺,此人属于老资格的改良者,早期跟随希艾烈,还曾经参与过旧时代的军队,因而在“六月起义”中,他被第三军团与希艾烈等人一同被逮捕进入赛文提监狱,而在监狱中最先支持希艾烈起义的赞同者中,就有他一票。
并且巴勒克拉诺有着极其敏锐的政治嗅觉,比如季伟罗与希艾烈斗气而卸任悉伯统帅以后,希艾烈首先考虑的不是路浦东这个立场不明者,而是巴勒克拉诺。
可惜那时候巴勒克拉诺恰巧偶染时疫而无法出任统帅,将家门关起来谁也不见,最后没办法的希艾烈只能委任路浦东作为统帅,之后便是路浦东的全军覆没。
但是到今天就不同了,之前惩戒的政治意义大于军事意义,巴勒克拉诺判断这是必败的战争,因而选择明哲保身,然而现在已经全线动员起来,巴勒克拉诺知道如果这次还不胜就没有以后了,所以选择接受任务。
明哲保身的巴勒克拉诺拒绝东线元帅的委任,因为东线的任务只是维持局势而已,做好了没有太大的功劳,做差了却毫无疑问会被追责,巴勒克拉诺才不会去选择这个吃力不讨好的职务,因而成为西线元帅。
就任以后,巴勒克拉诺迅速与参谋部制定军事计划,战略目的是要抢在基贝隆攻破那罗之前,先压制住西三省,那么短期战略目的,就是要打击琳娜行省的实力。
首先要明白一点,西三省并非铁板一块,比如说目前西三省的领导者,是琳娜行省与琳娜行省的总览哈迪斯,可黎溪匿三世临时政府却在哪里?在雅典娜行省的首府柯多密,这是哈迪斯对另外两个行省的示好。
过往琳娜行省能压制住其他两个行省而成为西三省领头羊的原因,最主要的是因为悉伯的授意,毕竟琳娜行省是瑞英麦邱中最早投靠悉伯的行省。
而琳娜行省一方面拥有自治权并成为西三省的同时,另一方面交通却极不发达,行省内铁路仅通过泰格木、阿西娜到莫米恩,然后就没了。
反倒是悉姆行省与雅典娜行省凭借着铁路和海运,在被悉伯征服以后,变得比琳娜行省还要富裕,更不用说雅典娜行省还是一千多年中瑞英麦邱的首都所在地,对于琳娜行省先天就带有一股优越感。
琳娜行省交通不发达,行省也不富裕,可是却因为是最早投靠悉伯的行省,不但拥有自治权,还是西三省的头领,而另外两个行省比琳娜行省还要发达,可是因为是被征服的行省,不得不屈居于琳娜行省之下。
这种古怪的状态,正是悉伯对西边领土制衡所导致的,这一政策在如今西三省试图叛乱时,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
………………………………
第八百一十五章 制霸南疆(四十一)西线靡战
针对西三省昔日被制衡而遗留至今的古怪状态,巴勒克拉诺与其幕僚拟定出适应这种战场的作战计划,即对悉姆行省与雅典娜行省以敲打为主,不要过度损耗这两个行省的力量,军团主力朝琳娜行省往死里打,尽可能消耗琳娜行省的有生力量。
而当琳娜行省力量下降以后,对另外两个行省的压制力也会一同下降,这种联军的联盟状态最是不稳定,到那时候就可以给悉伯以操作的空间。
定下计划以后,巴勒克拉诺首先第一步就是收复巴西,打断西三省插进悉伯的楔子,随后是对捕奴行省发出最后通牒,让这个行省明确立场。
毕竟到目前为止,捕奴行省始终在双方之间骑墙,西三省来进攻,他不反对,国民议会要收复失地,他也不反对,毕竟捕奴行省的核心在南方而非北方。
可到现在巴勒克拉诺首次展现出严厉的态度,要捕奴行省表示立场,巴勒克拉诺丝毫不害怕彻底将捕奴行省推到西三省,事实上他已经做好出兵准备了,不论捕奴行省是否回应他都要出兵。
这主要的原因,是巴勒克拉诺看重纽约曼多和孔奥这两个兵家必争之地,只要将纽约曼多控制住,就不必担心捕奴行省的威胁,而将孔奥控制住,就可以从锡安克多出兵,南北夹击泰格木,打开通往琳娜行省首府阿西娜的大门。
所以捕奴行省要是答应国民议会的最后通牒,那最好,要是不答应的话,巴勒克拉诺就只能武力解决南方的麻烦,以防出兵时被偷了后庭。
巴勒克拉诺并不担心南方的武力问题,自己以狮子搏兔的姿态,而殖民地体系先天短板,无力与本土争雄。
等悉伯军队确保纽约曼多与孔奥以后,其他防线的军团这时候要做的事情,是通过星堡在城市进行防守,主力部队则趁此机会会从泰格木突破,先攻阿西娜,再破艾默妮、阿米里加,一路杀到卡苏斯,这样一来琳娜行省的抵抗力量就基本被摧毁。
巴勒克拉诺的军事计划被制定出来以后,没过几天琳娜行省贵族们就知道了,因为巴勒克拉诺授意属下泄密,并且随着悉伯出兵占领纽约曼多和孔奥以后,哈迪斯就确定了信息的真实性。
之所以要泄密,并不是因为巴勒克拉诺是像洛林那样的叛徒,而是因为这是阳谋,泄密反而有利于激化矛盾。
悉伯的军事计划已经很明显,完全不理会北边的悉姆行省,瞄准琳娜行省要给对方来一个灌肠,琳娜行省就算知道了又能怎么办?抵挡住悉伯精锐部队的进攻吗?这得强迫另外两个行省出更多的力,无疑会加深双方的分歧。
应该说巴勒克拉诺给琳娜行省出了一道难题,西三省的总览因而陷入苦涩的沉思中,用了数天时间才想出反制方案。
首先就是撤退,将包括阿西娜、艾默妮这些城市统统放弃,之所以要大规模的撤军,目的有三个。
一方面是哈迪斯知道,自诩王者之师的悉伯肯定不会大肆破坏阿西娜,这就叫君子欺之以方。
二是用西三省的“惨败”,向国外索取更多的援助,逼迫基贝隆尽快结束与多凡的战争,为自己这边减轻压力。
第三则是哈迪斯不希望在正面交战中损耗太多实力,以西三省的军队质量来说,与悉伯精锐交战的失败只是时间问题,而这样最后只会便宜了基贝隆,还有雅典娜行省与悉姆行省,所以撤退到艾默妮,是哈迪斯抓死悉伯寻求速胜的死穴而制定的计划。
为什么要撤退到艾默妮?这与地理状态有关,阿西娜北边是莫米恩,东边是泰格木,再退就只能退到艾默妮了,而艾默妮这里西边有两条岔道,一条经过索拉比非到卡玛米,另一条就是悉伯军队的目的,经过阿米里加到卡苏斯,两条岔道最终会在法雅多奇会和。
然而艾默妮还有一条岔道,那就是通往东南方的米加,米加北是格木米奥,东比邻捕奴行省,足以抵挡住悉伯的进军。
所以哈迪斯设定的杀招,就是在巴勒克拉诺上钩以后,自己的骑兵从米加出兵攻占艾默妮截断悉伯军队后路,使悉伯进攻的军队像路浦东一样全军覆没。
应该说这份计划设计的确实相当出色,避开了巴勒克拉诺为琳娜行省设置的陷阱,可惜哈迪斯忽略了致命的一点,那就是捕奴行省的态度。
在哈迪斯看来,这是个不用去考虑的问题呀!巴勒克拉诺对捕奴行省发出最后通牒,结果捕奴行省还没有表态的时候,巴勒克拉诺就出兵占据纽约曼多与孔奥,所以还要去考虑双方之间的态度问题吗?
结果哈迪斯就这样被坑了,掌控捕奴行省的塔乌戈查家族从一开始就是国民议会的支持者,骑墙派的那种支持,然而当看到西线胜算在望时,塔乌戈查家族便毫不犹豫的背叛与哈迪斯心照不宣的约定。
昔日的约定是在神灵或魔鬼的见证下缔结,然而如今神灵与魔鬼尽丧,诚信也在这个世界上不复存在。
塔乌戈查家族背叛的报酬,是国民议会将会明文宣布,捕奴行省不再是开拓区行省,而是与本土行省具有同等地位的行省。
而在捕奴行省的背叛之下,哈迪斯准备的杀手锏瞬间失效,捕奴行省早就不怀好意的探明了琳娜行省的军队布置情况,因而等战争开动以后,从背后突然突袭布置在米加与格木米奥的军队。
遭遇到捕奴行省背刺以后,这支军队没有全军覆没,部分顶住了第一波攻势,龟缩在星堡中负隅顽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