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毕竟,现在不是战争时代。
不过蔷薇想到齐林的发现带来的连锁意义,倒也理解齐林为什么会引起这么大的波澜。
结束了和蔷薇的通话,齐林赶紧道歉。
长老倒是很大气,他本来就是下来视察下,没想到见证了一个奇迹。
这让长老对齐林的印象变得很好,短短一天时间,他就已经召见齐林两次了。
第一次只是纯粹的恭喜,第二次就是因为他身边的高参向他详细阐释了发现暗物质的意义,以及背后带来的深远影响。
“女朋友?”长老笑着问道。
“暂时还不是,杜将军的女儿,您或许听说过。”
长老还真听说过,“是蔷薇啊,没想到老杜也要见你,看来他倒是很敏感。小齐,我身边的专家告诉我,暗物质对物理学来说意义重大,由此可以引申出很多于国于民都非常有价值的东西。你是当事人,能不能详细解释一下,我们也好决定怎么奖励你这次的巨大成就。”
“奖励就不必了,您能够拨一笔巨款支持我的后续研究就好。”齐林先顺坡上爬,然后又给长老说了一下自己真正的野望。
长老的神情越来越郑重,眼神也越来越亮。
听到最后,他的呼吸甚至都变得有些急促了。
“小齐,我没理解错的话,你不是奔着得诺贝尔奖去的,而是有具体的应用方向。”
齐林笑:“长老,诺贝尔奖是附带的,能拿自然是好,但拿不到也没有什么。诺贝尔奖侧重于基础研究,而对国家来说,应用型研究才是最重要的。科学没有国界,自然需要有人披荆斩棘。但科学家是有国界的,相比杨老专心学术,我个人虽然不认为有什么值得指责的,但我还是更加钦佩钱老一些,自然也是会以钱老为榜样,做一些更具体的研究。”
老有人黑种花家没有诺贝尔奖得主是因为体制问题,体制真的是一个万能的背锅侠。
这些脑残黑也不想想,隔壁老大哥没倒台的时候,也没少出诺贝尔奖得主啊。
和体制一毛钱关系都没有,种花家没有诺贝尔奖级别的科学家,只有一个原因——穷。
当年的确是穷,预算有限,而科学研究是最烧钱的。
国家的钱不能乱用,第一重点自然要放在国计民生方面,追赶和发达国家的差距,远超过培养几个诺贝尔奖得主的需求。
所以国家对基础科研的支持相对有限,这无可厚非。
当年三钱那一批人才回国,基本就是放弃了在学术上更进一步的可能性,所以他们在科学界的地位也确实不算太高。
但他们于国于民,自然是当之无愧的大英雄。
杨博士为了在学术上更进一步,当年选择了留在国外继续做研究,也不需要指责什么。
我们都是普通人,就别要求别人做圣人。
出现了圣人,我们膜拜。而面对普通人做出的利己的选择,我们也不需要指责,人家并没有叛国。
而且事实上杨博士这些年无论是明面上还是私下里,都为种花家做了不少事,说了不少话。
身为在世的基本可以说第一人的物理学家,齐林认为这已经足够了,很显然上面也认为对待这种人才需要重视,所以在杨博士归国之后,给予了他极高的待遇。
其实没什么毛病,若连这点气度都没有,拿什么吸引人才?
爱国可以,不用偏激。擦亮自己的眼睛,前段时间霍金去世,网上居然还有一大批人捧霍金踩杨博士,认为霍金的学术地位远超杨博士……
简直是滑天下之大稽。
不夸张的讲,两者在物理学界的地位,就是丘处机和王重阳的差距。
无脑乱黑,是会被别人看笑话的。
扯远了,说回正题。
“长老,在我看来,随着我们经济的腾飞,对于科研资金的大力投入,未来的二十年内,应该会出现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不过说实话我不认为这很重要,今时不同往日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已经不需要其他外物来增强。相对来说,我还是更愿意去做一些能肉眼可见帮助国家提升实力的研究,比如,解析暗物质,改造宇宙飞船,助力太空计划。”
“好,好,好,小齐,从你身上,我看到了国家崛起的希望啊。自信、自强,老一代人,总有一种莫名的自卑感,我希望从你们这一代起,可以彻底的抹掉它。”
每一个兔子,都有一个大国梦。
区别只是,有人在精神上支持,有人在行动上支持。
曾经,齐林就是只能在精神上支持。
现在,达则兼济天下。
尽我所能而已。
第30章 太空时代
尽管齐林认为诺贝尔奖对他本人甚至对国家来说都算不得特别重要,但不得不说,当暗物质被发现,他立刻成为了下一届诺贝尔奖的热门。
而他的地位,也得到了显著的提升。各方大佬,都开始关注这个年轻人,开始给他各种各样的支持。
世界就是这样,你有才华,展现出来了,就必然得到看重。
尤其是科研方面的才华。
没有上位者会傻到为难这种人,这种人是国家的财富,不管上面再风云变幻,他们都必须是永远被拉拢的。
不可避免的,齐林还是被曝光在了聚光灯下。
齐林也没有故意躲藏,反正他也没做什么见不得人的事情。
而且一个诺奖得主,说实话在世界也翻不起什么波浪,他现在还不用担心安全问题。
如果之后他的科研计划能够顺利施展,那才会被其他国家视为眼中钉肉中刺。
齐林很淡定的接受了各方采访,顺带宣扬了一波自己的科研倾向。
明面上,自然是太空战略,但实际上,只有很少数的人才知道,齐林真正想做的,还是研发各种杀伤性武器,以及提高现有大型武器的杀伤力。
其实从核聚变入手是一个更简单的选择,各国也都已经在这方面开展了研究。
但卡尔的知识库里明明有更进一步的文明产物,齐林也不会故意照顾世界线进度而特意选择容易点的。
科研不是做人,超前多少年都没有问题,只要你能够做出成绩来。
一个月后,在长老的引荐下,齐林参加了一个小型会议。
与会的,很多都是在新闻联播上能够看到的大人物。
还有一些穿军装的,不常出现在人前,但看肩上的星星,齐林就能知道他们的地位了。
杜蔷薇的父亲正在其中。
另外还有一批人,便是科研界的大佬了。很明显,他们是来做科学顾问的。
老实讲,面对这些大佬,齐林倒不紧张,但还真有些激动。
他可以确认,这是一个可以改变历史的时刻。
而这一切,取决于他之后的发挥。
“齐博士,你可以开始了。”大长老对齐林点头示意。
这场报告会,是他牵头举办的。
一个月前,他本来只是一次普通的去下面地级市视察,却没想到见证了一个奇迹。
和齐林的两次见面,尤其是第二次,齐林没有太隐藏自己的心思,不仅和他讲述了自己的真正想法,甚至还给了他一个U盘,是这两年来齐林从卡尔知识库里做的学习笔记。
这些都是他已经吃透的东西,也都能够用现有的科学解释清楚,所以齐林并不怕被别人看到,甚至,他就是想让别人看到。
大型科研计划,绝对不是一个人能够完成的,齐林需要帮手,很需要。
不然卡尔为什么能喜欢上莫甘娜?可不就是当年一起玩科研的时候配合多了,才日久生情的吗?
得到了齐林的那个U盘,大长老立刻找信得过的专家开始研究,评估可能性。
然后,就得到了一个让他震惊的结论:
计划有30%的可行性,一旦成功,现有的国防军备实力至少能够提升200%。
这种几率的可行性,没有道理不敢拼一把。
大长老协调了很多人的时间,又综合咨询了很多专家,最终定下了这次的小型报告会。
舞台都已经给齐林搭好了,齐林也没有理由让人失望。
齐林用手中的激光笔照射着大幕布上的PPT,直奔主题。
“我知道大家的时间都很宝贵,我也不过多叙述太空计划的重要意义,我直接给大家看一段我个人规划的未来蓝图。”
画面一转,随后出现的场景,让即便是见多识广的在座的大人物都忍不住倒吸了一口凉气。
战舰列队纵横星河,无双机甲辗转腾挪,连天炮火响彻宇宙,还有无边无际的机械大军。
“这是我眼中,未来的战争模式。而我的研究方向,也会向这方面去努力。我知道有些异想天开,但暗物质的发现是第一步,解析暗物质,解析暗能量,改组宇宙飞船,想做到在宇宙中大战,并不是妄想。”
“而一旦突破反虚空技术,将其装备到航空母舰之上,视频中的第一个画面,战舰列队纵横星河,便能够实现了。所谓反虚空技术,其实就是更进一步的反重力技术,我们已经开始研究,只不过成果还不甚显著。但我给大长老的U盘上已经记载了我的一些想法,尽管依旧不能直接达到我视频中的效果,但突破现有领域,已经可以做到了。后面的,便是我和其他研究人员的工作,我对此有充足的信心。”
“当然,我知道上述这些对于大家来讲可能太过超前了一点,原谅我这种年轻人总是思维跳脱。下面我将展示一些更容易实现的设想成品,大家请看。”
所有人的目光都聚焦在激光笔照耀的方向。
他们看到了一副如下的场景:
一颗子弹,由种花家打出,经历了空间穿越,下一刻,出现在了自由女神像面前。
“空间折叠技术,在小说或者影视作品中很常见,但其实通过科学研究,是可以做到的。而想做到这一点,需要的是微虫洞技术。”
画面再一转,是一个士兵背生双翼,一飞冲天。
“反重力技术和虚空技术,说实话难度并不高,真正的难点在于给士兵们配备配套的装甲。”
“未来战争,必然会越来越倚重单兵作战能力和尖端型杀伤性武器,地球上现有的材料,想制作出更强大的尖端型杀伤性武器的可能性极低,包括我刚才说的机甲和星河战舰。当然,关于提高单兵作战能力,我是有把握的,生物学家也可以通过改造基因做到。不过,我依然建议,国家大力支持太空计划,宇宙当中,有很多我们需要的东西。”
“齐博士,恕我直言,你想实现以上的目标,花费的应该是一个天文数字吧?”有人提出了质疑。
齐林没有顾左右而言他,实话实说:“的确是一个天文数字,应该会超过以往所有的大型科研投资。”
“我们国家还有很多方面需要用到钱,花费一笔如此巨大的投资用在尚且看不到未来的太空计划上,是不是有些冒险?”
“当然很冒险,而且我可以肯定,会被有心人带节奏,会有很多信息不对称思想阅历也不对称的民众对此跟风质疑,认为将这些钱投入到扶贫上面会更好。但我想说,投资科学,永远是最有价值的,无数的历史都已经证明了这一点。”
“当年我国的情况如此艰辛,依然调动了全国的人力物力,支持两弹一星工程。如果我没记错的话,从两弹一星工程开始到第一枚原子弹爆炸,就已经耗资28亿,如果算上建设核工业体系与配套开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