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诸葛司继续说道:“向国攻打廉国,这并没有什么,但是。。。。。。”他加重了语气:“向国在攻打下廉国,且与燕国停战之后,势必要扩张,而他扩张的方向,只能是向南扩张,南面就是中山国,而中山国就是我周国的属国,即便中山国不是我周国的属国,向国攻打下中山国下中山国后,也必定会对我周国动手的。”
此刻没有人会想向国会不会朝周国扩张了,在座的都是聪明人,向国如果不想扩张,当初就不会与燕国交战,也不会打下虞国与梁国,现在更不会朝廉国动手了,这些都充分说明了向国的威胁性。
而向国西面因为燕国的地理位置,他们无法攻打下来,北面是草原,他们即便占领下来,也没有什么用,东面更不用说了,他们如今已经在扩张了,而更东面的虢国,只看他们与向国结盟,就说明了一这点。
“王上。”齐晓媛紧接诸葛司说道:“臣与方书记到向国的延苏城后,发现向国在扩军。”这也是他们怀疑的一点,向国连年战争,军队的战斗力比起廉国高了不少,与哪怕是不扩军,齐晓媛两人估计,向国都可以打下廉国,毕竟扩军会加重国家的负担,向国连年战争,且北靠草原,国库并不是太充裕的,而且打下廉国后,还需要花费不少来治理廉国的地盘,这样一来,他们扩军后,就需要朝一个方向全力攻打,不是攻打燕国,就是攻打中山国,或者说周国了。
“燕国刚与向国停战,想必停战的时间不会太短。”程道仲在齐晓媛说完一句后,缓缓说道。
虽然他说得很模糊,但众人都听懂了。
刚刚停战,一段时间内,向国都不会朝燕国用兵了,北面又是草原,那可以用兵的,就只有南面的中山国或者说周国,和东面的虢国了。
而周国与虢国这两个国家,都与向国结盟了,那向国要对哪国用兵,就是十分耐人寻味的一件事了。
虢国比周国弱,但周国比虢国更富饶富裕,而且与周国撕毁盟约,向国仍是与虢国结盟的,这样一来,周国将面对两个国家,同时与两个国家作战了,而且这两个国家,都不是什么弱国。
“王上,臣与方书记在延苏城中,听到一则小道消息。”齐晓媛看着思考的众人,然后看向周寒,谨慎的说道:“有传言,有神秘人物面见了向国的国君向庞,在这之后不久,燕国就与向国停战了。”
“你的意思是,有人在这背后操纵?”周寒沉下脸问道。
“臣等不知。”齐晓媛不敢说,他也不过是听到这传闻而已,只是这传闻看起来很真实,但他不敢在国君面前开口说他十分确认传闻的真实性。
周寒手指敲打在面前的案几上,面露思索之色,好一会才吩咐道:“涂悦,让人招欧阳太尉进宫来。”
在涂悦应声离开后,周寒才沉声对看着自己的众人说道:“诸位,不管向国是否会想对我国用兵,我们都因做好准备了。”如果向国要趁机攻打虢国,那他们周国就可以捡个便宜,而如果向国要对周国用兵,那虢国必定乘势发难,他们周国就必须同时应战。
听到又要开战,众人的神色的非常难看。
前年开战蔡国后,原本以为能缓几年的,今年国君举办的大比试,以及之后即将举行的厨艺大赛,都让众人感觉到了一丝轻松,但这丝轻松还没有让他们享受多久,战争的重担又压了下来。
在听到国君急招时,欧阳丰很快就赶了过来。
当他知道国君在文武殿时,就知道了有大事发生。
当欧阳丰进入文武殿后,周寒让诸葛司向他解释了他们之前谈论的事情,也说明了之后很可能会与向国和虢国两国同时交战的问题。
“王上,不知您的意思是?”欧阳丰听完诸葛司的说明后,向周寒问道,他虽然有些猜测了,但还是让国君亲口说出的为好。
周寒手指敲打在案几上,脸色微沉,让人看到就知道他心情很不好:“太尉,寡人想要将青龙军与辅军调回来,嗯。。。骑兵队也调回来吧。”由于太尉一职,已经从丞相那分离了出来,因此现在军队的调动,都是直接让太尉来调动的,不再经过丞相那了。
“是,王上。”欧阳丰立刻应声。
“另外,再组建新军。”因为可能需要与两国交战,周寒不得不让欧阳丰再次组建一支新的军队,毕竟打下廉国的向国,说不定有万人军队了,而虢国也有扩军的动向,这让他不得不防备。
“王上,再扩军?”欧阳丰皱眉,不是他觉得没有必要,而是现在刚刚组建外骑兵队,耗费颇多,再组建新军,新兵面对向国与虢国的军队,也没有丝毫的作用。
“王上,臣能否提一言?”诸葛司插话问道。
“但说无妨。”
“王上,组建新军是否没有必要?”诸葛司不等周寒说话,直接提议道:“臣以为,与其组建新军,不如将各军扩军?”他这段时间里,也是有向欧阳丰学习兵事的,不求能带军打仗,只求能对军事有一点了解,以便他工作时,不会因此出大错,毕竟再是军政分离,军队的辎重运输,和粮草征集,还得靠丞相府这边的。
周寒听到诸葛司的话,思索了起来,他确实也觉得军队队伍有些太多了一些,而且新兵对即将到来的战事,也没有太大的作用,虢国就不用说了,他们的士兵虽不算太多,但也多是老兵了,而向国更不用说,他们才与燕国停战,又即将与廉国开战,可以说即便他们再次扩军,很快新兵也会变成老兵的。
“就依你说言。”周寒思索清楚后,向诸葛司点点头同意了他的话,转头对欧阳丰吩咐道:“欧阳太尉,将青龙军扩军两千人,辅军扩军一千人,白虎军扩军一千人。”他并没有同样的将骑兵队扩充,毕竟骑兵队刚组建,现在还在磨合期,不适合再次扩充,而且,骑兵队里都是老兵,刚刚训练得差不多,扩充新兵上去,骑兵队就没有什么战力了,只能继续训练,无法应对即将可能的战事。
突然扩充四千人,欧阳丰忍不住皱了皱眉头,但他并没有出声反驳,因为他知道,这是国君思考过的了,而且,这个时候也确实需要扩军,否则依现在的军力,也确实无法应对可能的两个国家的联手攻击,他想了下,郑重的应下来了。
“程公。”
“老臣在。”
“注意向国与我国的物资交换,一旦他们突然想要停止交换,立即禀告寡人。”周寒向程道仲吩咐道。
一旦向国要停止与周国的物资交换,说不定就是他们要动手的时候了,这必须得警惕起来。
程道仲明白事情的严重性,立刻应了下来。
第三百零九章 通过初试的四人(第一更)
虽然在文武殿里,进行了十分严肃的讨论,并在次日,全周国的军政,都开始行动起来了。
但在民间,任然非常平和,除了街道上再次有许多官员奔跑,让一些感觉敏锐的人察觉到了有大事发生。
大比试任然在稳当的进行当中。
经过第十天,第五场文试之后,近百名报名大比试的人,只有四人通过了大比试初试。
当涂悦拿着大比试初试的名单给周寒时,让他一阵诧异,他原本以为能有十人以上能通过初试的,毕竟初试并非很难,武试不过是对战,总会留下获胜的一方,而文试则大多都是书本上的问题,只要认真读书,多少都能回答出来一些的,不至于被淘汰。
初试的结果让周寒有些为难。
“只有四人啊~~!”他斜躺在养心殿的躺椅上,左脚伸直平放在长椅上,右脚弯曲踩着长椅,左手架在椅子上,撑着脑袋,右手拿着那名单,脸色为难的看着名单上的四个名字:“我还给他们准备了复试,以及最终考验呢,这根本不按常理来的啊!”
“不是应该有数十人轻松的过了初试,然后在复试中激烈拼搏,激起了无数的爱恨情仇,最后在最终考验中,来自底层平民的一人,击败了所有强者,被我任命重任,并在我的大力支持下,带领周国,成为地上最强国家吗?”周寒神色不愉的,没有任何教养的向那名单喷着唾沫:“说好的位面之子呢?说好的平民领袖呢?都到哪里去了?啊?”他说话十分随意,没有了
“王上,是否要安排他们去潘将军处?”涂悦已经习惯了国君偶尔会冒出来的莫名其妙的话,他试图听了一下,但字能听懂,连起来就不知道是什么意思了,随即摇摇头,询问国君是否进行下一步测试。
至于国君的姿势,他选择了无视,在这王宫里,能对国君礼仪进行挑剔,也敢对国君的失礼进行训斥的,现在只有两个人了,一个是温太后,一个是裴显正,如果是国君刚继位之时,涂悦还敢对国君说教,甚至向温太后报告,但现在,国君已经不再是刚继位之时了,国君的一些小的缺点,已经完全无法与他的英明相提并论,更何况,国君平日都是非常正经充满威严的,现在偶尔不着调,也都是在没有外人的时候,稍微放松一些,是可以理解的。
周寒听到涂悦的询问,想了一下道:“先带他们来见寡人吧,寡人想看看他们再说,之后,再给他们一场分出个一二三来的比试。”他又想了一下,说道:“带他们去文武殿。”不管怎么样,虽然周寒安排的这场大比试因为第一次,所以十分随意,但在别人眼里,却是十分重要的比试,周寒不想让他们发现真相。
“是,王上。”涂悦点点头答应下来,立即出了养心殿,此刻那四人已经在丞相府等候了,他要去将那四人亲自带进王宫里。
在涂悦走后,周寒打了个哈欠,仔细的看了一下四个名字,其中有一个名字,引起了周寒的注意:“左冷参?这不就是那个将郑松文击败的那个奴隶吗?”对于左冷参他还是有点印象的,不如说,是对击败郑松文的人,还是一名奴隶而有印象。
一名在这个世界中,处于最底端的奴隶,居然能击败重重对手,通过初试,这简直可以说是奇迹一般的事情了。
周寒相信,被左冷参在武试和文试中击败的那些人中,大部分都是身世背景非富即贵的人,但他们却都败在了左冷参的手里,这是很耐人寻味的一件事,左冷参身为一个奴隶,也许还是连饭都吃不饱的奴隶,不仅要在武力上击败那些自小就打磨过的人,还得耗费大量精力努力苦读各种书籍,先不说他是怎么读得那些书籍的,光是他能看懂并几乎完全理解书籍中的内容,所付出的代价,就让人不可小觑。
“左冷参吗?奴隶?有点意思。”周寒轻笑了一下,他并不太在乎奴隶这个身份,但对于努力到变态的人,他还是十分钦佩的。
周寒因为左冷参,来了兴致,他一下坐起身,简单打理了一下因为卧躺造成的衣衫凌乱,然后径直前往文武殿,等待着那涂悦将那四人带来见自己。
在文武殿喝了两杯蜂蜜水后,周寒等到了那四人。
“草民(奴隶),见过国君。”四名通过初试的选手,被涂悦带入王宫,进入了文武殿中,在看到坐在正中首位上的周寒后,立即意识到了他的身份,然后一同向周寒行跪拜礼。
“起身,坐吧。”周寒平淡的开口,但他的眼神却并不平静,他发现了一个有点意思的地方,虽然是一同进入文武殿的,但其中三人相距非常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