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通过携带的核聚变燃料补给,这支小队能够在高强度的作战环境,且在远离后勤补给的情况下,持续作战超过一年的时间。
这是红警兵团最高统帅部为了应对未来真正敌人所提出的基本技术要求,并且在这个要求的基础上,还提出了建设超级兵种——超时空突击队的要求。
超时空突击队是在将来超时空传送技术进一步完善普及之后,让顶尖的突击队本身就拥有超时空传送的能力,能够自由的传送到全球战场的任何一个角落,甚至是跨越时间和空间的传送。
这就更加要求未来的单兵机甲,必须实现自给的能量供应。
因此这一切,都建立在微型核聚变反应堆的全面利用基础上,对于这个项目,樊奕泽也是相当的重视。
只要这个技术完全成熟,基地便能够解锁更多的相关科技,到时候基地原装的单兵机甲,都有可能直接解锁。
而且核能源领域的进一步发展,所带来的巨大科技前进动力,也足以让基地的综合科技,进行一次飞跃式的提高。
因此哪怕失败在多次,也不会阻挡实现这个技术的前进脚步。
此次樊奕泽视察的这个实验室,只是所有核聚变实验室中的一个,这个核聚变实验室是基于太空科技技术下的一个实验室,这个试验项目最终的成果,会应用在太空探索的技术上。
这个微型反应堆一旦成功,将会安装在大量的小型太空采矿飞船上,这些飞船将会穿梭在太空之中,开采陨石和小行星上的矿产,然后利用自己的动力,将矿产运到矿石精炼厂上进行分解。
如果飞船只是依靠太阳能提供的电力,根本无法满足需求,毕竟飞船的能量需求,不是卫星上简单的设备可以比拟的,也不是空间站这种太空装置那么简单的。
只不过无论是太空科技中心的核聚变实验室,还是其他科技中心的核聚变实验室,所有是进度和研发成果都是想通的,因为大量的相关领域人员,只用一个实验室的话,效率实在是太慢了。
因此类似的核聚变实验室,在红警兵团的作战实验室旗下,有数十所,而很多大型的科研项目,也都是如此。
让所有该领域的专业人才,都能够充分的开动脑筋,同时也能够密切的交流相互验证,一个实验室的成功进步,也是所有实验室的共同进步。
而在太空科技中心,核聚变动力项目,有好几个实验室,都是统称为一号项目实验室,樊奕泽看了一下试验的过程,没有发出任何声音,便朝着下一个实验室走去。
第655章 核动力发动机
二十世纪初,当居里夫妇提炼出了放射性元素镭的之后,俄罗斯航天之父齐奥尔科夫斯基就预言:“一吨重的火箭只需要一小撮的镭,就能够挣断与太阳系一切引力的联系。”
在人类核技术开始真正出现之后,用以了战场上。
但是对核能的利用,却也从那个时候真正开始,核电站,核动力船只,也正越来越多的出现在世界上。
而人类对太空的探索,也很早就将目光放在了核动力上。
然而以核动力作为飞行装置的发动机,特别是核裂变发动机,所产生的核污染,又是极其危险的。
核裂变是完全可以运用在运载火箭上,以当今人类对核能技术的掌握,这一点是完全没有难题的。
但是核裂变作为运载火箭的动力,所喷出的大量核污染,将会对环境产生巨大的灾难。
特别是大型的远在火箭,恐怕使用一个核裂变发动机,所生产的核辐射和污染,便让发射中心变成了无人区。
并且这污染还会放射到天空乃至于高空,对人类生存的环境来说,将会产生很多的不。良后果。
因此到现在为止,无论是什么国家,都还没有将核裂变反应堆作为大型远在火箭的动力。
而核聚变并没有环境污染以及核辐射的问题,因此如果有成熟的运载火箭核动力,那必然就是核聚变技术。
这也是太空科技中心重点的动力研究项目。
这个研究项目是重点研制大型航天飞行器和运载火箭动力系统的实验室,在这个实验室的试验平台上,是一座中小型的核聚变反应堆。
与之前微型反应堆所研究方向不同,这里的试验不是为了解决能量输出的完全精密控制,而是为了尽可能让能量输出增强,并在瞬间快速的释放出去。
空天飞行器是不可能用螺旋桨作为动力来源,因为没有空气形成反作用力,因此喷射推进也就成为了试验的重点。
利用核聚变动力为冲压发动机提供动力,从而产生强大的推力,代替发动机所需要的燃料,作为动力核心。
目前这项技术也已经相当的成熟,但还需要大量的成熟试验。
对比传统的燃料发动机,核聚变所拥有着太多的优势性能。
其中一个就是推力的问题,燃料发动机都有一个十分严重的推力问题,推力受到了限制,因此每一次地球上发射运载火箭,都需要找到合适的发射窗口,借助地球的引力加速,让火箭顺利的离开地球。
到目前为止,哪怕是红警基地内的运载火箭,也都需要依靠地球行星的引力加速,才能够顺利的发射运载火箭。
但这种办法,只是无奈的变通办法,毕竟运载火箭每一次的发射价格都不便宜,要追求合理的运载能力,因此只能借助于地球引力加速,来实现更大的运载量。
可这种办法,很消耗时间,同时能够使用的发射航线也受到了限制。
如果安装了核动力的运载火箭,或者是航天飞机,就没有这方面的问题,不需要利用行星的引力加速,更不需要按照航线来进行发射,可以随时随地的从地球任何地方进入太空。
目前全球成熟的核动力利用,就是核动力航空母舰和核潜艇,都是利用核裂变反应堆,来推动螺旋桨。
冷战时期的核动力飞机,也采用了相同的核动力原理,尽管最后因为各种技术因素和安全问题以及需求,最终没有出现核动力飞机,但是道理是一样的。
但是太空之中是没有空气,也没有水作为推进的介质,就需要使用喷气的方式来作为推动力。
不过这种推进方式也十分简单,目前太空科技中心的核动力实验室,就是利用核聚变产生的大量热能,再将液态氢注入,受热之后快速的膨胀,然后从发动机的尾部高速喷出,产生推力。
而眼前这个试验,并不是推力试验,而是另一种动力试验,这种试验是计划用以大型空天飞行器的动力试验。
实验场地的中心,是一座巨大的核动力反应堆,这个反应堆的尺寸,比目前超级航母所使用的熔盐反应堆都还要大一圈。
在樊奕泽过来的时候,正在测试该动力系统是稳定运行情况。
与传统的舰船反应堆不同,因为核聚变发动机是直接产生动力,需要补充推进剂,因此对反应堆的各项稳定数据,要求很高。
而眼前这个实验场地,就是一个推进试验平台,测试核聚变发动机的持续推进水平以及最大推力水平。
目前该试验的各种推进数据测试,都差不多完成了,但是推力还没有达到技术指标的要求。
根据红警兵团未来军事装备的发展需求,太空科技中心的这个实验室,所进行的核聚变发动机的推力,需要满足十万吨级以上的空天航母,拥有快速从地面出发,进入地球近地轨道上的能力,且能够满足空天航母的拥有接近第二宇宙速度的强大动力。
这是一个极高的要求,哪怕是对基地拥有的技术来说,想要实现这个技术指标,也是十分困难的事情。
可未来战争的制高点,已经不是简单的夺取制空权,而是要夺取制太空的权利。
而且未来的第六代战斗机,也被赋予了能够自由进出地球和太空的能力,因此就需要性能优秀,且技术完全成熟的核动力发动机。
因为常规的动力系统,根本无法满足这样的要求。
同时对核动力发动机的推力和相关性能,也都提出了极高的要求。
特别是大型空天作战平台的动力系统,要求会更加的严格。
目前各项科技的准备,都还在实验室之中,眼前这个核聚变发动机项目,便是攻克这些技术的重点试验项目。
也许未来万米长的太空战舰,依然还无比的遥远,但是几百米长的太空飞行器,却不再是完全做不到,而且说不定很快就会出现。
第656章 半机械生命体
视察了太空科技中心的核试验之后,樊奕泽便来到了太空科技中心边上的未来生物医药科技的一个实验场地。
这座生物科技试验基地,是作战实验室下,一所规模较大的实验室,尽管主要的研究机构都在基地地下空间内,但是在两个世界之中,还保留着几座先进的试验基地。
生物科技试验基地的地面建筑主体并不是很大,毕竟不像太空科技中心那样需要大量的地面试验,只有一座稍大的建筑大楼,外部是警戒的围墙。
禁。卫生物科技试验基地,可以看到有不少人正在大楼前的公园内活动。
生物科技试验基地的建筑主体虽然只有一栋大楼,但是占地面积不小,除了基地本身的建筑主体,围墙内是一片人造公园,树木茂盛,鸟语花香,有人工河流静静流淌,人工湖上凉亭清风徐徐。
然而在这个公园内散布活动的人,却没有一个是正常的人类。
这里是一座科研试验基地,但同时也是一座修养基地。
里面的每一个人,都是红警兵团的伤兵。
从日俄战争到现代化的战争之中,红警兵团开疆扩土,打下了两个完整的世界。
可是再强大的部队,也无法做到零伤亡,红警兵团也是如此,战争之中难免有伤亡出现。
阵亡的将士英灵永存,可受伤的士兵,特别是那些肢体残缺或者身体严重残缺的重伤员,樊奕泽希望他们每一个人都能够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甚至可以从新走上战场。
这就是为什么生物医药科技的主要研究单位全都转入基地地下空间,但是在外界,依旧保留着不少试验基地。
这些试验基地内生活的人,都是在战场上伤残的红警兵团将士,他们在这里成功站了起来,重新拥有了四肢,且拥有和正常人一样的生活。
而这座基地内的伤员,并不是简单的四肢残缺,是全都失去了大半个身体的严重残缺伤兵。
这里的每一个士兵,每一个都只拥有一半的正常血肉,而另一边则是机械生命体。
从作战实验室的生物科技技术攻克了生物和机械之间的隔阂之后,这些伤兵便逐渐拥有了属于自己的新生。
目前生物科技技术已经可以实现人造神经元、心脏细胞、肌肉组织或血管组织,而制造它们的原材料竟然是纳米线和晶体管。
在这里康复的伤兵,不但四肢已经被机械代替,就连体内的重要器官,也全都被人造机械器官代替。
并且完全实现了人造传感系统发挥出与生物传感系统相同的功能。
试验基地内的这些通过人造器官修复的伤兵,已经能够将自己的身体当硬盘,在上面读写信息,实现对身体的完全控制。
当你需要来点肾上腺素增强活力时,按下手机上的相应按键就行了,手机系统可以直接向交感神经系统发送指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