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就算王允不用连环计除掉董卓。以董卓现在的生活状态,本就活不了多久。
穷奢极欲的人,有几个是长寿的?
第584章 已无学问再教你
貂蝉吃了午饭,陪蔡琰玩儿了半个时辰才离开。
贾诩说道:“主公,王允的这位义女,不是个简单人物。她来此,心思不纯,存有试探的意思。可能是王允吩咐的。”
陈彦至昨天晚上到长安,貂蝉今天就来了。她要不是为了试探陈彦至而来,贾诩绝对不会相信。
陈彦至说道:“我身上没有秘密。有什么好试探的?王允和貂蝉姑娘想要做什么,咱们不用理会。他们做他们的事情,我们做我们的事情。”
陈彦至在研究“因果”之道。每个人的念头,言语,行为,都能产生因果。可因果的本源,还是“心”的问题。因为心中有了念头,有了想法,才会诞生行为。
任何人的心中的一个念头,陈彦至就能推演出来他的旦夕祸福。
这就是因果之道。
可是,陈彦至依然还是做不到“断因果”。
陈彦至说道:“文和先生,你帮我找一个宽敞的地方,我打算教一些孩子读书。”
汉末是动荡的年代。
不能让文脉断了。
为了华夏文明可以传承,陈彦至不但要教一些孩子读书,还要教他们练武。他们,是种子。
文治武功。
文武双全,才是正道。
贾诩说道:“是。主公。某现在就去安排。长安城里,找一家宽敞的院子,还是很容易的。”
……
陈彦至在蔡邕的门下读书,不到一年的时间,就要出去做夫子,传授他人学问。蔡邕知道了此事,很重视。
蔡邕是一个真正的学问家。
他治学严谨,容不得半点马虎。他没有教好卫仲道,当然不希望陈彦至出去误人子弟。
陈彦至想要出师。
蔡邕要对他进行考核。
儒家的经典,陈彦至早已精通,可以任由蔡邕考核。蔡邕知道陈彦至学习认真,特别喜欢《中庸》和《春秋》。可当真正考核陈彦至的时候,他才发现,陈彦至的学问深不见底,高深莫测。
书房内。
陈彦至的字,是正楷,无比端正。
充满浩然正气。
陈彦至写了一篇文章让蔡邕斧正。
蔡邕看着陈彦至的文章,心念一动,居然提升了心境,达到了《大学》里做讲的“安定”的状态。
蔡邕放心手中的书简,叹了口气,说道:“彦至,你学问已经超越为师。青出于蓝,胜于蓝。老夫没有什么可以再教你。你可以出师啦。卫仲道要是能有你三成的学问,不,只要有你一成的学问,老夫就知足了。可惜,他和你相比,相差太远。以后,你想要做什么,老夫不再干涉。”
卫仲道不但是蔡邕的弟子,更是准女婿。
可是卫仲道不争气,蔡邕心中无奈又恼怒。但是没有用。卫仲道就是死性不改。
卫仲道这样的人,心有邪淫。不能将邪淫给戒了,就算是孔夫子在世,都教不好他。
万恶淫为首。可不是一句玩笑话。
陈彦至向蔡邕行礼,出了书房。
蔡琰见陈彦至出来,连忙问道:“师兄,怎么样,你通过我爹的考核了吗?”
不等陈彦至说话,卫仲道就说道:“哼,师妹你未免太看得起他了。他跟随师父读书,还不到一年,哪里能通过考核。”
陈彦至没有理会卫仲道,对蔡琰笑着说道:“师妹别担心。我已经通过了考核。”
蔡琰惊讶道:“真的通过了啊。那岂不是说,师兄你有资格被举孝廉了吗?那样,你就可以做官了啊。”
陈彦至说道:“做官?我暂时还没有这方面的打算。我有比做官更重要的事情要做。”
蔡琰问道:“是什么事情。”
陈彦至道:“和师父一样,做夫子,教孩子读书。”
……
董卓的精神头,和在洛阳的时候相比,差了一些。他毕竟年纪大了,再加上过着穷奢极欲的日子,只晓得纵欲享受,不懂得养生。董卓的精神能好,那才是怪事。
董卓睡了午觉,起床后向李儒问道:“文优,陈彦至到了长安以后,在干什么?”
董卓唯一忌惮的人,就是陈彦至。
陈彦至的武艺,太高强了。
李儒说道:“回相国。陈彦至让贾诩给他找了一间宽大的院子。他准备教一些无家可归的孩子读书。以某看,陈彦至是打算做夫子。”
长安城里,无家可归的孤儿有很多。
李儒总觉得陈彦至的目的,不会单纯,肯定有什么阴谋。但是又找不到证据。
李儒是玩阴谋的行家,他自然满脑子都是阴谋诡计。并且觉得其他人都和他一样,做任何事都有阴谋。
董卓松了一口气,说道:“做夫子,教书?这个好。陈彦至这样的家伙,不受咱家控制。希望他和蔡邕一样,读书读傻了。那样就不会给咱家找麻烦。”
董卓觉得,只要不喜欢权利的人,基本上就是傻子。蔡邕对做官并不怎么热衷。
蔡邕就被他列为傻子的行列。
“对了,奉先呢?”董卓问道。
李儒正要回话,吕布求见。
董卓说道:“让奉先进来。”
吕布见到董卓,将王允想要缓和关系的意见说了一下。
李儒眼中的精光一闪,若有所思。
董卓则是哈哈大笑:“王允,王司徒。他不是一直跟咱家较劲吗?现在终于不坚持了。如此看来,王允也不过如此。小皇帝咱家都能掌控,咱家还会怕了他王允不成。”
李儒说道:“相国。王允可是老狐狸。他对相国的态度,转变是不是太大了点?怕是有什么阴谋。相国还是小心为妙。”
董卓不屑道:“王允只是一个司徒,没有兵权,能有什么阴谋。文优,你太小心啦。王允既然打算投靠咱家,那咱家就让他投靠。相信过不了多久,会有更多的文官大臣投靠咱家。”
……
赵云跟随公孙瓒回到了北平。
他每天都在琢磨陈彦至送给自己的那一句话“用意不用力”。
上次和吕布一战。
赵云输了,受了点伤。但是能在吕布的方天画戟下活命,就足以说明赵云的强悍。
赵云正在练枪。
有了陈彦至的提点,赵云的枪术,刚柔劲道转换更加圆润,有些行云流水的味道。
刘备、关羽、张飞来访。
赵云将三人迎到屋里,说道:“三位来访,子龙怠慢了。不知三位怎么到了北平?”
刘备苦笑一声:“我们是来投靠公孙瓒太守。子龙将军,你我在虎牢关相识。你还救过我们三兄弟的性命。到了北平,我们自当要来拜访子龙。”
第585章 六祖慧能式的人
做任何事情,都需要循序渐进。想要改变社会面貌,更是急不得。
陈彦至在孤儿中随机抽了一百人。不是陈彦至不想教更多的人,而是资源实在有限。
随机抽取,保证了每个孤儿被选中的概率,是一样大。谁能入选,完全是靠运气。
任何时候,运气都是非常重要的。
正因为如此,才有了“谋事在人,成事在天。”的说法。
陈彦至希望自己随机选出来的这一百个学生,以后能帮助到更多的人。那个时候,社会风气,就一定逐渐改变。否则,光靠陈彦至一个人,就算他处于天仙巅峰时期,都办不到。
刚开始的时候,这一百个学生,不但营养不良,还精神麻木。他们的眼神中,没有任何神采。陈彦至首先要做的,不是教他们学问和武功,而是刺激他们的生存欲望。
能活下去,再谈其他。
短时间内。
陈彦至就让一百个学生“脱胎换骨”。他们吃饱了饭,读了书,气质和心态,顿时就不一样了。可以说,这段时间来,陈彦至几乎是重树了他们的价值观和世界观。
原来,人在这个世界上,能生存下去以后,还有更高的追求。
陈彦至上午教学生们读书。下午带他们出城,到野外采摘、挖掘、捕捞、狩猎……以此来获取食物。
汉末时期,农业不发达,物质匮乏。好在自然资源丰富,只要有足够的野外生存知识,就能获取食物。
不到半年的时间。
陈彦至的这一百个学生,就显露出各种不同的天赋和爱好。
有人痴迷练武,有人喜欢数术,有人喜欢医术等。
陈彦至因材施教。
将他们的天赋和潜能发挥到极致。
其中有一个九岁的小男孩,非常聪慧,名叫“李中庸”。当然,名字肯定是陈彦至给他取的。上百个学生,有名字的人,极少。都是陈彦至按照《百家姓》来给他们取的名字。
陈彦至希望李中庸以后能做到中正平和,不偏激,为人处世学会中庸。可能李中庸经历过了饥饿和生死,跟陈彦至读了半年的书,他居然一下子达到了“活死人”的状态。
就算以陈彦至的心境,都对李中庸的表现非常惊叹。要知道他才九岁啊。
当年,陈彦至为了达到“活死人”的心灵状态,可是费了好大的心血和努力。李中庸一下子顿悟,简直就是六祖慧能式的人物。受上天眷顾。
天生就不凡。
羡慕不来。
心灵境界达到了“活死人”以后,李中庸吸取知识的效率,就是普通人的十倍。任何学问,过目不忘,一学就会,并且还能举一反三,融会贯通。犹如文曲星附体。
武道上的进步,李中庸同样每日都在精进。
贾诩说,李中庸有成为圣人的潜质。贾诩的心境达到李中庸的高度的时候,已经是快要四十岁。
贾诩很难想象,李中庸成年以后,武艺和学问能强到什么程度?
这天,宽大的院子里。
一个十来岁的孩子,正在给九十九个其他孩子上课。陈彦至面带微笑地站在院子门口,看着学生们。
这个十来岁的孩子,正是李中庸。
李中庸神态自然,眼神平静,口中吐字清晰,说话不急不缓,逻辑思维非常严密清晰。
贾诩走进院子,见到矮小的李中庸在给其他学生上课,先是以愣,然后释然。
陈彦至笑着说道:“文和先生,你觉得李中庸讲的学问如何?算是登堂入室了吧。他现在已经能代我这个老师给他的师兄师姐们上课了。”
李中庸,是一百个学生里面,年纪最小的。
有志不在年高。
李中庸已经精通了儒家经典,墨家道家的学问,他同样有所涉猎。他就像是干枯的海绵一样,不断从陈彦至这里吸取知识和精神资粮。
他年纪虽然小,但教其他的孩子们读书,那是绰绰有余。
贾诩看了李中庸一眼,说道:“主公,李中庸的学问,武艺,都已登堂入室。就算他以后不再进步,等到成年,也能成为名动天下的大儒。可是他的年纪太小。主公你将所有的学问,都传授给了他,就不怕拔苗助长吗?”
陈彦至说道:“文和先生你的顾虑,是有道理的。但不会出现拔苗助长,心神崩溃的情况。李中庸的心境,足以驾驭这些学识。对了,文和先生来找我有什么事情?不会是粮食又完了吧。”
贾诩脸色一正,说道:“不是粮食问题。我们的粮食,还够孩子们吃三个月左右。主公,就在刚才,董卓死了。吕布用方天画戟当众挑死了他。吕奉先真是喂不熟的狼。他拜了两位义父,可是丁原和董卓都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