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军方认为,外星人改造俘虏用的就是这种技术,并且希望实验室的基因课题组及早达到这个水平。
当然军方只是这么希望,他们也清楚课题组一时半会儿达不到那个水平。
基因技术突破还带动了一系列相关技术的爆发式发展,其中最重要的就是克隆技术。
从某个角度来说,人类早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就掌握了克隆技术,但是这项技术从来就没真正成熟过,早衰、生育率低下等问题一直困扰着全球的研究人员。
不过基因分析技术可以解决这些问题,课题组需要的只是足够的时间。
另外,这项技术还为器官克隆铺平了道路,让动物长出人类的克隆器官即将成为现实,不仅是心肝肺等内脏,就连胳膊腿,甚至一根骨头或者一条肌肉都可以用克隆的办法解决。
一位专家预言,克隆只是第一步,基因研究的最终目的是彻底掌控基因,短期内只能用克隆的办法解决移植器官供体问题,将来的某一天,人类将不必移植器官,而是让患病器官逐渐枯萎,被体内重新生长出来的新器官代替,哪怕四肢截断也能重新长出来……
最后这句话暂时还是豪言壮语,但基因技术的前景却是确凿无疑,必将给人类带来翻天覆地的变化。
医学克隆还只是一个方面,更重要的是,人类可以利用克隆技术,将已经灭绝的生物一一重现!
时至今日,地球已经被巨虫肆虐八年有余,在这八年的时间里,绝大多数野生动物都被巨虫灭种,现存的大型哺乳动物只有那些被人类饲养的动物。
当人类掌握的基因技术达到某个高度之后,完全可以通过基因重组和基因激活的办法重建灭绝生物的基因,令它们重新现世!
当然了,做到这一点的难度远超断肢再生,可总归是个念想。
还有一项不得不说的技术就是转基因,利益于基因技术的突破,转基因技术也获得了大幅度的提升,实验室里已经让柳树枝头长出了稻穗,而且收割之后还能重新生长,只要营养及时跟上,每隔一段一个多月就能收割一次。
实验室已经把这种新作物命名柳稻,根据实验室测定,一株五米高的柳稻,一次收割可收获五百到七百公斤大米,只比一亩杂交水稻的产量少一点。
不过柳稻不是凭空生长,这样一株对环境的要求非常高,结穗期内不能缺水更不能缺肥,否则毛也别想收到一根。
实验室下一步的计划是把根瘤菌也弄到柳稻身上,减少柳稻对人工施肥的依赖。
柳稻的成功还只是个开始,实验室计划对全国各地有代表性的植物进行类似实验,特别是那些野外大量生长的植物。
等这些转基因植物走出实验室,困扰人类的粮食问题将得到最彻底的解决,农民的耕作成本也将大幅度降低。
专家相信,用不了多久,实验室就能培育出直接在真空中栽种的植物,让北月洲变一个模样。
还有的专家试图将动物基因转移到植物身上,让植物直接长出肉食,弥补肉食供应的缺口。
他们还不知道,虫树一直就是外星人的重要食物来源。
课题组未来还将对其他粮食作物还有各种瓜果蔬菜进行类似的实验,嗯,工作量很大,课题组任重而道远,或许需要几代人的时间,但是酒池肉林不是林我,前景必然是光明的通天大道!
不过任何时候都能听到不和谐的声音,课题组目前的研究仅限于粮食蔬菜,可是已经有人脑洞大开,打算让植物直接长出油盐酱醋什么的,为此还写了一份正式申请,不过这个过于前卫的申请遭到了实验中心无情否决。
人类需要转基因植物,但是只打算解决粮食问题,没打算用植物取代轻工业,更不打算走上外星人的老路。
第0924章 天梯,天梯!(一)
还有一个取得突破的大项目是病毒,病毒研究取得的进展同样得益于基因分析技术的突破,基因技术最直接的作用,就是人类可以分析病毒的基因功能,从而找到感染人类的原因,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
这些东西看起来好像没什么好说的,似乎与传统的基因疗法没什么区别,但是以往的疗法针对的是病毒本身,而新的疗法针对的是人类免疫系统!
或者可以这么说,基因技术可以改进人类的免疫系统,让病毒无法感染人类,如此一来,无论多么恐怖的病毒都不能再威胁人类,哪怕是最恐怖的四级病毒也不例外。
远景预期,这一成果可以应用于太空舰队、太空陆战队和登陆其他行星的工作人员,避免他们被外星微生物感染。
除了人类自行取得的实验成果之外,人类和抵抗组织之间还进行了生物技术层面的深度合作。
这一合作也是人类首先提出来的,目的是制造出一种强度前所未有的超强纤维!
抵抗组织不知道人类要这玩意想干嘛,根本想不出拒绝的理由,于是很干脆地答应下来,之后双方进行了一系列高效而深入的合作。
北都的方案是通过蛛丝得到超强材料,特别是巨蛛的蛛丝。
为此,北都还特意向木卫零送了一批蜘蛛,希望抵抗组织尽早拿出成果。
不过抵抗组织研究之后认为,蛛丝的强度有限,改进的空间也很小,若是勉强改造,很难拿到强度达标的成品。
北都又把希望寄托在外星巨虫身上,可抵抗组织掌握的巨虫就没一只会吐丝的,这个方案又夭折了。
到了这一步,抵抗组织认为这个计划已经无法实现,建议北都中止这个计划,可是北都哪能死心?直接把碳纳米管的结构给了抵抗组织。
抵抗组织跟外星贵族一样,都是严重偏科的选手,压根儿就不知道世上还有一种东西叫碳纳米管!
为此北都不得不向外星人进行了一番科普,从原子结构开始讲,很是花了一点时间,才让外星人闹明白什么是碳纳米管。
让生物直接生产碳纳米管绝对是个好主意,但是如何生产却是个难题,抵抗组织试了好多回也没成功,北都都要绝望了,实验中心一位专家突然提出一个建议,为什么一定要让动物分泌碳纳米管?难道就不能让植物直接长出来?
这个建议令北都如梦初醒,马上把建议告知抵抗组织。
抵抗组织马上组织实验,这一次只用了半个多月,就在一种外星植物上取得了成功,而且强度超过了北都的要求。
消息传回地球,立刻在北都高层引起了十八级地震,一系列指令自中南海发出,所有与之相关的部门全部运转起来。
不过北都不想用外星植物,一方面继续谈判,想方设法从抵抗组织手里换取技术;另一方面向抵抗组织提供一批地球植物,希望抵抗组织以地球植物为蓝本重新改造。
在北都付出了一些代价之后,抵抗组织答应了两个条件,但是这项技术很复杂,实验中心拿到视频之后没日没夜的研究了一个多星期,还是一头雾水搞不清情况。
抵抗组织的改造倒是挺顺利,没费什么周章就改好了三种植物。
抵抗组织改的容易,北都往回收倒是费了不少力气,特意派了一艘登陆舰才解决问题。
叶涵非常、非常、非常想跟着登陆舰一起回地球,但是犹豫再犹豫,最终还是没说出口。
此时已是2029年年初,孩子已经满一周岁,叶涵还没和孩子见过一次面,只能在视频解解谗。
送走搭载碳纳米植物的火箭之后,北都又跟抵抗组织进行了一系列磋商,不久之后,抵抗组织开始在木卫零上大面积栽培碳纳米植物,并且通过生物手段刺激这种植物的生长,仅仅半个月,这些植物就长出了高强度碳纤维,而且每天都以惊人的速度增长。
叶涵每天的任务又多了一项,那就是按时测定碳纤维的强度,一旦发现强度不足,必须立刻通报北都和抵抗组织。
与此同时,北都开始设计轨道电梯,初步方案是以碳纳米纤维为主体,外层覆盖高强度轻质装甲,内层加装高强度护板,形成从地面直通外太空同步轨道的“天井”。
而且为了提高效率,必须是两条并列在一起的双轨道,来往于地面和太空站的设备,则是自带动力的电梯舱。
不过初稿只是初稿,其中存在大量不合理设计,设计院随后对初稿进行了大刀阔斧的修改。
第一项改进,就是把全线贯通的天井删掉,只保留从地面到大气层外的一百多公里,出大气层之后,在适当的位置加了一个转运平台,也可以叫太空码头。
从地面来的电梯只能达到平台,物资也好,人员也好,必须通过平台转移到飞船上,再继续前往目的地。
这个设计乍一看很难理解,实际上却是实际需要——地球同步轨道的高度约海拔三万六千公里,也就是说,这就是轨道电梯的长度。
有了碳纳米纤维,制造长三万六千公里且强度足够的缆索并不难,问题是电梯需要走三万六千公里,才能从地面抵达位于同步轨道的太空站,要是距离再远上几千公里,相当于绕着地球转一圈!
科幻电影里那种一直运行到同步轨道的太空电梯根本不现实,即不符合经济规律,也不符合实用规则,妥妥的主观臆想。
而且碳纳米纤维的强度也是有限的,同时在缆索上运行的电梯舱必定数量有限,这一点大大限制了轨道电梯的运输效率。
低轨道码头方案可以将电梯的运输距离从三万六千公里缩减到一百二十公里,而这一百二十公里是从地表到太空,即全程最艰难的路段,只要出了大气层,完全可以用运输舰解决运输问题,没必要非得死贴在缆索上不下来。
第0925章 天梯,天梯!(二)
消息传到前进基地的时候,叶涵很是惊讶了一回。
他现在也是军方的高官了,还全权负责木卫零上的诸多事宜,可以说是位高权重,像这种必须和抵抗组织合作的项目根本不可能绕过他。
叶涵拿到资料之后仔细读了一遍,又大概算了算,心里马上有了谱。
当时欧阳平就在叶涵身边,瞪着眼睛在资料上扫了两回,立马瞪大了眼睛:“我去,我还以为是一直通到空间站呢,怎么中间改飞船了?”
欧阳平现在是前进基地的首席质检员,每天最重要的工作就是检测碳纤维的强度——大鱼安排小鱼,小鱼安排虾米,北都把任务给了叶涵,而叶涵必须统筹全局,自然不能亲力亲为,再加上罗麒常驻地心基地,这个任务自然就落到了欧阳平肩上。
“不改就怪了。”叶涵往椅子里窝了窝,换了个更舒服的姿势,“你仔细瞅瞅,这点账还算不明白么?”
欧阳平本来没仔细看,听叶涵这么一说,赶紧再看几眼,随即恍然大悟,不禁笑道:“轨道电车?还挺有创意的。”
轨道电梯最重要的配套设备就是电梯舱,可是北都设计的压根儿就不是什么电梯,而是一列电车,设计质量还是跟着纤维缆索的强度走。
换句话说,轨道电梯建成之后,贯通天地的缆索上最多只能运行一个电梯……不,是一列空天列车,一上一下双轨道,不过两列而已。
以每小时三百公里的高铁速度,从地面赶到同步轨道需要整整一百二十个小时,而且这段时间缆索上只能有一列空天列车!
这是对资源的极大浪费,而且是任何人都绝对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