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古诚斜了肖源一眼:“你想多了,这是青塘养的……”
“你说什么?”叶涵差点以为自己听错了,“青塘养这玩意干嘛?”
这下轮到古诚惊诧了:“你们不知道吗?这里是全国最大的巨蜗牛牧场,出产全球最优质的肉蜗牛,肉质好着呢,你们吃的牛肉罐头,就是这种蜗牛肉!”
“蜗牛能算牛么?”叶涵差点没喷了,他还真不知道,所谓的牛肉罐头是蜗牛肉。
全国实行配给制已经十多年了,就算是军方的顶级部队,也受到了不小的影响。
在他的记忆里,舰队的补给里头确实有肉罐头,不过不是虫肉就是鱼肉。至于猪肉牛肉想都别想,这些家畜早就让虫子祸害得差不多了,维持种群都成问题,根本不可能杀了吃肉。
但是接手轨道空降部队之后,叶涵发现部队的补给有了不小的改善,很意外地发现了牛肉罐头。
不过这种罐头数量太少,每一次下发,战士们都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吃光,因而他只是看到补给上有这东西,却没见过实物,更没机会尝一尝——他只当这是北月洲用生物工程的办法搞出了肉牛,却怎么都没想到是蜗牛!
古诚比叶涵更加惊诧:“你们真不知道?不可以啊,咱们青塘蜗牛可是名声在外,那帮外国佬哭着喊着都求不着,你们怎么可能不知道?”
肖源无奈地说:“错了,我们都知道,就队长自个儿不知道。”
古诚看向叶涵的目光顿时充满了好奇:“叶队长,有什么事我不知道吗?”
“军事机密,不方便透露!”叶涵硬邦邦地说。
“噢,那我不问了。”古诚不想接触任何形式的军事机密,非常聪明地打住话题。
第1625章 民以食为天
古诚好奇却不敢问,叶涵正相反,他打算满足一下好奇心:“这东西就这么随便放着,不怕丢么?”
“当然不怕!”古诚说,“这东西爬的慢,根本走不远,而且每一只蜗牛脑子里都有生物芯片,可以控制蜗牛的活动范围,让它们只能在指定的区域内活动,肯定走不丢。”
“佣兵不偷?”
“偷过,但是后果很严重,后来就没胆子偷了。”
叶涵有点闹不明白:“怎么个严重法?”
古诚道:“这事儿说起来话就长了……巨蜗牛这个东西没什么攻击性,碰上别的虫子,都是被吃的命,那层壳子看着结实,其实也就能顶一小会儿,牧场刚开那会儿,因为这个损失不小,后来上面想不少办法,最后给蜗牛装上了生物芯片,用芯片控制活动范围,用芯片定位,遇上野生巨虫还能用芯片报警。”
说到这里,古诚换了口气:“然后呢,上面为牧场配了一批武装无人机,用无人机巡视牧场,一旦蜗牛发出遇袭警报,无人机就可以就近支援,干掉袭击蜗牛的虫子……几年下来,青塘附近的虫子都死的差不多了,现在不光是无人机,还有不少佣兵长年守着牧场……放养肯定有损失,但是一年损失不了几只。”
这下叶涵总算是明白了,但也只是稍加了解,他仍对蜗牛牧场充满了好奇:“这么先进?”连生物芯片都用上了,这地方绝对是最现代化的巨虫牧场!
“还好吧。”古诚不咸不淡地说,“类似的巨虫牧场还有不少,国内国外都有,都是食虫巨虫……咱们这儿大部分是蜗牛,也有一部分养转基因蝗虫……”
“蝗虫?”叶涵又惊了一回。
“嗯,削弱后腿和翅膀的蝗虫,但是这东西肉没蜗牛多,肉质没蜗牛好,没壳子自卫行动力又差,现在基本上没人养了。”
叶涵暴汗,想想也是,让他在蜗牛肉和蝗虫肉之间选一样,他肯定选蜗牛而不是蝗虫:“还养过别的吗?”
“蚂蚁也有一些。”古诚说,“但是蚂蚁不是特意养的,主要是边境蚁群太大了,这几年都是定期捕杀,你懂的。”
叶涵确实懂,如今物资匮乏,任何一点资源都不能浪费,特别是食物。
古诚又道:“你们可能不太清楚,国内百分之四十的肉食来自巨虫牧场,你想想看,巨虫牧场一年到底出产多少虫肉!”
叶涵有点不相信:“不会吧?这一路上也没碰上几只啊!”
古诚笑:“你看见的都是种牛,真正的肉牛长到足球那么大就能卖了。”
“不浪费么?”
“当然不,巨虫体型大了生长周期也长,等长大了再杀太浪费,足球大小最合适……现在不是产卵期,等将来有机会,你可以过来看看种牛产卵,一次好几百,等卵孵化出来,漫山遍野都是大大小小的蜗牛,数都数不过来!”
叶涵见多了虫海,满地蜗牛的模样确实可以想象:“这个牧场到底有多大?”
从遇上第一只巨蜗牛到现在,足足过了十几分钟,车队少说开出十几公里,沿途遇上的蜗牛没有一百也有八十,可青塘市区还是连个影子都看不见。
“这个我也不大清楚,但是我知道牧场至少比市区大几十倍!”古诚说。
叶涵不禁苦笑:“变化真是太大了!”
“是啊,变化太大了!”古诚赞同地点头,“再早几年,谁能想到巨虫也能变成一项产业?”
两个人说的都是这些年变化大,但是叶涵指的是苏醒之后,两个人说的不是一回事,肖源等人明白这里头的因由,古诚却半点都不清楚。
叶涵忽然又想到了什么:“上面没打算扩大牧场吗?现在的肉类缺口还挺大的吧?”
“确实不小,但是牧场成本太高,肉类主要还是来自海产品,海虾海蟹体型都不小,鱿鱼、海参、海星之类的软体动物也开始巨化,都是上好的肉类来源。”
叶涵了然地点头。
海产确实是个好来源。
这事儿说起来还跟外星人有关系,他们在海底布局,大陆架上到处都是外星巨藤,很多水生生物都以这种巨藤为食,海洋生物种群因而出现了暴发式增长。
和成本高昂的放牧比起来,捕捞的成本几乎可以忽略不计,简直就是一本万利!
如果全球所有国家全都放开了可劲捞,再多的海产品也填不饱几十亿人的肚子,不过呢,如今有这个技术实力,又敢往海上跑的国家一只手就数得过来,再加上肉类始终限量供应,庞大的海洋还不差这点海产。
该了解的情况都知道了,叶涵又对这几年的农业发展起了好奇。
古诚没让叶涵失望,又介绍了一下农业的发展情况。
简单来说,农业的发展速度也不错。
一方面利益于无土栽培技术的长足进步,各地纷纷建立太空式的室内农场,虽然有成本高、耗时费力等缺点,但是为了保障粮食安全,再多的困难也要克服,最近这几年,仅仅室内农场出产的粮食,就占到全国总产量的三成。
另一方面则基于基因技术的进步,让粮食作物的产量、抗病虫害能力等关键指标大幅度提高,粮食亩产成倍增加,对缓解粮食紧张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至于是不是转基因,呵呵,饭都吃不饱了,谁还在乎这个?说句不好听的,如今连人都是转基因产品,粮食转不转有什么关系?
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原因就是外星人!
说起来好像八杆子打不着,但是古诚详细一说叶涵就明白了——外星人为了对付人类,放出来的虫子都是那种进攻性强的食肉虫,它们只喜欢吃肉,对随处可见的植物不屑一顾,只有那些吃素的野生巨虫,才有到处破坏庄稼的坏习惯。
而这种巨虫一直都是北都的重点打击对象,经过连续几年的清剿,如今农业巨型害虫的数量少之又少,更奇葩的是外星巨虫常以野生巨虫为食,对人类的农业贡献委实不小。
第1626章 青塘
车队进入青塘界百多公里之后,一片整齐的建筑终于出现在地平线尽头。
此时的太阳只剩下一丝余晖,晚霞斜照,将前方的青塘映得一片火红。
肖源身体一弹站了起来,远眺前方的建筑群:“总算到了!”
叶涵呵呵一笑,也朝青塘城区望过去,意外地发现牧场尽头就是建筑群,他意外地发现,青塘居然没有护墙!
护墙并不是城墙,也可以是层层堆叠的铁丝网,或者跨度数十米甚至上百米的壕沟等等,总之,护墙是城市防御巨虫的第一道防线,只要能起到这个作用,都可以视之为护墙。
但是青塘城区外看不到任何类似的东西,只有几个孤零零的机枪塔立地城市边缘,机枪塔后面就是城区。
在叶涵的印象里,全国各大城市早就重新建起了护墙,青塘是西部最大的人类聚集区,最大的特点不就是城高墙厚么?
不过脑子里念头一转又想通了,青塘地处西部,地广人稀,自然资源相对贫瘠,能在这里生存的巨虫原本就没多少,出现大规模虫群的可能性非常小,而小规模的虫群根本不成气候,城市防御体系完全可以应付!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说一说如今的城市防御体系,如果说军方以往的作战方针是御敌于外的积极防御,那么如今的方针就是以守代攻保存实力。
早在虫灾爆发之初,北都就逐步设立多个核心城市,将大量人口集中起来,避免人口过度分散导致不必要的损失。
从那个时候开始,城市建筑风格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不管原本是精致婉约还是富丽堂皇,全都转向结实耐造。
简单点说,就是把墙砌得更厚,把窗户做得更小,让虫子挖不穿,钻不进。
这样的建筑肯定不如战前住着舒服,但胜在安全,就连建筑内部,都设计了必要的分隔,一旦虫群大规模进攻,每一栋建筑都可以化身碉堡,如中流砥柱一般对抗虫群。
就连虫灾前的建筑都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造,虫灾后的建筑就更不用说了,压根儿就是全面堡垒化,因而官方将之称为堡垒楼!
至于民间的叫法可就多了,有些地方从功能着手直接叫炮楼、碉楼或者堡楼;也有的地方因为狭窄将其称之为鸽子楼,还有因为高度叫做筒楼,因为颜色叫做灰楼的,林林种种,五花八门。
眼下叶涵等人只能看到青塘外围,所有建筑都是堡垒楼,它们高度一致,长宽相似,毫无装饰的混凝土表面粗糙但非常结实,窗口小得像射击孔。
说句不好听的,这玩意的确和真正的堡垒没多大区别,随便找个窗口架上机枪,就能封锁街道;几个窗口同时架上机枪,就能形成交叉火力。
堡垒楼拥有的火力自然不止这么一点,一般都是底层机枪,中层支援火力,顶层防空火力,远中近搭配,低中高齐全,对付虫群不是一般的好用。
以青塘的规模,不来它百八十万巨虫,根本不可能攻破城区,要不要护墙根本没区别。
这样的城市在国内还有几十上百个,每一个城市都用它坚强的臂膀护卫着人类。
不过这样的城市也只有号称基建狂魔的国内才有,国外即没有那么充足的建筑材料,也没有那么迅速的建筑速度——根据北都权威记录,一栋三十层的堡垒楼,从打地基到建成的最短工期只有九天,最长也不过十四天,平均只有十二天!
这个成绩是工程人员日夜不停三班倒创造的奇迹,换句话说,只要建筑材料供得上,一支工程队一年能建造标准堡垒楼三十栋,以每层安排二十四户,每户四口人计算,每栋楼能安置720户,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