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侠小说里的人物,除了那一身厉害的武功外,最令林旭羡慕的,还是他们高来高去、纵跃如飞的轻功本领。飞檐走壁、登萍渡水、凌空飞跃,穿房越瓦如覆平地,想想便是令人欣羡不已。
飞行可说是自古以来就潜藏在人类基因里的一个梦想,人人都有。虽然现在这高科技的时代,人人都能够借助飞行工具飞上天空,甚至飞出地球,飞入宇宙,但借助工具与依靠自己个人能力来飞行还是完全不同的。练习轻功虽然到最后也不一定能飞,但轻功练到高深处,奔腾纵跃如飞时,多多少少也是能体验到些飞行的感觉的。
当刚才从地上高高跃起之时,林旭其实也算是小小体验了一把。但那远远不够,既跃的不够高,也跃的不够远,他还有很大的改进与提升之处。做任何事情都是有着技巧的,他刚才那就是直上直下,可说根本就没有技巧可言。虽然运用了内气,但也只是很简单的运用。
“轻功,轻功,既然有个‘轻’字,那就是说施展轻功时,身体是一定要很轻的。就像那首《中国功夫》里歌词唱的,‘身轻好似云中燕’。而且不论小说里写的,还是电视里演的,轻功施展时的表现形式,那也都是身子很轻的。就像有的能踩在柔软细小的树枝上,人随着树枝上下飘荡,但却不会掉下去。还有更厉害的,能直接踩着水面飞跃过河,那身子得有多轻。”
“可我刚才蹦上蹦下,却是并没注意到这个‘轻’字。我跳下去时,除了气运双脚与小腿,用来保护不被地面撞疼外,和没修炼出内力的时候跳下去也没啥太大区别。我刚才那下,气只是用来保护脚底了,却并没有用来轻身。跳上来的时候也一样,只是气运双腿加大了力量与加强了弹跳力,并没有用来轻身。”
“如果我奋力跃起来的时候,再能够运气轻身,减轻身体的重量,那自然就能跳起的更高,说不定一下就跳上来了,也不必非只增加内力修为后才能做到。可怎么才能运用内气轻身,在施展轻功的过程中减轻身体的重量呢?”
林旭忍不住陷入了皱眉苦思,很可惜的是,他所找到的那几本有关武功的书籍中,无论哪一本都没有关于轻功的介绍与练法,甚至是连只言片语也没有。
既然这些据实的不可考,那他就只有从以往看过的武侠小说中找了。虽然这些武侠小说大多都是虚构,但其中的一些武学理论却也有不少是基于现实中而提取,多多少少倒也还是有些可供借鉴之处的。而且他现在已有内力在身,待得内力深厚的话,一些武侠小说中所描述的武功,也未必不可借之实现,将其真正地演化出来。毕竟内力为基,是基础与根本的力量,其他都是外用的技巧与手段。
小说中关于轻功的描述,提到与气有关的,最多的一个词,便是“提气轻身”四字,可见这个是关键。但具体怎么提,又往哪儿提才能轻了身,很多小说中便不会再有具体地描述写到了,基本上都是一笔带过。通常描述主角或是某个人物施展轻功时,多是“某某提气轻身,一个纵跃(或是来个旱地拔葱之类的姿式或招式),便飞身上了屋顶……”
“提气轻身?我想想看,提,那自然是往上提,只这个字也就能很能说明点儿问题了。跃起到空中后,再运气往上而提,就像空中拉了根绳子把人往上提一样,自然地就能相对减缓身体重量,对抗下坠的地球引力。所以这个气,至少是往上半身运起而提。”想到这里,林旭点点头,决定先试试。
当即又一步跨上平房边上砖砌的围栏,然后看好下面的落脚点,又一跃而下。一跃而起后,他便立即运转内气,提聚往上半身。忽然又灵机一动,张开双臂,像鸟一样,再把内气也又运往双臂,呈托起之势。同时意想身子轻灵,总之是要减缓下落的重量。
这么一弄,还当真感觉身子轻了一些,轻飘飘的似不着力,下落之势也缓了一些。等到双脚落地后,稳稳一站,这一回虽未气运双脚以保护,却也是没觉到丝毫疼痛。
“哈,有门!”一落地,林旭便是不禁欣喜一笑。
接着他又再试往上跳起,为了能跳得更高点儿,他还是往后退开几步先行助跑加速。等到离墙三步来远时,再行奋力跃起。当然,从跑到跳都仍然是气运双腿。等到离地跃起后,再行转换,迅速将气提运往上半身。
这回他却没再像鸟儿那样张开双臂,下落时张开双臂,那是能增加空气阻力,减缓下落之势的。跳起时也张开,同样增加阻力,那岂不是就要减缓跃起之势,这却是要不得的。
目的不同,自然做法也不同。刚才是下落,这回是跃起。下落需要增加阻力,跃起上升则要想办法减少些阻力了。
他这回一跃,与刚才所用的力道差不多。但当跃起来身子变轻后,自然跳跃起的高度要比刚才增加。不过这回虽比刚才高了一些,却也并没有高太多。眼看平房顶越来越近,却是刚好差那么些又要力尽。所差的那点距离,刚好是平房边缘所砌的围栏的高度,差不多半米。
如果没有围栏的话,他这一下绝对跃上来了。但有围栏相挡,却就是差这么点。好在围栏并不是与墙呈一条直线地笔直而砌,这平房顶上的一圈围栏,还兼俱了美观的作用,做了些修饰。最下面有突出墙外三道呈台阶式的棱,林旭连忙以脚尖一踩砖棱,又再借力跃起,跃落入平房上。
第三十二章 内气的恢复与炼法()
(再次感谢“xunqianmo”书友的打赏。求收藏,求推荐。)
侧耳倾听了下下面客厅中的声音,发现还有人声不绝,十分吵闹后,林旭又接着练习轻功。
不过再又练习了三趟后,他便不得不停了下来,因为丹田中的内力已是无以为继,快消耗一空了。他这刚修炼出来不久的内力,十分微弱浅薄得很。要劈砖的话,还可以多劈几趟,但这施展轻功,内力等于是整个全身调动,消耗要大要快了许多。不过才总共五趟,内力便所剩无几,不足以再多做一趟练习了。
以他估计,自己现在的这点儿内力,要是遍布于全身施展的话,可能最多也就坚持个三、五分钟,便得消耗一空。不过这是指连续全力施展的情况下,如果断断续的话,还能够再拖久一点儿。毕竟内力不光是只会消耗,也能够自行恢复。只是连续全力施展的情况下,恢复的速度完全跟不上消耗就是了。
当下林旭默默站立于平房顶上,双手握固,抱元守一,呼吸吐纳,恢复消耗的内气。
恢复内气,也不是凭空恢复,还是要从体内之精上着手。需要把一部分精重新转化为内气,以弥补消耗。修炼出来的内气,其本身对于经脉中所存储的精便也是有些炼化之效的。这是林旭早上练习旋转乾坤掌时,所亲身得到的证实。
当时他练习时,丹田中的内气跟着旋转乾坤掌的动作而旋转,变作气旋,磨动丹田之精,便对之有炼化之效。不过这种炼化效果,是需要内力运行时才显得稍微明显些。如果内气窝在丹田里不动,那基本上也就不见什么效果了。
内气在经脉中不断运行穿梭,便会使经脉中所存储的精有所松动,产生些炼化之效。恢复内气,便是把经脉中这些被内力穿行所带动松动的精运转归聚于丹田,再有丹田中那点未失的内气种子为基,这些被内气运行所松动,带有些内气性质已呈了些炼化状态的精,很容易便会被转化为内气,迅速恢复消耗的内气。
有些武侠小说中说,大战之后不要去倒地休息,而是坚持着立即修炼,那时的修炼效果会更好,便是这个道理。因为经历一番大战,内力不断运用,在经脉中穿梭运行,自然也就会带动更多的经脉中所存储之精松动,这时修炼的话,确实效果更好。反之,如果这时不趁机修炼的话,这些被内气运行所松动的静便会有很大一部分又渐渐沉寂固化,凭白错过好机会。
不过除了一部分沉寂外,另外一些便已然在内气的快速运行中而被炼化,还有一部分会自行流聚于丹田,再被丹田中的内气种子所转化为内气。这就是什么都不做的话,内气也会自行恢复的道理。不过这个自行恢复的速度,那就很慢了。
所以,炼精化气的手段,除了以神化火炼法、呼吸炼法外,还有一个便是当内气有了一定的基础后,靠着内气本身,不断地在经脉中运转内气的炼化之法。
不过这个方法,确实需要靠内气积蓄已有了一定基础后施行才更有效果。像林旭现在的这点内气,靠这个方法便效果不大。这个法门,是内气修为越深厚,施展起来的效果越好。这就像是以水流冲击泥土一样,水流太小,一缕小溪细泉的话,那自然是没什么效果,可要是形成江河大势、洪水滔天的话,那自然是一冲就垮,一扑就散。
林旭现在,自然是还远远无法做到这点。所以,现阶段这个修炼方法对他来说,只能是个辅助手段。主要的炼法,还是要靠以神化火与呼吸法。
默立片刻,待得内气恢复后,林旭睁眼收势。再侧耳听了下下面客厅里的声音,发现已然少了很多后,他再抬腕看看手表,见已是十一点三十八分,估计客厅里的外人已差不多走完,他便稍微整理了下衣服,下了平房。
走进家门后,果然见到客厅里已没外人,只剩下了父母和妹妹。母亲正在做饭,父亲则在扫地收拾,妹妹也帮着在收拾桌子。林旭进门后,便也帮忙收拾了番。
一番收拾完,没等多久,母亲那边饭也做好,一家人洗手吃饭。
吃过饭,林旭便钻回自己房里,然后找出那本《拳经》来,打算仔细研究下里面的那篇“三十二式太祖长拳”。这篇拳法,他初次翻看时,还有点看不太懂。其虽是图文并茂,但图画有些简单,文字也是以繁体字书写,又是竖排,还是古文,看起来便有点困难与费事了。
只是,翻开《拳经》后,还没翻到那篇“三十二式太祖长拳”处,林旭忽然又被前面的一篇“潭腿十二路”所吸引。半猜半看地大略看了番这潭腿的介绍后,林旭忽然一改主意,打算暂不练那“三十二式太祖长拳”了,而是先行改练这“潭腿十二路”。
“潭腿十二路”比之“三十二式太祖长拳”的招式路数更少,所谓由简入难,循序渐进。他之前是没记起《拳经》上有这篇“潭腿十二路”,现在既然发现,自然是先练这更简单的。而且这“潭腿十二路”,主要练的是腿功。他觉得练这个,能够增强自己的腿部力量与灵活性,对于施展轻功也是很有帮助的。而且用腿踢人,那也是显得很帅。且腿的力量,天然就比上肢力量要大,论起攻击力来,也是很强的。
虽然这“潭腿十二路”并没有相配的人物动作图形演示,只有文字解说,看起来更加费事与困难一些,但只要把文字琢磨透了,没有图形却也不大要紧。
想到这里,林旭便又返身从书架上重新取下大词典,然后又从父亲书桌的抽屉里拿了一个新笔记本,打算把这篇“潭腿十二路”重新抄写下来。毕竟这《拳经》中的文字都是古文体的那种竖排,他看的很不习惯。
同时这个抄写过程,他还打算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