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毅微微一讶,笑道:“钱多,看不出来,你挺有思想的啊。”
钱多嘿嘿一笑:“都说近朱者赤,我常年累月陪在毅少身边,就算没什么真本事,耳濡目染的,看也看会了。”
李毅哈哈一笑,对梁凤平说:“这是我听过的,拍得最有水平的马屁!太让人舒坦了。”
三个人都笑起来。
梁凤平道:“真要把精神文明建设抓起来,就不能浮于表面,而应该落在实处。做一些真正能让小老百姓也能得些实在好处的事情。”
李毅道:“依梁老之见,我应该怎么做?”
梁凤平道:“增加市里报刊亭的投放数目,这一块,可以让给下岗职工和低保户来做,顺道还解决了他们的就业和收入问题。”
李毅拿起纸笔,记了下来,说:“这个主意好。”
梁凤平说:“市里是有图书馆的,我去逛过,进出的人寥寥无几,借书的人也少,偌大一座图书馆,产生的公益效果,却太小了。”
李毅道:“我倒没去过,梁老,市立的图书馆长什么样?”
梁凤平笑道:“规模倒还大,就是疏于管理,有几个缺点,一定要改进。一是旧书多,新书少,这跟经费和管理有关。二是开放时间过短,别人上班时,他们也上班,别人下班了,他们也下班了,不上班的老人小孩,又有几个去图书馆借书看的?这样的图书馆,起不到服务大众的作用。”
李毅频频点头,心想梁凤平是不是早就想到精神文明建设这一块了啊?
梁凤平道:“还有一点,图书馆给我的感觉,就跟一个高高在上的政企部门一般,想办证找不到负责人,有些阅览室,更是经常性的关门,服务态度就更差了,去里面看书借书,还要看他们的脸色,谁还愿意进这个门?”
李毅道:“还有呢?”
梁凤平道:“借证的程序和规定也要改改了。现在的图书馆规定,必须凭身份证或户口本才能办理手续,未成人还必须在家长陪同下办证。另外,办证时还要放一百块押金,一次最多只能借两本书,这规定太死板了。没有身份证的学生,如果父母没空,就办不到借书证,每次借两本书,看得快的,两三天就看完了,又要跑一趟去借书,来回的车费也不划算了。”
钱多笑道:“梁老,你是不是早就知道毅少要问你这个事情啊?不然,你哪能准备得这么充分呢?”
梁凤平笑道:“我平时就喜欢处到走走逛逛。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这是中国文人的修身之道。”
李毅道:“梁老,你刚才提的几点建议,都很好,不知你还有没有其它建议?”
梁凤平道:“绵州市里各个大学都有规模不小的图书馆,如果能面向社会开放,那岂不是凭空多了几座大型公益图书馆吗?既省了钱,又达到了目的。”
李毅眼前一亮,觉得这个建议真不错!
钱多道:“就怕那些大学不会答应。”
梁凤平道:“图书馆里的藏书,如果不能拿出来给人看,那又有什么意义呢?难道束之高阁,等着它发霉腐烂,就是图书馆了吗?学校里的领导和教师们,比常人更承担了一份增加民众知识程度的社会重任,他们又有什么理由反对这个惠民之举?”
李毅不禁拍案叫绝!
好个梁凤平,果然不是盖的,好主意一个接一个,为李毅解决了一个大难题。
李毅虽然提出了精神文明建设这个题目,但对如何实现它,如何用最少的钱办最大的事,却一点底也没有。
现在好了,有了梁凤平提出来的这几个点子,绵州市的文明建设之路,真正可以说是惠民之举,而花费又甚少。
梁凤平又说:“我市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店,也有些过少了,据我所知,绵州市里,就在繁华中心处有一座新华书店,这是极不合理的。最起码,在每个区里,应该有一座以公益为主的新华书店,其实,书店的利润是可观的,开这样的店子,并不会亏本。”
李毅道:“嗯,那下面每个市县,也应该有大型的书店和文化用品商店!小到每个镇上,都应该有小型的书店和文化品用店。”
梁凤平道:“对!俗话说,有卖什么的,就有买什么的。买书的人多了,进书店看书买书的人也自然会增多。”
“梁老,你刚才说的,全是城镇这一块,那乡村呢?又要如何发展?”李毅问。
梁凤平道:“乡村里的事,也好办。有学校的,就在学校里,没学校的,就在村委会里,设置一个小型的图书室。”
李毅道:“现在市里的经费只怕还不足以建设这么庞。”
梁凤平笑道:“图书来源也容易找。各个图书馆里有淘汰的破书、旧书,或者可以去各大出版社收集一批扫尾的货,品种主要集中在农技、休闲故事书和连环画方面,这些书,并不贵,花费不多,就能建立一个庞,既经济又实惠,又能让农民群众喜闻乐见。农村的图书室,可以是半开放性质的,因为来借书的,都是一个村里的人,只要登记了,也就不怕他借回去不还。管理起来,比城市里更容易。”
李毅道:“太好了!梁老,你替我解决了一个大难题啊!我正在发愁,要怎么样搞好我市的文明建设呢!”
梁凤平道:“要想搞好文明建设,我前面所说的,还只是硬件方面的,就算全做到了,离你想要的成功,还差十万八千里呢!”
李毅道:“是啊,就算有了图书馆,有了书店,人们不进去借书看书,也是徒劳啊!梁老,你肯定还有良计。求教。”
第八卷 第六百一十九章 忽然想起你()
梁凤平道:“有了硬件方面的配套,最重要的,就是要想方设法,引领市民百姓,进行文化活动。”
李毅道:“建十座图书馆都是易事,但要引领一个学习的风尚,却难于上青天。梁老,你有什么想法,就说出来吧。我能想到的,也就是举办一些文化讲座,或是送知识下乡活动什么的。政府方面也不能说下道命令,要求每个人必须看几本书吧?那成什么样子了?”
钱多听罢,在一旁嘿嘿直乐:“反正我是不会听什么命令去看书的。”
梁凤平道:“市里的文化部门,可以举办一些跟文化有关的大型活动,像诗歌朗诵会,围棋比赛,书画比赛、作文比赛、国学经典比赛之类的节目。通过一系列大型的比赛项目,设置一些具有吸引力的奖项,吸引广大人民群众积极参与,让广大人民群众知道,看书学习,不仅可以应付考试,更能增强他们在社会中的地位和声望,还能得到物质化的奖励!久而久之,在潜移默化中,达到引领学习风潮的目的。”
李毅便问钱多:“如果背出十首宋词,奖你一个电饭煲,你会去读书吗?”
钱多惊讶的道:“真的假的?那我现在就去图书馆借宋词三百首回去读!”
李毅和梁凤平相视一笑。
梁凤平笑道:“奖励方面,除了物质上的,更主要的,是精神上的。由权威的文化人士或知名的学者来各种大赛的评委和颁奖,哪怕只是一张纸质的奖状,就胜过百十个电饭煲了。”
李毅道:“梁老,你的金点子真多啊!”
梁凤平道:“我所知有限,只能说是抛砖引玉罢了。我相信,你一定能想出更好、更多的办法来。”
李毅的思维,因梁凤平的一番话,得到了大大的开拓。
他随之想到了一种更能广而告之的宣传方法:“对每场比赛。进行电视直播!最好能请来省卫视的同志,在省卫视频道进行直播!让更多的观众,能收观到这些盛况!更能扩大影响力!办得好的比赛,就分级分组进行轮赛,用一种晋级的方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也更能持久的吸引他们的关注和喜爱。”
梁凤平喜上眉梢:“果真能这样,那绵州的社会风气。肯定能得到全面的改善!”
李毅道:“除此之外,还有什么良策。可以快速提升绵州市的文化气息?”
梁凤平沉吟道:“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可见人才是最难培养的。而一座城,一个地区,要想长久的发展文化,那就要把这一块做大做强,当成产业来发展!”
李毅道:“文化产业,这倒不是一个新名词。可是。绵州有什么值得推广的文化产业项目?”
梁凤平微微摇头,说:“现在当官的,都把两只眼睛盯着经济发展,却忘了本地区深厚的人文资源。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这句话。你们都听过吧?”
李毅笑道:“这不是刘禹锡《陋室铭》里的名句吗?中学生都会背。”
梁凤平道:“西蜀子云亭,就在绵州!”
李毅呀了一声:“我闻名已久,只是未去游玩过。”
梁凤平道:“子云亭是纪念西汉文学家、哲学家、语言家扬雄的建筑。歇马独来寻故事,文章两汉愧杨雄。扬雄早期曾以《长扬赋》《甘泉赋》《羽猎赋》等佳作闻名于世,与司马相如齐名。后来他又放弃辞赋之体,转而研究哲学,语言学,并仿《论语》作《法言》,仿《易经》作《太玄》,又著有《方言》,记述西汉时期各地方言,成为汉代一大著述家。李白曾有诗说:‘朝忆相如台,夜梦子云亭’,主要景点有子云亭、玉女泉、蒋琬墓、蒋琬祠、仙云观、玉女湖。”
李毅道:“嗯,这个景点不错,颇有文化气息。值得推广。”
梁凤平笑道:“绵阳还是李白故里!又是炎帝故乡!难道这些还不够让绵州的文化美名扬天下吗?”
李毅道:“听梁老这么一说,我有信心多了。”
梁凤平道:“李毅,如果你真的要把绵州的文化发展起来,就必须动用你的雄厚资本了。绵州现在还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化广场,或者说中心广场!”
李毅道:“这是大实话。一个广场,代表着一种地域文化,很多重要的经济文化地区,都会有一个象征性的大广场。一说到这个地方,就让人想到这个广场。像时代广场,红场,胜利广场,还有咱们京城的**广场!”
梁凤平道:“大的不说,便是一、二线大城市,哪个没有标志性建筑的大广场?哪个广场上,又没有一座象征这个城市的雕塑?像岭南省会的五羊石像。绵州缺少这样的文化象征符号!而这个工程,只能由你背后的经济体来完成了。我大致估算过,这种投资,其实是有赚头的。广场周边,可以开发出很多的铺面和中心楼盘,这可是一个城市里最繁华最昂贵的地段!公私兼顾,何乐而不为?”
李毅道:“行,那就让四海集团来承建!回头我跟若曦和宋佳商量一下。”
梁凤平笑道:“还用得着商量吗?那不是你的产业?你吩咐下去就行了。”
李毅道:“梁老,你有所不知,虽然是我的产业,但却交给了我信任的人在打理,我虽是他们的老板,却又充分尊重他们的权利。”
梁凤平道:“这也许是你能把企业做得那么大的原因之一吧!任人唯贤,用人不疑。这可是用人的最高境界。”
相谈甚欢,直到凌晨一点多方散。
苏樱还住在李毅这里,此刻他早就睡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