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以前老店的营业面积狭小,人多拥挤,而且还要排很长时间的队。有部分顾客因不堪忍受,无奈之下减少了上门的次数。
如今新店开张,环境明亮宽敞。接待能力完全与过去不可同日而语。这些人见识过后,自然是非常高兴,于是呼朋唤友,开始频频光顾。
不过迄今为止,鼎香园新店接待的客人,大多都是以前的老顾客。以及因他们口口相传,受到影响的亲朋好友。当然,这个客户群体还在不断扩大中。
而西水井街本地的居民,由于整体消费能力较弱,上门的则很少。
这条街道原先的商业氛围淡薄,商户们大多勉强度日。这次鼎香园新店开张,带来了一批新的客流。附近的几家商户,倒是意料之外地沾了不少光。
比如报刊亭,前来鼎香园吃饭的顾客,顺手就在那里买一份《粼江晚报》或者其它什么杂志之类。
还有烟酒副食店,买包烟啥的也很方便。当然,鼎香园里面是禁烟的,只能出来以后再抽。
其它诸如花店、修鞋摊子、修自行车铺子等等,也因此多多少少地提升了一些营业额。
所以做这些生意的小老板们对于鼎香园的到来倒是挺满意。
至于西水井街上的同行们。基本上都在从事低端餐饮,就餐环境差,食品价格便宜,面对的客户都是本街道的居民和路人,与鼎香园不在一个经营层次上,所以也形不成什么竞争局面。
新店的高峰时段上座率至六成半左右,价格也恢复了原价。刨除各项开支,每天的纯利润达到了两万五、六的样子,这个数字显然还有进一步提升的潜力。
在销售食品的结构中,田园乡情精品系列麻辣烫所占比例依旧很小。每天大约能卖出四、五百串,营业额大约有两千多元,处于不温不火的状态。其消费主体也是顾客群中经济上较为富裕的那少部分人。
当初将两种点菜单定为不同的颜色,一方面固然是为了让工作人员不容易搞混,另外一方面,从消费心理学上来讲,也是对于此类顾客的一种心理奖励。
试想,在柜台前排队等待交费的人群中,大多数人手执的都是白色单,但其中却有那么一两位拿着醒目的粉红色点菜单,一脸坦然之色或故作淡定的。区别简单明了,自然引来四周羡慕的眼光,令当事者心中的优越感油然而生,感觉这钱花得不亏。
类似的情况,比如早年间在地铁车厢里把玩苹果手机的,也是同理。当然后来普及之后这种效果就逐渐消失了。
但羡慕归羡慕,对于大部分理性的普通消费者来说,原有的麻辣烫已经很好吃,无论是自用还是请客都已足够,没有必要追求更贵更好的。反而担心如果把嘴养叼,吃好东西上瘾,以至于影响到自己家庭的日常生活开支。
江逸晨对此也有了一定的清醒认识,无论是主动也好被动也好,看来鼎香园中端消费档次的定位已经被市场认可和固定。特种蔬菜在这里的回旋余地实在很有限。
就像在大排档里出现极品双头鲍、天九翅一样,任你请高级厨师精心烹制,也卖不上什么好价钱。正因为市场定位的缘故,高消费的人群基本上是不会光顾大排档的。
回到特种蔬菜,按照目前的情况分析,只能是做为鼎香园中的一个高级补充品种,肯定无法成为主流。
将来的出路,还是要让它们进入高级餐饮行业,毕竟那里才是它们真正发挥能量,征服高端市场的舞台。
不过当前特种蔬菜的产量不高,应对一时的局面还算凑合,如果需求多了的话也供应不上。另外时值冬季,夜间最低温度可达摄氏零上一、两度,虽然在空间冰混合水与农用薄膜的共同作用下,作物也能继续存活生长,但速度明显放慢。
第二百五十六章 元旦前发生的几件事()
一场小雨加雪过后,元旦来临了,又是一年新的起点。
鼎香园新店开张已有半个月,运营逐渐步入正轨。资金运转加速,财务状态也因此得到了极大的缓解。
在此期间,值得记录的有这么几件事情。
一是后勤部的成立,管理层提拔了一位名叫沈鸿才的原领班担任主管职务,此人今年二十八岁,粼江本地人,他是在刘敏秀之后不久进入鼎香园老店的,从杂工做起,也是老员工了。
经过考察,发现此人还算精明能干,工作期间也没有什么不良行为,正值用人之际,于是便顺理成章地提上来。
不过目前后勤部的编制很小,暂时只有沈主管一个人,属于光杆司令性质。其办公地点兼仓库就位于新店后院双层活动房,占据一楼最靠东边的一间屋子。
因为鼎香园以及口福多所需的各种原材料大部分都是由供应商直接送货上门,所以也没有大量的自行外购任务。
后勤部的工作比较杂,除了负责采购鼎香园及秀水巷九号院所需的各种零散物品,接送人员之外,还要供江逸晨临时派遣,购买云沙岛所需的物资,去龙湾村码头送货、收货等等。
沈鸿才有驾驶执照,正好胜任这项工作。
为此还专门购置了一辆银白色的海象牌面包车,十座客货两用,把座位卸下了几个,能装不少东西。
考虑到将来的用途会更多,所以选择了这种个头儿不小的车型,算是留点儿提前量。
当然,如果只是外购小件物品,比如办公文具之类,那就让沈主管骑着电动自行车出门即可。犯不着为石油集团做太多的贡献。
第二件事,前几天来顺儿驾驶快艇来到金昌俱乐部码头送货,趁这个机会。江逸晨将小鹅威威交给他,返回时一同带往云沙岛。
威威的个头儿已经不小,住在出租屋的阳台上实在不方便,也该让它到大自然中去生活了。
为防止小鹅在船上乱跑,只能把它关进一只大竹笼,搁在后甲板上。
威威待在笼子里,彷徨不知所措。连连扑打着翅膀,还将脑袋伸出来乱叫唤,一副焦躁不安的模样。
晴晴走到笼子边蹲下,伸手抚摸着椭圆形的鹅头,并用温柔的语气告诉威威,这是送它去一个好地方生活。过些日子自己和晨子哥都会去那儿看望它的。
晴晴说了不少好话,又给笼子里加了食料和水。威威一双黑溜溜的眼睛一直盯着她看,渐渐似乎明白了自己并非遭到遗弃,情绪也才慢慢平静下来。
在发动机的隆隆轰鸣声中,快艇拉着白色的尾流离开,向南边海面驶去。
晴晴不舍地挥着手,心里很有些难过。
江逸晨上前安慰她。说云沙岛面积宽阔,林木茂盛,还有泉水,威威生活在那里会很快活的。晚些时候岛上的基础设施建设工作展开,有的是机会过去,等到了那会儿再见到威威,恐怕它已经长成一头雄壮威风的大白鹅了。
第三件事情,是云沙岛上的母鸡们。陆续开始产蛋,几乎没有拉空的。单个鸡蛋产量几乎都达到了六、七十克,也就是一斤七、八个的样子。而且产蛋持续能力非常强劲,出乎了所有人的意料。基本上都是一周连着下五、六个蛋,才休息一两天,个个都被评为劳动模范级别。
这状况也让来顺儿他们乐得合不拢嘴,岩洞里的储蛋箱很快装满了好几箱。还在不断增长中,准备积攒到一定数量就送一批到鼎香园。同时三人也是大饱口福。
不过麻烦事儿也有,也许是因为思想教育工作不到位的缘故,有些母鸡体现出无组织无纪律的散漫作风。又仗着一副好身板,体能足、不惧寒冷,将蛋产在了鸡舍外面的树林里、草窠中,甚至连葫芦洼旁边的竹林处都发现过。
这个现象很令人头疼。于是来顺儿等人一方面继续使用各种方法威逼利诱母鸡进产蛋箱工作,比如将刚下在草堆、墙角处的蛋转移到双层箱中,做为引蛋之用;另一方面只能每天在鸡舍附近四处寻找,但由于没有具体定额,也无法确认究竟有多少鸡蛋流落到了外面,所以肯定会有遗漏的。
此外还有一件小事情,那就是鼎香园新店开张后的第四天,有三个年轻的染毛小混混找上门来。
他们见到大堂经理刘敏秀,说整条西水井街道都是由他们哥儿几个负责管理,他们为了维持这里的治安,保护商户们的利益,每天任劳任怨、辛辛苦苦地工作,这才有了西水井街繁荣昌盛的大好局面。所以受益的商家支付一点儿治安维护费也是天经地义的,毕竟谁也不能总白干活儿不吃饭吧。
经过商业评估,对鼎香园的收费为每月五千元,考虑到刚开业不久,再优惠个八折,先按照每月四千元收取。这价格实在是非常划算。
刘敏秀让他们在后院等着,将事情紧急上报至吴大娘和江逸晨那里。
江逸晨听闻之后,分析西水井街道本是条位置偏僻、商业气息淡薄的穷街,那些道上有头有脸的大佬们不会瞧上这里,估计八成也就是些不入流的小螃蟹小虾米出来唬人的。教育一下即可,但动静不宜搞得太大。
于是他交代刘敏秀,让她把三位好汉请到后勤部办公室,他自己随后就到,亲自单独接待即可。
大约一刻钟后,办公室里传出几声杀猪般的惨嚎,但很快就平静下来。
这不同寻常的动静,引起附近倒班休息员工的关注,他们议论纷纷,猜测发生了什么事情。
又过了一会儿,房门打开,只见那三位染毛年轻人脸色苍白,浑身打着哆嗦,相互搀扶着走出办公室。
随后小江老板也出来了,挥手随便叫来两名员工,让他们护送三位从后院门出去,不要影响前面顾客的用餐。
事后证明,江逸晨的分析预料大致还是靠谱儿的,教育工作取得了显着效果。从此,再也没有出现过上门索要保护费的好汉了。
第二百五十七章 岛上的放假安排、威威现状()
中午时分,云沙岛北峰岩洞基地外平台,穿着棉衣的来顺儿三人正围坐在方桌边用午餐。。。:看小说
虽然已至寒冬季节,但在和煦阳光的照耀下,此时的气温达到了零上七、八度的样子,并不像北方内地那般寒冷。
三人一边吃饭一边聊着过年的事情。二月初就是一年一度的春节,依照国人的传统习俗,身在他乡的人自然要回家过年,与亲人团聚。
“我跟晨子哥商量好了,过年你们俩都走,回老家瞧瞧去。”来顺儿说着,又啃了一口表面焦黄,缀着点点绿色的鸡蛋葱花煎饼。
只觉得馥郁的葱香和蛋香瞬间缠绕拧成一股绳,力道十足地往鼻腔和喉咙里面钻,颊齿留芳,令人浑身说不出的舒坦。
自从岛上的母鸡进入产蛋期之后,哥儿三个也与时俱进,随之改了新主食,那就是从常规的海蛎子煎饼换成了葱花鸡蛋煎饼。
海蛎子煎饼味道鲜美,但也不能老吃,正所谓食不厌新,换口味的同时也换了一种心情。等过段儿时间再换回来,岂不美哉。小日子就得这么过。
岩洞中的普通鸡蛋存货,也与柴鸡蛋混合着使,等消耗殆尽,就用不着再进新货了。
“那你呢?”喜子听说自己可以回去过年,连忙问详情。他已经在外面干了一年的活儿,这个时候还真是挺想家的。
“岛上不能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