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3K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海岛农场主-第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男女主持人站在一旁点评,以使观众们对于冷拼艺术有更多的了解。

    此时,一名助手接班,对散片食材进行后续的加工,焯水、拼接,按照预定方案摆盘成图。

    赵师傅则转换阵地,开始烹制热菜“芙蓉虾球”。

    另一名助手已经将一盘青虾去壳、挑掉泥线、背部划刀,料酒腌制。姜丝、青红尖椒、葱段等配料备齐。

    燃气灶点火,架锅注油。

    待炒锅热了。赵师傅先将姜丝、葱段撒入爆香,稍后下青红尖椒快炒,接着倒进腌制好的虾仁。

    “滋…”激起一片白雾。

    赵师傅左手持锅柄,手腕往上一抖一颠,唰,锅内的虾仁、配菜等一同腾空而起。瞬间又落下。

    台下,江逸晨全神贯注地观看着这一幕,在他的眼中,这位赵大厨行云流水的手法,似乎不是在炒菜。而更像是用指挥棒在指挥一曲交响旋律。

    几次往复,虾仁已经缩成了圆球儿状。加入盐、糖、鸡粉等调料,翻炒,再浇上一圈儿红酒,装盘。

    只见青花大瓷盘中,金黄色的虾球聚集中央,红绿相间的辣椒段儿呈发散装分布于外围,色彩鲜艳,整体造型优美,层次鲜明,宛如一件工艺品。虽尚不知味道如何,单凭这副卖相,就足矣令人垂涎三尺。

    “哇靠,我都馋了。还是当评委好啊。”马得韬此时对于享有特权的评委席真是羡慕嫉妒恨。

    肚子圆咽了口口水,手抚下巴没有吭气,想来也是同样的感受。

    芙蓉虾球烹制成功,另外一边的“荷塘月色”冷拼盘也接近了尾声,仿佛一幅工笔花鸟画卷徐徐展开。

    此时,主持人采访了评委席上的一名资深评论员。此人对这件作品给与了高度的评价:构思巧妙,食材选择自然贴切,构图造型生动传神,意境悠远。

    “晨子,要不咱们干脆想法子把这位给挖过来吧。”马得韬已被台上赵大厨的精彩表演所折服,转头小声提出建议。

    筹备中的海鲜酒楼要想在高级餐饮界站住脚,除了优秀的食材原料之外,技艺高超的大厨也是必不可少的元素。

    江逸晨未置可否,只是把探询的目光投向肚子圆。

    “我估计够呛,金江渔港可是一间大酒楼,人家又是那儿的台柱子,干得好好的,跟咱们交情又不深,哪儿那么容易挖墙脚啊?”肚子圆摇了摇头,否决掉兄弟们的非分之想。

    马得韬失望地叹了口气,靠在椅背上。

    “喏,瞧见没有,那边那个胖子,就是金江渔港的崔老板。”片刻,肚子圆冲头排座位右边努努嘴。

    江逸晨循迹望去,只见那儿坐着一位穿黑色西装的矮胖男子,别的倒没什么,最为明显的特征就是下巴很宽,还堆叠了几层。岁数应该不算太大,估计四十左右的样子吧。

    江逸晨望着这位矮胖的崔老板,心中若有所思。

    台上四组选手均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了作品,下面进入关键的评分环节。

    礼仪小姐将全部八道参赛菜品依次端到评委席面前,九名评委开始轮流品尝、打分。

    比赛规则是按照色、香、味、形、意、营养六个项目进行考评,每项满分十分,以总得分决定名次。

    而且对于每道菜,从原料加工、操作流程、卫生安全,到刀工刀法、口味质感、工艺火候、形态色泽、创意实用,都有严格具体的要求。

    评委们一边小口品尝菜品,一边做简短的点评,指出每道菜的优点特色与不足之处。

    大约过去三十来分钟,评分环节结束。

    男女主持人从评委席拿到了比赛成绩单,回到台上。

    全体观众们安静下来,大家都在等候。

    主持人先是按照惯例感谢了一串儿赞助单位的名单,然后宣读比赛结果。

    “十九号选手,福兴楼代表刘康成刘师傅,最后的总分为54分。”

    “二十三号选手,桃园小筑酒楼代表郭海涛郭师傅,最后的总分为53分。”

    “四十七号选手,皇龙海鲜城代表张云峰张师傅,最后的总分为56分。”

    “三十二号选手,金江渔港酒楼代表赵鸿生赵师傅,最后的总分为56分。”

    哗哗哗哗,全场掌声雷动,夹杂着口哨与喝彩声。

    按照规则,本场比赛总分在前四名的选手,将进入下一轮的四强赛。赵大厨赫然在列。

    “好啊,赵师傅,好样儿的!”

    肚子圆、马得韬、江逸晨都从座位上站起来,鼓掌向赵大厨表示衷心的祝贺。

    赵鸿生面带微笑,挥手致意。

    他的那位胖子老板也是兴奋不已,一骨碌站起身攥紧拳头在空中狠狠挥舞。

    接下来,由公证人员宣读公证词,证明本次比赛过程公平、公正,结果真实有效。

    最后,主持人宣布今天的比赛结束,四强赛将在两天后的晚上八点钟准时举行,依旧采用得分淘汰制,其中前两名进入冠亚军总决赛。欢迎大家届时前来观看捧场,为选手们加油助威。

    此外,明天上午本会场还有一场面点师的比赛,同样精彩纷呈,也欢迎大家光临。

    十分钟后,江逸晨三人跟随人流退场,此时已经是傍晚了。肚子圆说看烹饪比赛看得馋虫直冒,肚皮咕咕抗议得正欢,江大老板责无旁贷,必须请客予以抚慰,去鼎香园招呼一顿。当然,不能用员工食堂来敷衍搪塞。

    对于这个提议,马得韬大加赞同,还嚷嚷着要让厨房拿“田园乡情”精品系列出来,尤其是那个花式鸡肉烤串儿,得管够。

    为避免引发众怒,江逸晨只得答应下来。但声明精品系列只能搭配一部分,管够是不可能的。原因很简单,世上任何好东西都值得用心慢慢品尝、回味,可不是用来胡吃海塞的,那叫暴殄天物,只有没文化的土鳖暴发户、土老财才会那么干。

    肚子圆和马得韬纷纷对江大老板的吝啬行为报以鄙视,不过决定权终究在人家那儿,也只好将就了。

    两辆车离开停车场,一前一后向鼎香园总店方向驶去。

    “哎,要说这厨子里的高手,都集中在这块儿了。外面的那些真差远了。”

    车厢内,马得韬手握方向盘注视着前方,回想刚才的比赛,不禁发出感慨。台上的那些大厨,哪怕是闭着眼睛随便拉上两个,都能将海鲜酒楼顶起来。

    “那些人都是城里各大酒楼饭庄的大掌勺,能差得了嘛。算了,别想那么多了。万事开头难,等将来咱们酒楼的名声大起来,什么样的厨子找不到?”

    副驾座上的江逸晨轻轻摇了摇头,当前的情况下自己这边的吸引力肯定很有限,不应奢望过多。

    马得韬心里其实也明白,于是专心开车,不再提这事儿。

第四百八十一章 调料作物增产的新思路() 
上午九点钟,尚在睡梦中的江逸晨被一阵清脆的铃声吵醒。↖

    他打着哈欠,迷迷糊糊地伸长手臂从床头柜上拿过手机,放到耳边。

    电话是邱心怡打来的,她说蓝海星旁边那家小服装店已经谈下来了,价格挺合适,合同已经拟好,需要老板的签字就可以生效了。

    江逸晨尚未完全清醒,所以一下子还没有反应过来。好在对方从他的声音中也大致明白了怎么个情况,于是又给他详细解释了一番,这才搞清楚。

    前阵子苏晓佳曾经跟他说过,由于业务量的增大,蓝海星原先这四十来平米的面积已经不够用了,正好赶上旁边有家小服装店的老板准备撤摊,她想接手下来,以扩大蓝海星的店面。

    当时他让苏晓佳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决定,没想到这么快就谈下来了。

    江逸晨晃晃脑袋,努力使自己清醒一点儿,然后告诉邱心怡,自己现在在广平街的出租房里,让她拿着合同过来,自己马上签字就是。

    挂断电话,他爬起来坐到床边,用手指摁了摁尚有些隐隐作痛的太阳穴。

    嗯,这一切都拜韬子那个混蛋所赐。

    昨天晚上从烹饪大赛现场出来之后,肚子圆嚷嚷着要他请客,于是三人一起回鼎香园总店。半道儿又打电话叫上了齐泽辉。

    本来只是舍友小聚而已,谁知韬子与齐泽辉两个家伙碰在一起,可算是甲鱼看绿豆,对上了眼儿。也不知惹了哪根筋,几杯猫尿一下肚,俩人的情绪就上来了,开始互诉毕业后在社会上遭遇的各种坎坷。以及各自的苦难情史,越说越难过,后来干脆吆喝着划拳斗上了酒,还大唱伤感情歌助兴。一来二去,把江逸晨和肚子圆也给连累了进去。

    就这样,一直喝到半夜。马得韬仰仗着近两年搞业务、公关练就的酒量,技压群雄,肆无忌惮,将同桌三人全部搞翻才算罢休。最后还是由后勤部沈主管和小傅分别开车将几人送回了各自的住处。

    本来江逸晨完全可以通过寒冰空间作弊,不至于喝得如此狼狈。但当时情绪受到了感染,一时间竟忘了这茬儿。

    发了一会儿愣,江逸晨起身穿衣,然后去卫生间洗漱。

    走廊对面的房门紧闭,悄无声息。看来韬子那家伙还有得睡。算了,不管他了。

    没过一会儿,邱心怡就登门了。江逸晨的目光在合同文本上匆匆一扫,二话不说提笔签下了自己的大名。

    邱心怡见他面带倦容,也不多事,收起合同,礼貌地道了声老板好好休息吧,便告辞离开。

    江逸晨刚打算去厨房弄点儿吃的。谁知手机铃声再次响起。

    大早上的。还真不消停。他摇摇头,只得回屋接电话。

    这回找来的是张凤兰。是关于千层饼产量的问题。

    秀水巷街区有一家小型食品加工厂刚刚停产倒闭,她前去实地考察过,厂房面积大约有五百多平米,设备的配套、成色都还可以,原先是生产各式中西糕点的。

    根据对现场情况的观察,只要将工艺流程改造一下。用于千层饼的流水线生产毫无问题,原来厂里的熟练工也可以择优录用一部分,稍加培训就能上岗。这样相对于当前的两处作坊,产量无疑将大为提高。

    所以她希望能够将食品加工厂接收下来,如果老板同意的话。她马上就去找人谈判。

    江逸晨琢磨了一会儿,然后告诉张凤兰,现在已经临近入冬,海岛上各种作物即将进入冬眠期,尽管使用了农膜覆盖等手段,但调料产量的下降是无可避免的。因此,至明年开春之前,千层饼的产量肯定无法提高,能保持现状就很不容易了。

    不过,拥有流水线的食品加工厂,肯定是口福多的发展方向。现在可以去谈,但不用着急,摆出无所谓的架势,估计对方要价也要不上去。

    张凤兰对此表示同意,两人又就一些细节进行了商讨。

    结束通话,江逸晨走到窗边,拉开帘子,望着外面的景象。

    小区里的树木已经凋落近半,几名保洁人员正在清扫地面枯黄的落叶,气氛颇为荒凉。

    其实以他的性格,本不是那种急于进取之人,原先也没想着要把产业发展得那么快,本打算循序渐进,顺其自然即可。

    但现在已经形成了一个团队,而非最初的单枪匹马。尤其那几位主管,明显要比自己着急得多,好几回都是他们在推动着整个团队在往前跑。也许在他们眼中,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